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流中回收气体组分的方法和吸收剂成分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97403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气流中回收气体组分的方法和吸收剂成分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下述段落并非承认段落中说明的内容是现有技术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部分。政府对气体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传统的从输入气流中去除气体污染物的方法和装置典型地需要高能耗。
发明内容下面的介绍目的在于为读者介绍本说明书,而非限定任何发明。一个或多个发明可以存在于下述装置元件或方法步骤的组合或次组合中,或存在于本文件的其他部分。发明人并不否认或放弃保护仅在说明书中公开而并未在权利要求中说明的任意其他发明的权利。说明书中所述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方法的一个方面包括以下步骤使输入气流接触贫吸水媒质以从输入气流吸收至少一部分气体组分,形成贫处理气流和富吸水媒质。该方法还包括在一温度下从富吸水媒质解吸至少一部分气体组分,形成塔顶气流和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处理至少一部分塔顶气流以回收第一冷凝流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使用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形成热流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将至少一部分热流循环回解吸步骤的步骤。—方面,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热流。另一方面,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热流。再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热流。另一方面,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热流。—方面,热流包括第一冷凝流。另一方面,热流包括富吸水媒质,通过传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触步骤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贫吸水媒质结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质获得该富吸水媒质。再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处理至少一部分贫处理气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热流包括混合冷凝流,通过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该混合冷凝流。—方面,热流包括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通过传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触步骤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贫吸水媒质结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质,该富吸水媒质随后被闪蒸以形成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另一方面,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再一方面,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再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再一方面,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方面,热流包括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通过传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触步骤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贫吸水媒质结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质,随后该富吸水媒质分为该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另一方面,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另一方面,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再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另一方面,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处理至少一部分贫处理气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热流包括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通过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混合冷凝流,随后分离混合冷凝流以形成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另一方面,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的至少一个,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另一方面,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的至少一个,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再一方面,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个。另一方面,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个。—方面,该方法还包括将再生的吸水媒质循环回接触步骤的步骤。另一方面,输入气流是燃烧排气。另一方面,气体组分是二氧化碳。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贫吸水媒质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l至约4:l之6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l,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说明书中所述的用于从输入气流中去除气体组分的吸水媒质的一个方面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1至4:1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l,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说明书中所述的用于产生吸水媒质的方法的一个方面包括提供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结合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以形成吸水媒质的步骤。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i.5:i至4:i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l,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说明书中所述的用于从输入气流去除气体组分的方法的一个方面包括使输入气流接触吸水媒质的步骤,吸水媒质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1至4:1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l,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考虑以下详细的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一个或多个发明的其他特征、优点和实施方式显而易见。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前述说明和以下详细说明提供实例或进一步的解释,而非限定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图1是现有技术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2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3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4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5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6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7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8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七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9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八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10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九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11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图12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置;置;置;置;置;图13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14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15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四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16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五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17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六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18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七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19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八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20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十九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21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二十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图22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体组分的装置收气体组分的装图23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图24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图25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图26是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装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多种装置或方法以提供每个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例。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制请求保护的发明,并且请求保护的发明可以包括未在下面说明的装置或方法。请求保护的发明不限于具有下述任意装置或方法的所有特征的装置和方法或下述多个或全部装置共有的特征。下述装置或方法可以并非任何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实施例。申请人、发明人和拥有者保留本文中不要求保护的下述装置或方法中公开的任何发明的所有权利,并且不会放弃、否认或奉献给大众本文公开的任何发明。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00。管线1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_液接触装置114,在该装置中输入气流接触通过管线116供给接触装置114的贫吸水媒质。从输入气流112吸收二氧化碳,并形成贫处理气流,该气流通过管线118从接触装置114排出。