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05642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本申请主张基于2009年9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214888号的优先权, 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净水器在上部的生水贮存部和下部的净水贮存部之间安装净水滤 筒,来自生水贮存部的生水利用自重而通过容纳在净水滤筒的壳体内的净水部,成为净 水后排出到净水贮存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净水滤筒中,为了保护容纳在壳体内的净水部而用筛网覆盖壳体底部的净水 排出口(专利文献1),或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口之间设置空隙(专利 文献2)。但是,即使用筛网覆盖净水排出口,由于筛网非常柔软,因此只要用手指等用 力按压,手指就会容易地触到净水部的净水出口。若手指等触到净水部的净水出口,则 产生卫生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出口之间设置了空隙的情 况下,手指等难以到达相当于空隙的进深部分。但是在水仅以其自重(即、大约O.OlMPa 以下的超低压力)通过净水滤筒的情况下,空气容易滞留在空隙中。因此,在专利文献2的净水滤筒中,从壳体底部至侧部设置排气孔。但是, 难以保持强度而且廉价、容易地在壳体侧部形成排气孔,在壳体的制造上花费劳力和时 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3-5146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5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难以滞留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出口之 间,手指等难以到达净水出口,壳体的制造也容易的净水滤筒;以及抑制净水滤筒成为 原因的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净水流量的净水器。本发明的净水滤筒具有壳体和以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空隙的方式容 纳在所述壳体内的净水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总计形成有两个以上所述壳 体内侧的开口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所述净水排出口优选仅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净水排出口优选所述壳体外侧的开口的面积比所述壳体内侧的开口的面积 作为净水排出口,优选具有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中央的圆形的中央排出口;以及形成于所述中央排出口的同心圆上的多个部位,且在所述同心圆的圆周方向延 伸的狭缝状的周边排出口。本发明的净水器的特征在于,在上部的生水贮存部和下部的净水贮存部之间, 以所述壳体的上部侧与所述生水贮存部连通,且所述壳体的底部侧位于所述净水贮存部 的方式,安装有本发明的净水滤筒。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空气难以滞留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出 口之间,手指等难以到达净水出口,壳体的制造也容易。本发明的净水器,抑制净水滤筒成为原因的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维持稳 定的净水流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壳体底部的主视图。图3是壳体底部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壳体底部的其他例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一例的剖视图。图中10-净水滤筒,12-壳体,14-吸附净水部,16-膜过滤净水部,36-底部, 38-净水排出口,40-中央排出口,42-同心圆,44-周边排出口,46-外侧的开口, 48-内侧的开口,80-空隙,100-净水器,102-生水贮存部,106-净水贮存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净水滤筒>本发明的净水滤筒是具有壳体和以在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形成有空隙的方式容 纳在壳体内的净水部,从壳体的上部侧导入的生水利用自重通过净水部,成为净水后从 壳体的底部侧排出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底部总计形成有两个以上壳体内侧 的开口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在壳体的侧部未形成所述净水排出口。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净水滤筒的一例的剖视图。净水滤筒10具有壳体12、容纳在壳体12内的吸附净水部14、以及容纳在壳体 12内且位于比吸附净水部14靠下游侧的膜过滤净水部16。(壳体)壳体12包括大致圆筒状的有底壳体主体20 ;以覆盖壳体主体20的上部开口 的方式安装的大致碗形状的壳体盖体22;以及,以覆盖壳体主体20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安 装而且安装在比壳体盖体22靠内侧的大致碗形状的内盖体24。壳体主体20具有大直径部30;比大直径部靠下方且与大直径部同轴设置的小 直径部32 ;连接大直径部30的下端和小直径部32的上端的环状阶梯部34 ;密封小直径 部32下侧的开口的圆板状的底部36 ;以及在底部36形成有多个的净水排出口 38。