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吸附过滤装置,吸附过滤装置的过滤器总成由过滤仓与其内部的过滤器结合而成,过滤器外表设置过滤膜,过滤膜外表附着吸附材料,过滤膜外的过滤仓空间通过阀门分别连接进料装置、卸料装置和进气装置,过滤器内腔连接净气收集管,进料装置的吸料管连接加料斗,卸料装置连接排灰口,净气收集管连接净气排放管。该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装置,结构合理,吸附过滤面积大、净化处理效果好。达到饱和状态的吸附材料排出机体,焚烧处理,无二次污染。
【专利说明】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
技术背景
[0002]有机废气一般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处理难度大的特点。在有机废气处理时普遍采用的是有机废气活性炭吸附处理法、催化燃烧法、催化氧化法、酸碱中和法、等离子法等多种原理。目前我国对有机废气的治理用得最多的就是活性炭固定床吸附+催化燃烧处理系统。该系统是将活性炭装填在固定床中,再将吸附床与催化燃烧装置组合成净化处理系统。
[0003]但是这种系统存在一个缺陷,就是采用的活性炭作吸附材料其再生脱附温度一般都控制在140°C以下,这样的温度对于沸点在140°C以上的有机废气则难以脱附。而当活性炭吸附了这类气体后,在140°C以上进行脱附炭层又很容易发生阴燃;其次,活性炭脱附实际就是将原来吸附在活性炭微孔里的VOCs重新释放出来,没有达到根除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
[0005]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吸附过滤装置,吸附过滤装置含吸附材料及过滤器总成,过滤器总成由过滤仓与其内部的过滤器结合而成,过滤器外表设置过滤膜,过滤膜外表附着吸附材料,过滤膜外的过滤仓空间通过阀门分别连接进料装置、卸料装置和进气装置,过滤器内腔连接净气收集管,进料装置的吸料管连接加料斗,卸料装置连接排灰口,净气收集管连接净气排放管。
[0006]为了增加过滤面积取得好的过滤效果,过滤器总成内可并列有多个过滤仓,可优选用2~6个过滤仓,每个过滤仓之间为上下或左右排列关系,且与进气口管道上并列的进气口配套连接,每个过滤仓内并列有多个过滤器,可优选用2~20个过滤器。
[0007]每个过滤仓内设置上下和/或左右排列的≥2排的过滤器,各排的过滤器数目相同,排内各个过滤器并列,上下和/或左右排之间对应的过滤器内腔串接。
[0008]本发明中,过滤膜材质为PTFE (聚四氟乙烯)或含有PTFE的复合层材料;从简单易得成本低廉考虑,过滤膜材质优选里层PTFE+外层PE (聚乙烯)的复合层材料。当吸附材料大部分粒径为0.1~0.4mm时,过滤膜材质优选为PTFE (聚四氟乙烯);当吸附材料大部分粒径为0.4~0.8mm时,过滤膜材质优选为:里层为PTFE+外层为PE (聚乙烯)。本过滤膜在阻隔吸附材料的同时,也进一步过滤净化了废气。
[0009]为了增加吸附材料的附着面积及稳定性,过滤器及其外表的过滤膜一起成上下曲折的折面(波浪形)。
[0010]吸附材料可选用如褐煤、活性焦碳、沸石等吸附能力较强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综合考虑效果和使用成本,吸附材料选用褐煤为最佳。
[0011]有机废气经收集后进入风管,进入吸附过滤装置,经吸附过滤处理,最后从吸附过滤装置净气排放管的排气口出来的气体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吸附过滤装置内的活性吸附材料不断接触废气,吸附浓度越来越高,最后达到饱和状态的吸附材料排出机体,焚烧处理。
[0012]本发明采用褐煤、活性焦碳和/或沸石等作为吸附材料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处理。但本发明证明采用褐煤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褐煤具有较多的微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且表面具有很多羟基、羧基等活性基团,能将多种气体中极性和非极性的离子和分子吸附,其次通过过滤将细小的吸附材料滤除,排出洁净气体。当吸附材料达到饱和状态后,用压缩空气振动清灰,使之抖落至灰斗中,运至锅炉房燃烧,使有害气体变成CO2和h2o。当褐煤工作温度≤50°C时,其吸附效果较佳。本发明使用粒径处于0.1~0.8_的任意粒度的褐煤。褐煤价位低,运行成本低,吸附效果好,褐煤及废气燃烧后变为水和CO2,无二次污染。已有技术的吸附材料采用活性炭,价位贵,再生工艺难控制,脱附再生过程中,废气出来,会造成二次污染。
[0013]吸附过滤仓结构是吸附过滤装置的关键技术。其中,过滤面积决定了整台装置的处理能力。过滤面积根据产能及各过滤仓尺寸而定。过滤仓内过滤器采用窄间距抽屉形设计,即过滤仓内设置上下排列的> 2排的过滤器,各排的过滤器数目相同,排内各个过滤器并列,上下排之间对应的过滤器内腔串接。这样,既可以延长气体停留时间,也便于过滤器的拆卸。此外,过滤器及其外表的过滤膜一起成上下曲折的折面,以利于吸附材料的附着,其附着的吸附材料量根据产能及过滤面积而定。
[0014]在吸附过滤处理装置中吸附材料输送也很重要。吸附材料喷洒动作启动时,关闭进气装置,关闭卸料装置,开启主风机,通过在过滤器内腔形成负压,将吸附材料吸附在过滤器外表面。