利用泵140通过管线138从接触装置114去除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138可以在交叉式热交换器142中依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并随后通过管线146送入蓄热器144。蓄热器144利用蒸汽再沸器1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从富吸水媒质中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塔顶气流由管线150排出蓄热器144。通过管线164从蓄热器144排出再生的吸水媒质。塔顶气流150流过冷凝器152,冷却水154送入该冷凝器以冷凝塔顶气流150中的液体。管线156中的含有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送入闪蒸罐158,以分离管线1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162中的冷凝流。管线162中的冷凝流循环回蓄热器144。再参照图l,来自蒸汽再沸器148的热量用于使蓄热器144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工作,该温度范围在约8(TC至约16(TC之间。但是,冷凝流162的温度在约3(TC至约4(TC之间。该温度较低的冷凝流162流回蓄热器144会降低蓄热器144的工作温度。因而,需要额外的热量将温度提升回复至最优工作范围,以有效地从富吸水媒质吸收二氧化碳。在本说明书说明的方法的一个方面中,发明人试图减少蓄热器的热负荷(也就是使蓄热器工作所需的额外蒸汽的量)。因而,与上述传统装置和方法不同,从塔顶气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用以形成热流,该热流随后循环回蓄热器。一方面,在热流循环回蓄热器之间,装置中已有的热量被传递到热流。为达一致,下面的图2-26中详细说明的装置和方法提及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C02)。但是应当理解下面详述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用于从输入气流中回收其他类型的气体组分,包括但不限于硫化氢(4S)、二氧化硫(S0》、氯气(Cl2)和氨气(NH3)。此外,下面详述的特定吸水媒质组分可以用于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氢。应当领会到输入气体的源、组分和其他参数可能变化很大,取决于特定来源。能被处理的输入气流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来自发电厂(如火力发电厂)的废气流、天然气组合循环、天然气锅炉、天然气、来自气化发电厂的气流、来自水泥制造厂的气体、重组气、合成气、炼厂干气、沼气和(如太空用途中的)空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在输入气流进入装置之前预处理该输入气流(例如分馏、过滤、洗气以去除颗粒和其他气体组分、以及与其他气体组合或稀释)。因而,化学组分可能变化很大。合适的输入气流通常包含约0.03%至约80%体积的二氧化碳,明确地包含约1%至约33%体积的二氧化碳,更明确地包含约3%至约15%体积的二氧化碳。对于气液接触装置,应当理解的是吸收器的具体类型部分取决于输入气流的特定组分、流速、压力和/或温度。但是,为了从输入气流中取出二氧化碳并被吸入吸水媒质,可以使用任意形式的吸收器。吸收器实质上是具有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回流柱体,其具有合适的高度和横截面积,足以为指定的清洁目的影响二氧化碳的排除。柱体的内部可以是通过构造或随机包装,提供足够数目的层以达到清洁的目的或者提供板,板的数量足以达到清洁的目的。吸收器柱体的顶端可以包括除雾器或废气洗涤器部分,用以从吸收器部分回收水汽中夹杂的吸收媒质,并且在一温度下冷却废气,帮助维持发电厂的水平衡。吸收器柱体本身含有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烟闺式塔盘隔开以使气体通过其向上传递到下一部分,并确保液体分离以从释放的贫气中吸取水滴。对于蓄热器,为了从富吸水媒质中解吸至少一部分二氧化碳,可以使用任意类型的清除器。清除器典型地是一个具有圆形截面的柱体,具有足以清除二氧化碳的合适的高度和横截面积,利用外部的热量供给源,提供贫吸媒质。例如,再沸器可以连接到清除柱体的底部,以蒸汽的形式供热。柱体的内部可以是通过构造或随机包装,提供足够数目的层以达到清除功能或者提供板(阀、筛或泡罩),板的数量足以达到同样的清除功能。图2表示根据说明书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00。在该实施方式中,热流包括从塔顶气流中回收的冷凝流。该实施方式中,输入气流、蓄热的吸水媒质和塔顶气流的热量在热流循环回蓄热器之前被传送给热流。但是,应当领会到在热流循环回蓄热器之前,足以使热量从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流传送到热流。管线2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能在热交换器203中靠冷凝流冷却,所述冷凝流从塔顶气流中回收,下面将详细说明。此外,如果需要的话,输入气流可以被送入冷却9器204以将输入气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输入气流还可以随后被送入闪蒸罐205,以在进入气液接触装置214之前去除管线206中多余的湿气。冷却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液接触装置214,在该装置中接触通过管线216被送入接触装置214的贫吸水媒质。从输入气流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贫处理气流,该贫处理气流通过管线218离开接触装置214。贫处理气流218流过冷却器220,冷却器已送入冷却水222以冷凝贫处理气流218中的液体。管线224中包含冷凝液体的贫处理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226,以分离管线2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与管线230的冷凝流。管线230中的冷凝流通过泵234被最终循环回接触装置214。如果需要的话,管线2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在通过烟囱、火炬塔等排出之前,可以被进一步处理。利用泵240从接触装置214通过管线2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在交叉式热交换器242中依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富吸水媒质,随后富吸水媒质由管线246被送入蓄热器244。蓄热器244利用蒸汽再沸器2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从富吸水媒质中解吸,形成由管线250排出蓄热器244的塔顶气流。在热交换器202中冷却塔顶气流250,随后将塔顶气流送入冷凝器252。将冷却水254送入冷凝器252以冷却塔顶气流250中的液体。管线256中包含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258以分离管线2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262中的冷凝流。利用泵263排出管线262中的冷凝流,并将其传递到热交换器201,在该交换器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冷凝流。冷凝流被传递给热交换器202,在该交换器中靠管线250中的塔顶气流加热冷凝流。冷凝流被传递给热交换器203,在该交换器中靠管线212中的输入气流加热冷凝流,并随后将冷凝流循环回蓄热器244。从管线264的蓄热器2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蒸汽再沸器248。蒸汽被送入管线266中的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从管线268中去除。来自蒸汽的热量被传送到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以形成管线270中循环回蓄热器244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272离开蒸汽再沸器2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应当领会管线272中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比管线264中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272被传递给热交换器242,在其中被管线238中的富吸水媒质冷却。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01,在其中被管线202中的冷凝流冷却。如果需要的话,管线274中再生的吸水媒质被传送给冷却器276,冷却水278被送入该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214可接受的水平。由泵236经由管线280从冷却器276中排出再生的吸水媒质并将该吸水媒质与管线230中的冷凝流混合。再生的吸水媒质最终通过管线216循环回接触装置214。图3-7表示根据说明书所述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热流包括富吸水媒质,所述富吸水媒质通过将从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的一部分传送到接触装置获得,从而使得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与贫吸水媒质结合,形成富吸水媒质。如更详细的说明,来自输入气流、塔顶气流、再生吸水媒质或闪蒸蒸汽冷凝获得的闪蒸流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在传送给蓄热器之前,被传递给热流。图3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300。管线3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液接触装置314,在其中该输入气流接触通过管线316送入接触装置314的贫吸水媒质。如果需要的话,输入气流可以在进入接10触装置314之前被预处理(未表示)以降低温度并排出多余湿气。从输入气流312吸收二氧化碳,形成通过管线318排出接触装置314的贫处理气流。贫处理气流318流经冷却器320,冷却水322被送入冷却器320以冷凝贫处理气流318的液体。管线324中包含冷凝液体的贫处理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326,以分离管线3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与管线330的冷凝流。管线330中的冷凝流通过泵334被传送到混合器332,并被最终循环回接触装置314。如果需要的话,管线3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在通过烟囱、火炬塔等排出之前,可以被进一步处理。利用泵340从接触装置314通过管线3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在交叉式热交换器342中依靠再生的吸水媒质加热富吸水媒质,随后富吸水媒质由管线346被送入蓄热器344。蓄热器344利用蒸汽再沸器3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从富吸水媒质中解吸,形成由管线350排出蓄热器344的塔顶气流。塔顶气流350流经冷凝器352,冷却水354被送入该冷凝器以冷凝塔顶气流350中的液体。包含管线356中的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传递到闪蒸罐358以分离管线3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3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362被传递到混合器332并最终利用泵336通过管线316被送入接触装置314。从管线362中的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与贫吸水媒质混合并被送入接触装置314以形成富吸水媒质。从管线364的蓄热器3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蒸汽再沸器348。蒸汽被送入管线366中的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从管线368中去除。蒸汽中的热量被传送到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以形成管线370中循环回蒸汽再沸器348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372排出蒸汽再沸器3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372被传送给热交换器342,在其中被管线338中的富吸水媒质冷却。如果需要的话,管线374中再生的吸水媒质被传递给冷却器376,冷却水378被送入给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3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质通过管线380从冷却器376中被排出并传递到混合器332,其在混合器中与管线330的冷凝流和管线362的冷凝流混合。再生的吸水媒质最终通过管线316循环回接触装置314。图4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4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两个额外的热交换器401、402使更多的热量在富吸水媒质进入蓄热器之前被传送到富吸水媒质。利用泵4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414通过管线4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401,在其中该富吸水媒质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加热。富吸水媒质被传送给热交换器402,在其中靠管线450中的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4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并且随后通过管线446将富吸水媒质送入蓄热器444。