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具体地说是采用半干法、干法生 产纤维素的卧式醚化反应釜,属于化工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目前,用于生产纤维素等行业的醚化反应釜绝大部分是
采用立式釜,而且大多是早期开发出的5m3立式醚化反应釜,仅有少量的20 30m3的醚化反应釜。其中,5m3的立式醚化反应釜正逐步淘汰,301113的釜的技 术性能由于没有突破,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推广应用。而立式醚化釜主要由筒 体、反应釜体、夹套组成反应釜容器体,在反应釜容器体内安装搅拌轴,搅 拌轴上安装搅拌器,且由减速器、电机与底座固定连接。由于该种结构的限 制,搅拌效果不均匀,加上换热能力不够,使得单釜年产量得不到提高。这 样,不仅增加了设备使用场地、工艺管线、仪表控制等的投资,而且也给设 备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原来立式醚化釜流体物料加入釜体容器时, 釜内会出现物料分层现象,不能保证实现釜体内物料的完全均相掺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搅拌效果均匀、 换热性能高,能使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能縮短工艺处理 时间的卧式醚化反应釜。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主要采用在 筒体内设置有夹套共同组成釜体,在筒体两端安装筒体封头,筒体封头用于 密封釜体,筒体与底架连接固定,在釜体内中心设置一根旋转搅拌轴,搅拌 轴两端分别套装左端轴封箱和右端轴封箱,左端轴封箱和右端轴封箱分别与 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连接,左轴承座和右轴承座与底架固定,右轴承座通过 联轴器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特征是所述搅拌轴 上错开安装有多个犁刀式搅拌器,犁刀式搅拌器沿搅拌轴轴线不等距分布, 分布角度为90°或120° 。
所述犁刀式搅拌器由桨叶臂和犁式桨叶组成,犁式桨叶设置在桨叶臂上。所述左端轴封箱由上填料箱和下填料箱连接组成,在上填料箱和下填料 箱内分别设置有填料圈,所述上填料箱和下填料箱箱体外分别设置冷却水夹 套。
所述下填料箱内侧设置有轴承及o型密封圈。所述筒体封头采用平底封
头或椭圆形封头。
所述釜体内筒壁上设置有多个飞刀组件,飞刀组件由飞刀底座、驱动电 机及飞刀叶片组成,所述飞刀底座上安装驱动电机及飞刀叶片。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与目前使用的立式反应釜相比,完全克服了当不同密度的 流体物料加入釜体容器时,会出现的分层现象;可使物料在较短时间内得到
较均匀的混合并增加反应的比表面积,同时避免了局部出现死区或低速运动 区的现象,加速物料高速精确混合,有效縮短工艺时间。
2、 在排料阶段,由于采用了犁刀型的搅拌器,所以也不会有产生涡流的 危险。在物料会出现团聚的物料和长纤维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辅助元件支 持,在内筒侧壁设置飞刀组件破碎器,可对团聚的物料和长纤维进行破碎和 剪切,使物料分布更加均匀,实现釜体内物料的完全均相掺混。
3、 轴封装置设计为双层填料密封组合,使之具有耐磨、耐酸碱、具有良 好的自润滑性能和导热性的特点,同时又可阻止釜内物料和气体的外漏,同 时对搅拌轴的支撑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
4、 该种结构填料的更换周期长达6 8个月,大大高于现有产品,在确
保了填料箱的长期平稳运行的同时也保证了釜体的长期运行。
5、 可符合节能高效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一)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犁刀式搅拌器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犁刀式搅拌器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轴封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二)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 图7所示,包括左轴承座1、左轴封箱2、釜体3、犁刀式搅拌器 4、搅拌轴5、右轴封箱6、右轴承座7、减速器8、电机9、飞刀底座IO、底 架11、桨叶臂12、犁式桨叶13、填料圈14、轴承15、夹套16、筒体17、 导流板18、换热面19、上填料箱20、下填料箱21、冷却水夹套22、飞刀驱 动电机23、飞刀叶片24、双层填料密封箱25、筒体封头26、椭圆形封头27 等。
如图1 图2所示, 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主要采用在筒体17内设置 有夹套16共同组成釜体3,筒体17与底架11连接固定,在筒体17两端安 装筒体封头26,筒体封头26采用平底封头,平底封头用于密封釜体3。在釜 体内中心设置一根旋转搅拌5,搅拌轴5从釜体3右端穿入直到伸出左端, 搅拌轴5两端分别套入左端轴封箱2和右端轴封箱6,左端轴封箱2和右端 轴封箱6分别与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7连接,由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7 支撑搅拌轴,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7分别与底架11固定。所述搅拌轴5 上错开安装有多个犁刀式搅拌器4,犁刀式搅拌器4沿搅拌轴5轴线不等距 分布,分布角度为90。或120° 。在釜体3上安装导流板18,釜体3容积在 5 301113之间。右轴承座7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8连接,减速器8连接电机9 固定在电机座上,电机座固定在底架ll上。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犁刀式搅拌器4由桨叶臂12和犁 式桨叶13组成,犁式桨叶13设置在桨叶臂12上。相邻桨叶13圆周方向错 开一定角度如90°或120° 。始终保持为三或四个桨叶13接触物料,这样有 利于减少功率消耗;利于犁刀式搅拌器4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釜体3内物 料的充分混合。
