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抹料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1030901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自动抹料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衬碳化硅耐磨防腐修复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自动抹料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工矿企业的设备和管道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这种磨损会大大降低作业系统的生产、运行效率,考虑成本控制原则,能将磨损的设备或管道修复使用,不仅利于工矿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投入,减少成本。在设备和管道的内衬涂覆碳化硅对设备和管道进行耐磨防腐修复的技术现今已较为成熟,但是一般采用手工作业,对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所以较难保证修复质量;而且人工作业耗时较长,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抹料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设备和管道的内衬修复作业存在的费时费力、质量难以保证、成本过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自动抹料机,包括机架、抹料管、纵向调节装置、左托辊、右托辊、左水平调节装置和右水平调节装置,在机架中部上方设有抹料管,抹料管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前轴和后轴,前轴和后轴的中部外侧分别套装有第一轴承座,对应每个第一轴承座下方位置的机架上均固定有能调节抹料管高度的纵向调节装置,每个纵向调节装置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一轴承座底部固定在一起;对应前轴下方的机架上固定有能为前轴提供动力源的动力电机;在抹料管下方左右两侧的机架上对称设有左托辊和右托辊,左托辊前后两端外侧均套装有左第二轴承座,每个左第二轴承座的底部座于对应位置的机架顶部,每个左第二轴承座左侧的机架上均设有能调节与其对应的左第二轴承座水平位置的左水平调节装置,每个左水平调节装置的右端和与其对应的左第二轴承座左侧均固定在一起;右托辊前后两端外侧均套装有右第二轴承座,每个右第二轴承座的底部座于对应位置的机架顶部,每个右第二轴承座右侧的机架上均设有能调节与其对应的右第二轴承座水平位置的右水平调节装置,每个右水平调节装置的左端和与其对应的右第二轴承座右侧均固定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左水平调节装置可为左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左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包括左调节电机、动力转换机构、齿轮和齿条,左调节电机上设有第二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的右端与能将第二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出方向旋转180°的动力转换机构连接在一起,动力转换机构内设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机架前部和后部的上方并分别固定安装有齿轮,对应每个齿轮下方位置的机架上设有能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的右端与对应位置的左第二轴承座左侧固定在一起;右水平调节装置为右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右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包括右调节电机、动力转换机构、齿轮和齿条,右调节电机上设有第二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的左端与能将第二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出方向旋转180°的动力转换机构连接在一起,动力转换机构内设有输出轴,输出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机架前部和后部的上方并分别固定安装有齿轮,对应每个齿轮下方位置的机架上设有能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的左端与对应位置的右第二轴承座右侧固定在一起。

上述对应每个齿条前后两侧位置的机架顶部均可固定有至少一个导向挡块28。

上述纵向调节装置可为液压杆,液压杆包括缸体和活塞杆,对应前轴外侧的第一轴承座和后轴外侧的第一轴承座下方的机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缸体,每个缸体内的活塞杆顶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轴承座底部固定在一起。

上述动力电机上可设有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前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对应位置的前轴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在一起。