图5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5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包括额外的热交换器503,在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的热量传送给富吸水媒质。如果需要的话,该装置还包括在输入气流进入接触装置514之前,进一步冷却输入气流的冷却器504和分离管线506中的多余湿气和输入气流的闪蒸罐505。利用泵5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514通过管线538排出。富吸水媒质538被传递给热交换器5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送给热交换器503,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送给热交换器5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5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并且随后通过管线546将富吸水媒质送入蓄热器544。图6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6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在富吸水媒质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热量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的额外的热交换器607,以及闪蒸离开再沸器的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的闪蒸罐608。利用泵6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614通过管线6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6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送给热交换器6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668从蒸汽再沸器6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6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6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6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将富吸水媒质传递到热交换器607,在其中通过管线609靠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将富吸水媒质传递到热交换器6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并且随后通过管线646将富吸水媒质送入蓄热器644。图7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7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在富吸水媒质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热量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的额外的热交换器711,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772A、772B,并且还包括在一部分贫吸水媒质772A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热量传送到该部分贫吸水媒质的额外的热交换器703。实质上,热交换器703用作额外的再沸器以补充现有的蒸汽再沸器748。如果需要的话,装置还可以包括进一步冷却输入气流的冷却器704,以及在进入接触装置714之前分离管线706中多余的湿气与输入气流的闪蒸罐705。利用泵7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714通过管线7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711,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701,在其中靠一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772B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送给热交换器7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768从蒸汽再沸器7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7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7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7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将富吸水媒质传递到热交换器707,在其中靠管线709中的闪蒸蒸汽加热富吸水媒质。将富吸水媒质传递到热交换器742,在其中靠一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772B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并且随后通过管线746将富吸水媒质送入蓄热器744。通过管线764从蓄热器744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蒸汽再沸器748。蒸汽通过管线766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物的形式从管线768中排出。来自蒸汽的热量被传送给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以形成蒸汽流和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该蒸汽流通过管线770被循环回蓄热器744,该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772排出蒸汽再沸器748。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772A和772B。一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772A被传递给热交换器703,12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且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748。一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772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742,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质冷却该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一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772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701,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质进一步冷却该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如果需要的话,一部分再生的贫吸水媒质772B可以被传递给冷却器776,冷却水778被送入该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7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质从冷却器776中被排出并传递到混合器732,其在混合器中与管线730的冷凝流和冷凝流762混合。一部分再生的吸水媒质772B最终通过管线716循环回接触装置714。图8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七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8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热流包括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通过将从塔顶气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传递到接触装置使得至少一部分冷凝流与贫吸水媒质结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质,随后闪蒸该富吸水媒质以形成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本实施方式中来自再生的吸水媒质、塔顶气流和通过闪蒸蒸汽冷凝物获得的闪蒸蒸汽的热量在闪蒸富吸水媒质之前被传送到富吸水媒质,以形成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此外,来自再生的吸水媒质的热量在半贫吸水媒质进入蓄热器之前被传送到半贫吸水媒质。利用泵8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814通过管线8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8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8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868从蒸汽再沸器8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8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8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8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将富吸水媒质传递到热交换器807,在其中靠管线8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将富吸水媒质传递到闪蒸罐813,在其中分成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该富蒸汽流通过管线815被送回蓄热器844中,该半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817被送入热交换器8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半贫吸水媒质,并且随后将其送回蓄热器844。图9-12表示根据说明书所述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热流包括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通过将从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传送到接触装置,从而使得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与贫吸水媒质结合,形成富吸水媒质,该富吸水媒质随后被分为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如下面更详细的说明,来自输入气流、塔顶气流、再生吸水媒质或闪蒸蒸汽冷凝物获得的闪蒸流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被传送给分为两部分之前的富吸水媒质、传送到蓄热器之前的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图9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9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八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质在热交换器901下部立即分为两部分938A、938B。利用泵9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914通过管线9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901,在其中该富吸水媒质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加热。而后富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938A、938B。一方面,约74%体积转变为部分938A,约26%体积转变为部分9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质938A被传递给热交换器9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并且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944。一部分富吸水媒质9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9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并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944。图IO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0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九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额外的热交换器1007,在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的热量传送给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038B,还包括由离开再沸器的蒸汽冷凝物形成闪蒸蒸汽的闪蒸罐1008。