所述釜体3内物料的掺混和换热是借助高速搅拌犁式桨叶13旋转产生的 离心力,将物料充分分散到釜体3容器内表面的夹套16部位,与换热面19 反复接触通过导流板18使物料得到热量交换。同时将进入的物料迅速分散到 整个容器。这样,在任何点上的组分将趋于平均组成。因此,在任何一点的反应速率近似相等,能够充分满足使用工艺要求。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端轴封箱2和右端轴封箱6结构相同。 所述左端轴封箱2由上填料箱20和下填料箱21通过螺栓连接组合而成双层 填料密封箱25。所述上填料箱20和下填料箱21内均设置进出油路,所述上 填料箱20和下填料箱21内分别设置填料圈14,填料圈14以保证填料箱体 内不断油,可满足搅拌轴的传动要求和密封要求。在下填料箱21靠近釜体内 侧设置有轴承15, 一方面起到了对搅拌轴的支撑作用,同时也阻止了釜内物 料和气体的外漏。内侧O型密封圈起到了密封釜体内压力的作用,上下填料 箱体内所加油压大于釜内压力0.05 0. lMPa以起到压力平衡的作用。所述上 填料箱20和下填料箱21箱体外分别设置冷却水夹套22,冷却在夹套22以 冷却搅拌轴5与填料圈14摩擦副。
实施例二
如图6 图7所示,本实施例结构基本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在反应容器釜体两端安装椭圆形封头27,椭圆形封头27用于密封釜体3。所 述釜体3内筒臂上设置了多个飞刀组件,飞刀组件由飞刀底座IO、驱动电机 23及飞刀叶片24组成,所述飞刀底座10上安装驱动电机23及飞刀叶片24。 飞刀组件用于破碎和剪切团聚的物料和长纤维,使物料均相混合,更符合生 产工艺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主要采用在筒体(17)内设置有夹套(16)组成釜体(3),筒体(17)与底架(11)连接固定,在筒体(17)两端安装筒体封头(26),在釜体(3)内中心设置一根旋转搅拌轴(5),搅拌轴(5)两端分别套装左端轴封箱(2)和右端轴封箱(6),左端轴封箱(2)和右端轴封箱(6)分别与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7)连接,左轴承座(1)和右轴承座(7)与底架(11)固定,右轴承座(7)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8)连接,减速器(8)连接电机(9)固定在电机座上,其特征是所述搅拌轴(5)上安装有多个犁刀式搅拌器(4),犁刀式搅拌器(4)沿搅拌轴(5)轴线不等距分布,分布角度为90°或12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犁刀式 搅拌器(4)由桨叶臂(12)和犁式桨叶(13)组成,犁式桨叶(13)设置在 桨叶臂(12)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轴 封箱(2)由上填料箱(20)和下填料箱(21)连接组成,在上填料箱(20) 和下填料箱(21)内分别设置有填料圈(14),所述上填料箱(20)和下填料 箱(21)箱体外分别设置有冷却水夹套(22)。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填料 箱(21)内侧设置有轴承(15)及O型密封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封 头(26)采用平底封头或椭圆形封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3) 内筒臂上设置有多个飞刀组件,飞刀组件由飞刀底座(10)、驱动电机(23) 及飞刀叶片(24)组成,所述飞刀底座(10)上安装驱动电机(23)及飞刀 叶片(2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醚化反应釜,具体地说是采用半干法、干法生产纤维素的卧式醚化反应釜,属于化工机械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在筒体内设置有釜体,筒体与底架连接固定,在釜体内中心设置一根旋转搅拌轴,搅拌轴两端分别套装左端轴封箱和右端轴封箱,右轴承座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连接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特征是所述搅拌轴上错开安装有多个犁刀式搅拌器,犁刀式搅拌器沿搅拌轴轴线不等距分布,分布角度为90°或120°。所述犁刀式搅拌器由桨叶臂和犁式桨叶组成,犁式桨叶设置在桨叶臂上。本实用新型搅拌效果均匀、换热性能高,能使单釜产量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能缩短工艺处理时间。
文档编号B01J19/18GK201308834SQ200820186850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5日
发明者峰 丁, 姚方红, 晓 潘, 马宇光 申请人:无锡力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