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从高露点褐煤干燥烟气回收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
背景技术: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褐煤蕴藏极其丰富,只是由于含水量高(达42%),热值 低(3000kCal/kg左右);且具有易氧化、易吸湿、易粉化等缺点。使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经 济优势。大唐国能煤干燥有限公司研发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质炉,成功的将低质褐煤 生产为优质动力煤,同时回收中低温煤焦油、低温煤气等。针对当地严重缺水的实际,他们 在系统设计中,将原料中含接近一半的水份设法回收利用,这是一种正确的技术决策。提质炉由干燥段,干馏段和冷却段三段组成,本发明只涉及一种从干燥段排出的 烟气中回收水的方法。原拟采用的冷却流程是干燥段出口的烟气(温度约120-130°C )_水沫除尘(温 度约80°C )-空冷器冷却至60°C。曾经考虑过的空冷器有两种结构型式,即翅片管式空冷器和热管式空冷器。由于 烟气中湿度大、含尘量高,管内的烟气结垢后很难清除,翅片管式空冷器未被选用。目前选 用的是热管式空冷器。其缺点是投资大;在夏天高温季节,将烟气冷却到60°C有困难,此 外,由于干燥烟气湿度大、含尘量高的特性没有改变,在热管的外表面仍然会结垢,只是清 垢较管内的要容易些。由于烟气中湿度大、含尘量高,采用间接式冷却,在换热表面肯定要生成煤泥垢, 恶化了传热,使冷却器冷却面积庞大,增大固定资产投资,由于需要清垢,又降低了作业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高湿、含尘烟气在直接喷淋式冷却塔进行冷凝冷却,烟气中 的水汽和煤尘被冷却循环水冲洗带走,冷却循环水在除去煤尘后,送往间接式空冷塔冷却 后,再送往直接喷淋式冷却塔,富裕的水从系统中抽出外排。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流程图,图中1.直接喷淋式冷却塔,2.循环水池,3.沉降式分离 器,4.过滤器,5. 1#循环水泵,6.空冷塔,7. 2#循环水泵。由提质炉干燥段来的热烟气送到 直接喷淋式冷却塔1的底部,由下向上流动,与直接喷淋式冷却塔顶部喷淋的,由2#循环水 泵送来的冷却循环水,逆流、直接换热,烟气中的水蒸汽被冷凝成水和煤尘一同被循环水冲 洗带走到循环水池2,含尘循环水经沉降式分离器3分离出含尘浓泥浆,经过滤器4滤出滤 泥外排,清水返回系统会同沉降式分离器3的清水一并由1#循环水泵5送往空冷塔6中, 在其中冷却循环水被冷却后,用2#循环水泵7送往直接喷淋式冷却塔1的顶部,富余冷凝 水外送去用户。
3
直接喷淋式冷却塔的结构型式有多种,如阵伞塔、多孔筛板塔、喷雾塔,应因地 制宜地选用。空冷塔的空冷元件首选由申请人发明的“一种螺旋板翅式空冷器”申请号 (CN2009100264117)公开号(CN101368776A)
公开日2009.02. 18。因为它具有理想的性价 比。空冷塔的换热元件亦可选用翅片管,管外用空气冷却,管内走冷却循环水。由于冷却循 环水是滤掉煤尘的清水,不结垢,伟热系数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固定资产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设备紧凑,运行的作业率高, 运行成本低,用工少,含尘量大的高露点于燥烟气与冷却循环水直接接触,传热系数大,端 部温差小,可望增加水的回收量,煤尘被冷却循环水带走,无间接换面,无结垢之虞,冷却循 环水采用间接式空冷塔冷却,可有效的回收褐煤中的水份。
权利要求
一种从褐煤高露点干燥烟气回收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湿、含尘烟气在直接喷淋式冷却塔进行冷凝冷却,烟气中的水汽和煤尘被冷却循环水冲洗带走,冷却循环水在除去煤尘后,送往间接式空冷塔冷却后,再送往直接喷淋式冷却塔,富裕的水从系统中抽出外排。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褐煤高露点干燥烟气回收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采用 阵伞塔、多孔筛板塔、喷雾塔中的一种作为直接喷淋式冷却塔。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褐煤高露点干燥烟气回收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冷塔 的换热元件首选螺旋板翅式空冷器,亦可选用翅片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褐煤提质炉的干燥段排出的烟气中回收水的方法。由于烟气中湿度大、含尘量高,采用间接式冷却,在换热表面会生成煤泥垢,恶化了传热,使冷却器冷却面积庞大,增大固定资产投资,由于需要清垢,又降低了作业率。本发明特征在于将高湿、含尘烟气在直接喷淋式冷却塔进行冷凝冷却,烟气中的水汽和煤尘被冷却循环水冲洗带走,冷却循环水在除去煤尘后,送往间接式空冷塔冷却后,再送往直接喷淋式冷却塔,富裕的水从系统中抽出外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固定资产投资少,占地面积小,设备紧凑,运行的作业率高,运行成本低,用工少,含尘量大的高露点干燥烟气与冷却循环水直接接触,传热系数大,端部温差小,可望增加水的回收量,煤尘被冷却循环水带走,无间接换面,无结垢之虞,冷却循环水采用间接式空冷塔冷却,可有效的回收褐煤中的水份。
文档编号B01D36/04GK101822910SQ20101015192
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1日
发明者吴植仁 申请人:吴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