利用泵10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1014通过管线10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IOOI,在其中该富吸水媒质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加热。而后富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1038A、1038B。一方面,约74%体积转变为部分1038A,约26%体积转变为部分10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038A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0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并且随后被送入蓄热器1044。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0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0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从蒸汽再沸器1048通过管线1068去除蒸汽冷凝物,并送入闪蒸罐10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1009中的闪蒸蒸汽与管线10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038B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007,在其中靠管线10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1044。图ll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1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十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质1138在泵1140的下部立即分为两部分1138A、1138B,并且包括两个额外的热交换器1102、1103,在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138B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的热量传送给该部分富吸水媒质。如果需要的话,装置iioo还能包括进一步冷却输入气流的冷却器1104,以及在输入气流进入接触装置1114之前分离管线1106中多余的湿气和输入气流的闪蒸罐1105。利用泵11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1114通过管线11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1138A、1138B。一方面,约78%体积转变为部分1138A,约22%体积转变为部分11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138A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142,在其中富吸水媒质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进一步加热,并且随后被送入蓄热器1144。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1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103,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1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102,在其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被塔顶气流加热,随后被送入蓄热器1144。图12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200。除了以下详述的说明以外,第十一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包括额外的热交换器1207,以在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238B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的热量传送给该部分富吸水媒质,以及由离开再沸器的蒸汽冷凝物形成闪蒸蒸汽的闪蒸罐1208。利用泵12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1214通过管线12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1238A、1238B。一方面,约79%体积转变为部分1238A,约1421%体积转变为部分12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238A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242,在其中富吸水媒质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进一步加热,并且随后被送入蓄热器1244。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2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203,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2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202,在其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被塔顶气流加热。蒸汽冷凝物从蒸汽再沸器1248通过管线1268被排出,随后被送入闪蒸罐12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1209中闪蒸蒸汽和管线12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238B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207,在其中其靠管线1209中的闪蒸蒸汽被进一步加热,并随后被送入蓄热器1244。图13-17表示根据说明书所述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热流包括混合冷凝流,其通过将从塔顶气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与从贫处理气流回收的至少一部分冷凝流混合以形成该混合冷凝流。如下面更详细的说明,来自输入气流、塔顶气流、再生吸水媒质和从闪蒸蒸汽冷凝物获得的闪蒸流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在循环回蓄热器之前,被传递给热流。图13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300。管线13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液接触装置1314,在其中该输入气流接触通过管线1316送入接触装置1314的贫吸水媒质。如果需要的话,输入气流可以在进入接触装置1314之前被预处理以降低温度并排出多余湿气。从输入气流1312吸收二氧化碳,形成通过管线1318排出接触装置1314的贫处理气流。贫处理气流1318流经冷却器1320,冷却水1322被送入冷却器1320以冷凝来自贫处理气流1318的液体。管线1324中包含冷凝液体的贫处理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1326,以分离管线13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与管线1330的冷凝流。管线1330中的冷凝流利用泵1334被传送到混合器1332,并与从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利用泵1340从接触装置1314通过管线13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在交叉式热交换器1342中依靠再生的吸水媒质加热富吸水媒质1338,随后富吸水媒质由管线1346被送入蓄热器1344。蓄热器1344利用蒸汽再沸器13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从富吸水媒质中解吸,形成由管线1350排出蓄热器1344的塔顶气流。在热交换器1302中利用混合冷凝流冷却塔顶气流。塔顶气流流经冷凝器1352,冷却水1354被送入该冷凝器以冷凝塔顶气流中的液体。管线1356中包含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传递到闪蒸罐1358以分离管线13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13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362被传递到混合器1332,并与冷凝流1330混合,形成管线1319中的混合冷凝流。管线1319中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3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冷凝流。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3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在蒸汽流1370中被再循环回蓄热器1344,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从管线1364的蓄热器13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混合器1321,在其中与混合冷凝流混合以便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348之前形成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323。蒸汽通过管线13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从管线1368中去除。蒸汽中的热量被传送到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323,以成管线1370中的循环回蓄热器1344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1372排出蒸汽再沸器13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进入蒸汽流1370并循环回蓄热器1344。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372被传送给热交换器1342,在其中被管线1338中的富吸水媒质冷却。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传送到热交换器1301,在其中由混合冷凝流进一步冷却。如果需要的话,管线1374中再生的吸水媒质被传递给冷却器1376,冷却水1378被送入给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13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380排出冷却器1376,并且最终利用泵1336通过管线1316循环回接触装置1314。图14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400。管线14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可以在热交换器1403中靠混合冷凝流冷却,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如果需要的话,输入气流被送入冷却器1404,以将温度进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而后在输入气流进入气液接触装置1414之前将其送入闪蒸罐1405以去除管线1406中多余湿气。冷却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液接触装置1414,在其中输入气流接触通过管线1416被送入接触装置1414的贫吸水媒质。从输入气流14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贫处理气流,该贫处理气流通过管线1418离开接触装置1414。贫处理气流1418流过冷却器1420,冷却器已送入冷却水1422以冷凝贫处理气流1418中的液体。管线1424中包含冷凝液体的贫处理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1426,以分离管线14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与管线1430的冷凝流。管线1430中的冷凝流利用泵1434被传递回混合器1432,并且与从塔顶气流中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将进一步详述。利用泵1440从接触装置1414通过管线14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4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4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442,在热交换器1442中依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随后富吸水媒质由管线1446被送入蓄热器1444。蓄热器1444利用蒸汽再沸器14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二氧化碳从富吸水媒质中解吸,形成由管线1450排出蓄热器1444的塔顶气流。在热交换器1402中靠富吸水媒质冷却塔顶气流。将塔顶气流送入冷凝器1452,将冷却水1454送入冷凝器1452以冷却塔顶气流中的液体。