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幕除尘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307113阅读:10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幕除尘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幕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铝镁金属行业中,对于一些小型的不规则零件通常需要经过打磨的精细加工过程,打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细小的金属粉尘颗粒和局部高温,不仅会被吸入工人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存在粉尘遇明火产生爆炸的安全隐患。目前,多采用给操作工人佩戴防护口罩和避免明火的方式来极力消除上述隐患,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上述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从根源处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幕除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幕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所述除尘器本体为圆柱体空心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为顶部开口的锥形壳体结构,其顶部设有贯通连接的排气管接口,所述下壳体的侧壁设有贯通连接的进气管路接口,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底槽,所述底槽为底部开口的倒锥形壳体结构,其底部设有贯通连接的排水管路接口,所述底槽的底部四角设有支腿,所述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的内部均套接有除尘导流板,所述除尘导流板的上部设有导流盲板,所述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的外部侧壁上均设有进水管路接口。

优选的,所述除尘导流板均为倾斜布置并水平周向排列的螺旋叶片结构。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路接口为三个接口一组,所述上壳体的外侧设有两组,所述中壳体和下壳体的外侧各设一组。

优选的,所述除尘导流板位于相邻两组进水管路接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顶部锥面上设有上检视窗口。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侧面上设有下检视窗口。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层导流板进行湿法除尘,除尘彻底,效果显著,采用水帘自上而下坠落,不仅可以有效捕捉细小悬浮粉尘,更能使得上部坠落的含尘水体继续吸附下部粉尘,采用层叠的旋流板结构可使水体离心分散雾化,使水体与气体中的粉尘充分碰撞接触,并通过离心作用甩至除尘器的侧壁,在重力作用下沿侧壁下流至底槽内收集并排出,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依据所治理粉尘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过滤媒介,以满足不同性质粉尘的清除,适应性较广,通风量大、压降低、操作弹性宽、不易堵塞,效率稳定,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湿式除尘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中壳体、3下壳体、4顶盖、5排气管路接口、6底槽、7排水管路接口、8支腿、9除尘导流板、10进水管路接口、11进气管路接口、12导流盲板、13上检视窗口、14下检视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水幕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除尘器本体为圆柱体空心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壳体1、中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1的顶部连接有顶盖4,顶盖4为顶部开口的锥形壳体结构,顶盖4的顶部设有贯通连接的排气管路接口5,顶盖4的顶部锥面上设有上检视窗口13,下壳体3的侧壁设有贯通连接的进气管路接口11,下壳体3的底部连接有底槽6,底槽6为底部开口的倒锥形壳体结构,底槽6的底部设有贯通连接的排水管路接口7,底槽6的底部四角设有支腿8,下壳体3的底部侧面上设有下检视窗口14,上壳体1、中壳体2和下壳体3的内部均套接有除尘导流板9,除尘导流板9均为倾斜布置并水平周向排列的螺旋叶片结构,除尘导流板的上部设有导流盲板12,上壳体1、中壳体2和下壳体3的外部侧壁上均设有进水管路接口10,进水管路接口10为三个接口一组,上壳体1的外侧设有两组,中壳体2和下壳体3的外侧各设一组,除尘导流板9位于相邻两组进水管路接口10之间。

本除尘器的除尘过程包含四种除尘原理:一是自激除尘,即当含尘气体通过进气管路接口11进入除尘器腔体内之后,冲击除尘导流板9表面的水体,从而使部分水体被分散,分散的水体吸附收集粉尘;二是离心沉降除尘,即含尘气体通过进气管路接口11进入除尘器腔体内之后,经过扩散缓冲,气体流速减小,使分散的水滴作为凝结核聚成粒径较大的含尘水滴,通过沉降到达除尘效果;三是净化除尘,即含尘气体继续向上游走的过程中,与上部除尘导流板9净化下来的微笑雾滴相互接触,从而达到吸附、捕集灰尘的作用;四是旋流板除尘,即含尘气体通过除尘导流板9螺旋上升,液流从导流盲板12分配到各叶片上形成薄膜层,同时被气流喷洒成液滴,液滴随气流运行的同时被离心甩至除尘器的侧壁,形成沿壁旋转的液环,并受重力作用而沿壁流下,当液体在除尘导流板9上被喷洒与气体中时,黏附其中的尘粒,然后甩至侧壁,带着尘粒下流,气体中未被黏附的尘粒,还有机会被甩至侧壁被吸收。如此过程,液体与气体充分接触后又能有效分离,其气液负荷比常用板塔大一半以上,又因旋流板上液层薄,开孔率大而使压降较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