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喷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雾化喷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循环利用油剂且能保持油雾密度平衡的雾化喷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大多数金属加工工件来说,为了防止其表面生锈或受到污染,一般都会在其外表涂覆防锈油,涂覆的方法一般是用刷子刷或者直接浸油,这两种方法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防锈油无法做到100%全部覆盖,二是防锈油分布不均匀。经过测算,这两种涂油方法的油的利用率不足70%,不但工件的一些角落无法得到防锈油的覆盖从而得不到保护,同时在工件的涂油部分,经常出现在同一地方多涂的情况,造成表面油膜厚度不均匀,有一些油滴甚至直接滴在了工作场地上,既造成了污染,也造成了浪费。而较新的涂覆技术是将油剂通过喷油装置以雾状形态在封闭空间内喷出,待喷油的工件在封闭空间内充分地被油雾包围,能够有效地提高利用率,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时,油雾的微小粒子会从缝隙处溢出,从而污染环境和降低了空间内油雾的浓度,使喷油效果变差;若为了保持浓度一味不停地往封闭空间内补充油雾,又会造成油剂的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喷油装置,包括底架、设于所述底架上的可打开与封闭的喷油室、置于所述喷油室内的工件、多个设于喷油室内且能够喷射出雾状油剂粒子的喷油嘴、向所述喷油嘴供油的供油装置,所述喷油嘴的喷油方向朝向所述工件,所述雾化喷油装置还包括能够将位于所述喷油室内侧壁处的所述雾状油剂粒子收集的回收装置。
[0004]优选地,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喷油室内并能够使所述雾状油剂粒子附着于其上的吸油板、用于将附着于所述吸油板上的雾状油剂粒子吸出所述喷油室的吸油装置。
[00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供油装置与所述吸油装置的连通管。
[000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油板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喷油室上部的上吸油板,设于所述喷油室中部的侧吸油板。
[0007]优选地,所述供油装置为油泵。
[0008]优选地,多个所述喷油嘴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喷油室上部的上喷油嘴,设于所述喷油室中部的侧喷油嘴,设于所述喷油室下部的下喷油嘴。
[0009]优选地,所述底架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运送至所述喷油室内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穿过所述喷油室,所述工件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上。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为辊筒输送带。
[0011]优选地,所述底架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喷油室的打开与关闭、控制所述喷油嘴喷油的控制装置。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中的雾化喷油装置及其喷油方法能够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均匀、完整,且非常薄的油膜,既能起到保护工件的作用,又能够大大减少油剂的浪费,同时,该装置能够将喷出的油雾进行回收再利用,既能进一步减少油剂的浪费,又能保证喷油过程中的油雾密度基本保持不变,提高了喷油的质量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发明雾化喷油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雾化喷油装置的回收装置部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雾化喷油装置的喷油部分示意图。
[0014]附图中:
1-底架,2-喷油室,3-工件,4-喷油嘴,5-供油装置,6-吸油板,7-吸油装置,8-输送机构,9-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雾化喷油装置及其喷油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16]附图1绘示了本发明雾化喷油装置的主视图,其包括底架1,底架I的中部设有喷油室2,喷油室2两侧开设有可打开与封闭的门,所述底架I上优选铺设有输送机构8,所述输送机构8进一步优选为棍筒输送装置,输送机构8从喷油室2的一侧门进,另一侧门出。在输送机构8的一端放置有待喷油的工件3,该工件可以跟随输送机构8沿其延伸方向移动,并通过喷油室2。
[0017]喷油室2内设有多个能够喷出雾状油剂粒子的喷油嘴4,喷油嘴4分布在喷油室2的上部、中部与下部,也即至少包括设于上部的上喷油嘴,设于中部的侧喷油嘴与设于下部的下喷油嘴,所有喷油嘴的喷油方向均朝向工件3 ;在喷油室2外设有供油装置5,一般优选为油泵,用于向喷油嘴4供油;同时,由于输送机构8优选为辊筒输送带,因此下喷油嘴可以设置在辊筒输送带的下方,这样喷出的雾状油剂粒子可以从辊筒输送带的缝隙中直接接触到工件3的下表面。当工件3充分接触了雾状油剂粒子一段时间后,就会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完整的油膜,这层油膜的厚度在10微米至100微米之间,尽管薄,由于油的界面张力很小,形成薄而连续的油膜能够完整覆盖工件3的外表面,这样能使工件既得到油膜保护而不易生锈、又不易被污染,且经过油雾包覆的工件表面的油膜连续完整,厚度均匀。