包含管线1456中的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1458以分离管线14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14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462被传递到闪蒸罐1432,在其中与冷凝流14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将管线1419中的混合冷凝流传递到热交换器1403,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被循环回蒸汽流1470中的蓄热器1444,下面对其进行详述。从管线1464的蓄热器14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混合器1421,在其中与混合冷凝流混合以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448之前形成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423。蒸汽通过管线14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从管线1468中去除。蒸汽中的热量被传送到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423,以形成管线1470中的循环回蓄热器1444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1472排出蒸汽再沸器14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进入蒸汽流1470并循环回蓄热器1444。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472被传送给热交换器1442,在其中被管线1438中的富吸水媒质冷却。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传送到热交换16器1401,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质进一步冷却。管线1474中再生的吸水媒质被传递给冷却器1476,冷却水1478被送入给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14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480排出冷却器1476,并且最终利用泵1436通过管线1416循环回接触装置1414。图15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四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5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十四实施方式与第十三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包括额外的热交换器1507,在进入蓄热器之前将更多的热量传送给混合冷凝流,还包括由离开蒸汽再沸器1548的蒸汽冷凝物1568形成闪蒸蒸汽1509的闪蒸罐1508。管线1519中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503,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冷凝流。冷凝流通过管线1568从蒸汽再沸器1548排出,并送入闪蒸罐15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1509中的闪蒸蒸汽与管线15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507,在其中进一步靠管线1509中的闪蒸蒸汽加热该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进入蒸汽流1570,并再循环回蓄热器1544,下面对其进行详述。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564排出蓄热器1544,并送入混合器1521,在其中该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与混合冷凝流混合以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548之前形成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523。蒸汽通过管线15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从管线1568中去除。蒸汽中的热量被传送到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523,以形成管线1570中的循环回蓄热器1544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1572排出蒸汽再沸器15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进入蒸汽流1570并循环回蓄热器1544。图16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五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6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十五实施方式与第十四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实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质在热交换器1601下部立即分为两部分1638A、1638B。利用泵16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1614通过管线16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6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富吸水媒质。而后富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1638A、16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638A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6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对其加热并随后被送入蓄热器1644。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6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6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并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1644。图17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六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700。管线17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能在热交换器1703中靠混合冷凝流冷却,下面将详细说明。如果需要的话,输入气流可以被送入冷却器1704以将输入气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输入气流还可以随后被送入闪蒸罐1705,以在进入气液接触装置1714之前去除管线1706中多余的湿气。冷却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液接触装置1714,在该装置中接触通过管线1716被送入接触装置1714的贫吸水媒质。从输入气流17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贫处理气流,该贫处理气流通过管线1718离开接触装置1714。贫处理气流1718流过冷却器1720,冷却器已送入冷却水1722以冷凝贫处理气流1718中的液体。管线1724中包含冷凝液体的贫处理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1726,以分离管线17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与管线1730的冷凝流。利用泵1734将管线1730中的冷凝流传递到混合器1732,并与从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将详细说明。利用泵1740从接触装置1714通过管线17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7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富吸水媒质。而后富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1738A和17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738A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7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富吸水媒质,并且随后被送入蓄热器1744。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738B被传递给热交换器17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1768从蒸汽再沸器17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17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17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17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将一部分富吸水媒质1738B传递到热交换器1707,在其中靠管线17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该部分富吸水媒质,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1744。蓄热器1744利用蒸汽再沸器17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从富吸水媒质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通过管线1750排出蓄热器1744的塔顶气流。在热交换器1702中靠富吸水媒质冷却塔顶气流。塔顶气流流经冷凝器1752,冷却水1754被送入该冷凝器以冷凝塔顶气流中的液体。包含管线1756中的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传递到闪蒸罐1758以分离管线17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17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762被传递到混合器1732,并与冷凝流17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管线1719中的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703,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冷凝流,并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1744。从管线1764的蓄热器17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蒸汽再沸器1748。蒸汽通过管线17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通过管线以蒸汽冷凝物的形式排出。来自蒸汽的热量被送入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以形成管线1770中的循环回蓄热器1744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1772排出蒸汽再沸器17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772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742,其由管线1738A中的一部分富吸水媒质冷却。如果需要的话,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传送到热交换器1701,在其中由富吸水媒质进一步冷却。管线1774中再生的吸水媒质被传递给冷却器1776,冷却水1778被送入该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17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780排出冷却器1776,并且最终利用泵1736通过管线1716循环回接触装置1714。图18-24表示根据说明书所述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的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热流包括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其通过将从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与从贫处理气流回收的冷凝流的至少一部分混合以形成混合冷凝流,并随后分开该混合冷凝流以形成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如下面更详细的说明,来自输入气流、塔顶气流、再生吸水媒质或从闪蒸蒸汽冷凝物获得的闪蒸流中的至少一个的热量在循环回蓄热器之前,被传送给分为两部分之前的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个。图18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七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800。管线18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能在热交换器1803中靠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A冷却,下面将详细说明。