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浸没设置在例如处理槽内的活性污泥混合液等被处理液中的浸 没式膜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21所示,以往作为此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1,有被浸没在处理槽内来分离活 性污泥和处理水的装置。浸没式膜分离装置1具有上下开口 了的箱型的壳体2、在壳体2内 相互平行地排列的多个膜滤芯3、和在膜滤芯3的下方设置的空气扩散装置4。膜滤芯3具有滤板12和安装在滤板12两面的过滤膜13。另外,空气扩散装置4 以从空气扩散管喷出空气的方式构成。另外,在壳体2的上部安装有用于防止膜滤芯3浮 起的压板5。这样,在过滤运转中,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4进行空气扩散的同时将膜滤芯3的内 侧减压,从而用膜滤芯3的过滤膜13捕捉被处理液中的污泥等,透过过滤膜13并流入到膜 滤芯3的内侧的透过液作为处理水19从各取水管口 14通过连接管15被收集到集水管16。这时,利用从空气扩散装置4喷射的空气的气泡,在各膜滤芯3之间产生上升流 17,利用该上升流17除去附着在膜滤芯3的膜面上的膜面附着物。此时,虽然由于上述上 升流17对膜滤芯3作用向上的力,但是利用压板5能够防止膜滤芯3的浮起。然而,由于在膜滤芯3的上端和压板5之间有间隙,因此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上升 流17,使膜滤芯3的上端部与压板5接触,膜滤芯3微小地振动,膜滤芯3的上端部与压板 5反复接触而磨耗。作为上述问题的对策,如图22所示,用板状支撑部7和与板状支撑部7接合的弹 性材质的梳状压部8构成压板6。板状支撑部7被螺栓9、螺母10固定在壳体2的上端面。 梳状压部8具有多个凸部8a,各凸部8a被压入到各膜滤芯3彼此间的间隙。这样,由于膜滤芯3被压板6从上方按压而固定为不动,因此能够防止膜滤芯3的 振动。另外,关于如上所述的设有压板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记载在例如日本公开特许 公报(日本特开平10-137556)中。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已有形式中,如图22所示,由于用压板6防止膜滤芯3的振动,因此存 在难于提高上升流17对膜滤芯3的膜面清洗的效果的问题。另外,由于压板6抵抗将要振动的力而强行压入膜滤芯3,因此存在上述将要振动 的力变得过大时,膜滤芯3的滤板12破裂的可能性。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可以降低膜滤芯的磨耗,提高上 升流对膜滤芯的膜面清洗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中具有上部开口了的壳体、在壳体内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平板状的膜滤芯、在膜滤芯的下方设置的空 气扩散装置;其中,各膜滤芯具有上下方向上的间隙,可朝向上下方向移动地被保持在壳体 内,在壳体内设有浮起抑制部件,该浮起抑制部件将过滤运转时的各膜滤芯的浮起量限制 得小于上述上下方向的间隙。据此,在过滤运转中,利用从空气扩散装置喷射的空气的气泡,在各膜滤芯之间产 生上升流,并利用该上升流除去膜滤芯的膜面附着物。此时,通过上述上升流对膜滤芯作用 向上的力,膜滤芯因上述向上的力而浮起。这时,膜滤芯的浮起量被浮起抑制部件限制得比上述上下方向的间隙小。据此,膜 滤芯为被保持在上述上下方向的间隙的范围内浮起的状态,并且积极地振动。由此,提高了 膜滤芯的膜面的清洗效果。另外,膜滤芯和固定在壳体侧的部件的接触部分减少,降低了膜 滤芯的磨耗。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为,各膜滤芯可朝向膜滤芯的排列方向移动地被保持在壳体 内。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为,浮起抑制部件在膜滤芯的侧边部限制膜滤芯的浮起量。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为,浮起抑制部件在膜滤芯的下边部限制膜滤芯的浮起量。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为,浮起抑制部件在膜滤芯的上边部限制膜滤芯的浮起量。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为,浮起抑制部件保持各膜滤芯彼此间的间隔。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为,浮起抑制部件与膜滤芯接触的部分为弹性体。这样,在通过上升流对膜滤芯作用了向上的力时,浮起抑制部件的弹性体部分产 生弹性变形,膜滤芯浮起。此时,膜滤芯的浮起量被浮起抑制部件限制得比上述上下方向的 间隙小。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为,在膜滤芯的侧边部设有嵌合部,浮起抑制部件嵌合在嵌合 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为,在膜滤芯的侧边部设有卡合部,卡合部在过滤运转时,从下 方与浮起抑制部件卡合。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为,浮起抑制部件安装在壳体的框体。