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油膜式漆雾净化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膜式漆雾净化机。
背景技术:
油漆工艺所产生的漆雾及有机废气的污染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法 治阶段。但是,市场供应的漆雾治理的设备,特别是有机废气的净化设备,因多种原因难以 满足喷漆需要。例如,气幕法漆雾净化机系应用粒子撞击,惯性分离,气液同相相溶,气幕隔 离等技术研制出的漆雾净化装置。这种净化机与水淋式喷漆室治理漆雾相比具有显著的技 术提高。但是显然,由于水与油雾和有机气体之间的相溶性较差,净化处理效果仍然不够理 想,难以满足应用所需。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 公开了一种上送下吸式大型油膜式漆雾净化室[请号96223659. 4]在净化室顶部设有一 个与送风机相连的静压室,静压室底面采用无纺布制成,在静压室前、后侧各开有气幕口 , 在净化室格栅地板下方设置至少一个油膜式漆雾净化机。进行喷漆操作时,飞扬在净化室 内的有害气体就被垂直气流捕集而沉降,并通过格栅进入净化机,被净化后排入大气。还有 人发明了一种油洗式净化室漆雾净化装置[请号93222815. 1],它是以由固定在室体骨架 上的长吊架、长吊架中的淋油栅栏主油管及分流管和淋网喷油管、钩挂在长吊架上的淋油 前栅栏、中栅栏、后栅栏、淋网及支承各栅栏和淋网的底支架组成的;其淋油前栅栏和中栅 栏中的各立条板的断面为V字形的;后栅栏中的各立条板的断面为凹字形的,淋网可采用 12-8层滤网叠加而成。 上述方案虽然采用了油膜作为漆雾净化的介质,但是整体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难以实现油的循环利用。此外,油雾与油膜的接触面较小,气流运行不够顺畅,净化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净化效果好,气流运行顺畅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 在于,本净化机包括壳体,在壳体上开有与操作室相连通的进气口 ,以及出气口 ,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进气口上设有油膜挡板,在油膜挡板的上方设有与其相连的溢流槽,在壳体的底 部设有储油槽,该储油槽内设有供油泵,所述的供油泵通过供油管路与上述的溢流槽相连。 当溢流槽中的油顺着油膜挡板流出时,就会在油膜挡板上形成油膜。含漆雾及有 机废气的空气在吸尘风机的负压作用下,射向布满油膜挡板,漆雾废气在空气动力作用下 被吸附在油膜上,并随油膜的流动而流回壳体底部。被油膜净化后的空气再经净化机内的 油气分离机气流均布装置排空,操作人员在上方向工作,始终不受有害气体侵害而达到劳 动保护的要求。本装置的应用粒子撞击、惯性分离,气液同相相溶,围护隔离筛选优化等方法,气流的动态平顺性好,漆雾的接触面积增大,使漆雾能更充分的被吸附。适用于机械、电子、化工、交通等各行各业各种零件及整机的喷漆工序,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保护操作者健康和促进高效率工作必需的重要设备。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壳体底部还设有位于油膜挡板正下方的回油槽,在回油槽和储油槽之间设有能使两者连通的滤网闸板,在供油泵的进油口设有过滤网。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储油槽内还设有滤油器,所述的滤油器的进油端与回油阀相连,滤油器的出油端通过回油管与供油管路相连。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供油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的回油管上设有第二阀门。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油膜挡板有两块且倾斜向外设置,上述的两块油膜挡板平行设置。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出气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在出气口上固定有排气管。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进气口处设有位于油膜挡板上方的防爆灯。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壳体顶部设有位于溢流槽上方的调膜盖板。 在上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中,所述的壳体侧部设有位于供油泵侧部的油泵门。[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油膜式漆雾净化机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净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调试和维修。2、耗能低、运行平稳、噪声小,无二次污染,易于操作。3、应用粒子撞击、惯性分离,气液同相相溶,围护隔离筛选优化等,气流的动态平顺性好,漆雾的接触面积增大,使漆雾能更充分的被吸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进气口 11、出气口 12、排气管120、储油槽13、回油槽14、调膜盖板15、油泵门16、操作室2、防爆灯20、油膜挡板3、溢流槽4、供油泵5、供油管路6、第一阀门60、滤网闸板7、过滤网8、滤油器9、回油管91、第二阀门910、回油阀10。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包括壳体l,在壳体1上开有与操作室2相连通的进气口 11,以及出气12。进气口 11上设有油膜挡板3,在油膜挡板3的上方设有与其相连的溢流槽4。油膜挡板3有两块且倾斜向外设置,上述的两块油膜挡板3平行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设有储油槽13,该储油槽13内设有供油泵5,所述的供油泵4通过供油管路6与上述的溢流槽4相连。 壳体1底部还设有位于油膜挡板3正下方的回油槽14,在回油槽14和储油槽13之间设有能使两者连通的滤网闸板7,在供油泵5的进油口设有过滤网8。储油槽13内还