如果需要的话,输入气流可以被送入冷却器1804以将输入气18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输入气流还可以随后被送入闪蒸罐1805以在进入气液接触装置1814之前去除管线1806中多余的湿气。冷却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液接触装置1814,在该装置中接触通过管线1816被送入接触装置1814的贫吸水媒质。从输入气流18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贫处理气流,该贫处理气流通过管线1818离开接触装置1814。贫处理气流1818流过冷却器1820,冷却器已送入冷却水1822冷凝贫处理气流1818中的液体。管线1824中包含冷凝液体的贫处理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1826,以分离管线18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与管线1830的冷凝流。利用泵1834将管线1830中的冷凝流传递到混合器1832,并将其与从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将详细说明。利用泵1840从接触装置1814通过管线18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8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8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该富吸水媒质,随后将其通过管线1846送入蓄热器1844。蓄热器1844利用蒸汽再沸器18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从富吸水媒质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通过管线1850排出蓄热器1844的塔顶气流。在热交换器1802中靠富吸水媒质冷却塔顶气流。塔顶气流流经冷凝器1852,冷却水1854被送入该冷凝器以冷凝塔顶气流中的液体。包含管线1856中的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传递到闪蒸罐1858以分离管线18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18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862被传递到混合器1832,并与冷凝流18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管线1819中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8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冷凝流。而后混合冷凝流被分为两部分1819A、和1819B。一方面,约23%体积转变为部分1819A,约77%体积转变为部分18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A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803,在其中靠输入气体加热该冷凝流并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1844。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1868从蒸汽再沸器18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18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18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18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将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B传递到热交换器1S07,在其中靠管线18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该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在蒸汽流1870中被再循环回蓄热器1844,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从管线1864的蓄热器18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混合器1821,在其中与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B混合以便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848之前形成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823。蒸汽通过管线18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从管线1868中去除。蒸汽中的热量被传送到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823,以形成管线1870中的循环回蓄热器1844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1872排出蒸汽再沸器18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819B进入蒸汽流1870并循环回蓄热器1844。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872被传送给热交换器1842,在其中被管线1838中的富吸水媒质冷却。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传送到热交换器1801,在其中由混合冷凝流1819进一步冷却。如果需要的话,管线1874中的再生的吸水媒质被传递给冷却器1876,冷却水1878被送入给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18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880排出冷却器1876,并且最终利用泵1836通过管线1816循环回接触装置1814。图19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八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1900。管线1912中充满二氧化碳的输入气流能在热交换器1903中靠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冷却,下面将详细说明。如果需要的话,输入气流可以被送入冷却器1904以将输入气流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且输入气流还可以随后被送入闪蒸罐1905以在进入气液接触装置1914之前去除管线1906中多余的湿气。冷却的输入气流被送入气液接触装置1914,在该装置中接触通过管线1916被送入接触装置1914的贫吸水媒质。从输入气流1912中吸收二氧化碳以形成贫处理气流,该贫处理气流通过管线1918离开接触装置1914。贫处理气流1918流过冷却器1920,冷却器已送入冷却水1922冷凝贫处理气流1918中的液体。管线1924中包含冷凝液体的贫处理气流被传送到闪蒸罐1926,以分离管线1928中的贫化水贫处理气流与管线1930的冷凝流。利用泵1934将管线1930中的冷凝流传递到混合器1932,并将其与从塔顶气流回收的冷凝流混合,下面将详细说明。利用泵1940从接触装置1914通过管线19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9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该富吸水媒质,随后将其通过管线1946送入蓄热器1944。蓄热器1944利用蒸汽再沸器1948提供的热量在一温度下工作,使得从富吸水媒质解吸的二氧化碳形成通过管线1950排出蓄热器1944的塔顶气流。在热交换器1902中靠混合冷凝流冷却塔顶气流。塔顶气流流经冷凝器1952,冷却水1954被送入该冷凝器以冷凝塔顶气流中的液体。包含管线1956中的冷凝液体的塔顶气流被传递到闪蒸罐1958以分离管线1960中的富二氧化碳产物的气流与管线1962中的冷凝流。冷凝流1962被传递到混合器1932,在其中与冷凝流1930混合,形成混合冷凝流。管线1919中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9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冷凝流。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9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冷凝流。混合冷凝流被分为两个流1919A和1919B。一方面,约82.5%体积转变为部分1919A,约17.5%体积转变为部分19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被传递到热交换器1903,在其中靠输入气体加热该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在蒸汽流1970中被循环回蓄热器1944,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1968从蒸汽再沸器19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19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19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19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将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B传递到热交换器1907,在其中靠管线19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该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B在蒸汽流1970中被循环回蓄热器1944,下面将对其进行详述。从管线1964的蓄热器19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并将其送入混合器1921,在其中与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B混合以便在被送入蒸汽再沸器1948之前形成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923。蒸汽通过管线19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以蒸汽冷凝的方式从管线1968中去除。蒸汽中的热量被传送到补充的混合冷凝流1923,以形成管线1970中的循环回蓄热器1944的蒸汽流,以及通过管线1972排出蒸汽再沸器1948的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一部分混合冷凝流1919A、1919B中的至少一个进入蒸汽流1970并循环回蓄热器1944。再生的贫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972被传送给热交换器1942,在其中被管线1938中的富吸水媒质冷却。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传送到热交换器1901,在其中由混合冷凝流1919进一步冷却。如果需要的话,管线1974中的再生的吸水媒质被传递给冷却器1976,冷却水1978被送入给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1914可接受的水平。再生的吸水媒质通过管线1980排出冷却器1976,并且最终利用泵1936通过管线1916循环回接触装置1914。20图20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十九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0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十九实施方式与第十八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排出热交换器2003的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019A被直接送回蓄热器2004,而不是送入蒸汽再沸器2048以在其中通过蒸汽流2070返回蓄热器2044。图21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二十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1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二十实施方式与第十九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包括额外的热交换器2125,用以使更多的热量在进入蓄热器2144之前传送到富吸水媒质,并且将混合冷凝流在热交换器2101下部立即分为两部分2119A、2119B。利用泵2140将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从接触装置2114通过管线2138排出。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2125,在其中该富吸水媒质靠塔顶气流被加热。富吸水媒质被传递给热交换器2142,在其中该富吸水媒质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被加热,并随后通过管线2146被送入蓄热器2144。管线2119中混合冷凝流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1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冷凝流。混合冷凝流被分为两个流2119A和2119B。一方面,约28%体积转变为部分2119A,约72%体积转变为部分21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A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103,在其中靠输入气体加热该冷凝流,并随后将其送回蓄热器2144。