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分子筛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作为模板剂合成具有CHA结构的Cu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NH3-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1n, SCR)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NOx脱除技术,其原理是以NH3作为还原剂,将NOx选择性催化还原为无害的N 2而排放。SCR技术的关键是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体系,以适应柴油车、轮船、工业等各种应用环境。目前,工业化应用的NH3-SCR催化剂主要是V205-W03 (Mo03) /1102催化剂。该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固定源燃煤烟气脱硝,而且也已经被引入柴油车尾气控制领域。但该催化剂仍存在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例如,操作温度窗口较窄、高温热稳定性差且易生成大量N20而造成队选择性降低。
[0003]近年来,具有CHA结构的Cu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由于催化活性高、N2选择性好、热稳定性优异、抗HCs中毒能力强等而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Cu-SSZ-13。Cu-SSZ-13的传统制备方法是离子交换法,即先制备分子筛载体,再通过液相或固相离子交换,将Cu负载在载体上。但SSZ-13载体的制备需要用到N,N, N-三甲基金刚烷氢氧化铵(TMAdA)作为模板剂,该模板剂价格昂贵,使SSZ-13的合成成本极高,因而限制了 Cu-SSZ-13的大规模应用。
[0004]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廉价易得的模板剂。研究发现苄基三甲基胺(BTMA)、N-烷基-1,4-二氮杂二环辛烷阳离子、多环烷基胺阳离子、N,N-二甲基哌啶以及最近发现的氯化胆碱等都可以作为单模板剂来合成SSZ-13 ;将苄基三甲基胺(BTMA)或四甲基铵(TMA)与N,N,N-三甲基金刚烷氢氧化铵(TMAdA)混合作为混合模板剂也可以合成SSZ-13 ;另外肖丰收等人利用原位合成法,以Cu-TEPA络合物作为模板剂一步法合成了 Cu-SSZ-13。但是这些模板剂都存在着价格昂贵或固相产率低等问题。因此,开发价格低廉、固相产率高的新型模板剂,对于Cu-SSZ-13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的方法,选用Cu-TEPA与该廉价模板剂TEA混合取代了昂贵的TMAdA模板剂,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对提高SSZ-13的质量(如硅铝比,金属负载量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制备获得的Cu-CHA催化剂不仅具有优异的NH3-SCR活性,且固相产率极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Cu-SSZ-13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的方法,步骤是:步骤是:将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所述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的摩尔比为0.1?5 ;将该模板剂与NaOH混合,所述模板剂与NaOH的摩尔比为0.5?2 ;并加入适量的水得到混合溶液,水与NaOH的摩尔比为20?30 ;然后将USY分子筛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作为硅源和铝源,持续搅拌直到得到均质凝胶,所述USY分子筛中的Si02与上述NaOH摩尔比为3?7 ;将凝胶转移到不锈钢、带聚四氟乙烯衬里的高压反应釜中,在120?180°C下晶化3?6天,室温冷却,固相产物通过过滤回收,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然后在空气中在550°C焙烧,即得到Cu-SSZ-13 催化剂。
[0007]所述模板剂是由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形成的混合模板剂。
[0008]所述USY分子筛的硅铝比为5?80。
[000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效果:
[0010]采用无毒且廉价的TEA作为模板剂,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选用Cu-TEPA与该廉价模板剂TEA混合,开发价格低廉、固相产率高的新型模板剂,对于Cu-SSZ-13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制备过程中只用了少量的水,因而生产过程中可大大避免大量废水的产生;制备得到的Cu-SSZ-13催化活性很高,在200?500°C范围内,NOx转化率均在90%以上;本发明的Cu-SSZ-13热稳定性优异,750°C焙烧后,结晶度依然保持完好,催化活性也依然良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通过实施例讲述本发明的详细内容,提供实施例是为了理解的方便,绝不是限制本发明。
