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双隔离泵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915149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水双隔离泵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在油隔离泥浆泵(简称油隔泵)的基础上新增一个油水双隔离泵,实现了一种可更换油隔水,达到油水双隔离作用,并能排出比油、水都轻的漂珠一类物质;解决了长期以来电厂油隔泵除灰系统中的漂珠无法隔离,油耗量大,隔离罐裂,易损件磨损和弯管堵塞五个问题;提供了对于油隔泵技术改造,电厂除灰系统技术改造的一种新途径。
现在所用的油隔泵是在隔膜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往复式工业介质泵。它主要是针对隔膜易老化、破裂,同时对双作用活塞泵前后窜缸,工作中无法调节隔膜的正确位置,使隔膜承受过大的附加载荷,易于破损。故油隔泵利用油与水或物料的混合液的重度差,所形成的自然界面,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保证界面在运动中的稳定性和可调性,用油隔离取代了隔膜。
但油隔泵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油与混合液的重度差值有限,所以隔离作用是相对的,特别是对于电厂除灰中的漂珠(重度为0.62g/cm3)则根本无法隔离,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满足不了除灰的工艺需要。
2.油耗量大,由于油隔离作用是相对的,仍存在相互扩散,相互渗透的现象,造成油的污染,所输灰浆含油;另外系统设计中,由于无污油处理系统,使油耗量成倍增加。
3.往复泵运动原理决定的振动是客观存在,由于各部件间均采用刚性连接,直接影响到活塞与缸套,活塞杆与密封的同心度,加快了易损件的磨损和前后缸窜缸的趋势,给操作和检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并降低了易损件的使用寿命。
4.隔离罐裂,主要原因是排量不匀度,使罐成为一种低周疲劳下的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和刚性连接极易使隔离罐产生裂纹。
5.由于阀箱位置高,大颗粒或较重的物料容易沉到弯管中而无法排出,造成堵管,引起油隔罐或活塞缸的爆炸。
针对油隔离泵存在的五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油隔泵的基础上新增一个油水隔离系统,它是由油隔罐2,弯管8,供水阀6,排污阀7,水隔罐10,排珠阀12,柔性管接头13,千斤9和Z形管15组成,实现了一种能在运行中更换隔离水的油水双隔离作用。可以解决漂珠的分离排出,降低油耗量,消除油隔罐裂,弯管堵塞和延长易损件使用寿命五个问题。
其基本原理如下利用水比油重,又比灰浆轻的特性,在油隔罐2和Z形管15内形成两个不同的界面,即油水界面,油隔离原理与油隔泵相同,不再重复,水与灰浆界面。水隔离原理如下①由于阀箱19位置低,Z形管15的倒置,在Z形管15和水隔离罐10的缓冲作用下,充分利用物体重力加速度向下的原理,保持界面的相对稳定,降低灰浆向水中扩散的速度和机率,使大颗粒或较重的物料根本进不到弯管中去。
②扩散到水中的漂珠和微珠,在水隔罐10的缓冲作用和自身浮力的作用下,百分之九十以上浮到水隔罐10的顶部,由排珠阀12排出泵外。
③专门设计的供水阀6和排珠阀12在微开时是单向阀,可以实现运行中更换隔离水,排珠,排气,调节油隔罐2内油水界面的作用。
④油水界面相对稳定,规定水中含灰量大于5%时,必须更换隔离水,隔离油不接触灰浆,故所输灰浆中不再含有隔离油。即使误操作,也不会进入灰浆被排出。
⑤采用排污阀7取代排污帽,即保留了原来的冲洗弯管的作用,又可实现检修不再向泵外排隔离油,在泵内进行污油处理,这是降低油耗量的重要措施。
⑥用柔性管接头13取代法兰,降低了各部件的加工和装配工艺要求,使各部件独立,消除振动时的相互干扰,即解决了活塞与缸套,活塞杆与密封的同心度,又消除了油隔罐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⑦由于水隔罐10选用16MnR,按二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保证了水隔罐的质量,从根本上消除了油隔罐裂的原因。
⑧对泵阀和活塞等易损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了合理的材质,可使寿命提高2-5倍,使泵的易损件的更换周期从7-10天延长到1个半月左右。
由于以上措施和方法,使新增的油水双隔离泵,可以满足电厂除灰系统及油隔泵的改造需要,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实施例来实现的。


图1油水双隔离泵示意图图2排珠阀结构图图3供水阀结构图图4排污阀结构图图5柔性管接头结构图图6油隔泵示意图参看
图1,图6油水双隔离泵通过法兰14分别连接到阀箱19和油隔罐2之间。在油隔离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油水双隔离泵它包括弯管8,水隔罐10,柔性管接头13和Z形管15。水隔罐10按低周疲劳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材料为16MnR,直径为φ200~300mm,壁厚由压力确定,顶部装有排珠阀12,中间装观察阀11,进口为法兰14,出口为柔性管接头13连接。
参看
