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的投料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049654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性炭的投料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活性炭的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吸附与脱色作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的活性炭的投料方法为在加热到近沸腾温度后将固体活性炭投入,这样就会造成活 性炭粉尘的飞扬,影响生产环境,更有可能在活性炭投入后暴沸而导致物料飞溅,对操作人 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在较苛刻条件下很方 便地将活性炭进行投料的活性炭的投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活性炭的投料装置,包括 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固体活性炭储罐相互连接的喷射器,在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 阀,喷射器的出料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设置在其下端的固液混合槽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固 液混合槽的物料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循环泵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在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 第二控制阀,循环泵的物料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与喷射器的进液端相连接,在第四连接管 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在第三控制阀与循环泵之间的第四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五连接管,在 第五连接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结构的活性炭的投料装置解决了活性炭的投料问题, 可在较苛刻条件下很方便地将活性炭进行投料,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 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活性炭的投料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连接管,2、固体活性炭储罐,3、喷射器,4、第一控制阀,5、第二连接 管,6、固液混合槽,7、第三连接管,8、循环泵,9、第二控制阀,10、第四连接管,11、第三控制 阀,12、第五连接管,13、第四控制阀,14、脱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活性炭的投料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连接管1与固体活性炭储罐2相 互连接的喷射器3,固体活性炭储罐2通过第一连接管1与喷射器3的进料端相连接,在第 一连接管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4,喷射器3的出料端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设置在其下端 的固液混合槽6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固液混合槽6的物料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7与循环泵 8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在第三连接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循环泵8的物料出口通过第
3四连接管10与喷射器3的进液端相连接,在第四连接管10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1,在第三 控制阀11与循环泵8之间的第四连接管4上连接有第五连接管12,在第五连接管12上设 置有第四控制阀13。 如图1所示,上述结构的活性炭的投料装置使用时,向固液混合槽6中加入适量溶 剂,打开第一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1,关闭第四控制阀13,启动循环泵8, 固液混合槽6中的溶剂通过第三连接管7进入到循环泵8中,然后再经过第四连接管10进 入到喷射器3中,由喷射器3将其喷射到固液混合槽6中循环,在喷射器3喷射溶剂的过程 中,会在喷射器3的出料端形成负压,从而将固体活性炭储罐2中的活性炭通过第一连接管 1吸入到固液混合槽6中与溶剂相互混合,混合后的溶剂和固体活性炭一起继续循环,从而 使溶剂和固体活性炭得到充分混合,得到混合液。在实际使用时,第五连接管12可以与脱 色装置14相连接,关闭第三控制阀11,打开第四控制阀13,就可以使混合液进入到脱色装 置14中进行脱色,完成活性炭的投料操作。利用上述活性炭的投料装置对活性炭进行投 料,可在较苛刻条件下很方便地将活性炭进行投料,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保 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权利要求活性炭的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连接管(1)与固体活性炭储罐(2)相互连接的喷射器(3),在第一连接管(1)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4),喷射器(3)的出料端通过第二连接管(5)与设置在其下端的固液混合槽(6)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固液混合槽(6)的物料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7)与循环泵(8)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在第三连接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9),循环泵(8)的物料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10)与喷射器(3)的进液端相连接,在第四连接管(10)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1),在第三控制阀(11)与循环泵(8)之间的第四连接管(4)上连接有第五连接管(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的投料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固体活性炭储罐相互连接的喷射器,在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喷射器的出料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设置在其下端的固液混合槽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固液混合槽的物料出口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循环泵的物料进口相连接,在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循环泵的物料出口通过第四连接管与喷射器的进液端相连接,在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在第三控制阀与循环泵之间的第四连接管上连接有第五连接管。其优点是可在较苛刻条件下很方便地将活性炭进行投料,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文档编号B01D15/00GK201609600SQ20092018836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
发明者孔令文, 宋为利, 陈小萍, 黄卫一 申请人:苏州浩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