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为,浮起抑制部件安装在侧板,该侧板包围膜滤芯的两侧方。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在过滤运转中,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喷射的空气的气泡, 在各膜滤芯之间产生上升流,通过上述上升流对膜滤芯作用向上的力,膜滤芯浮起。这时,膜滤芯的浮起量被浮起抑制部件限制得比上述上下方向上的间隙小。因此, 膜滤芯被保持为在上述上下方向的间隙的范围内浮起的状态,并且积极地振动。据此,提高 了膜滤芯的膜面的清洗效果,另外,膜滤芯和固定在壳体侧的部件的接触部分减少,降低了 膜滤芯的磨耗。另外,在通过上升流对膜滤芯作用了向上的力时,浮起抑制部件的弹性体部分产 生弹性变形,膜滤芯浮起。此时,膜滤芯的浮起量被浮起抑制部件限制得比上述上下方向的 间隙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从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上拆卸侧盖和浮起抑制部件并拔出膜 滤芯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的主视图。图5A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浮起抑制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B是被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浮起抑制部件限制浮起的膜滤芯的立体图。图6A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浮起抑制部件的狭槽和膜滤芯的侧边板的凹部的 嵌合部分的放大立体图,表示已停止空气扩散的状态。图6B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浮起抑制部件的狭槽和膜滤芯的侧边板的凹部的 嵌合部分的放大立体图,表示正进行空气扩散的状态。图7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和膜滤芯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 面图。图8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和膜滤芯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 面图,表示已从壳体上拆卸了侧盖和浮起抑制部件的状态。图9A是图7的X-X向视图。图9B是图8的X-X向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和膜滤 芯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面图,表示已从壳体上拆卸了侧盖和浮起抑制部件的状态。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和膜滤 芯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面图。图12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的下部和浮起抑 制部件的立体图,表示已停止空气扩散的状态。图12B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的下部和浮起抑制部件的立体图,表示正 进行空气扩散的状态。图13是图12A的X-X向视图。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和膜滤 芯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面图。图15A是已从膜滤芯拆卸了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间隔维持部件的状态的立体 图。图15B是已在膜滤芯上安装了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间隔维持部件的状态的立 体图。图1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壳体的左右一侧部和膜滤 芯的左右一侧部的纵剖面图。图17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9A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的纵剖面图,表示已将过滤膜划分为上下 两个区域。图19B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的纵剖面图,表示未划分过滤膜。图20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膜滤芯的立体图。