[0018]喷油室2的外面设有回收装置,用于将喷油室内靠外侧的雾状油剂粒子吸到喷油室外。本实施例中,回收装置包括位于喷油室2内侧壁附近的吸油板6、位于喷油室外的吸油装置7 ;吸油板6至少包括上吸油板、侧吸油板,分别位于喷油室2的上壁、侧壁附近,当雾状油剂粒子移动至其附近时,将会被吸附到吸油板6上,凝固成很多油滴,而吸油装置7直接将这些油滴吸收,这样就会回收到液态的油。作为优选方案,液态的油通过一连通管流至供油装置5,而供油装置5是用于向喷油嘴4供油的,因此实现了循环利用。
[0019]同时,设置回收装置的另一个好处是保持了喷油室2内的油雾密度,因为雾状油剂粒子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在喷油室2内进行无规则运动时,很容易从喷油室2边缘的微小缝隙中出去,这样时间久了,喷油室2内的油雾密度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到喷油的效果,若单纯地往喷油室2内补充油雾,这样会造成油剂的大量浪费,因为所有的油雾最后全部排放到了空气中。而使用了本发明中的回收装置后,靠近喷油室2的雾状油剂粒子还没有出去就被吸油装置7用吸油板6吸了出去,然后通过连通管流至供油装置5处,再次被喷油嘴4喷射到喷油室2内,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和污染,同时能够有效保证喷油室2内的油雾山/又ο
[0020]下面简述使用该设备进行喷油的方法步骤。首先,将工件3移动至喷油室2内,体积小的工件可以用输送机构8或类似设备搬运,体积较大的工件则需要使用推车等设施;随后喷油室2两侧门关闭,整个喷油室2的内部呈封闭空间;接下来喷油嘴4开始喷射雾状油剂粒子,油雾全方位包覆整个工件3,整个静置的时间优选为2-10分钟,需要根据工件3的具体体积与形状确定;静置时间到了以后,打开喷油室2的两侧门,取出工件,整个喷油过程结束。在静置的过程中,回收装置始终保持喷油室2内部的雾状油剂粒子的密度大致不变。
[002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将辊道和前后道生产工序联成生产流水线,在底架I上设有控制装置9,用于控制喷油室2两侧门的打开与关闭,例如当工件3在输送机构8上移动,接近喷油室2时,控制装置9控制喷油室2打开,当工件3进入喷油室2后,控制装置9将喷油室2封闭,并控制喷油嘴4开始喷油。以上操作既可以由人工完成,亦可以在底架I与喷油室2上设置多个传感器,实现整个喷油过程的全自动控制。
[002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既能够显著提高喷油工序中油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浪费,同时也能保证喷油的效果。
[002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雾化喷油装置,包括底架(I)、设于所述底架(I)上的可打开与封闭的喷油室(2)、置于所述喷油室内的工件(3)、多个设于喷油室(2)内且能够喷射出雾状油剂粒子的喷油嘴(4)、向所述喷油嘴供油的供油装置(5),所述喷油嘴(4)的喷油方向朝向所述工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油装置还包括能够将位于所述喷油室(2)内侧壁处的所述雾状油剂粒子收集的回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喷油室(2)内并能够使所述雾状油剂粒子附着于其上的吸油板(6)、用于将附着于所述吸油板(6)上的雾状油剂粒子吸出所述喷油室(2)的吸油装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供油装置(5)与所述吸油装置(7)的连通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板(6)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喷油室(2)上部的上吸油板,设于所述喷油室(2)中部的侧吸油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装置(5)为油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油嘴(4)至少包括设于所述喷油室(2)上部的上喷油嘴,设于所述喷油室(2)中部的侧喷油嘴,设于所述喷油室(2)下部的下喷油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I)上设有用于将所述工件(3)运送至所述喷油室(2)内的输送机构(8),所述输送机构(8)穿过所述喷油室(2),所述工件(3)置于所述输送机构(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8)为辊筒输送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喷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I)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喷油室(2)的打开与关闭、控制所述喷油嘴(4)喷油的控制装置(9)。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雾化喷油装置及其喷油方法,具有替代人工涂油和节省油料,避免滴油污染场地的功效,所述雾化喷油装置包括底架、喷油室、工件、喷油嘴以及回收装置,其中工件进入封闭的喷油室后,喷油嘴将油剂以雾状油剂粒子的形态喷出,使得工件在油雾中被完全包覆,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完整油膜,有效地保护工件使其不易生锈,避免过度喷油造成浪费和环境被污染,同时,回收装置在喷油过程中既能实现回收资源,又能保持喷油室内油雾密度不变,保证了喷油的效果。
【IPC分类】B05B9-04, B05B15-04
【公开号】CN104801450
【申请号】CN201410031937
【发明人】黄谊敏
【申请人】太仓远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