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中丁二烯的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中丁二烯的吸收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乳液聚合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中丁二烯的吸收工艺。
【背景技术】
[0002]丁二烯通常指1.3—丁二烯,又称二乙烯,其异构体为1.2—丁二烯,分子式C4H6,熔点为-108.9°C,沸点为-4.5°C,临界温度152.(TC,临界压力4.33MPa,燃烧热度2541.0kj / mol,是一种无色、无臭气体,是生产合成橡胶、ABS树脂、酸酐等的主要化工原料。此外丁二烯蒸汽能使人视力模糊、恶心,长期吸收对肝脏有害,高浓度有麻痹性,液体丁二烯沸点低,接触皮肤易造成冻伤,空气中含量高时易发生爆炸。
[0003]乳聚丁苯橡胶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尾气丁二烯的吸收工艺,通常是在吸收塔中,尾气中大量丁二烯被煤油吸收,吸收了丁二烯后的煤油经加热器加热,然后在真空闪蒸罐中进行闪蒸(解析),解析出丁二烯的煤油经循环水冷却,然后返回到吸收塔的上部,重新循环吸收尾气中的丁二烯,未被吸收的少量丁二烯随着大量氮气、氧气及部分煤油排至火炬。原则上低温、加压有利于煤油吸收尾气中丁二烯,夏季高负荷生产时,循环水对煤油的冷却效果显著降低,煤油吸收效率变差,大量的丁二烯、煤油随着不凝气(氮气、氧气)排向火炬,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同时煤油循环泵频繁出现汽蚀现象,严重时机封损坏,空气进入真空系统,不但增加了装置的检维修费用(生产成本),而且氧的进入使装置的安全危险程度激增,这是化工生产绝不容忍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乳聚丁苯橡胶装置丁二烯回收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回收尾气中丁二烯的方法,能够克服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检维修成本高、能源浪费、安全危险程度高等缺点,提高丁二烯的吸收效率,避免大量丁二烯及煤油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提高原料丁二烯的利用率。
[0005]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中丁二烯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富含丁二烯及少量氮气、氧气的尾气在0.28±0.04MPa压力下,与13±3°C的低温贫液航空煤油在填料塔中进行传质传热,丁二烯被充分吸收,吸收丁二烯后的富液航空煤油在50±2°C、-0.073±0.007MPa条件下闪蒸出丁二烯,闪蒸后的贫液航空煤油经冷媒液氨冷却,回到填料塔循环使用。
[0006]前述的航空煤油初馏点为145?205°C,干点为260?300°C,20°C时的密度为775?830kg/m3,且外观透明无游离水。
[0007]前述的冷媒液氨的纯度彡99.6wt %,其中水含量彡0.06wt %,油含量^ 0.06wt % ο
[0008]前述尾气最大流量为30?32 Nm3/h,流量过大,气体在吸收塔中停留时间较短,吸收效果变差,排放气体带液严重,物耗增大。
[0009]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回收尾气中丁二烯的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用于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丁二烯吸收工艺,经过吸收后,排放气体中丁二烯的含量小于3%,回收丁二烯的吸收效率达90%以上,显著提高了回收丁二烯的利用率,降低了煤油的消耗,避免了大量回收丁二烯及煤油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001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中丁二烯吸收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尾气中丁二烯的回收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3]在图1中,I为吸收塔,2为气液分离罐,3为闪蒸加热器,4为真空闪蒸罐,5为氨冷却器,6为吸收塔尾气进料管路,7为吸收塔顶气相进入气液分离罐管路,8为剩余气体排放管路,9为吸收塔顶气液分离罐底部液相返回吸收塔管路,10为吸收了丁二烯的富液煤油进入闪蒸加热器管路,11为加热后富液煤油进入丁二烯真空闪蒸罐管路,12为经闪蒸解析出的丁二烯进入回收压缩机管路,13为解析出丁二烯的贫液煤油进入氨冷却器管路,14为经冷媒液氨冷却后的低温贫液煤油进入吸收塔管路,15为冷媒液氨进入氨冷却器管路,16为氨冷却器出口气氨返回氨冷冻机管路,17为闪蒸加热器的加热介质3KS蒸汽进料管路,18为闪蒸加热器出口凝液管路。
