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
技术领城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设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式水力循环 澄清、网格絮凝、无阀过滤,主要存在以下缺点水力循环澄清池单位设 备对进水量的局限性只能限制产水量在400m3/h以下,大水量设备结构不 能满足;絮凝间面积较大,絮凝反应时间较短,絮粒体长大速度慢,絮凝 效果较差,尤其是大水量设备更加突出。网格絮凝运行,对进水SS的要求 在500mg/L以下,对在高法度SS此结构无法满足;由于没有回流装置,大 量活性泥渣没有再次与原水混合,剩余药剂再次利用率低,药剂的消耗量 相对比水力循环的高。无阀过滤器运行的缺点进滤池水体带部份空气进 入滤池,由于排气不畅存在池体中,当过滤反洗靠虹吸管抽时,如果滤池 中的气体量较多会造成虹吸抽气的时间较长,长时间不反洗或在反洗时破 坏虹吸,造成反洗不彻底,影响出水水质和水量。按单体单元设计设备占 地面积大,操作不便,不利于集中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占地面积少,自动 化成程高,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包括池体及过滤区,反应区位于 池体中心,过滤区位于池体外围;其中混合室位于反应区中心的下部, 喉管位于混合室之上,第一反应室位于喉管之上,由多层网格板组成第二 反应室环绕第一反应室;环形蜂窝斜管、辐流集水堪设在池体的上部、第 二反应室的外围,辐流集水堰位于蜂窝斜管之上,池体顶部周边设有环状 分配水箱,分配水箱与辐流集水堰连通;分配水箱与过滤区之间用管道连 通,过滤区之上设有清水箱,清水箱上设有清水出水管;管式混合器与位 于池体底部的进水管连接,进水管的端部设有喷嘴,喷嘴之上为喉管;池 体底部设有环形素混凝土层、排泥管。
上述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其中素混凝土层截面呈三角形,使素混
凝土层呈斜面方便泥滑下来,利于泥的沉淀。
上述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其中管道设有气水分离器。 上述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其中管道上设有虹吸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4支术相比,从以上^支术方案可知,不仅结构紧凑, 占地少,而且其多重效应提高了处理效率,还适用水质水量的变化,效果 稳定动行费用低,操作方便。设备可自动运行。运行管理的人员比传统工 艺运行管理人员要少三分之一,设备可据要求设计成钢筋砼及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反应区;2、池体;3、过滤区;4、混合室;5、喉管;6、第一反 应室;7、第二反应室;8、蜂窝斜管;9、辐流集水堰;10、分配水箱;11、 气水分离器;12、管道;13、清水箱;14、清水出水管;15、管式混合器; l6、进水管;H、喷嘴;18、素混凝土层;19、排泥管;20、虹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高效净 水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见图1即图2的A-A剖视图, 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包括池体2及 过滤区3,反应区1位于池体2中心,过滤区3位于池体2外围;其中混 合室4位于反应区1中心的下部,喉管5位于混合室4之上,第一反应室6 位于喉管5之上,由多层网格板组成的第二反应室7环绕第一反应室6;环 形蜂窝斜管8、辐流集7JC堰9设在池体2的上部、第二反应室7的外围,辐 流集水堰9位于蜂窝斜管8之上,池体2顶部周边设有环状分配水箱10, 分配水箱10与辐流集水堰9连通;分配水箱10与过滤区3之间用管道12 连通,过滤区3之上设有清水箱13,清水箱13上设有清水出水管14;管 式混合器15与位于池体2底部的进水管16连接,进水管16的端部设有喷 嘴17,喷嘴17之上喉管4;池体2底部设有环形素混凝土层18、排泥管 19。
管道12设有气水分离器11。 管道12上:&有虹吸管20。
素混凝土层18截面呈三角形,由于斜面泥方便滑下来,所以利于泥的 沉淀,使反应区l底部呈锥底。