图1,图2排珠阀12位于水隔罐10的最高点,其阀座20用橡胶直接硫化在金属座上,阀芯21与手轮22为两体,中间装有弹簧23,在全关,全开时为截止阀,微开时为单向阀。
参看
图1,图3供水阀6位于弯管8的立管上,其丝杆24与阀杆26为两体,中间通过接合器25连接,在全关,全开时为截止阀,微开时为单向阀。其阀座上的橡胶采用直接硫化在金属座上。
参看
图1,图4排污阀7位于弯管8弯头的底部,阀体27采用焊接件丝扣连接,蝶式阀胶皮28可更换,密封面全胶皮接触,探针29装在前部,盲肠段30极短可随时进行排污,并可完成检修不放油和罐内污油处理工作,盲肠段30的长度略小于探针29的长度。
参看
图1,图5柔性管接头13一组连接Z形管15和水隔罐10,另一组连接油隔罐2和活塞缸16,它可承受100~200kgf/cm2的压力,其卡箍31为精铸件,胶圈32耐油,耐磨,适用于高压管径的柔性连接卡箍内侧有梯形槽,胶圈32直接坐卧在卡箍内。
运行前,打开排气阀33,排珠阀12和界面观察阀4,然后打开供水阀6,向系统内加水,当水从界面观察阀4流出,关闭供水阀6,水停止从界面观察阀中流出,关闭该阀,打开给油阀1向罐内加油,加满后关闭此阀,再打开供水阀6,将油隔罐2和水隔罐10内的空气排净,关闭排珠阀12,排气阀33和供水阀6,调节四个油隔罐2内界面的位置后,可以启动泵。泵运行中应空时,通过界面观察阀4,观察阀11,监视界面的位置和隔水中的含灰量,进行排气、加油、调节油隔罐2内界面的正确位置;打开供水阀6和排珠阀12,排出水隔罐内的空气和漂珠,更换隔离水,才能充分发挥出油水双隔离的作用和实现泵的正常运行。
总之,采用油水隔离系统即可对现有油隔泵实施改造,又可生产新型的油水双隔离泵,都能提高油的隔离效果;大大降低油耗量;完成漂珠的分离和排出;消除油隔罐裂和弯管堵塞,造成的重大设备和人身事故;延长易损件的使用寿命;使泵输浆液中,不再含有隔离油。
生产油水双隔离泵或者改造现有的油隔泵,每个月一台泵可节省隔离油(22#汽轮机油)1.5~2T,折合人民币壹万贰千玖百元,一年可节省油费贰仟贰佰陆拾贰万元。
另外,每台泵一年可节省备件费陆万伍仟元,146台泵一年可节省备件费玖佰肆拾玖万元。
而对现有146台油隔泵实施改造,可以为国家节省投资贰亿伍仟多万元。
本实用新型无论是技术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是十分明显的。
油水双隔离泵图解1.给油阀18.油 箱2.油隔罐19.阀 箱3.油观察阀20.阀 座4.界面观察阀21.阀 芯5.浆液观察阀22.手 轮6.供水阀23.弹 簧7.排污阀24.丝 杆8.弯 管25.接合器9.千 斤26.阀 杆10.水隔罐27.阀 体11.观察阀28.蝶式阀胶皮12.排珠阀29.探 针13.柔性管接头30.盲肠段14.法 兰31.卡 箍15.Z形管32.胶 圈16.活塞缸33.排气阀17.活塞杆、活塞注权利要求书上写的给油排气阀1含给油阀1和排气阀33。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厂除灰系统的油隔罐2,弯管8,阀箱19,活塞缸16及油观察阀3,界面观察阀4,浆液观察阀5组成的油水双隔离泵,其特征是A.油隔罐2和阀箱19之间,一端用柔性管接头13与倒置的Z形管15连接,另一端与水隔罐10连接,另一组柔性管接头13与油隔罐2和活塞缸16连接。B.即可做截止阀,又可做单向阀的排珠阀12,供水阀6,分别位于水隔罐10的上方,弯管8的立管上,它们与倒置的Z形管15,水隔罐10,油隔罐2,构成了油水双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双隔离泵,其特征是水隔罐10为低周疲劳压力容器,材料为16MnR,直径为φ200~φ3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双隔离泵,其特征是排珠阀12是由阀座20,阀芯21,手轮22,弹簧23,阀体构成,其阀座20上的橡胶采用直接硫化在金属座上,阀芯21与手轮22为两体,中间装有弹簧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双隔离泵,其特征是供水阀6是由丝杆24,接合器25,阀杆26,阀体,阀座,弹簧等零件构成,其阀座上的橡胶采用直接硫化在金属座上,丝杆24与阀杆26为两体,中间通过接合器25,弹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双隔离泵,其特征是排污阀7位于弯管8的底部,其阀体27采用焊接件,丝扣连结,蝶式阀胶皮28密封面全胶皮接触,探针29装在排污阀7的前部,盲肠段30的长度略小于探针29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双隔离泵,其特征是柔性管接头13是由卡箍31,胶圈32构成,卡箍内侧有梯形槽,胶圈32直接坐卧在卡箍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在油隔离泥浆泵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油水双隔离泵。它是由倒置的Z形管15,水隔罐10,观察阀11,排珠阀12,柔性管接头13,排污阀7,供水阀6等零部件组成。提供了一种可更换隔离水,实现油水双隔离作用,能排出比油,水都轻的漂珠一类物质,并能消除弯管堵管,使灰浆不再含油,降低油耗,延长易损件寿命,提高油隔泵的隔离效果。该设备对电厂除灰系统进行更新改造,扩大油隔泵的应用范围,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文档编号B01D17/025GK2072606SQ9020805
公开日1991年3月6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30日
发明者郑大举 申请人:兰州通用机器厂实验工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