[0015]本发明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经过一段时间吸附工作,过滤器进、出口处的压差超过设定的数值时,吸附材料基本达到饱和,需要更换吸附材料。此时,先关进气装置,关闭卸料装置和吸附材料进料装置的吸料管,采用压缩空气进行反吹清洁,将吸附在过滤器过滤膜外表面附着的的吸附材料抖落到过滤仓的下部,打开卸料装置,吸附材料通过螺旋输送机送到排灰口,装入吸附材料收集袋,再运至指定处焚烧或作其他处理,如用作锅炉燃料。
[0016]本发明的有机废气的吸附处理装置,结构合理,吸附过滤面积大、净化处理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发明的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2吸附过滤处理装置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吸附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器总成示意图;
图4过滤器折面I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见图1、图 2。
[0019]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过滤器总成8由过滤仓与其内部的过滤器结合而成,过滤器外表设置过滤膜,过滤膜外表附着吸附材料,过滤膜外的过滤仓空间分别连接进料装置的吸料管5、卸料装置7和进气装置10的进气阀门9,过滤器内腔(上排内腔15和下排内腔16,见图3)连接净气收集管13,带进料阀门的吸料管5通过吸附材料吸嘴4连接加料斗14,卸料装置7通过管道连接排灰口 6,净气收集管13连接净气排放管11。净气排放管11设置取样口 12,便于对净化后的气体取样检测。风机电机2连接于设置在净气收集管13与净气排放管11之间的主风机。排灰螺旋输送机3置于卸料装置7下的管道内,通过螺旋作用将卸下的煤粉推向排灰口 6。
[0020]过滤器总成8内并列四个过滤仓,且与进气装置10上并列的四个进气口的四个进气阀门9配套连接,每个过滤仓内设置上下两排过滤器,各排的过滤器数目相同,均为六个,排内六个过滤器并列,上下对应的过滤器内腔(上排内腔15和下排内腔16)串接,如图3。
[0021]过滤膜选用里层为PTEE外层为PE的复合层。
[0022]过滤器及其外表的过滤膜一起成上下曲折的折面I,如图4。
[0023]吸附材料选用褐煤。褐煤粒径范围为0.4?0.8_。
[0024]图1中,废气按所示向右箭头方向进入吸附过滤装置的进气装置10,由进气阀门9进入过滤器总成8的过滤仓空间,然后透过滤器外表的吸附材料、过滤膜而进入过滤器内腔(上排内腔15和下排内腔16,见图3),这时,气体经过了吸附过滤处理而变成净气,再由净气收集管13,最后从吸附过滤装置净气排放管11的排气口排放出来(所示向上箭头方向)。
【权利要求】
1.有机废气的吸附过滤处理装置,包括吸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过滤装置含吸附材料及过滤器总成,过滤器总成由过滤仓与其内部的过滤器结合而成,过滤器外表设置过滤膜,过滤膜外表附着吸附材料,过滤膜外的过滤仓空间通过阀门分别连接进料装置、卸料装置和进气装置,过滤器内腔连接净气收集管,进料装置的吸料管连接加料斗,卸料装置连接排灰口,净气收集管连接净气排放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总成内有>I个过滤仓,每个过滤仓之间为上下或左右排列关系,且与进气装置上并列的进气口配套连接,每个过滤仓内有> 2个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总成内有2?6个过滤仓,每个过滤仓内有2?20个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过滤仓内设置上下和/或左右排列的> 2排的过滤器,各排的过滤器数目相同,排内各个过滤器并列,上下和/或左右排之间对应的过滤器内腔串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膜选用PTEE或含有PTEE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膜选用里层为PTEE外层为PE的复合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及其外表的过滤膜一起成上下曲折的折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材料选自褐煤、活性焦碳和/或沸石。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材料选用粒径处于0.1?0.8mm的任意粒度的褐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材料选用褐煤,褐煤粒径范围为0.1?0.4mm,过滤膜选用PTFE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吸附材料选用褐煤,褐煤粒径范围为0.4?0.8mm,过滤膜选用里层为PTEE外层为PE的复合层。
【文档编号】B01D53/04GK103611389SQ201310604889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侯淳, 顾兴元, 窦冬阳, 李智, 张清宇 申请人: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