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 第二孔口的中心可沿所述分隔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孔口的中心而横向移位。例如, 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可间隔开以使得两个孔口之间不存在横向重叠。这可易于设置各 孔口从而使得各孔口之间不存在所述该致动器轴线的重叠,尤其是当分隔壁是由脆性材料 (例如,聚合材料)制成时。
[0028] 分隔壁可为薄片的形式。薄片可在两个维度上延伸。旨在与薄片形式的分隔壁配 合作用的致动器可以为分立的薄片的形式,其中所述致动器和分隔壁在其相对的表面上彼 此接触。所述致动器可沿平行于所述分隔壁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分隔壁滑动。
[0029] 分隔壁可为圆柱形的,并且所述第一腔可由所述圆柱形的分隔壁限定。由分隔壁 限定的圆柱体可具有圆形横截面。
[0030] 所述致动器可设置为在所述分隔壁之上滑动从而调节分隔壁中各孔口(以及任 何较大开口)的开口横截面积。优选的,致动器与所述分隔壁的接触线在所述分隔壁上的 恒定高度处,其中该高度是沿所述致动器轴线测得的。相应地,当所述分隔壁为具有圆形横 截面的圆柱形时,所述接触线将限定垂直于所述致动器轴线的圆形平面。当所述分隔壁为 薄片形式时,所述接触线将沿所述分隔壁延伸,并垂直于所述致动器轴线。
[0031] 所述致动器可包括将所述第一腔与压力基准分隔开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为响应 于横跨所述隔板的压差的变化而移动。所述致动器和所述分隔壁之间的接触线可通过所述 隔板自身提供。可替代地,所述致动器可包括密封件,其直接或间接附着于隔板,所述密封 件的位置由所述隔板控制。
[0032] 所述致动器可配置为在其完全闭合位置覆盖所有孔口。
[0033] 所述隔板可包括管状膜,其紧固于所述分隔壁的一端并且设置为渐进地折叠和展 开从而分别露出和覆盖各孔口。所述管状膜的位置由所述第一腔中的流体和压力基准之间 的压差决定。横跨所述隔板的压差可提供所述致动器和分隔壁之间的密封压力。
[0034] 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可在圆柱体的一侧上彼此靠近设置,例如,各孔口之间 具有较小间隔以使得之间不存在围绕致动器轴线的重叠。在各孔口之间设置较小间隔可助 于避免由设置孔口而造成的分隔壁中的薄弱部分。各孔口围绕所述致动器轴线彼此靠近设 置,例如,之间具有较小重叠或者不具有重叠,以允许在模制步骤中形成所述分隔壁,其中, 通过使模具组件横向滑动而在所述分隔壁中形成邻近的孔口。
[0035] 所述分离器可包括至少第三孔口,围绕圆柱体的外周与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间隔 开。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三孔口之间沿所述致动器轴线的间隔可大于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 口之间的间隔。所述分离器可进一步包括第四孔口,靠近所述第三孔口设置,围绕所述圆柱 体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间隔开。所述第一孔口和第四孔口之间沿该所述动器 轴线的间隔可大于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三孔口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孔口和第三孔口之间沿 所述致动器轴线的间隔可与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之间的间隔相近(20%以内)。所述 第三孔口和第四孔口之间沿所述致动器轴线的间隔可与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之间的 间隔相近(20%以内)。
[0036] 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可围绕圆柱体间隔开。允许在模制步骤中形成这两个孔 口,其中,使用独立的可移动的模具组件在所述分隔壁中形成这两个孔口。
[0037] 所述分离器可包括至少第三孔口,其中所述第一孔口和该第三孔口之间沿所述致 动器轴线的间隔大于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孔口和第三孔口之间 沿所述致动器轴线的间隔可与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之间的间隔相近(20%以内)。所 述第一孔口和第三孔口可在圆柱形的分隔壁上彼此靠近设置。例如,它们可在垂直于所述 致动器轴线的方向上重叠而不会必然地将所述分隔壁弱化到无法接受的程度,并且可以以 堆叠形式彼此对准。以这种方式设置的第一孔口和第三孔口可在模制步骤中形成,其中,使 用通常的可移动的模具组件在所述分隔壁中形成这两个孔口。还可设置第四孔口。所述第 四孔口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孔口、以与所述第三孔口相对于该第二孔口类似的方式设置。