图21是以往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局部切立体图。图22A是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的压板的主视图。图22B是图22k的X-X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参照图1 图9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31是浸没式膜分离装置。该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浸没在处理槽32 内,将包含了活性污泥的原水和处理水分离。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具有上下开口了的箱型 的膜用壳体33、多个平板形状的膜滤芯34和空气扩散装置36 ;上述膜滤芯34在膜用壳体 33的内部相互平行地相对地排列,上述空气扩散装置36设置在这些膜滤芯34的下方。另外,空气扩散装置36是流动产生装置的一个例子,通过从形成于空气扩散管的 多个喷出孔喷出空气,从而产生沿着膜滤芯34的膜面的上升流77。如图2、图3所示,膜用壳体33具有框体37、前后一对端部盖38和左右一对侧板 39a、39b ;上述端部盖38覆盖框体37的前后两端部,上述侧板39a、39b可装卸自如地安装 在框体37的两侧部。框体37具有四边框形的底部框41、四边框形的上部框42、和连结在这两框41、42 的四角之间的多根纵框43a、43b。在框体37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侧部开口部45a、45b,该侧部开口部45a、45b可使 膜滤芯34从宽度方向A(左右方向)出入。一个侧板39a利用多个螺栓46安装在框体37, 从而关闭一个侧部开口部45a。同样,另一个侧板39b利用多个螺栓46安装在框体37,从 而关闭另一个侧部开口部45b。另外,在拆下螺栓46并从框体37拆卸了一个侧板39a时, 一个侧部开口部45a开放,同样,在从框体37拆卸了另一个侧板39b时,另一个侧部开口部 45b开放。如图4所示,各膜滤芯34具有平板形状的滤板49、过滤膜50和多个侧边板51a、 51b (侧边部的一个例子),上述滤板49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长的长方形状,上述过滤膜50 安装在滤板49的表背两面。通过利用超声波等将过滤膜50的周缘部熔接到滤板49,将过 滤膜50安装到滤板49。在滤板49的宽度方向A的两侧部设置上下一对侧边板51a、51b, 其向外侧方突出。在各侧边板51a、51b形成四边形状的凹部52 (嵌合部的一个例子)。在与滤板49的宽度方向A正交的两侧边的上端部设有取水管口 53(取水部的一 个例子),该取水管口 53用于吸引由过滤膜50得到的处理水。另外,在滤板49的表背两侧 分别形成与取水管口 53连通的透过水流路(在图示中省略)。另外,用过滤膜50覆盖上述 透过水流路。如图1 图3所示,在框体37的上部框42的左右外侧方,沿前后方向设有左右一 对集水管55,该集水管55收集从各膜滤芯34的取水管口 53吸引的处理水。集水管55和 取水管口 53经由具有挠性的连接管56连接。如图3、图7 图9所示,在膜用壳体33的内部设有用于在宽度方向A(左右方向) 上引导膜滤芯34的上部引导部件70和下部引导部件71。在框体37的上部框42上设置左 右一对上部引导部件70,在底部框41上设置左右一对下部引导部件71。在上部引导部件70和下部引导部件71分别沿前后形成有多个引导槽72。膜滤芯
634的上端部从宽度方向A (左右方向)可自由插入到上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或从其 中脱离。膜滤芯34的下端部从宽度方向A(左右方向)可自由插入到下部引导部件71的 引导槽72或从其中脱离。如图7所示,上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的上里面70a和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 导槽72的下里面71a之间的高度Hl设定得比膜滤芯34的高度H2高。据此,膜滤芯34具 有上下方向的间隙α (即α =Η1_Η2),可朝向上下方向B移动地被保持在壳体33的内部。如图9所示,各引导槽72的宽度D设置得比膜滤芯34的厚度T大。据此,膜滤芯 34具有在排列方向C(前后方向)上的间隙β (即β = D-T),可朝向排列方向C移动地被 保持在壳体33的内部。如图2、图3所示,在膜用壳体33的内部,上下两部位地设有左右一对浮起抑制部 件63a、63b。如图5、图6所示,这些浮起抑制部件63a、63b将过滤运转时的膜滤芯34的浮 起量限制得小于上述上下方向的间隙α (即,0<浮起量 < 间隙α)。各浮起抑制部件63a、 63b具有横框64和设置在横框64的抑制体65。如图5 图9所示,横框64为具有纵板部64a和横板部64b的角形形状的部件。 横框64的两端部用螺栓66、螺母67装卸自如地连结在框体37的前后的纵框43a、43b之 间。另外,抑制体65为与膜滤芯34的侧边板51a、51b接触的部分,抑制体65的材质 为橡胶等弹性体。在抑制体65的外侧面遍及全长地形成有槽68。在抑制体65的内侧面形 成前后多个V形的狭槽69。将横框64的横板部64b插入到抑制体65的槽68,据此,将抑 制体65安装到横框64。如图6、图7、图9A所示,抑制体65的狭槽69嵌合到膜滤芯34的侧边板5la、5Ib 的凹部52,在此状态下,各膜滤芯34被浮起抑制部件63a、63b支撑,并且,各膜滤芯34之间 的在排列方向C上的间隔S被维持在规定的间隔。另外,上述凹部52和狭槽69在宽度方 向A (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B和排列方向C (前后方向)上不晃动地进行嵌合。