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B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1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冷凝流。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2168从蒸汽再沸器21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21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21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21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该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B传递到热交换器2107,在其中靠管线21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该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119B在蒸汽流2170中被循环回蓄热器2144,如前文所述。图22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二i^一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2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二十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十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混合冷凝流在混合器2232下部立即分为两部分2219A、2219B。混合冷凝流被分为两个流2219A和2219B。一方面,约86%体积转变为部分2219A,约14%体积转变为部分22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A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203,在其中靠输入气体加热该冷凝流,并随后将其送回蓄热器2244。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2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冷凝流。该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传递到热交换器22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冷凝流。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2268从蒸汽再沸器22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22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22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22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该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传递到热交换器2207,在其中靠管线22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该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219B在蒸汽流2270中被循环回蓄热器2244,如前文所述。图23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3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二十二实施方式与第二十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2301用于将热量传送到富吸水媒质,而不是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利用泵2340从接触装置2314通过线23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3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325,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3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该富吸水媒质,随后将其通过管线2346送入蓄热器2344。混合冷凝流被分为两个流2319A和2319B。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A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303,在其中靠输入气体加热该冷凝流,并随后将其送回蓄热器2344。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302,在其中靠塔顶气流加热该冷凝流。蒸汽冷凝物通过管线2368从蒸汽再沸器2348排出,并被送入闪蒸罐2308,该闪蒸罐分离管线2309中的闪蒸蒸汽和管线2310中的闪蒸蒸汽冷凝物。该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传递到热交换器2307,在其中靠管线2309中的闪蒸蒸汽进一步加热该部分混合冷凝流。至少一部分混合冷凝流2319B在蒸汽流2370中被循环回蓄热器2344,如前文所述。图24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4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二十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十二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富吸水媒质在热交换器2401下部立即分为两部分2438A、2438B。利用泵2440从接触装置2414通过管线24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401,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分为两部分2438A和2438B。一方面,约75%体积转变为部分2438A,约25%体积转变为部分2438B。一部分富吸水媒质2438A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442,在其中靠再生的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该富吸水媒质,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2444。一部分富吸水媒质2438B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425,在其中靠塔顶气流进一步加热该富吸水媒质,随后将其送入蓄热器2444。图25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5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二十四实施方式与第十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再沸器。而是将相对低压的蒸汽(例如在约30至约103kPa之间)直接传递给蓄热器2544,作为新蒸汽注入2597。该低压蒸汽可以是来自其他工厂(例如发电厂)的废蒸汽或者低压蒸汽的一些其他的低级来源(例如利用热烟气的蓄热回收锅炉、来自供热设备的多余蒸汽、废热锅炉、来自二氧化碳压縮机的热量等)。从塔顶气流2562回收的冷凝流、从贫处理气流2530回收的冷凝流以及(如果需要的话)从输入气流2506回收的冷凝流可以被混合2598并传递回低压蒸汽的来源(例如供热系统)以维持水平衡。如果需要的话,在将冷凝流2562、2530、2506送回低压蒸汽的来源之前对其进行处理。图26表示根据说明书说明的第二十五实施方式,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2600。除了下述说明以外,第二十五实施方式与第七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包括额外的热交换器2625,用以在富吸水媒质被分为10%的吸水媒质流2638B之前从清除的塔顶气流2650将更多的热量传送给该富吸水媒质,该吸水媒质流在进入蓄热器2144之前在热交换器2602中被进一步加热。剩余的90%的富吸水媒质流2638A在被送入蓄热器2644之前,被送入热交换器2642,在其中靠贫吸水媒质进一步加热。容器2658中积累的回流冷凝物与吸收器的塔顶清洗水在2632处混合,在此处,混合的回流与冷凝吸收器的塔顶蒸汽在进入热交换器2603之前,返回到要在热交换器2601中被预处22理的进程。实质上,热交换器2603用作补充现有蒸汽再沸器2648的额外的再沸器。如果需要的话,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进一步冷却输入气流的冷却器2604和分离管线2606中多余湿气与进入接触装置2614之前的输入气流的闪蒸罐2605。利用泵2640从接触装置2614通过管线2638排出包含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611,在其中靠输入气流加热该富吸水媒质。接着富吸水媒质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625,在其中靠塔顶气流2650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富吸水媒质随后被分为在10%的吸水媒质流2638B,其被传递到热交换器2602,在进入蓄热器2644之前在其中靠塔顶气流进一步加热该富吸水媒质。剩余的流2638B在通过管线2646传递到蓄热器2644之前在热交换器2642中靠贫吸水媒质被加热。从蓄热器2644中排出再生的贫吸水媒质,在其中管线2623中的一部分被送入蒸汽再沸器2648,剩下的通过管线2672送入热交换器2642。蒸汽通过管线2666被送入蒸汽再沸器,并且以蒸汽冷凝物的形式通过管线2668排出。来自蒸汽的热量被传送到再生的贫吸水媒质以形成蒸汽流,该蒸汽流通过管线2670循环回蓄热器2644。来自热交换器2642的贫吸水媒质被送入热交换器2601,在其中由管线2619送入的进程中的塔顶冷凝物进一步冷却。如果需要的话,再生的吸水媒质2672被传递到冷却器2676,冷却水2678被送入给冷却器以将再生的吸水媒质的温度降低到接触装置2614可接受的水平。靠热贫吸水媒质在热交换器2601中通过管线2619预处理组合的回流与吸收器塔顶冷凝物。在废气热交换器2603中进一步加热组合的冷凝物,在其中其部分转变为蒸汽。该流随后被传递到蓄热器2644,该蓄热器提供额外的再生能量并保持进程中的水平衡。这最终减少了再沸器2648中所需的蒸汽量。应当领会到公知的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氢的任意类型的吸水媒质都能用于本说明书说明的任意新的装置和方法中。吸水媒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SELEX0LTM(聚乙二醇二甲醚)、二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l-丙醇、对二氮己环、环丁砜。在说明书的另一方面,下面详述用于从输入气流中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氢的吸水媒质。应当领会到吸水媒质可以用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传统装置和方法或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任意的新装置和方法。吸水媒质包括2-氨基乙醇、甲基二乙醇胺和适合的溶剂。适合于吸水媒质的溶剂包括增溶2-氨基乙醇和甲基二乙醇胺以及用作二氧化碳或硫化氢的吸收剂的溶剂。合适的溶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水、甲醇、乙醇及其任意组合。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l至4:l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l,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在说明书的另一方面,说明了用于产生吸水媒质的方法,该吸水媒质能用于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氢。该方法包括提供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的步骤。该方法还包括结合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以形成吸水媒质。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i.5:l至4:i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1,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另一方面,说明了从输入气流排出气体组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输入气流接触吸水媒质,该吸水媒质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l至4:l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另一方面,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1,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实例涉及实例1-32和35-38的总体信息基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里贾纳市里贾纳大学的多用途技术开发C02捕获厂的二氧化碳捕获国际测试中心(InternationalTestCenter,ITC)的工厂实验和计算机仿真获得数据。该工厂每天从来自天然气锅炉的废气中产生1吨(A。输入气流在进入任意处理之前按湿基具有如下组分9.574%摩尔的0)2,0.909%摩尔的02,72.285%摩尔的冊2以及17.232%摩尔的H20。