[0038] 当所述第一腔具有圆形横截面时,其内径可为至少约l〇mm,或至少约20mm。其内 径不大于约120mm,并且优选为不大于约80mm,例如,不大于约65mm。尺寸超出这些范围之 外的分离器装置也是可设想的。
[0039] 优选的,各孔口设置在所述分隔壁中以使得液体流过孔口的方向垂直于孔口处的 分隔壁。这可助于确保在所述分隔壁和与所述分隔壁间隔开的撞击表面之间流动的液体将 朝向垂直于该表面的撞击表面流动。当所述分隔壁为非平面时,例如,具有圆形横截面时, 优选的,为了满足这一目标,围绕所述分隔壁而周向地间隔开的各孔口的各边缘壁大致垂 直于所述分隔壁的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孔口或该第二孔口的周向地间隔开的边缘壁与 所述分隔壁在边缘壁处的表面切线之间的夹角不大于约20°,更优选地,不大于约15°。 所述孔口的周向间隔开的边缘壁与所述分隔壁的表面切线之间的夹角略微偏离〇度可便 于在模制操作中孔口的形成,从而允许通过平移移除模具组件。
[0040] 非平面的分隔壁中的孔口沿所述致动器轴线间隔开的各边缘可垂直于所述分隔 壁的表面。
[0041] 各孔口可沿着围绕所述分隔壁外周的螺旋路径而形成在所述分隔壁中。
[0042] 最后闭合的那个孔口可具有不在直线上延伸的、垂直于所述致动器的移动方向的 完全闭合边缘。例如,所述完全闭合边缘可以是弯曲的。这可助于减少在致动器行程的最 大距离处所述孔口的突然闭合而造成的栗压波动。
[0043] 所述分离器可包括作用于所述致动器的偏置组件。所述偏置组件可在所述致动器 和相对于所述分隔壁固定的点(例如,所述偏置组件的端部可固定于所述第一腔的壁上一 点)之间起作用。所述偏置组件可用于改变对所述分离器供应液流的容器(例如曲轴箱) 内工作压力的范围。例如,弹簧可将所述致动器朝向闭合位置偏置,从而增加所述容器内的 正常最小压力和/或正常最大压力。施加在所述致动器上的朝向该闭合位置的偏置力的减 小(包括朝向打开位置的施加偏置力)可减小所述容器内的正常最小压力和/或正常最大 压力。所述偏置组件可使所述容器内的工作压力发生至少约2mBar的变化,例如,至少约 5mBar的变化。
【附图说明】
[0044] 现将仅通过示例方式结合随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0045] 图1是包括封闭式曲轴箱通风(CCV)系统的发动机系统的示意图;
[0046] 图2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撞击分离器的CCV系统的横截面示意图;
[0047] 图3是图2中撞击分离器的局部放大横截面示意图;
[0048] 图4是图3中的撞击分离器的局部剖视图,其在介于0和250公升/分钟之间的 吹漏气流速下工作;
[0049] 图5是图4中的撞击分离器的细节的俯视图;
[0050] 图6是图5中的撞击分离器的细节的俯视图,其中通过三侧投影示出了侦彳视图;
[0051] 图7是本发明的撞击分离器的可替代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其在介于0和500公 升/分钟之间的吹漏气流速下工作;
[0052] 图8是图7中的撞击分离器的细节的俯视图;
[0053] 图9是图8中的撞击分离器的细节的俯视图,其中通过四侧投影示出了侧视图;
[0054] 图10是本发明的撞击分离器的分隔壁内的吹漏气在由互相垂直的箭头表示的 X-Z方向上流动的示意图;
[0055] 图11是本发明的撞击分离器的分隔壁内的吹漏气在由互相垂直的箭头表示的 X-Y方向上流动的填充示意图;
[0056] 图12是本发明的撞击分离器的分隔壁的示意图,示出了孔口尺寸和间隔;
[0057] 图13A至13G是该分隔壁中各孔口的方位和间隔的各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0058] 图14是对应于图6和图9的视图,示出了相邻孔口之间在致动器轴线方向上的横 向角偏移。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60] 将净化后的气体回流至发动机进气口的发动机吹漏气/油分离器的传统设置 通常被称作为封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closedcrankcaseventilationsystem,CCV system)〇
[0061] 图I例示了连接至柴油机2的传统CCV系统I的设置。来自发动机曲轴箱的吹漏 气沿着进气导管3传递到CCV系统1。该CCV系统1包括与进气导管3和污染物分离器5 串联的调节器4。图1中示出了结合的调节器4和分离器5。
[0062] CCV系统1内设置有栗6以增加横跨分离器5的压降,进而提高过滤效率。净化后 的吹漏气通过气体出口 7离开CCV系统1并被回流至发动机进气口系统。特别地,发动机 进气口系统通过入口 8从汽车外部吸入气体,然后该气体经过进气过滤器和消音器9、由涡 轮增压器11驱动(与发送机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