[0014]在乳聚丁苯橡胶尾气吸收过程中,来自丁二烯冷却器及受槽出口的不凝气(尾气)由吸收塔尾气进料管路6进入吸收塔I底部,经冷媒液氨冷却后的低温(13±3°C)贫液煤油由贫液煤油进入吸收塔管路14进入吸收塔I的顶部,自上而下与上升的尾气接触,在
0.28±0.04MPa下进行传质传热,吸收了丁二烯的富液煤油由吸收塔I底部流出,经吸收了丁二烯的富液煤油进入闪蒸加热器管路10进入闪蒸加热器3,由加热后富液煤油进入丁二烯真空闪蒸罐管路17来的3KS蒸汽在闪蒸加热器3中将其加热到50±2°C,蒸汽凝液由管路18排出,然后高温富液煤油由加热后富液煤油进入丁二烯真空闪蒸罐管路11进入回收丁二烯真空闪蒸罐4,在真空闪蒸罐中解析出丁二烯,丁二烯由经闪蒸解析出的丁二烯进入回收压缩机管路12去回收压缩机,解析出丁二烯的贫液煤油经解析出丁二烯的贫液煤油进入氨冷却器管路13进入氨冷却器5,与冷媒液氨进入氨冷却器管路15来的液氨在氨冷却器5中进行热交换后由经冷媒液氨冷却后的低温贫液煤油进入吸收塔管路14返回吸收塔1,重新进行循环吸收。未被吸收的不凝气(氮气、氧气)及少量丁二烯由吸收塔I顶部由管路7进入气液分离罐2,在气液分离罐2中分离出的液体经吸收塔顶气液分离罐底部液相返回吸收塔管路9返回吸收塔I上部,剩余的气体经剩余气体排放管路8排向火炬。排放气体中丁二烯的含量小于3%,回收丁二烯的吸收效率达90%以上。
[0015]实施例1 富含丁二烯的尾气(丁二烯有机气含量为16.3% )以气体流量22 NmVh进入吸收塔1,与13 °C的低温贫液航空煤油进行传质传热,丁二烯被有效吸收,未被吸收的丁二烯、大量氮气、氧气及夹带的少量煤油从吸收塔I顶部进入气液分离罐2,经气液分离后,剩余气体经流量计和压力控制阀排向火炬(排放流量为:14 Nm3/h,压力为:0.28 MPa)。吸收了丁二烯的富液航空煤油进入闪蒸加热器3,被加热到50°C左右,高温富液航空煤油在真空闪蒸罐4中闪蒸出丁二烯,闪蒸后的贫液煤油在氨冷却器5中被冷却至13°C,然后返回吸收塔I循环吸收尾气丁二烯。低温航空煤油的循环量为5 NmVh,排放气体丁二烯有机气按中值1.5%计算,丁二烯回收效率为=90.79%,实际回收丁二烯约8 NmVh。
[0016]实施例2
富含丁二烯的尾气(丁二烯有机气含量为16.3% )以气体流量28 NmVh进入吸收塔1,与15 V的低温贫液航空煤油进行传质传热,丁二烯被有效吸收,未被吸收的丁二烯、大量氮气、氧气及夹带的少量航空煤油从吸收塔I顶部进入气液分离罐2,经气液分离后,剩余气体经流量计和压力控制阀排向火炬(排放流量为:17 Nm3/h,压力为:0.3 MPa)。吸收了丁二烯的富液航空煤油进入闪蒸加热器3,被加热到50°C左右,高温富液航空煤油在真空闪蒸罐4中闪蒸出丁二烯,闪蒸后的贫液航空煤油在氨冷却器5中被冷却至15 °C,然后返回吸收塔I循环吸收尾气丁二烯。低温航空煤油的循环量为8 Nm3/h,排放气体丁二烯有机气按中值1.4%计算,丁二烯回收效率为:91.41%,实际回收丁二烯约11 Nm3/h。
[001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中丁二烯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富含丁二烯及少量氮气、氧气的尾气在0.28±0.04MPa压力下,与13±3°C的低温贫液航空煤油在填料塔中进行传质传热,丁二烯被充分吸收,吸收丁二烯后的富液航空煤油在50±2°C、-0.073±0.007MPa条件下闪蒸出丁二烯,闪蒸后的贫液航空煤油经冷媒液氨冷却,回到填料塔循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中丁二烯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航空煤油初馏点为145?205°C,干点为260?300°C,20°C时的密度为775?830kg/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中丁二烯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媒液氨的纯度彡99.6wt%,其中水含量彡0.06wt%,油含量彡0.06wt%。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中丁二烯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富含丁二烯及少量氮气、氧气的尾气在0.28±0.04MPa压力下,与13±3℃的低温贫液航空煤油在填料塔中进行传质传热,丁二烯被充分吸收,吸收丁二烯后的富液航空煤油在50±2℃、-0.073±0.007MPa条件下闪蒸出丁二烯,闪蒸后的贫液航空煤油经冷媒液氨冷却,回到填料塔循环使用。本发明用于乳聚丁苯橡胶装置尾气丁二烯吸收,经过吸收后,排放气体中丁二烯的含量小于3%,回收丁二烯的吸收效率达90%以上,显著提高了回收丁二烯的利用率,降低了煤油的消耗,避免了大量回收丁二烯及煤油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IPC分类】C07C11/167, B01D53/14, C07C7/11
【公开号】CN104923034
【申请号】CN201410102221
【发明人】郭景学, 刘富忠, 邰保安, 张云峰, 潘长青, 陈金辉, 魏佑宝, 宫海波, 王军
【申请人】南京扬子石化金浦橡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