以下,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1)在过滤运转中,如图1所示,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空气扩散,并且将各 膜滤芯34的内侧减压,从而用膜滤芯34的过滤膜50捕捉被处理液47中的污泥等,透过过 滤膜50而流入到膜滤芯34的内侧的透过液作为处理水48从各取水管口 53通过连接管56 被收集到集水管55。这时,如图6B所示,利用从空气扩散装置36喷射出的空气的气泡,在各膜滤芯34 之间产生上升流77,利用该上升流77除去膜滤芯34的膜面附着物(污泥等)。另外,如图3所示,由于在滤板49的两侧边的上端部设有取水管口 53,因此上述 上升流77不接触连接管56而顺利地流动。从而,可充分地除去膜滤芯34的膜面附着物。 另外,由于上升流77不与连接管56接触,因此能够降低连接管56的振动,防止在取水管口 53的周边产生破裂。在过滤运转中,通过上升流77和浮力向膜滤芯34作用向上的力,因该向上的力使 各浮起抑制部件63a、63b的抑制体65 (弹性体的部分)产生弹性变形,如图7的假想线所 示,膜滤芯34从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的下里面71a朝向上方浮起。这时,膜滤芯34的浮起量被浮起抑制部件63a、63b限制得小于上述上下方向B的间隙α。例如,若间隙α为6mm,则将膜滤芯34的浮起量限制为3mm。另外,上述间隙α 以及膜滤芯34的浮起量并不是限定为上述这样的数值。据此,膜滤芯34被保持为在上述上下方向B的间隙α的范围内浮起了的状态,并 且积极地微小地振动。由此,提高了膜滤芯34的膜面的清洗效果。另外,由于膜滤芯34和 固定在壳体33的上部引导部件70的接触部分减少并且膜滤芯34和固定在壳体33的下部 引导部件71的接触部分减少,因此降低了膜滤芯34的磨耗。另外,在宽度方向A(左右方向)、上下方向B和排列方向C(前后方向)上产生上 述膜滤芯34的微小的振动。(2)另外,在维护等中拆卸膜滤芯34时,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的空气扩散,停止过 滤运转,排出处理槽32内的被处理液47。这时,不向膜滤芯34作用上述向上的力,各浮起 抑制部件63a、63b的抑制体65受到膜滤芯34的自重78而产生弹性变形,膜滤芯34因自 重78而下沉,如图7的实线所示,膜滤芯34的下端与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的下里 面71a接触而被支撑,在膜滤芯34的上端和上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的上里面70a之 间形成上下方向B的间隙α。之后,如图2,图8所示,拆下螺栓46并从框体37拆卸一个侧板39a,从而使一个 侧部开口部45a开放。接着,拆下螺栓66并从框体37拆卸左右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a。据此,如图8、图 9B所示,各膜滤芯34的左右一个侧边板51a从左右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a的狭槽69脱离。 之后,如图2、图8的假想线所示,可以将膜滤芯34从膜用壳体33的内部通过一个侧部开口 部45a朝向膜滤芯34的宽度方向A拔出,并朝向壳体33的外侧方取出。此时,膜滤芯34 的左右另一个侧边板51b的凹部52从左右另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b的狭槽69脱离,膜滤 芯34 —边被上下的引导槽72引导一边被朝向宽度方向A拔出。据此,可以容易地将膜滤芯34从壳体33的内部朝向左右横方向拔出,如图1所 示,可以较低地抑制壳体33的上方空间73的高度。另外,即使污泥堵塞在相对的膜滤芯34 的侧部之间,也能够容易地将膜滤芯34从壳体33的内部拔出。(3)另外,在安装膜滤芯34时,如图2、图8所示,将膜滤芯34从壳体33的外侧方 通过一个侧部开口部45a朝向膜滤芯34的宽度方向A插入。此时,膜滤芯34 —边被上下 的引导槽72引导一边被朝向宽度方向A插入,膜滤芯34的左右另一个侧边板51b的凹部 52嵌合到左右另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b的狭槽69。接着,如图5B所示,安装螺栓66并在框体37的左右一个纵框43a安装左右一个 浮起抑制部件63a。据此,如图7、图9A所示,各膜滤芯34的左右一个侧边板51a的凹部52 嵌合到左右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a的狭槽69。之后,安装螺栓46并在框体37安装一个侧板39a,使一个侧部开口部45a关闭。 据此,膜滤芯34被收容保持在壳体33的内部。如上所述,由于膜用壳体33的一个侧部开口部45a被一个侧板39a关闭,另一个 侧部开口部45b被另一个侧板39b关闭,因此可以防止在过滤运转时,从空气扩散装置36 喷射出的空气的气泡通过侧部开口部45a、45b向壳体33的外部逃脱。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从框体37拆卸一个侧板39a和一个浮起抑 制部件63a而开放一个侧部开口部45a,将膜滤芯34从一个侧部开口部45a取出放入到壳体33,如图3所示,也可以从框体37拆卸另一个侧板39b和另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b,从另 一个侧部开口部45b将膜滤芯34取出放入到壳体3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膜滤芯34设置左右一对取水管53,在框体 37设置左右一对集水管55,也可以仅在左右中的一方设置取水管口 53,仅在左右中的一方 设置集水管55。