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超薄型卧式消雾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对雾化除尘装置中混有水雾的气流中的进行气雾分离,使排出的气流不含水雾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各种工业废气的排放量日益增多,工业废气中往往会带有烟尘以及大量有毒物质,不旦会污染环境,而且会严重影响工人及工厂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主要是通过向废气喷水雾的方法,使废气中的烟尘及有毒物质混入水雾中,排出干净的气体。但是如果不将水雾分离出来,排出的气流携带的混有烟尘及有毒物质的水雾还是会污染环境,不能达到环保的效果,目前市场上也没有理想的去除气流中的水雾的装置。由本人研发的,于2012年3月21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110285674. 7”的“气 雾分离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在进气管道的弯折处安装有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气雾分离风叶,筒体包括导流板、螺旋滑水罐以及排风管,螺旋滑水罐的外边沿与导流板的侧壁光滑过渡,螺旋滑水罐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筒体内还设置有挡水板,导流板与挡水板之间形成与螺旋滑水罐相通的离心导流槽,挡水板的中心开设有通风孔,挡水板与螺旋滑水罐的侧壁之间留有回风通道。这种装置的缺点在于螺旋滑水罐的中心还是会有微量的水雾排出,除雾效果还有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体积少、除雾效果好的消雾装置,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混有烟尘和有毒物质的水雾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和后侧的排风罐,所述的滑水罐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在滑水罐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在排风罐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的滑水罐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的后侧中心设置有与排风罐相通的排风圈;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以及排风罐的底部与排水腔直接或间接相通,在排水腔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所述的滑水罐沿排风圈向内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在滑水罐内安装有导流板,该导流板位于改道风叶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的前侧与滑水罐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所述螺旋滑水槽的末端设置有滑水挡板,在滑水挡板与螺旋滑水槽之间形成聚水槽,聚水槽的底部通过排水管与排水腔相通;所述导流板的外沿向前弯折形成导流板挡水圈,导流板挡水圈的底部通过排水管与排水腔相通。所述排风罐的底部设置有回水槽,该回水槽的底部通过回水管与排水腔相通。所述导流板的背面间隔设置有后置挡风板和风速改道水风分离圈,其间隔的部分形成回水斗;该回水斗通过水斗回水槽与导流板上的导流板挡水圈相通。
所述的排风罐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大阻尼板,大阻尼板通过连接杆与排风罐固定,大阻尼板的外沿向前向内弯折形成挡水圈,该挡水圈的底部通过滴水管与排水腔相通,大阻尼板与排风罐的内壁之间为过风通道。所述的大阻尼板的后侧设置有反向阻尼板,反向阻尼板的外沿与排风罐固定,反向阻尼板的中心为通风孔,反向阻尼板的通风孔处向前弯折形成阻水圈,在排风罐的底部设置有与排水腔相通的导水管,该导水管位于反向阻尼板前侧。所述的大阻尼板的中心开设有过风孔。所述的排水腔通过隔板分隔为前排水腔和后排水腔,前排水腔和后排水腔的底部均与排水总管相通,滑水罐底部,滑水罐的聚水槽以及导流板挡水圈均与前排水腔相通,大阻尼板的挡水圈,和排风罐底部的导水管与后排水腔相通。
所述排风罐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水气分离槽的底部与排水总管相通;在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分道导流圈通过安装杆固定在水气分离槽上,将水气分离槽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的水气分离槽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该挡水导流圈位于水气分离槽的出风通道处。本发明主要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雾化除尘装置是利用尾气与水雾充分接触,使尾气中的烟尘和有毒物质均混入水雾中,本发明则可以将混有烟尘和有毒物质的水雾从气流中离心分离出来,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与之前的产品相比,大大减少了消雾器的体积,并且除水雾的效果同样优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图I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去除气流中的水雾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第一实施例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I和后侧的排风罐11,所述的滑水罐I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 I. 3,在滑水罐I的进风口 I. 3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4,混有水雾的气流通过改道风叶4后,因为水自身具有重力,大部分水雾被改道风叶4甩向四周。