使用时经管式混合器15投加混凝药剂的压力水,从进水管16端部 喷嘴17中高速喷入喉管4,在混合室4中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将数 倍于原水的带有大量活性泥泥渣的水流从反应区1的锥底吸入喉管5,并与 原水充分快速混合。然后进入面积逐渐扩大的第一反应室6进行涡流反应
再进入有多层网格的第二反应室7进行隔板反应,因断面的不断扩大,水 的流速也逐渐减小,使絮粒体不断的增大,形成为比重较大的矾花。大量 的矾花絮体在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反应区1以外的池体2内。大部份大而密 实的矾花絮凝体被上部的泥渣所吸附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入池体2下部,少
部份细小的矾花絮凝体再通过上部的蜂窝斜管8分离,并聚集成大而密实 的絮凝体脱离蜂窝斜管8,最终沉于池体2下部,清水经过环状分配水箱 10集水后经管道12通过气水分离器11流入过滤区3,过滤水从设备内部 连通管进入设备上部的清水箱13内储存。由于采用了悬浮澄清和斜管沉淀 二重工艺,大大提髙了净化效率和上升流速。沉淀浓缩后的污泥定期依靠自 动排泥阀通过排泥管19排出,自动排泥时间视原水浊度依靠时间继电器完 成,设备达到自动排泥。
由于滤层不断截留悬浮物,造成滤层阻力的逐渐境加,因而促使虹吸 管20内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达到虹吸辅助管管口时,水自该管中落下, 通过抽气管带走抽吸下降管中的空气,当真空度达到一定值时。便自动发 生虹吸作用,使清水箱13中的水自下而上地通过滤层,对滤料进行反洗。 当反洗水箱水面下降至虹吸破坏斗时,空气进入虹吸管,破坏虹吸作用, 滤池反洗结束,进入下一个周期过滤运行。滤池反洗过程完全自动进行, 并设手动强制反洗加之辅助。针对传统无阀过滤器存在夹气运行的缺点, 设置了气水分离器11,解决了夹气运行影响产水量和7]C质不稳定的缺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 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包括池体(2)及过滤区(3),其特征在于反应区(1)位于池体(2)中心,过滤区(3)位于池体(2)外围;混合室(4)位于反应区(1)中心的下部,喉管(5)位于混合室(4)之上,第一反应室(6)位于喉管(5)之上,由多层网格板组成第二反应室(7)环绕第一反应室(6);环形蜂窝斜管(8)、辐流集水堰(9)设在池体(2)的上部、第二反应室(7)的外围,辐流集水堰(9)位于蜂窝斜管(8)之上,池体(2)顶部周边设有环状分配水箱(10),分配水箱(10)与辐流集水堰(9)连通;分配水箱(10)与过滤区(3)之间用管道(12)连通,过滤区(3)之上设有清水箱(13),清水箱(13)上设有清水出水管(14);管式混合器(15)与位于池体(2)底部的进水管(16)连接,进水管(16)的端部设有喷嘴(17),喷嘴(17)之上为喉管(4);池体(2)底部设有环形素混凝土层(18)、排泥管(19)。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素混凝土 层(18)截面呈三角形,反应区l底部呈锥底。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 (12)上设有气水分离器(11)。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管道(12) 上设有虹吸管(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高效净水装置,包括池体及过滤区,反应区位于池体中心,过滤区位于池体外围;其中混合室位于反应区中心的下部,喉管位于混合室之上,第一反应室位于喉管之上,由多层网格板组成第二反应室环绕第一反应室;环形蜂窝斜管、辐流集水堰设在池体的上部、第二反应室的外围,辐流集水堰位于蜂窝斜管之上,池体顶部周边设有环状分配水箱,分配水箱与辐流集水堰连通;分配水箱与过滤区之间用管道连通,过滤区之上设有清水箱,清水箱上设有清水出水管;管式混合器与位于池体底部的进水管连接,进水管的端部设有喷嘴,喷嘴之上为喉管;池体底部设有环形素混凝土层、排泥管。具有占地面积少,自动化成程高,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的特点。
文档编号B01D21/00GK201002999SQ20072012277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7日
发明者祥 郑, 陈德龙, 黄金桦 申请人:绿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