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各浮起抑制部件63a、63b的抑制体65具有狭槽69,在本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抑制体65不具有狭槽69,抑制体65嵌合到膜滤芯 34的侧边板51a、51b的凹部5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膜滤芯34的上下两部位设置左右一 对侧边板51a、51b,也可以在除了上下两部位之外的多个部位或仅一个部位设置左右一对 侧边板51a、51b。另外,在壳体33的内部的上下两部位设置左右一对浮起抑制部件63a、 63b,也可以在除了上下两部位之外的多个部位或仅一个部位设置左右一对浮起抑制部件 63a、63b0接着,参照附图11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膜滤芯34具有多个卡合板80a、80b (卡合部的一个例子)。在滤板49的宽度方 向A的两侧边部设置上下一对上述卡合板80a、80b,其向外侧方突出。左右一个卡合板80a从下方卡合到左右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a的抑制体65,同样, 左右另一个卡合板80b从下方卡合到左右另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b的抑制体65。这样,在过滤运转中,通过上升流77和浮力对膜滤芯34作用向上的力,卡合板 80a、80b向上按压浮起抑制部件63a、63b的抑制体65 (弹性体的部分),据此各浮起抑制部 件63a、63b的抑制体65产生弹性变形,如图11的假想线所示,膜滤芯34从下部引导部71 的引导槽72的下里面71a朝向上方浮起。这时,膜滤芯34的浮起量被浮起抑制部件63a、63b限制得小于上述上下方向B的 间隙α。据此,膜滤芯34被保持为在上述上下方向B的间隙α的范围内浮起的状态,并且 积极地微小地振动。由此,提高了膜滤芯34的膜面的清洗效果。另外,由于膜滤芯34和固 定在壳体33的上部引导部件70的接触部分减少并且膜滤芯34和固定在壳体33的下部引 导部件71的接触部分减少,因此降低了膜滤芯34的磨耗。另外,在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的空气扩散、停止过滤运转、排出了处理槽32内的 被处理液47时,不对膜滤芯34作用上述向上的力,膜滤芯34因自重78而下沉,如图11的 实线所示,膜滤芯34的下端与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的下里面71a接触而被支撑, 在膜滤芯34的上端和上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的上里面70a之间形成上下方向B的 间隙α。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膜滤芯34的上下两部位设置左右一对卡合板80a、 80b,也可以在除了上下两部位之外的多个部位或仅一个部位设置左右一对卡合板80a、 80b。另外,在壳体33的内部的上下两部位设置左右一对浮起抑制部件63a、63b,也可以在 除了上下两部位之外的多个部位或仅一个部位设置左右一对浮起抑制部件63a、63b。在上述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框体37设置各浮起抑制部件63a、63b,也可以 在一个侧板39a的内侧面设置左右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a,在另一个侧板39b的内侧面设置 左右另一个浮起抑制部件63b。
在上述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已停止过滤运转的状态下,膜滤芯34与浮 起抑制部件63a、63b接触,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已停止过滤运转的状态下,膜滤芯34 不与浮起抑制部件63a、63b接触而分开,在实施过滤运转的状态下,膜滤芯34与浮起抑制 部件63a、63b接触。接着,参照图12、图13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各膜滤芯34具有多个下部卡合突部82 (卡合部的一个例子)。这些下部卡合突部 82设置在滤板49的下边部的两侧部,并朝向排列方向C突出。另外,在框体37的底部框41设置相对于膜滤芯34的下边部限制浮起量的左右一 对浮起抑制部件84。各浮起抑制部件84分别具有底板部85、从底板部85向上立设的多个 纵板部86和从纵板部86的上端朝向排列方向C突出的被卡合突部87。下部卡合突部82在排列方向C上,从宽度方向A自如地插入到相对的纵板部86之 间或从相对的纵板部86之间脱离。另外,滤板49在排列方向C,从宽度方向A自如地插入 到相对的被卡合突部87之间或从相对的被卡合突部87之间脱离。此外,下部卡合突部82 从下方与被卡合突部87卡合。