所述的滑水罐I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I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I的后侧中心设置有与排风罐11相通的排风圈I. 5,在排风罐11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 11. I。所述的滑水罐I沿排风圈I. 5向内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I. 1,在滑水罐I内安装有导流板3,导流板3通过支撑杆2与滑水罐I固定。该导流板3位于改道风叶4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3的前侧与滑水罐I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5。经过改道风叶4后,还有小部分水雾随着气流向前排出,在遇到导流板3阻挡后,沿四周的导流通道5向前排出,水雾会在导流板3和滑水罐I内凝结成水珠,其中滑水罐I内的水珠会沿着螺旋滑水槽I. I顺势滑动。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7,在排水腔7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8,所述滑水罐I的底部开设有与排水腔7相通的排水口,使滑水罐
I内的水珠可以快速流入排水腔7。
所述螺旋滑水槽I. I的末端设置有滑水挡板I. 2,滑水挡板I. 2可以阻挡水珠在螺旋滑水槽I. I内顺势滑出,避免水珠遇到气流被再次吹散成水雾。在滑水挡板I. 2与螺旋滑水槽I. I之间形成聚水槽I. 4,聚水槽I. 4的底部通过排水管6与排水腔7相通,使水珠能快速排出。如果将螺旋滑水槽加长后,滑水挡板I. 2也可以省略,其作用于滑水挡板I. 2相同。所述导流板3的外沿向前弯折形成导流板挡水圈3. I,部分水雾在导流板3前壁凝聚后向外沿流动,导流板挡水圈3. I可以将这部分水珠阻挡并汇聚起来,导流板挡水圈3. I的底部通过排水管6与排水腔7相通,以方便汇聚的水珠排出。所述导流板3的背面间隔设置有后置挡风板3. 2和风速改道水风分离圈3. 3,其间隔的部分形成回水斗3. 4。一部分水雾会紧贴导流板3背面壁上向导流板3中心靠拢,水雾越积越多在中心位置凝聚成小水珠,被筒体内滚动摩擦的强力气流吹击,再次形成大量水雾,影响消雾效果。有了间隔设置的后置挡风板3. 2与风速改道水风分离圈3. 3后,避免了小水珠被气流影响再次雾化的后果。该回水斗3. 4通过水斗回水槽3. 5与导流板3上的导流板挡水圈3. I相通,水雾在回水斗3. 4内汇集,并沿着水斗回水槽3. 5滴落到导流板3上的导流板挡水圈3. I,再流入到排水腔7,可以使回水斗3. 4内的水快速排出。 气流在经过导流通道5后紧贴着螺旋滑水槽I. I的外壁从滑水罐I的排风圈I. 5向后进入排风罐11。所述排风罐11的底部设置有回水槽10,该回水槽10的底部通过回水管9与排水腔7相通,少量残留在气流中的水雾会随着离心力滑入回水槽10,再通过回水槽10进入排水腔7,最终纯净的空气从排风罐11的排风口 11. I排出。所述排风罐11的后端面四周设置有排风罐回水圈11. 2,排风罐回水圈11. 2的作用是避免堆积于排风罐11内壁上的水由气流带动向上通过排风口 11. I排出,影响除水雾效果。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排风罐11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大阻尼板13,大阻尼板13通过连接杆12与排风罐11固定,大阻尼板13与排风罐11的内壁之间为过风通道,从滑水罐I的排风圈I. 5排出的气流中小量水雾遇到大阻尼板13后会凝结,并甩向四周。大阻尼板13的外沿向前向内弯折形成挡水圈13. 1,该挡水圈13. I的底部通过滴水管16与排水腔7相通,使凝结的水快速排出。所述的大阻尼板13的中心开设有过风孔13. 2,可以增加筒体内的风速流量。在大阻尼板13的中心也可不开设过风孔13. 2。所述的大阻尼板13的后侧设置有反向阻尼板14,反向阻尼板14的外沿与排风罐11固定,反向阻尼板14的中心为通风孔14. 2,通过反向阻尼板14的设置可以改变风速的流向,使水雾更容易凝结。在反向阻尼板14的通风孔14. 2处向前弯折形成阻水圈14. 1,防止凝结在反向阻尼板14上的水滴落到通风孔14. 2,被气流带出。在排风罐11的底部设置有与排水腔7相通的导水管15,该导水管15位于反向阻尼板14前侧,使凝结水能快速排出。大阻尼板13和反向阻尼板14的数量可以根据除雾要求自行增减。所述的排水腔7通过隔板7. 3分隔为前排水腔7. I和后排水腔7. 2,前排水腔7. I和后排水腔7. 2的底部均与排水总管8相通。滑水罐I底部、滑水罐I上的聚水槽I. 4以及导流板挡水圈3. I均与前排水腔7. I相通,大阻尼板13的挡水圈13. I,和排风罐11底部的导水管15与后排水腔7. 2相通。通过隔板7. 3的设置,进行前排水腔7. I的气流无法影响到后排水腔7. 2。所述排风罐11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17,水气分离槽17的底部与排水总管8相通;在水气分离槽17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18,分道导流圈18通过安装杆20固定在水气分离槽17上,将水气分离槽17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进风通道设置的空间间距要比出风通道的间距大,这样设置进来的风速量大,出去的风速量小,很好得控制了进入水气分离槽17的风速流通速度,使其风速流通减慢,避免了水气分离槽17内因气流同步风速过大,将凝结后的水吹动而形成水珠同时带出筒体,影响除水雾效果。