作为净水排出口 38,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形成有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及内侧的开口 48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 38,即形成有在底部36的中央形成的、壳 体12外侧的开口 46及内侧的开口 48的形状为圆形的中央排出口 40 ;以及形成于中央排 出口 40的同心圆42上的等分圆周的四个部位,且在同心圆42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壳体 12外侧的开口 46及内侧的开口 48的形状为狭缝状的周边排出口 44。净水排出口 38的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优选为0.8cm2以下。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如果为0.8cm2以下,则手指等不会从净水排出口 38插入到壳体12内。根据滞 留在后述的空隙80内的空气容易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的观点,外侧开口 46的面积优选 为0.01cm2以上。净水排出口 38如图3所示,具有从壳体12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缩小直径的锥形 孔50、和从锥形孔50向下方延伸的小直径孔52。S卩、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比 壳体12内侧的开口 48的面积小。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优选比内侧的开口 48的面积小 0.01cm2 以上。壳体盖体22具有从上部的中央向上方突出的头顶部54 ;从头顶部54的中央 向上方延伸的生水导入管56 ;以及设置在头顶部54的边缘部的扭锁用突起58。内盖体24具有从上部的中央向上方突出的头顶部60;以辐射状形成于头顶部 60的上面的多个狭缝状的排气孔62;形成于侧部的多个取水口 64;以及覆盖取水口 64 的筛网66。内盖体24是比壳体盖体22小一圈的、形状与壳体盖体22大致相同的构件。因 此,在壳体盖体22和内盖体24之间,从头顶部至侧部形成间隙,所述间隙成为从生水导 入管56至取水口 64的生水流道68。作为壳体12的材料,可列举树脂(ABS树脂、聚碳酸酯、丙烯树脂、聚丙烯、 聚苯乙烯等)、金属(不锈钢)等。(膜过滤净水部)膜过滤净水部16是所谓中空系膜组件,其将弯曲成U字形的多个中空系膜70维 持其端部的开口的同时利用填充在端部间的浇注部72进行一体化,并且将中空系膜70以 容纳在圆筒状的筒状体74的状态固定。膜过滤净水部16其下部通过O环84嵌合在壳体主体20的小直径部32内,并 且嵌合在小直径部32内的部分以外的部分埋入吸附净水部14内,以便通过了吸附净水部 14的水从上方以及侧方进入。在膜过滤净水部16上,从筒状体74的侧部朝向外方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76。 因此,膜过滤净水部16的下部嵌合在壳体20的小直径部32内时,通过凸缘部76与壳体 主体20的阶梯部抵接,从而在由中空系膜70的端部的开口构成的、膜过滤净水部16的 净水出口 78和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之间形成空隙80。空隙80的高度优选为1 40mm。如果空隙80的高度为Imm以上,则滞留在 空隙80中的空气容易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如果空隙80的高度为40mm以下,则能够 使净水滤筒10小型化。中空系膜70为多孔质膜,作为其材料,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戊 烯-1)、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苯乙烯、聚砜、聚醚砜、聚醚酮、聚醚醚酮等。浇注部72是使热固化性树脂固化而形成的部分。作为热固化性树脂,可列举环氧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硅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筒状体74的上部在全面范围开口,在侧部具有多个通水口 82。因此,通过了 吸附净水部14的水可以从膜过滤净水部16的上方及侧方进入到内部。而且,吸附净水 部14的吸附材料的一部分从上部开口及侧部的通水口 82进入膜过滤净水部16的内部, 但吸附材料存在于中空系膜70的上方或中空系膜70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吸附净水部)吸附净水部14通过在壳体主体20内周壁与膜过滤净水部16的筒状体74的外周 壁之间、以及比膜过滤净水部16靠上方的壳体主体20内填充吸附材料90而形成。作为吸附材料90,可列举粉状或粒状吸附材料(活性碳、沸石、分子筛)等。(生水的净化)利用了净水滤筒10的生水的净化如下进行。从壳体盖体22的上部的生水导入管56利用自重而导入到壳体12内的生水在形 成于壳体盖体22和内盖体24之间的生水流道68利用自重流下直到内盖体24的侧部的取 水口 64。从内盖体24的侧部的取水口 64导入到壳体主体20内的生水利用自重从取水口 64朝向吸附净水部14流下。到达了吸附净水部14的上部的生水使生水中所含的不纯物等吸附在吸附材料90 上的同时,利用自重朝向膜过滤净水部16通过吸附净水部14内。通过了膜过滤净水部16的水从膜过滤净水部16的上方及侧方通过筒状体74的 上部开口及侧部的通水口 82并进入吸附净水部14的内部。进入到吸附净水部14的内部的水利用水在壳体12内以自重流下而发生的水压, 将水中所含的不纯物等捕捉到中空系膜70上的同时,从中空系膜70的一次侧向二次侧通 过。通过了中空系膜70的净水从由中空系膜70的端部的开口构成的净水出口 78利 用自重向形成于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和壳体20的底部36之间的空隙80流下, 且暂时被贮存。