另外,膜滤芯34的上端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被插入 到上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中。进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膜滤芯34在具有上 下方向B的间隙α的状态,被保持在壳体33的内部。另外,从底板部85到被卡合突部87的上下间隔比下部卡合突部82的上下的厚度 大,在被卡合突部87和下部卡合突部82之间形成间隙Y。该间隙γ设定得比上述间隙 α小。以下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过滤运转中,如图12Β所示,利用上升流77和浮力对膜滤芯34作用向上的力, 如图13的假想线所示,膜滤芯34向上方浮起,下部卡合突部82从下方与浮起抑制部件84 的被卡合突部87卡合。这时,膜滤芯34的浮起量被浮起抑制部件84限制为比上述上下方向B的间隙α 小的间隙、的程度。据此,膜滤芯34被保持为在上述间隙α的范围内浮起了的状态,并 且积极地微小地振动。由此,提高了膜滤芯34的膜面的清洗效果。另外,膜滤芯34和固定 在壳体33的上部引导部件70的接触部分减少,降低了膜滤芯34的磨耗。另外,在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的空气扩散、停止过滤运转、排出了处理槽32内的 被处理液47时,不对膜滤芯34作用上述向上的力,如图13的实线所示,膜滤芯34因自重 78而下沉,膜滤芯34的下端被浮起抑制部件84的底板部85支撑,在膜滤芯34的上端和上 部引导部件70的引导槽72的上里面70a之间形成上下方向B的间隙α。接着,参照图14、图15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浮起抑制部件88相对于膜滤芯34的上边部限制浮起量,并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 式的上部引导部件70相同,具有备有了多个引导槽72的梳齿结构,在上部框42设置左右 一对浮起抑制部件88。另外,各膜滤芯34的间隔S被间隔维持部件89保持为一定的间隔。间隔维持部 件89,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抑制体65相同,具有前后多个V形的狭槽69。间隔维持部件89的狭槽69嵌合到膜滤芯34的侧边板51a、51b的凹部52,据此, 各膜滤芯34之间的在排列方向C上的间隔S被维持为一定的间隔。
另外,在过滤运转中,通过上升流77和浮力对膜滤芯34作用向上的力,膜滤芯34 朝向上方浮起,膜滤芯34的上端与浮起抑制部件88的引导槽72的上里面70a接触,在膜 滤芯34的下端和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的下里面71a之间形成间隙。这时,膜滤芯34的浮起量被限制为上述上下方向B的间隙a的程度。据此,膜滤 芯34被保持为浮起的状态,并且积极地微小地振动。由此,提高了膜滤芯34的膜面的清洗 效果。另外,在停止空气扩散装置36的空气扩散、停止过滤运转、排出处理槽32内的被 处理液时,不对膜滤芯34作用上述向上的力,如图14所示,膜滤芯34因自重78而下沉,膜 滤芯34的下端与下部引导部件71的引导槽72的下里面71a接触而被支撑,在膜滤芯34 的上端和浮起抑制部件88的引导槽72的上里面70a之间形成上下方向B的间隙a。接着,参照图16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膜滤芯34的左右一对侧边板51a、51b设 置在比膜滤芯34的重心G低的位置。另外,与左右一对浮起抑制部件63a、63b相同,设置 在比膜滤芯34的重心G低的位置。这样,在过滤运转中,通过在从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空气扩散时产生的上升流 77,膜滤芯34被保持为在上下方向B的间隙a的范围内浮起的状态,并且微小地振动。此 时,由于膜滤芯34的侧边板51a、51b和浮起抑制部件63a、63b分别设置在比膜滤芯34的 重心G低的位置,因此可促进膜滤芯34的振动。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将膜滤芯34的侧边板5la、5lb和浮起抑制部件63a、63b 设置在比膜滤芯34的重心G低的位置,但也可以将其设置在与膜滤芯34的重心G相同高 度的位置。接着,参照图17 图19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膜滤芯34的过滤膜50被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91、92。上部的区域91和下部的区 域92邻接的边界部分与滤板49熔接。据此,在过滤膜50的上下中央部的边界部分在过滤 膜50的整个宽度形成熔接部93。在滤板49设有用于吸引由过滤膜50得到的处理水的两个取水管口 53a、53b。其 中上部的取水管口 53a设置在滤板49的左右一侧部且上部的区域91的上端部。另外,下 部的取水管口 53b设置在滤板49的左右一侧部且下部的区域92的上端部。另外,在壳体33的框体37的一侧部设置上下一对集水管55a、55b,该集水管55a、 55b用于收集从取水管口 53a、53b吸引的处理水。上部的集水管55a和上部的取水管口 53a 经由连接管56连接。下部的集水管55b和下部的取水管口 53b经由连接管56连接。另外,两个侧板39a、39b分别被分割为上部侧盖体97和下部侧盖体98上下两部 分。这些上部侧盖体97和下部侧盖体98分别被螺栓46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框体37。这样,在过滤运转中,通过从空气扩散装置36进行空气扩散的同时将各膜滤芯34 的内侧减压,从而用膜滤芯34的过滤膜50捕捉被处理液47中的污泥等,透过过滤膜50而 流入到膜滤芯34的内侧的透过液作为处理水从各取水管口 53a、53b通过连接管56被收集 到各集水管55a、55b。这时,利用从空气扩散装置36喷射的空气的气泡,在各膜滤芯34之间产生上升流 77,利用该上升流77除去膜滤芯34的膜面附着物。
