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44949阅读:2445来源:国知局
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待成型集泥斗规格制作相应规格的四棱台框架;将四棱台框架加固在沉淀池内集泥斗部位,并使四棱台框架的四个侧梁一一定位于集泥斗的四个侧棱;拌制干硬性混凝土;将干硬性混凝土逐层铺填在沉淀池侧壁与侧梁之间并进行夯实,使填充在沉淀池的干硬性混凝土形成集泥斗。本发明通过四棱台框架定位控制集泥斗的规格,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填充施工获得集泥斗,四棱台框架占用体积较小,便于支设和拆除,降低了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四棱台框架用材较少,便于加工,还节约大量模板,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及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净水厂类市政工程中为满足工艺设计,沉淀池内的集泥斗为上大下小的下凹状倒四棱台混凝土结构,即形成倒置四棱台状的漏斗结构,以实现集泥斗的泥浆收集与集中功倉泛。
[0003]净水车间一般设置有多组絮凝沉淀池,每组絮凝沉淀池内均有八个高2.5m、容积为14.5m的四棱台状集泥斗,集泥斗的每个侧面与底面均成117°夹角。每个集泥斗需约23m3混凝土烧筑整形,共计约552m3混凝土。
[0004]目前,沉淀池内的集泥斗主要通过制作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施工,具体的,上述规格的集泥斗需要制作与其大小相当的容积为14.5m3四棱台箱体来实现浇筑定位,该四棱台箱体具有六面模板。施工时,首先在沉淀池内支设好上述四棱台箱体,然后在四棱台箱体的侧面与沉淀池侧壁之间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
[0005]但是,上述四棱台箱体的模板的占用体积较大、不便于支设,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四棱台箱体的模板不易拆除,从而增大了四棱台箱体的加固和拆卸难度,进而增加了施工难度,影响了施工效率。同时,模板的面积较大,不便于加工,而且耗材较多,增加了成本。
[0006]另外,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需分层浇筑,待底层混凝土初凝完成成型后才能进行下一层施工,施工速度较慢,由于混凝土量较大,导致劳动强度较大、施工工期较长,还会导致水平施工缝较多,影响了浇筑成型质量。而且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四棱台箱体的模板抗浮能力较差,较易出现爆模。
[0007]综上所述,如何降低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以降低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从而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0009]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装置,以降低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从而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00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I)根据待成型的集泥斗规格制作相应规格的四棱台框架;
[0013]2)将所述四棱台框架加固在沉淀池内的集泥斗部位,并使所述四棱台框架的四个侧梁一一定位于所述集泥斗的四个侧棱;
[0014]3)拌制干硬性混凝土 ;
[0015]4)将所述干硬性混凝土逐层铺填在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与所述侧梁之间并进行夯实,使填充在所述沉淀池内的干硬性混凝土形成所述集泥斗。
[0016]优选的,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4)之后还包括:
[0017]将所述四棱台框架从所述沉淀池内拆除;
[0018]对成型后的所述集泥斗进行洒水养护。
[0019]优选的,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四棱台框架为四棱台钢框架。
[0020]优选的,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四棱台钢框架具体由上宽下窄的四个钢筋梯形框依次焊接形成,所述钢筋梯形框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0021]优选的,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对所述干硬性混凝土的侧面进行夯实时还利用刮杠及抹子对所述侧面收光。
[0022]优选的,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3)具体通过水泥、水、砂和细石拌制获得所述干硬性混凝土。
[0023]优选的,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水泥、所述水、所述砂和所述细石的质量配合比为1:0.46:1.24:2.06。
[0024]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I)根据待成型的集泥斗规格制作相应规格的四棱台框架:
[0026]根据沉淀池内需要施工的集泥斗的形状和大小制作与该集泥斗的边缘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四棱台框架,该四棱台框架的底部框的四个边能够定位在集泥斗底面的四个边处,顶部框的四个边能够定位在集泥斗顶面的四个边处,其他的四个侧梁能够定位在集泥斗的四个侧棱处;
[0027]2)将四棱台框架加固在沉淀池内的集泥斗部位,并使四棱台框架的四个侧梁一一定位于集泥斗的四个侧棱;
[0028]3)拌制干硬性混凝土:
[0029]根据待成型的集泥斗的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合比,人工拌制干硬性混凝土,拌制完成后将干硬性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即沉淀池处;
[0030]4)将干硬性混凝土逐层铺填在沉淀池的侧壁与上述侧梁之间并进行夯实,使填充在沉淀池内的干硬性混凝土形成集泥斗:
[0031]利用四棱台框架进行定位,在四棱台框架的侧梁与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填充干硬性混凝土,使填充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形状为倒置四棱台状的漏斗结构,从而形成集泥斗。
[0032]本发明通过四棱台框架定位控制集泥斗的规格,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填充施工获得集泥斗,实现泥浆的收集与集中功能。上述四棱台框架由多根横梁和纵梁连接而成,占用的体积较小,便于支设,且便于拆除,降低了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四棱台框架用材较少,便于加工,还节约了大量模板,降低了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33]另外,由于干硬性混凝土的塌落度较小、塑性能力较强,所以施工过程中能够将集泥斗成型需要填充的混凝土一次性填充成型,省去了等待混凝土初凝的时间,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速度,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
[0034]而且,上述四棱台框架具有较好的抗浮能力,克服了集泥斗传统支设模板方式出现的模板上浮、出现爆模的问题,配合填充干硬性混凝土,能够保证集泥斗的成型效果,提高成型质量,保证达到结构尺寸要求。
[003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装置,包括混凝土搅拌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沉淀池内的四棱台框架,所述四棱台框架具有与所述沉淀池内待成型的集泥斗的四个侧棱--定位配合的四个侧梁。
[0036]优选的,上述施工装置中,所述四棱台框架为四棱台钢框架。
[0037]优选的,上述施工装置中,所述四棱台钢框架包括依次焊接相连的四个钢筋梯形框,所述钢筋梯形框上宽下窄且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0038]本发明提供的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装置包括混凝土搅拌装置和用于设置在沉淀池内的四棱台框架,该四棱台框架具有与沉淀池内待成型的集泥斗的四个侧棱一一定位配合的四个侧梁。
[0039]上述施工装置通过四棱台框架定位控制集泥斗的规格,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填充施工获得集泥斗,实现泥浆的收集与集中功能。上述四棱台框架由多根横梁和纵梁连接而成,占用的体积较小,便于支设,且便于拆除,降低了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四棱台框架用材较少,便于加工,还节约了大量模板,降低了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40]而且,上述四棱台框架具有较好的抗浮能力,克服了集泥斗传统支设模板方式出现的模板上浮、出现爆模的问题,配合填充干硬性混凝土,能够保证集泥斗的成型效果,提高成型质量,保证达到结构尺寸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四棱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钢筋梯形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降低了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004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7]请参考附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S1、根据待成型的集泥斗规格制作相应规格的四棱台框架1:
[0049]根据沉淀池内需要施工的集泥斗的形状和大小(即图纸尺寸)制作与该集泥斗的边缘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四棱台框架1,该四棱台框架I的底部框的四个边能够定位在集泥斗底面的四个边处,顶部框的四个边能够定位在集泥斗顶面的四个边处,其他的四个侧梁能够定位在集泥斗的四个侧棱处;
[0050]S2、将四棱台框架I加固在沉淀池内的集泥斗部位,并使四棱台框架I的四个侧梁
--定位于集泥斗的四个侧棱;
[0051 ] S3、拌制干硬性混凝土:
[0052]根据待成型的集泥斗的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配合比,人工拌制干硬性混凝土,拌制完成后将干硬性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即沉淀池处;
[0053]S4、将干硬性混凝土逐层铺填在沉淀池的侧壁与上述侧梁之间并进行夯实,使填充在沉淀池内的干硬性混凝土形成集泥斗:
[0054]利用四棱台框架I进行定位,在四棱台框架I的侧梁与沉淀池的侧壁之间填充干硬性混凝土,使填充后的干硬性混凝土形状为倒置四棱台状的漏斗结构,从而形成集泥斗。
[0055]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上述步骤S3的顺序不限定,只要位于步骤S4之前均可,本实施例优选地将S3放置在S4之前,可以防止干硬性混凝土水量的流失,保证成型强度。
[0056]本发明通过四棱台框架I定位控制集泥斗的规格,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填充施工获得集泥斗,实现泥浆的收集与集中功能。上述四棱台框架I由多根横梁和纵梁连接而成,占用的体积较小,便于支设,且便于拆除,降低了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四棱台框架I用材较少,便于加工,还节约了大量模板,降低了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57]另外,由于干硬性混凝土的塌落度较小、塑性能力较强,所以施工过程中能够将集泥斗成型需要填充的混凝土一次性填充成型,省去了等待混凝土初凝的时间,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速度,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
[0058]而且,上述四棱台框架I具有较好的抗浮能力,克服了集泥斗传统支设模板方式出现的模板上浮、出现爆模的问题,配合填充干硬性混凝土,能够保证集泥斗的成型效果,提高成型质量,保证达到结构尺寸要求。
[0059]优选的,步骤S4之后还包括:
[0060]将四棱台框架I从沉淀池内拆除,能够重复利用四棱台框架1,节省成本;
[0061]对成型后的集泥斗进行洒水养护,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提高集泥斗的成型强度。