4设有滤油器9,所述的滤油器9的进油端与回油阀10相连,滤油器9的出油端通过回油管91与供油管路6相连。供油管路6上设有第一阀门60,所述的回油管91上设有第二阀门910。 出气口 12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在出气口 12上固定有排气管120。进气口 11处设有位于油膜挡板3上方的防爆灯20。壳体1顶部设有位于溢流槽4上方的调膜盖板15。壳体1侧部设有位于供油泵4侧部的油泵门16。 当溢流槽4中的油顺着油膜挡板3流出时,就会在油膜挡板3上形成油膜。含漆雾及有机废气的空气在吸尘风机的负压作用下,射向布满油膜挡板3,漆雾废气在空气动力作用下被吸附在油膜上,并随油膜的流动而流回壳体底部。被油膜净化后的空气再经净化机内的油气分离机气流均布装置排空,操作人员在上方向工作,始终不受有害气体侵害而达到劳动保护的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25]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进气口 11、出气12、排气管120、储油槽13、回油槽14、调膜盖板15、油泵门16、操作室2、防爆灯20、油膜挡板3、溢流槽4、供油泵5、供油管路6、第一阀门60、滤网闸板7、过滤网8、滤油器9、回油管91、第二阀门910、回油阀10等术语,
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本净化机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开有与操作室(2)相连通的进气口(11),以及出气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11)上设有油膜挡板(3),在油膜挡板(3)的上方设有与其相连的溢流槽(4),在壳体(1)的底部设有储油槽(13),该储油槽(13)内设有供油泵(5),所述的供油泵(4)通过供油管路(6)与上述的溢流槽(4)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底部还设有 位于油膜挡板(3)正下方的回油槽(14),在回油槽(14)和储油槽(13)之间设有能使两者 连通的滤网闸板(7),在供油泵(5)的进油口设有过滤网(8)。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槽(13)内还设 有滤油器(9),所述的滤油器(9)的进油端与回油阀(10)相连,滤油器(9)的出油端通过回 油管(91)与供油管路(6)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油管路(6)上设有 第一阀门(60),所述的回油管(91)上设有第二阀门(910)。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膜挡 板(3)有两块且倾斜向外设置,上述的两块油膜挡板(3)平行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口 (12)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在出气口 (12)上固定有排气管(120)。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 (11)处设有位于油膜挡板(3)上方的防爆灯(20)。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 (1)顶部设有位于溢流槽(4)上方的调膜盖板(15)。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油膜式漆雾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 (1)侧部设有位于供油泵(4)侧部的油泵门(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膜式漆雾净化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计不合理,净化效果不佳等问题。本净化机包括壳体,在壳体上开有与操作室相连通的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进气口上设有油膜挡板,油膜挡板的上方设有与其相连的溢流槽,壳体的底部设有储油槽,储油槽内设有供油泵,供油泵通过供油管路与上述的溢流槽相连。本油膜式漆雾净化机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净化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调试和维修。2、耗能低、运行平稳、噪声小,无二次污染,易于操作。3、应用粒子撞击、惯性分离,气液同相相溶,围护隔离筛选优化等,气流的动态平顺性好,漆雾的接触面积增大,使漆雾能更充分的被吸附。
文档编号B01D45/10GK201493007SQ20092023070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7日
发明者张耀春, 蔡峰, 蔡福安 申请人:蔡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