上述抹料管前端中部可固定有呈条状的第一连接部,前轴后端固定有第二连接部,对应第一连接部位置的第二连接部后侧设有安装槽,第一连接部位于安装槽内并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部固定安装在一起;抹料管后端中部固定有呈条状的第一连接部,后轴前端固定有第二连接部,对应第一连接部位置的第二连接部前侧设有安装槽,第一连接部位于安装槽内并通过销轴与第二连接部固定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抹料管、左托辊和右托辊的配合作用下,其可以将耐磨材料均匀地压实在磨损的待加工件的内衬上,完成修复作业的同时,使待加工件更耐磨、防腐,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工矿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开支;设置纵向调节装置、左水平调节装置和右水平调节装置分别对抹料管、左托辊和右托辊的位置进行调节,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适应多种不同规格的设备、管道的内衬修复,具有省力、高效、实用性强、节约成本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架,2为抹料管,3为左托辊,4为右托辊,5为前轴,6为后轴,7为第一轴承座,8为左第二轴承座,9为右第二轴承座,10为待加工件,11为动力电机,12为左调节电机,13为动力转换机构,14为齿轮,15为齿条,16为第二动力输出轴,17为输出轴,18为右调节电机,19为缸体,20为活塞杆,21为第一动力输出轴,22为第一齿轮,23为第二齿轮,24为传动链条,25为第一连接部,26为第二连接部,27为销轴,28为导向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自动抹料机包括机架1、抹料管2、纵向调节装置、左托辊3、右托辊4、左水平调节装置和右水平调节装置,在机架1中部上方设有抹料管2,抹料管2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前轴5和后轴6,前轴5和后轴6的中部外侧分别套装有第一轴承座7,对应每个第一轴承座7下方位置的机架1上均固定有能调节抹料管2高度的纵向调节装置,每个纵向调节装置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一轴承座7底部固定在一起;对应前轴5下方的机架1上固定有能为前轴5提供动力源的动力电机11;在抹料管2下方左右两侧的机架1上对称设有左托辊3和右托辊4,左托辊3前后两端外侧均套装有左第二轴承座8,每个左第二轴承座8的底部座于对应位置的机架1顶部,每个左第二轴承座8左侧的机架1上均设有能调节与其对应的左第二轴承座8水平位置的左水平调节装置,每个左水平调节装置的右端和与其对应的左第二轴承座8左侧均固定在一起;右托辊4前后两端外侧均套装有右第二轴承座9,每个右第二轴承座9的底部座于对应位置的机架1顶部,每个右第二轴承座9右侧的机架1上均设有能调节与其对应的右第二轴承座9水平位置的右水平调节装置,每个右水平调节装置的左端和与其对应的右第二轴承座9右侧均固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使用过程为:先不在前轴5和后轴6之间装入抹料管2,将待加工件10由上至下穿过前轴5和后轴6中间位置并置于左托辊3和右托辊4上,接着利用左水平调节装置和右水平调节装置分别将左托辊3和右托辊4调节至合适的水平位置,使左托辊3和右托辊4能稳固地承托住待加工件10 ;然后在前轴5和后轴6之间装入抹料管2,并利用纵向调节装置将抹料管2的高度调节至抹料管2的底侧压紧在待加工件10内衬的底部上,启动动力电机11带动抹料管2旋转,接着在待加工件10内填满耐磨材料,抹料管2在动力电机11和前轴5的带动下,滚动并挤压待加工件10内衬,待加工件10在抹料管2的滚压下,在左托辊3、抹料管2和右托辊4之间绕自身轴线转动,使抹料管2将耐磨材料均匀地压实在整个待加工件10的内衬上,最后抹光、收光完成修复作业。在抹料管2、左托辊3和右托辊4的配合作用下,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耐磨材料均匀地压实在磨损的待加工件10的内衬上,完成修复作业的同时,使待加工件10更耐磨、防腐,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工矿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开支;设置纵向调节装置、左水平调节装置和右水平调节装置分别对抹料管2、左托辊3和右托辊4的位置进行调节,可以使本实用新型适应多种不同规格的设备、管道的内衬修复,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自动抹料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左水平调节装置为左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左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包括左调节电机12、动力转换机构13、齿轮14和齿条15,左调节电机12上设有第二动力输出轴16,第二动力输出轴16的右端与能将第二动力输出轴16的动力输出方向旋转180°的动力转换机构13连接在一起,动力转换机构13内设有输出轴17,输出轴17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机架1前部和后部的上方并分别固定安装有齿轮14,对应每个齿轮14下方位置的机架1上设有能与齿轮14啮合的齿条15,齿条15的右端与对应位置的左第二轴承座8左侧固定在一起;右水平调节装置为右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右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包括右调节电机18、动力转换机构13、齿轮14和齿条15,右调节电机18上设有第二动力输出轴16,第二动力输出轴16的左端与能将第二动力输出轴16的动力输出方向旋转180°的动力转换机构13连接在一起,动力转换机构13内设有输出轴17,输出轴17的前后两端分别位于机架1前部和后部的上方并分别固定安装有齿轮14,对应每个齿轮14下方位置的机架1上设有能与齿轮14啮合的齿条15,齿条15的左端与对应位置的右第二轴承座9右侧固定在一起。采用齿轮14齿条15配合使用的左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和右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分别作为左托辊3和右托辊4水平位置的调节机构,具有传动速度快、传动精度高和噪声低的优点。动力转换机构13可采用涡轮蜗杆等现有传动机构。

如附图1、2所示,对应每个齿条15前后两侧位置的机架1顶部均固定有至少一个导向挡块28。前后两侧的导向挡块28可以对内部的齿条15的前后两侧进行有效限位,防止其在调节过程中发生错位或偏移。

如附图1、2所示,纵向调节装置为液压杆,液压杆包括缸体19和活塞杆20,对应前轴5外侧的第一轴承座7和后轴6外侧的第一轴承座7下方的机架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缸体19,每个缸体19内的活塞杆20顶端和与其对应的第一轴承座7底部固定在一起。采用公知的液压杆作为调节抹料管2高度的纵向调节装置,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承受压强大和调节速度快的优点。

如附图1、2所示,动力电机11上设有第一动力输出轴21,第一动力输出轴21前端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22,与第一齿轮22对应位置的前轴5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23,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3通过传动链条24连接在一起。设置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和传动链条24将第一动力输出轴21与前轴5之间采用公知的链条传动进行连接,可以在第一动力输出轴21和前轴5的中心距较远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和力量的传递,能够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传递功率较大,并且传动链条24作用在第一动力输出轴21和前轴5上的力较小、传动效率高,使本实用新型适于在低速,重载和高温及尘土大的情况下作业。

如附图1、2所示,抹料管2前端中部固定有呈条状的第一连接部25,前轴5后端固定有第二连接部26,对应第一连接部25位置的第二连接部26后侧设有安装槽,第一连接部25位于安装槽内并通过销轴27与第二连接部26固定安装在一起;抹料管2后端中部固定有呈条状的第一连接部25,后轴6前端固定有第二连接部26,对应第一连接部25位置的第二连接部26前侧设有安装槽,第一连接部25位于安装槽内并通过销轴27与第二连接部26固定安装在一起。通过第一连接部25、第二连接部26和销轴27将抹料管2于与前轴5、后轴6分别进行固定安装,便于作业人员在抹料前后取放待加工件10,操作方便。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