一种风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53366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生产线用风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汽车生产领域中,传统老式的汽车挡风玻璃涂胶风干设备采用钢管直角走气而且管道固定。工厂的压缩空气通过鼓风机进入管道,在通过高压热风机将热风吹到汽车挡风玻璃表面将玻璃胶吹干。
[0003]但是,这种老式的管路装置结构复杂,直角形的管路结构增大了风的流通阻力,最终使得热风出口压力很小,玻璃胶无法达到瞬间吹干的效果。此外管路装置为固定式,当挡风玻璃的弧度有略微变动时,风刀无法直吹挡风玻璃的玻璃涂胶,风干效果将减弱。因此,上述老式管路装置不能适用于多种车型的玻璃。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干装置,利用多通接头连接分流管,及风刀,减小气流阻力保持原有气流压力,实现玻璃瞬间吹干功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干装置,包括,热风机、鼓风机、快接式多通接头、分流管、风刀固定支架、风刀组件和机架,其中,
[0006]所述热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部,并分别连接所述鼓风机和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热风机和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分别连接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和所述风刀组件;所述风刀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分流管,并通过所述风刀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侧部。
[0007]其中,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为流线式、上进下出的形式。
[0008]其中,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为上窄下宽的开口形式。
[0009]其中,所述分流管采用耐温软管。
[0010]其中,所述风刀组件包括风刀和调节板,所述风刀通过所述调节板安装在所述风刀固定支架下部。
[0011 ] 其中,在所述风刀的刃部设置有长条形风刀出风口。
[0012]其中,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安装在所述风刀固定支架下部,所述侧板与所述风刀相连接。
[0013]其中,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调节风刀角度的调节孔。
[0014]其中,所述调节孔为腰形孔。
[0015]其中,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是五通接头。
[0016]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玻璃风干装置,其将气体分流用的直角钢管改良成流线式的快接式多通接头,并且分流口留在下面,气体可以避免直角钢管端头的阻力直接垂直向下流出。分流管采用耐温软管,不再是老式的刚管直角走气,气流顺畅,减小了阻力,从而保持了原有的压力,实现玻璃胶的瞬间吹干功能。并且将老式直角钢管的固定式管道开孔,改为活动可调整的风刀形式,风刀与支架通过调节板的长条孔中螺栓的调节可以略微的调整角度,从而解决了多种车型玻璃弧度不同的问题。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主视图。
[0021]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左视图。
[0023]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快接式多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风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风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的左视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包括,机架1、热风机2、快接式多通接头3、风刀固定支架4、鼓风机5、分流管6,以及风刀组件7,其中,
[0029]热风机2,其安装在机架I上部,分别连接鼓风机5和快接式五通接头3,加热从鼓风机5输送过来的空气,以形成高压热风,该热风最终吹到汽车挡风玻璃表面将玻璃胶吹干。
[0030]快接式多通接头3,分别连接热风机2和分流管6,与分流管6 —起构成风干管路。
[0031]风刀固定支架4,固定安装在机架I的一侧,并通过分流管6与快接式多通接头3相连接。
[0032]鼓风机5,其安装在机架I下部,连接热风机2,用于为热风机2提供高压空气。工厂的压缩空气经鼓风机增压,通过鼓风机进出风口弯头、进风口过滤器和热风机进风口法兰接头进入热风机2。
[0033]风刀组件7,安装在风刀固定支架4的下部,为风干装置的出风部件。
[0034]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快接式多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快接式多通接头3为快接式五通接头,其上端有一个通路,下端有4个通路,上端通过管道和法兰盘与热风机2相连,下端分别与分流管6直接连接并用管箍固定,实现从热风机2输送过来的高压热风的分流。该快接式多通接头3为流线式的接头,经老式的钢管直角型改良而成,并且其分流口位于下面,进出口上进下出、喇叭式的开口形式,有利于气体的分流,减小了阻力。
[0035]分流管6,其共有4个,采用耐温软管,每个分流管的一端与快接式多通接头3相连接,另一端与风刀组件4相连接,以顺畅地分流高压热风。由于软管本身的特点,使的气体的分流更加顺畅,阻力小,保持原有气体压力。
[003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风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刀组件7,包括,风刀61和调节板62,其中,
[0037]调节板62,共有4个,分别固定安装在风刀固定支架4的下部;
[0038]风刀61,共有4个,分别安装在调节板62的两两之间。
[0039]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风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刀61,包括,风刀本体701、风刀出风口 702和进风口 703,其中,
[0040]风刀本体701为长条形,在风刀本体701的刃部设置有若干个长条形风刀出风口702,进风口 703位于风刀本体701的中部,并与分流管6相连,高压热风经分流管6通过进风口 703进入风刀,最终通过长条形风刀出风口 702吹出。
[0041 ]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中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板62,包括,顶板801、侧板802,以及调节孔803,其中,
[0042]顶板801,其与风刀固定支架4相连接;调节孔803设置在侧板802上。调整安装螺栓在调节孔803中的位置,可实现风刀的角度调节,以适应多种车型玻璃弧度,最终实现玻璃胶速干的效果。调节孔803可以是腰形孔,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实现风刀的角度调节即可。
[004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风干装置,包括热风机、鼓风机、快接式多通接头、分流管、风刀固定支架、风刀组件和机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部,并分别连接所述鼓风机和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 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热风机和所述分流管; 所述分流管,分别连接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和所述风刀组件; 所述风刀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分流管,并通过所述风刀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为流线式、上进下出的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为上窄下宽的开口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采用耐温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组件包括风刀和调节板,所述风刀通过所述调节板安装在所述风刀固定支架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刀的刃部设置有长条形风刀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安装在所述风刀固定支架下部,所述侧板与所述风刀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调节风刀角度的调节孑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为腰形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接式多通接头是五通接头。
【专利摘要】一种风干装置,包括热风机、鼓风机、快接式五通接头、分流管、风刀固定支架、风刀组件和机架,所述热风机,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部,并分别连接所述鼓风机和所述快接式五通接头;所述快接式五通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热风机和所述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分别连接所述快接式五通接头和所述风刀组件;所述风刀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分流管,并通过所述风刀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侧部。本实用新型的风干装置,来自鼓风机的气体通过快接式五通接头分流后,通过有弧度的软管,顺畅的输送到风刀,风刀通过调节板上的调节孔实现其角度微调,以适应多种车型玻璃弧度,实现玻璃胶速干。
【IPC分类】B05D3-04
【公开号】CN204470027
【申请号】CN201520043280
【发明人】徐冉, 李立华, 柳宗遂, 翟耕耘, 于英杰, 韩露
【申请人】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