此外,输入气流在进入任意处理之前按湿基具有以下条件输入气压95.36kPa,输入气温15(TC,输入气流流量10kg-mo1/小时。处理输入气流使其在进入吸收器之前温度降低并排出多余湿气。此外,处理后的输入气流具有如下组分11.169%摩尔的C02,1.060%摩尔的02,84.329%摩尔的N02以及3.442%摩尔的H20。此外,处理后的输入气流具有以下条件输入气压111.325kPa,输入气温36-4(TC,输入气流流量8.57kg-mo1/小时。实例1-32中,再沸器的蒸汽供给压力在约230-475kPa之间,再沸器的蒸汽供给温度在约125-15(TC之间,再沸器的温度约为121°C。吸收器效率为90%。利用美国田纳西州布赖恩的布赖恩研究和工程(BryanResearch&Engineering)获得的PR0MAX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实例1-2实例1是基于图1的实际工厂实验,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实例1使用的吸水媒质为浓度为5mol/L乙醇胺(MEA),循环速率为14L/分钟。实例2是基于图1的计算机仿真,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从输入气流回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实例2也使用的吸水媒质为浓度为5mol/L乙醇胺(MEA),循环速率为14L/分钟。实例1中,工厂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热负荷为72890BTU/(IB-mo1的C02产物)。实例2中,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的结果是热负荷为70110BTU/(IB-mo1的C02产物)。该相关性表明计算机仿真能准确预测实验结果。实例3-24实例3-24分别是基于图2-16和18_24的计算机仿真。实例3_24使用的吸水媒质为浓度为5mol/L的乙醇胺(MEA),循环速率为14L/分钟。实例25-32分别是基于图1、2、9、12、17、22、23和24的计算机仿真。实例25-32使用的吸水媒质为浓度为5mol/L的乙醇胺(MEA)至2mol/L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循环速率为12-13L/分钟。实例1-32的实验结果实例l-32的工厂实验结果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示于下表中。下面是表中对不同栏的标题的说明"热负荷"栏指的是蓄热器工作所需外部热量;"贫含量"栏指的是排出蓄热器的再生的吸水媒质中的C02的含量;"富含量"栏指的是排出气液接触装置的富吸水媒质中的C02的含量;"C02产物"栏指的是回收的气体组分;以及"蒸汽消耗量"栏指的是蓄24热器工作所需蒸汽。涉及实例33-34的总体信息基于萨斯喀彻温省埃斯特万边缘水坝(BoundaryDam)煤电厂的计算机仿真获得数据。该工厂每天从来自煤电厂的废气中产生4吨(A。就本身而言,输入气体包含二氧化碳和硫化钠。因而,处理输入气流使其在进入吸收器之前温度降低并排出多余湿气,并且清洗该气体以去除硫化钠。输入气流具有如下组分14.86%摩尔的C02,5.03%摩尔的02,64.93%摩尔的^以及15.18%摩尔的1120。此外,输入气流具有以下条件输入气压111.325kPa,输入气温36",输入气流流量10kg-mo1/小时。实例33-34中,再沸器的蒸汽供给压力在约230-475kPa之间,再沸器的蒸汽供给温度在约125-15(TC之间,再沸器的温度约为12rC。吸收器效率为90%。实例33-34使用的吸水媒质为浓度为5mol/L的乙醇胺(MEA)至2mol/L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循环速率为12-13L/分钟。利用美国田纳西州布赖恩的布赖恩研究和工程(BryanResearch&Engineering)获得的PROMAXTM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实例33实例33是基于图9的计算机仿真。该计算机仿真的结果如下"热负荷"是35831BTU/磅-摩尔;"贫含量"是0.3168摩尔C02/摩尔吸水媒质;"富含量"是0.4662摩尔C02/摩尔吸水媒质;"C02产物"是0.910吨/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0.896kg/kgC02。实例34实例34是基于图17的计算机仿真。该计算机仿真的结果如下"热负荷"是14716BTU/磅-摩尔;"贫含量"是0.3085摩尔C02/摩尔吸水媒质;"富含量"是0.4687摩尔C02/摩尔吸水媒质;"C02产物"是0.913吨/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0.368kg/kgC02。实例35实例35是基于图25的计算机仿真。实例35使用的吸水媒质为浓度为5mol/L的乙醇胺(MEA),循环速率为14L/分钟。该计算机仿真的结果如下"热负荷"是40500BTU/磅_摩尔;"贫含量"是0.2609摩尔C02/摩尔吸水媒质;"富含量"是0.4766摩尔C02/摩尔吸水媒质;"C02产物"是0.912吨/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1.79kg/kgC02。实例36实例36是基于图25的计算机仿真。实例36使用的吸水媒质为浓度为5mol/L的乙醇胺(MEA)至2mol/L的甲基二乙醇胺(MDEA),循环速率为12-13L/分钟。该计算机仿真的结果如下"热负荷"是49500BTU/磅-摩尔;"贫含量"是0.2662摩尔C02/摩尔吸水媒质;"富含量"是O.4528摩尔C0乂摩尔吸水媒质;"C02产物"是0.911吨/天;以及"蒸汽消耗量"是1.21kg/kgC02。实例37-38实例37-38是基于图26的计算机仿真和工厂实验。结果表示在下表中。遂然此处已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了一个或多个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领会的是要求保护的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得出多个改变和更改。<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7</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方法,包括a)使输入气体接触贫吸水媒质以从输入气流吸收至少一部分气体组分,形成贫处理气流和富吸水媒质;b)在一温度下从富吸水媒质解吸至少一部分气体组分,形成塔顶气流和再生的吸水媒质;c)处理至少一部分塔顶气流以回收第一冷凝流;d)利用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形成热流;e)将至少一部分热流回收循环回解吸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热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热流。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热流。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热流。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流包括第一冷凝流。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流包括富吸水媒质,通过传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触步骤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贫吸水媒质结合以形成该富吸水媒质。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处理至少一部分贫处理气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热流包括混合冷凝流,通过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该混合冷凝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热流包括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通过传递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触步骤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贫吸水媒质结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质,该富吸水媒质随后被闪蒸以形成该富蒸汽流和半贫吸水媒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富吸水媒质或半贫吸水媒质的至少一个。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热流包括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通过传送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到接触步骤使得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贫吸水媒质结合以形成富吸水媒质,随后该富吸水媒质分为该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和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富吸水媒质、第一富吸水媒质部分或第二富吸水媒质部分的至少一个。1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处理至少一部分贫处理气流以回收第二冷凝流,其中热流包括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通过混合至少一部分第一冷凝流与至少一部分第二冷凝流形成混合冷凝流,随后分离混合冷凝流以形成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和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输入气流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个。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塔顶气流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个。22.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蒸汽以提供用于解吸步骤的热量并形成蒸汽冷凝物,以及闪蒸蒸汽冷凝物以形成闪蒸蒸汽,其中热量从闪蒸蒸汽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个。23.根据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热量从再生的吸水媒质传送到混合冷凝流、第一混合冷凝流部分或第二混合冷凝流部分的至少一个。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再生的吸水媒质循环回接触步骤的步骤。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输入气流是燃烧排气。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气体组分是二氧化碳。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贫吸水媒质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1至约4:l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1,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30.用于从输入气流中去除气体组分的吸水媒质,该吸水媒质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i.5:l至约4:i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吸水媒质,其特征在于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1,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32.用于产生吸水媒质的方法,包括a)提供乙醇胺;b)提供甲基二乙醇胺;c)提供合适的溶剂;d)结合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溶剂以形成吸水媒质;以及其中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l至约4:l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1,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34.用于从输入气流去除气体组分的方法,包括使输入气流接触吸水媒质,该吸水媒质包括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和合适的溶剂,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在约1.5:l至约4:l之间,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在约3摩尔/升至约9摩尔/升之间。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摩尔比约为2.5:1,乙醇胺与甲基二乙醇胺的总摩尔密度约为7摩尔/升。全文摘要本发明描述了一种从输入气流回收气体组分的方法和装置。输入气流接触贫吸水媒质以从输入气流吸收至少一部分气体组分,形成贫处理气流和富吸水媒质。在一温度下从富吸水媒质解吸至少一部分气体组分,形成塔顶气流和再生的吸水媒质。处理至少一部分塔顶气流以回收冷凝流。使用至少一部分冷凝流形成热流。将至少一部分热流循环回解吸步骤。还说明了回收二氧化碳和/或硫化氢的新的吸收媒质成分。文档编号B01D53/96GK101778663SQ200880017749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申请日期2008年5月29日优先权日2007年5月29日发明者佩顿·顿蒂沃奇伍兹库尔,唐·格罗维茨,拉斐尔·伊丹姆申请人:里贾纳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