空隙80内的净水利用自重从形成于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的多个净水排出口 38 向壳体12的外部排出。(作用效果)以上说明的净水滤筒10由于在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的净水排出口 38和膜过滤 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之间形成有空隙80,因此手指等难以到达净水出口 78。其结 果,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难以被污染,可抑制水的污染。另外,由于在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总计形成有两个以上壳体12内侧的开口 48 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 38(中央排出口 40、周边排出口 44),因此能够使各 排出口的排水压力产生差异。因此,即使在水仅以其自重(即、大约O.OlMPa以下的压 力)通过净水滤筒10的情况下,滞留在空隙80的空气也容易在空隙80内的净水从净水 排出口 38排出时与净水一起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其结果,能够防止净水排出口 38的 外侧的堵塞或空气的滞留引起的流量降低。另外,由于在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形成净水排出口 38,在壳体主体20的侧部未形成净水排出口 38,因此容易保持强度而且廉价、容易地形成净水排出口 38,壳体的 制造也容易。另外,净水排出口 38由于壳体12外侧的开口 46的直径比壳体12内侧的开口 48 的直径小,因此容易使在内侧的开口 48和外侧的开口 46之间通过的净水产生差压,因此 空气更容易与净水一起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另外,作为净水排出口 38,由于形成有圆形的中央排出口 40、和在所述中央 排出口的同心圆上的多个部位上的狭缝状的多个周边排出口 44,因此实现了排水的整流 化,其结果,空气更容易与净水一起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其他方式)此外,本发明的净水滤筒并不限定于图示例的净水滤筒10。例如,净水部可以只有吸附净水部14,也可以只有膜过滤净水部16。另外,除了吸附净水部14及膜过滤净水部16以外,还可以同时设置其他净水部。另外,也可以将吸附净水部14及膜过滤净水部16在上下方向排成一列地配置, 而不使吸附净水部14存在于膜过滤净水部16的侧方。另外,作为膜过滤净水部16,也可以取代中空系膜组件而使用其他膜组件(平 膜组件等)。另外,也可以用筛网、无纺布等覆盖膜过滤净水部16的筒状体74的上部的开口 及侧部的通水口 82,以免吸附净水部14的吸附材料90进入。另外,在壳体12上不一定必须设置内盖体24。另外,也可以将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的一部分形成于比其他净水排出口高的 位置,在净水排出口之间设置高低差。例如,如图4所示,将壳体主体的底部36做成向 下方突出的半球状的鼓型,将周边排出口 44设置在比中央排出口 40高的位置上。该场 合,在高的位置的净水排出口和低的位置的排出口之间的水压产生差距,其结果,空气 更容易与净水一起从净水排出口排出。而且,即使在净水滤筒倾斜了的场合,空气也容 易从净水排出口排出。另外,净水排出口并不限定于由图示例的锥形孔50和小直径孔52构成的净水排 出口 38,也可以仅由从壳体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缩小直径的锥形孔构成。而且,锥形孔 的倾斜也可以不像图示例那样为一定,逐渐地变化也可以。另外,在图1中,形成有圆形的中央排出口 40、和在所述中央排出口 40的同心 圆42上的等分圆周的四个部位上的周边排出口 44,但是在本发明中不一定必须在同心圆 上设置周边排出口。但是,在希望排水整流化的情况下,优选在同心圆上等分圆周(例 如,三等分、六等分等)的部位设置周边排出口。<净水器>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净水器的一例的剖视图。净水器100具有具有生水贮存部102的上部容器104 ;通过在上半部分插入上 部容器104而使下半部分成为净水贮存部106的下部容器108 ;以壳体12上部的生水导 入管56与生水贮存部102连通、壳体12的底部36位于净水贮存部106的方式安装在上 部容器104的底部110的净水滤筒10 ;以及覆盖上部容器104上部的开口的盖体112。
在上部容器104的底部形成有安装孔120,该安装孔120包括大直径孔114 ; 小直径孔116 ;形成于大直径孔114的内周壁上的扭锁用纵向槽(图示省略);以及与扭 锁用纵向槽连续并形成于大直径孔114的内周壁上的扭锁用横向槽118。净水滤筒10向上部容器104的底部110的安装是通过将净水滤筒10的壳体盖体 22的头顶部54、生水导入管56以及设置在头顶部54的边缘部上的扭锁用突起58分别插 入到安装孔120的大直径孔114、小直径孔116以及扭锁用纵向槽(图示省略)中,接着 使净水滤筒10沿周向转动,使壳体盖体22的头顶部54的扭锁用突起58卡合在安装孔 120的扭锁用横向槽118中来进行。(作用效果)在以上所说明的净水器100中,由于安装了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难以 被污染,且抑制了净水的污染的净水滤筒10,因此可抑制净水滤筒成为原因的卫生方面 的问题。另外,即使在水仅以其自重(即、大约O.OlMPa以下的压力)通过净水滤筒10 的情况下,由于安装有滞留在壳体20的底部36的净水排出口 38和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 水出口 78之间的空隙80中的空气容易从净水排出口 38排出的净水滤筒10,因此能够维 持稳定的净水流量。(其他方式)此外,本发明的净水器并不限定于图示例的净水器100。