11
由于上部的取水管口 53a设置在上部的区域91的上端部,下部的取水管口 53b设 置在下部的区域92的上端部,因此可以从各区域91、92内的整体领域可靠地收集处理水, 同时,防止在各区域91、92内产生空气积存。另外,在上述上升流77沿着过滤膜50流动时,过滤膜50因上升流77的势头而相 对于滤板49在厚度方向上振动。如图19A所示,由于过滤膜50的高度L被区域91、92划 分为上下一半的高度(即L/2),因此如图19B所示,过滤膜50在各区域91、92的每一个的 厚度方向振动时的振动幅度W1比未形成区域91、92的过滤膜50在厚度方向振动时的振动 幅度W2小(Wl < W2)。据此,能够防止过滤膜50损伤,能够延长过滤膜50的寿命。另外, 图19A和图19B中的各假想线夸张地表示了过滤膜50振动的情况,实际上,过滤膜50的振 动幅度W1、W2是非常小的。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过滤膜50的上下中央部在整个宽度上与滤板49 熔接,将过滤膜50划分为两个区域91、92,也可以通过在滤板49设置肋,将过滤膜50划分 成两个区域91、92。在上述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将过滤膜50划分为上下两个区域91、92,也 可以将其划分为上下三个以上的多个区域。另外,作为第八实施方式,如图20所示,也可以 将过滤膜50划分成左右两个区域94、95,或者也可以划分成左右三个以上的多个区域。
权利要求
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具有上部开口了的壳体、在壳体内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平板状的膜滤芯、和在膜滤芯的下方设置的空气扩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膜滤芯具有上下方向的间隙,能朝向上下方向移动地被保持在壳体内,在壳体内设有浮起抑制部件,该浮起抑制部件将过滤运转时的各膜滤芯的浮起量限制得小于上述上下方向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膜滤芯能朝向膜滤芯的 排列方向移动地被保持在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起抑制部件在膜滤芯 的侧边部限制膜滤芯的浮起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起抑制部件在膜滤芯 的下边部限制膜滤芯的浮起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起抑制部件在膜滤芯 的上边部限制膜滤芯的浮起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起抑制部件 保持各膜滤芯彼此间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起抑制部件 与膜滤芯接触的部分为弹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膜滤芯的侧边部设有嵌 合部,浮起抑制部件嵌合在嵌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膜滤芯的侧边部设有卡 合部,卡合部在过滤运转时,从下方与浮起抑制部件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起抑制部 件安装在壳体的框体。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浸没式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起抑制部件安装在侧 板,该侧板包围膜滤芯的两侧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浸没式膜分离装置(31),具有上部开口了的壳体(33)、在壳体(33)内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平板状的膜滤芯(34)、和在膜滤芯(34)的下方设置的空气扩散装置(36),其中,各膜滤芯(34)具有上下方向的间隙α,可朝向上下方向移动地保持在壳体(33)内,在壳体(33)内设有浮起抑制部件(63a、63b),该浮起抑制部件(63a、63b)将过滤运转时的各膜滤芯(34)的浮起量限制得小于上述上下方向的间隙α。
文档编号B01D63/08GK101896252SQ200880120499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3日
发明者上岛达也, 佐佐木智彦, 松崎好男, 石川公博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