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1359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固压装备技术领域,能够消除固井水泥浆或压裂液等混配时所产生的气泡,具体涉及一种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油、气田固井和压裂过程中,经常需要现场配制含有不同物质的混配均匀、性能良好的固井水泥浆或压裂液,再经柱塞栗加压后栗送至井口。栗送的液体在混配罐内混配时易产生大量气泡,影响液位计读取液面高度的准确性,易于造成溢罐或栗吸空现象,影响作业进度和作业质量,因此消除混配罐内的气泡以提高液位计的测量精度显得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消泡方式是通过向混配罐内添加消泡剂来消除液面气泡或抑制气泡的产生,但此种方法需要操作人员在混配罐旁一直观察,并根据需要不时地向混配罐内添加消泡剂,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大量气泡影响,液位计测量液位准确度不高;操作人员在混配罐旁观察并手工向混配罐内添加消泡剂,降低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的问题。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在混配罐中设置有液位计和搅拌器,混配罐对外连接有吸气管及二次混浆管汇,吸气管输出端口与离心式风机的吸气口连通,离心式风机的动力输入端与马达传动连接;离心式风机的排气口与排液管一端口连接,排液管另一端口与二次混浆管汇连通,二次混浆管汇接回混配罐中。
[0006]本发明的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0007]离心式风机呈卧式布置。
[0008]吸气管位于混配罐液面的吸入端口为圆锥形状,并在该吸入端口设有滤网。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马达驱动离心式风机工作,吸入混配罐内液体混配时产生的气泡,通过叶轮旋转的离心力消除气泡,并转化为液体排出,有利于提高混配罐液位计的测量精度,解决溢罐或栗吸空问题,同时该装置不需操作人员时时监测液面,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即吸气管3的外形示意图)。
[0012]图中,1.马达,2.离心式风机,3.吸气管,4.排液管,5.滤网,6.混配罐,7.二次混浆管汇,8.液位计,9.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4]参照图1、图2,本发明装置的结构是,在混配罐6中设置有液位计8和搅拌器9,混配罐6对外连接有吸气管3及二次混浆管汇7,吸气管3位于混配罐6液面的吸入端口为圆锥形状,并在该吸入端口设有滤网5,吸气管3输出端口(通过法兰)与离心式风机2的吸气口连通,离心式风机2呈卧式布置,离心式风机2的动力输入端与马达1传动连接(或通过联轴器联接);离心式风机2的排气口(通过法兰)与排液管4 一端口连接,排液管4另一端口与二次混浆管汇7连通,二次混浆管汇7接回混配罐6中。
[0015]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马达1 (液压马达或电马达)带动离心式风机2运转,使混配罐6液面的气泡通过吸入管3进入离心式风机2的吸气口,通过离心式风机2内部叶轮旋转的离心力消除气泡,被消除的气泡变为液体进入到离心式风机2的排气口,经排液管4及二次混浆管汇7重新回到混配罐6中,实现液面气泡的消除。
【主权项】
1.一种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混配罐¢)中设置有液位计(8)和搅拌器(9),混配罐(6)对外连接有吸气管(3)及二次混浆管汇(7),吸气管(3)输出端口与离心式风机(2)的吸气口连通,离心式风机(2)的动力输入端与马达(1)传动连接;离心式风机⑵的排气口与排液管⑷一端口连接,排液管⑷另一端口与二次混浆管汇(7)连通,二次混浆管汇(7)接回混配罐¢)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式风机(2)呈卧式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气管(3)位于混配罐(6)液面的吸入端口为圆锥形状,并在该吸入端口设有滤网(5)。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配罐液面气泡的消泡装置,在混配罐中设置有液位计和搅拌器,混配罐对外连接有吸气管及二次混浆管汇,吸气管输出端口与离心式风机的吸气口连通,离心式风机的动力输入端与马达传动连接;离心式风机的排气口与排液管一端口连接,排液管另一端口与二次混浆管汇连通,二次混浆管汇接回混配罐中。本发明的装置,通过离心式风机的工作,吸入混配罐内液体混配时产生的气泡,通过叶轮旋转的离心力消除气泡,并转化为液体排出,有利于提高混配罐液位计的测量精度,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
【IPC分类】B01D19/02
【公开号】CN105268215
【申请号】CN201510783350
【发明人】李秀珍, 王来智, 李小兵, 张正祖
【申请人】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