例如,也可以是用软管等连接由容器等构成的生水贮存部和净水滤筒的生水导 入管,并在由容器等构成的净水贮存部的上部安装净水滤筒的固定式净水器,也可以是 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那样的大水罐式净水容器。实施例以下表示实施例。(实施例1)首先,如下制作了图1所示的净水滤筒10。壳体主体20 (大直径部30的高度大约93mm、外径大约95mm;小直径部32的高 度大约15mm、外径大约57mm ;周边排出口 44外侧的开口 46的最大直径6mm、外侧的 开口 46的面积0.3cm2、内侧的开口 48的最大直径7mm、内侧的开口 48的面积0.4cm2 ; 中央排出口 40外侧的开口 46的直径10mm、外侧的开口 46的面积0.8cm2、内侧的开口 48的直径11mm、内侧的开口 48的面积0.95cm2)、壳体盖体22 (整体高度大约45mm、 外径大约95mm ;头顶部54的高度大约10mm、外径大约40mm ;生水导入管56的高度 大约13mm、外径大约20mm)、以及内盖体24(整体高度大约33mm、外径大约95mm ; 头顶部60的高度大约10mm、外径大约30mm)使用ABS树脂作为材料,利用注射模塑 成形法成形。作为膜过滤净水部16,使用了将多根聚乙烯多孔质中空系膜(三菱丽阳公司制 造、EX270T、外径380 μ m、内径270 μ m、平均孔径0.1 μ m)弯曲成U字形,维持其端 部的开口的同时,利用填充在端部间的浇注部72(氨基甲酸乙酯)进行一体化,并且将中 空系膜70以容纳在圆筒状的筒状体74 (ABS树脂制、高度大约50mm、外径大约52mm) 内的状态固定的、有效膜面积为0.03m2的中空系膜组件。
作为吸附材料90,使用了粒径0.36 1.7mm的粒状活性炭350CC。将膜过滤净水部16的下部(浇注部72侧)通过O环84嵌合在壳体20的小直 径部32内,对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凸缘部76和壳体主体20的阶梯部34进行了超声波熔 敷。在由中空系膜70的端部的开口构成的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和壳体主体20 的底部36之间,空隙80的高度为2mm。在壳体主体20的内周壁、和膜过滤净水部16的筒状体74的外周壁之间、以及 比膜过滤净水部16靠上方的壳体主体20内,以填充密度0.45g/CC填充吸附材料90来作 为吸附净水部14。在壳体主体20上安装内盖体24以及壳体盖体22,对壳体主体20的周缘部和壳 体盖体22的周缘部进行超声波熔敷,从而得到净水滤筒10。接着,如下制作了图5所示的净水器100。将净水滤筒10安装在上部容器104的底部110。将上部容器104连同净水滤筒10—起插入到下部容器108,将盖体112安装在上 部容器104的上部,从而得到净水器100。将8L的生水装进上部容器104的生水贮存部102,进行生水的净化。空气不会滞留在膜过滤净水部16的净水出口 78和壳体主体20的底部36之间的 空隙80,能够维持稳定的净水流量。另外,在将净水滤筒10安装在上部容器104的底部110时,虽然手指触到壳体 主体20的底部36,但是手指不会从净水出口 78插入到空隙8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净水滤筒作为来自生水贮存部的生水利用自重而通过容纳在净水滤筒 的壳体内的净水部,成为净水后排出到净水贮存部的净水器的净水滤筒而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净水滤筒,具有壳体和以在与所述壳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空隙的方式容纳在 所述壳体内的净水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总计形成有两个以上所述壳体内侧的开口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 的净水排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排出口仅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就所述净水排出口而言,所述壳体外侧的开口的面积比所述壳体内侧的开口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净水排出口,具有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的中央的、所述壳体内侧的开 口的形状为圆形的中央排出口;以及形成于所述中央排出口的同心圆上的多个部位,且 在所述同心圆的圆周方向延伸的、所述壳体内侧的开口的形状为狭缝状的周边排出口。
5.—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部的生水贮存部和下部的净水贮存部之间,以所述壳体的上部侧与所述生水贮 存部连通,且所述壳体的底部侧位于所述净水贮存部的方式,安装有权利要求1 4任一 项所述的净水滤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净水滤筒以及净水器,提供一种空气难以滞留在壳体底部的净水排出口与净水部的净水出口之间,手指等难以到达净水出口,壳体的制造也容易的净水滤筒;以及抑制卫生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够维持稳定的净水流量的净水器。净水滤筒(10),其具有以在与壳体(12)的底部(36)之间形成有空隙的方式容纳在壳体(12)内的膜过滤净水部(16),从壳体(12)的上部侧导入的生水利用自重通过膜过滤净水部(16),成为净水后从壳体(12)的底部(36)排出,在壳体(12)的底部(36)总计形成有两个以上壳体(12)内侧的开口的形状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净水排出口(38)(中央排出口、周边排出口);净水器安装有所述净水滤筒(10)。
文档编号B01D35/30GK102019109SQ2010102862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6日
发明者畠山厚, 竹田初美 申请人:三菱丽阳可菱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