[0012]实施例一: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包括以下步骤:
[0013]首先,将1.576g硫酸铜(CuS04.5H20)与1.315g四乙烯五胺(ΤΕΡΑ)混合,将该混合物搅拌2小时直至完全溶解;然后,将10.907g去离子水、0.500g NaOH固体、21.037gTEA0H(35%wt)加入到之前的铜络合物溶液中,并搅拌15分钟;然后,将8.117g市售的USY分子筛(CBV-720,Si02/Al203的摩尔比为30)加入凝胶混合物中,并将所得的凝胶持续搅拌1 小时。该体系的凝胶比例为 Si02/0.0 3 3Al203/0.05Cu_TEPA/0.4TEA0H/0.lNa0H/5H20。将凝胶转移到带有聚四氟乙烯衬里的高压反应釜中,在静态条件下,160°C水热晶化3天;用大量的去离子水洗涤,过滤得到结晶产物,在100°C条件下干燥12h,然后在空气中、550°C焙烧去除结构中的模板剂,最终得到Cu-SSZ-13催化剂。
[0014]实施例二: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基本步骤同实施例一,只是晶化条件为在140°C下晶化3天,最终得到Cu-SSZ-13催化剂。
[0015]实施例三: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基本步骤同实施例一,只是晶化条件为在160°C下晶化4天,最终得到Cu-SSZ-13催化剂。
[0016]实施例四: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基本步骤同实施例一,只是作为硅源和铝源的USY沸石,本实施例选用CBV-400,摩尔比 Si02/Al203= 5.1,最终得到 Cu-SSZ-13 催化剂。
[0017]实施例五: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基本步骤同实施例一,只是石作为硅源和铝源的USY沸石,本实施例选用CBV-780,摩尔比Si02/Al203= 80,最终得到Cu-SSZ-13催化剂。
[0018]综上,晶化温度和晶化时间对合成的晶粒大小和结晶度、纯度都有影响。提尚晶化温度和延长晶化时间均有利于Cu-SSZ-13分子筛的生成;当晶化温度为150°C,晶化时间为6天时,可以合成粒度均匀、高纯度的SSZ-13分子筛。
[0019]本发明制备得到的Cu-SSZ-13催化活性很高,在200?500°C范围内,NOx转化率均在90%以上;该Cu-SSZ-13热稳定性优异,750°C焙烧后,结晶度依然保持完好,催化活性也依然良好。活性测试条件:500ppm NO, 500ppm NH3,5%的水,3vol.%的02,Ν2为平衡气体,反应温度窗口为170-550°C,GHSV为500000h 'g cat \实验设备:活性测试装置,Multi Gas烟气分析仪。
[0020]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是:将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所述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的摩尔比为0.1?5 ;将该模板剂与NaOH混合,所述模板剂与NaOH的摩尔比为0.5?2 ;并加入适量的水得到混合溶液,水与NaOH的摩尔比为20?30 ;然后将USY分子筛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作为硅源和铝源,持续搅拌直到得到均质凝胶,所述USY分子筛中的Si02与上述NaOH摩尔比为3?7 ;将凝胶转移到不锈钢、带聚四氟乙烯衬里的高压反应釜中,在120?180°C下晶化3?6天,室温冷却,固相产物通过过滤回收,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然后在空气中在550°C焙烧,即得到Cu-SSZ-13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剂是由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形成的混合模板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SY分子筛的硅铝比为5?80。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以四乙基氢氧化铵与铜氨络合物混合作为模板剂一步合成Cu-CHA催化剂的方法,首先,将TEA与Cu-TEPA混合作为模板剂,将该模板剂与NaOH混合,融入适量的水中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USY分子筛加入混合溶液中,持续搅拌直到得到均质凝胶。将凝胶转移到高压反应釜中,在一定温度下晶化一段时间,室温冷却,固相产物通过过滤回收,去离子水洗涤,干燥,然后在空气中在550℃焙烧,即得到Cu-CHA催化剂。本发明合成的Cu-CHA催化剂是以TEA与Cu-TEPA混合作为模板剂取代了昂贵的TMAdA模板剂,开发价格低廉、固相产率高的新型模板剂,对于Cu-SSZ-13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IPC分类】B01J29/76
【公开号】CN105251528
【申请号】CN201510583531
【发明人】刘庆岭, 付振超, 帝汉尼, 哈莹
【申请人】天津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