另有残留的水雾会随着气流从进风通道进入水气分离槽17,水雾会在水气分离槽17凝结,然后再排入排水总管8,所述的水气分离槽17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19,该挡水导流圈19位于水气 分离槽17的出风通道处,通过挡水导流圈19的设置可以防止水珠被气流带出,去除水雾后的气流从出风通道排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I)和后侧的排风罐(11),所述的滑水罐(I)的前侧开设有进风口(I. 3),在滑水罐(I)的进风口(I. 3)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4),在排风罐(11)的后端面的中心开设有排风口(11. 1),所述的滑水罐(I)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I)的后侧向内凹进,并且在滑水罐(I)的后侧中心设置有与排风罐(11)相通的排风圈(I. 5);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7),滑水罐(I)以及排风罐(11)的底部与排水腔(7)直接或间接相通,在排水腔(7)的底部安装有排水总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水罐(I)沿排风圈向内螺旋盘绕形成螺旋滑水槽(I. 1),在滑水罐(I)内安装有导流板(3),该导流板(3)位于改道风叶(4)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3)的前侧与滑水罐(I)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滑水槽(I.I)的末端设置有滑水挡板(I. 2),在滑水挡板(I. 2)与螺旋滑水槽(I. I)之间形成聚水槽(I. 4),聚水槽(I. 4)的底部通过排水管(6)与排水腔(7)相通。所述导流板(3)的外沿向前弯折形成导流板挡水圈(3. I),导流板挡水圈(3. I)的底部通过排水管(6)与排水腔(7)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罐(11)的底部设置有回水槽(10 ),该回水槽(10 )的底部通过回水管(9 )与排水腔(7 )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的背面间隔设置有后置挡风板(3. 2)和风速改道水风分离圈(3. 3),其间隔的部分形成回水斗(3. 4);该回水斗(3. 4)通过水斗回水槽(3. 5)与导流板(3)上的导流板挡水圈(3. I)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罐(11)内设置有至少一块大阻尼板(13),大阻尼板(13)通过连接杆(12)与排风罐(11)固定,大阻尼板(13)的外沿向前向内弯折形成挡水圈(13.1),该挡水圈(13. I)的底部通过滴水管(16)与排水腔(7)相通,大阻尼板(13)与排风罐(11)的内壁之间为过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阻尼板(13)的后侧设置有反向阻尼板(14),反向阻尼板(14)的外沿与排风罐(11)固定,反向阻尼板(14)的中心为通风孔(14. 2),反向阻尼板(14)的通风孔(14. 2)处向前弯折形成阻水圈(14. 1),在排风罐(11)的底部设置有与排水腔(7)相通的导水管(15),该导水管(15)位于反向阻尼板(14)前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阻尼板(13)的中心开设有过风孔(13. 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腔(7)通过隔板(7.3)分隔为前排水腔(7. I)和后排水腔(7. 2),前排水腔(7. I)和后排水腔(7. 2)的底部均与排水总管(8)相通,滑水罐(I)底部,滑水罐(I)上的聚水槽(I. 4)以及导流板挡水圈(3. I)均与前排水腔(7. I)相通,大阻尼板(13)的挡水圈(13. 1),和排风罐(11)底部的导水管(15)与后排水腔(7. 2)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罐(11)后端面开设有水气分离槽(17),水气分离槽(17)的底部与排水总管(8)相通;在水气分离槽(17)的开口处设置有分道导流圈(18),分道导流圈(18)通过安装杆(20)固定在水气分离槽(17)上,将水气分离槽(17)的开口处分隔为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气分离槽(17)内安装有挡水导流圈(19),该挡水导流圈(19)位于水气分离槽(17)的出风通道处。
全文摘要
一种超薄型卧式消雾器,它包括前端与进气管道相连的筒体,所述的筒体包括前侧的滑水罐和后侧的排风罐,在滑水罐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由电机驱动的改道风叶,所述的滑水罐侧壁由前至后向外弧形发散,滑水罐的后侧向内凹进,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有排水腔,滑水罐以及排风罐的底部与排水腔直接或间接相通,在滑水罐内安装有导流板,该导流板位于改道风叶的后侧,呈前小后大的锥体,在导流板的前侧与滑水罐的内壁之间形成导流通道。本发明主要与雾化除尘装置配套使用,可以将混有烟尘和有毒物质的水雾从气流中离心分离出来,最终排出纯净的空气,大大减少了消雾器的体积,并且除水雾的效果同样优秀,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B01D50/00GK102743928SQ20121020697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1日
发明者张宏生 申请人:张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