[0062]上述四棱台框架I为四棱台钢框架。具体的,四棱台钢框架由钢筋制成,强度和刚度较好,能够保证较好的定位效果。可替换的,上述四棱台框架I还可以为合金框架、铁框架等。
[0063]如图3所示,优选的,四棱台钢框架具体由上宽下窄的四个钢筋梯形框2依次焊接形成,钢筋梯形框2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本实施例根据图纸尺寸要求的排泥斗单面截面尺寸焊接制作四个相应大小钢筋梯形框2,将四个钢筋梯形框2放置在沉淀池后将其底部横梁焊接连成连接框,稳固性较好,同时在四个钢筋梯形框2焊接时,相邻两个梯形框相邻的两个侧边重合焊接,加大了四棱台钢框架纵梁的直径,从而提高了支撑强度和定位效果,控制填充成型的集泥斗满足图纸要求的几何尺寸。
[006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四棱台钢框架也可以通过两个梯形框和四个横梁焊接获得,或者由四个纵梁和八个横梁焊接获得,当然,还可以在四棱台钢框架两个侧梁之间增加加强杆。
[0065]进一步的,步骤S4中对干硬性混凝土的侧面进行夯实时还利用刮杠及抹子对侧面收光,从而能够保证集泥斗的成型平整度要求。
[0066]上述施工方法中,步骤S3具体通过水泥、水、砂和细石拌制获得干硬性混凝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泥尽量选择低水化热、膨胀系数小的水泥;砂采用天然砂或人工砂;细石即碎石或卵石,石料应为抗压、耐磨耗性能良好的硬质石料。
[0067]为了保证较好的成型质量,优选的,水泥、水、砂和细石的质量配合比为1:0.46:1.24:2.06。具体的,水泥为 400Kg/m3,水为 185Kg/m3、砂为 494Kg/m3,细石为 823Kg/m3。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原材料的不同以及沉淀池的需求选择其他的质量配合比。
[006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装置,包括混凝土搅拌装置和用于设置在沉淀池内的四棱台框架1,该四棱台框架I具有与沉淀池内待成型的集泥斗的四个侧棱一一定位配合的四个侧梁,如图2-3所示。
[0069]上述施工装置通过四棱台框架I定位控制集泥斗的规格,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填充施工获得集泥斗,实现泥浆的收集与集中功能。上述四棱台框架I由多根横梁和纵梁连接而成,占用的体积较小,便于支设,且便于拆除,降低了集泥斗施工定位装置的加固和拆卸难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四棱台框架I用材较少,便于加工,还节约了大量模板,降低了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0070]而且,上述四棱台框架I具有较好的抗浮能力,克服了集泥斗传统支设模板方式出现的模板上浮、出现爆模的问题,配合填充干硬性混凝土,能够保证集泥斗的成型效果,提高成型质量,保证达到结构尺寸要求。
[0071]四棱台框架I优选为四棱台钢框架。具体的,四棱台钢框架由钢筋制成,强度和刚度较好,能够保证较好的定位效果。可替换的,上述四棱台框架I还可以为合金框架、铁框架等。
[0072]上述四棱台钢框架包括依次焊接相连的四个钢筋梯形框2,钢筋梯形框2上宽下窄且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本实施例根据图纸尺寸要求的排泥斗单面截面尺寸焊接制作四个相应大小钢筋梯形框2,将四个钢筋梯形框2放置在沉淀池后将其底部横梁焊接连成连接框,稳固性较好,同时在四个钢筋梯形框2焊接时,相邻两个梯形框相邻的两个侧边重合焊接,加大了四棱台钢框架纵梁的直径,从而提高了支撑强度和定位效果,控制填充成型的集泥斗满足图纸要求的几何尺寸。
[0073]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梯形框底部连接角处还设置加强筋,加强筋连接在梯形框相邻的两个边之间,提高了支撑强度和定位效果。
[007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7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待成型的集泥斗规格制作相应规格的四棱台框架(I); 2)将所述四棱台框架(I)加固在沉淀池内的集泥斗部位,并使所述四棱台框架(I)的四个侧梁一一定位于所述集泥斗的四个侧棱; 3)拌制干硬性混凝土; 4)将所述干硬性混凝土逐层铺填在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与所述侧梁之间并进行夯实,使填充在所述沉淀池内的干硬性混凝土形成所述集泥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四棱台框架(I)从所述沉淀池内拆除; 对成型后的所述集泥斗进行洒水养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棱台框架(I)为四棱台钢框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棱台钢框架具体由上宽下窄的四个钢筋梯形框(2)依次焊接形成,所述钢筋梯形框(2)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所述干硬性混凝土的侧面进行夯实时还利用刮杠及抹子对所述侧面收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通过水泥、水、砂和细石拌制获得所述干硬性混凝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所述水、所述砂和所述细石的质量配合比为1:0.46:1.24:2.06。
8.一种沉淀池内集泥斗的施工装置,包括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沉淀池内的四棱台框架(I),所述四棱台框架(I)具有与所述沉淀池内待成型的集泥斗的四个侧棱一一定位配合的四个侧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棱台框架(I)为四棱台钢框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棱台钢框架包括依次焊接相连的四个钢筋梯形框(2),所述钢筋梯形框(2)上宽下窄且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文档编号】B01D21/02GK104264990SQ20141042855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8日
【发明者】付强强, 黄运昌, 雷少华, 刘兴, 王英男 申请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