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热恒温水浴锅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加热装置,特别是实验室用的电热恒温水浴锅。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销售的水浴锅,其基本结构是由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控制模块、锅体组成。将被加热物体放入水中,通过控制模块设定好温度,加热装置加热,由温度传感器感测温度,提供给控制模块决定加热装置的通断。但是,现有的温度传感器其成本过高,导致水浴锅的市场售价居高不下,无法满足个人实验购买和大专院校大批量购买的需求。
发明内容为了弥补现有水浴锅价格昂贵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恒温水浴锅,该水浴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大大降低实验成本。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利用可调式电接点温度计(导电表)代替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即电接点温度计装于锅体上方设置的支架上,电接点温度计的水银测量端置于锅体的多孔搁板处,而调节帽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又连接电加热装置。该温度计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水银感温液、与温度计顶端的磁钢调节帽相连的金属丝,可通过金属丝与水银柱的接触和分离来控制加热装置的通断,从而达到恒温加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电路采用三极管与继电器串联成的开关电路,继电器的触点与电加热装置串联。所述电接点温度计连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间,电阻连接电源与三极管基极间,继电器触点为常开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可调式电接点温度计(导电表)作为温度传感器,能直观看到温度变化的快慢。经实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
温度控制精度误差控制在士rc之内,符合实验要求。并且该温度计成本较低。因此具有操
作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l.锅体,2.上盖,3.支架,4.多孔搁板,5.电接点温度计,6.控制模块,7.电加热装置,8.三极管,9.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开始时,旋转可调式电接点温度计5顶端的磁钢调节帽,使其接点调到预定温度的位置。此时电接点温度计5的金属丝不与水银柱接触,电阻I^导通,使得三极管8处于导通状态,继电器9的常开触点闭合,从而使串联的电加热装置7上电工作。当电接点温度计5的水银柱上升到预定温度时,与金属丝接触,短路使得三极管8基极电位降低,三极管8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和发射极电流为零,继电器9的常开触点断开,电加热装置9停止加热。当被加热液体温度下降时,电接点温度计5的水银柱随之下降,与金属丝的接触相断开,循环初始的工作过程,继而保证了被加热液体处于恒温状态。[001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1)将实验物品(如烧杯、试管等)放置在多孔搁板4上,调节温度计顶端的磁钢调节帽,使得金属丝末端接点位置达到设定温度,盖上上盖2。 (2)接通电源,此时控制模块6中的三极管8处于导通状态,与其相连的电加热继电器9的常开触点闭合,加热装置7开始加热锅体1中的液体。可直观看到导电表5中的水银柱开始上升,系统处于加热状态。 (3)当被加热液体达到预定温度时,电接点温度计5 (导电表)中的水银柱接触到
与调节旋钮相连的金属丝,此时导电表两端短路,控制模块6中的三极管8工作截止,加热
继电器9的常开触点断开,加热装置7停止加热,系统达到预定的恒定温度。 (4)当被加热液体温度欲下降时,导电表中的水银柱随之下降,离开金属丝末端接
点位置,使得控制模块6中的三极管8重新处于饱和导通状态,重复过程(2)和(3),因此能
保证系统处于恒温状态。
权利要求一种电热恒温水浴锅装置,其特征是电接点温度计装于锅体上方设置的支架上,电接点温度计的水银测量端置于锅体的多孔搁板处,而调节帽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又连接电加热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恒温水浴锅装置,其特征是控制模块的电路采用三极管与继电器串联成的开关电路,继电器的触点与电加热装置串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恒温水浴锅装置,其特征是电接点温度计连接在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间,电阻连接电源与三极管基极间,继电器触点为常开的。
专利摘要一种电热恒温水浴锅。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加热装置,特别是实验室用的电热恒温水浴锅。本恒温水浴锅的传感元件为电接点温度计,它装于锅体上方设置的支架上,电接点温度计的水银测量端置于锅体的多孔搁板处,而调节帽一端通过导线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又连接电加热装置。开始时旋转温度计顶端的磁钢调节帽来调节温度计接点位置,使其达到预定温度。温度变化时,通过金属丝与水银柱的接触与分离来控制加热装置的通断,从而达到恒温加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降低实验成本。
文档编号B01L7/02GK201454563SQ20092011156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4日
发明者姜涛, 毕方琳, 罗小林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