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502377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的利记博彩app
污泥回流式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本发明属于水处理的沉淀、过滤工艺与装置
通常的水处理中絮凝工艺、沉淀工艺、过滤工艺是分别设置。加药原水先在絮凝工艺中进行絮凝反应,使加药原水中的小的矾花颗粒因碰撞反应而絮凝长大。然后进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最后沉淀后的水进入滤池过滤,过滤掉水中的小颗粒。
本发明在一个池体中具有上述三种处理功能1、进一步强化絮凝反应后水的絮凝功能;2、该池体有沉淀功能;3、该池体有过滤功能。
本发明由池体25、穿孔花墙24、污泥排泥干管IO、斜板(斜管)沉淀装置、污泥泥渣层过滤装置、污泥回流泵15、污泥回流管7组成。
其基本特征在于本发明处理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其上部是由斜板(斜管)模块20组成的沉淀装置,与普通斜板(斜管)沉淀装置相同。其下部是污泥泥渣层滤池装置。它的主要部件是由进水D&泥柱面管(或称箱)2和收泥贮泥柱管(或称箱)1连通构成的。进水贮泥柱面管的底面4是倾斜的。收泥贮泥柱面管1的下端接多个漏斗12,每个漏斗12的下端接锥形管3,锥形管3下端用封堵5封死,封堵5的下端接通排泥管6,排泥管6接通污泥回流流管7。污泥回流管7i殳置污泥回流阀14、污泥回流泵15,并与混凝池18接通。在收泥f&泥柱面管1的上端四周接倾斜板封堵13,切断倾斜板封堵13上、下水流通道。在收泥贮泥柱面管1 内设置多根穿孔排泥管9,它们都与排泥干管IO接通,排泥干管 IO设置电动蝶阀22。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B-B向剖视图 图3是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的E-E向剖视图 图4是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的C-C向剖视图 图5是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的D-D向剖视图 有益效果
此系统开始运行时,从污泥泥渣层滤池的穿孔花墙24流入的 絮凝后的水经由进水贮泥柱面管2、收泥贮泥柱面管1进入斜板 (斜管)沉淀装置。污泥沉淀在斜板(斜管)装置上滑落到收泥 贝er泥柱面管1内,并继续降落在锥形管3的底部。随着运行时间 的加长锥形管3、收泥贮泥柱面管1、进水贮泥柱面管2底部被 污泥所充满,形成污泥泥渣层。新进入的絮凝后的水通过该层。 这些污泥都是由絮凝连结起来的矾花组成的,具有很强的联接与 吸附能力。水流流过该层时,水流中一些小矾花被吸附,没有被 吸附的矾花也因与汛泥颗粒碰撞长大,其沉淀速度明显增加,所 以流过斜板(斜管)装置时,沉淀污泥数量增大,出水水质越来 越好。进水贮泥柱面管2与收泥贮泥柱面管1中的污泥泥渣层深 度越高,污泥泥渣层密实度越大,其水流流经泥渣层的长度越大, 污泥泥渣层对水中矾花截留能力越强。当污泥泥渣层达到一定深度时,水中的矾花基本被污泥泥渣层所截留。从污泥渣层流出水 的水质已达到滤池出水水平,由于水中污泥基本^皮污泥泥渣层所 截留,斜板(斜管)装置已失去作用。污泥泥渣层深度越来越大,
出水水质越来越好。但其阻力也越来越大,进水贮泥柱面管2与 收泥贮泥柱面管1的水面高度差越大。这一高度差达到一定值时 就自动启动排泥机制。即自动开启排泥干管10的电动蝶阀22。 在收泥贮泥管1穿孔排泥管9以上的污泥^皮排掉。然后自动关闭 电动蝶阀22,污泥泥渣层过滤工作继续进行。上述的排泥过程污 泥泥渣层的状态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所以出水水质不会受到排泥 过程的影响。通过多次这样的排泥收泥贮泥柱面管1中的污泥彻 底被更新。可以彻底防止污泥泥渣中的污泥腐败现象发生。
在设备开启4艮短一^:时间后,应对巴污泥回流岡14开启到一定 开度并启动回流污泥泵15。沉淀在漏斗12底部与锥形管3中浓 度较大的污泥则被输送到混凝池18中。由于进入混凝池加药原水 中的污泥,再加上不断地循环回流污泥,在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 不排泥的情况下,混凝池及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中的污泥浓度都 不断提高。沉淀污泥泥渣层滤池中污泥沉淀到漏斗12的量不断增 加。回流到混凝池的污泥量也不断增加。当进入混凝池的污泥量 (加药原水的污泥量加上回流污泥量)等于从混凝池流出的污泥 量(流入污泥泥渣层滤池的污泥量)时,混凝池的污泥浓度就恒 定了。随之污泥泥渣层滤池的污泥浓度也恒定了。显然污泥回流 阀14的开启度越大时,系统中的污泥浓度越高。系统中污泥浓度 越高时,颗粒碰撞机率越大,混凝池中絮凝效果越好。即形成矾花越密实,比重越大,小矾花数量越少,大一些矾花在通过污泥 渣层滤池时都被截留。由此可见回流污泥能有效提高该系统的处 理效果,有效提高其处理能力。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 其过虑效果优于传统的砂滤池。这是因为砂滤池的砂料本 身基本无联结与吸附小矾花的功能,而污泥泥渣层的污泥颗粒是 絮凝剂的水解产物联结成的,有很强絮凝、吸附性能。所以污泥 泥渣层滤池截留能力好于传统池民,这是其一。其二是传统过滤 方法是沉淀池与滤池分别设置。沉淀池没有截留的小矾花颗粒进 入滤池的过程中已被打碎。水进入滤层后首先得重新使这些被破 碎的矾花进行重新絮凝,即所谓的微絮凝。经过微絮凝的矾花才 能被滤层所截留。本发明把沉淀与过滤工艺结合在一起,不仅是 没有矾花破碎问题,而且絮凝后的水要通过污泥泥渣层,它大大 强化了絮凝作用,而且污泥泥渣层的截留效果又优于传统滤池, 所以其出水水质明显优于传统滤池出水水质。
2、 由于污泥被回流到混凝池,有效改善了絮凝效果,有效地 改善水质,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
3、 正是由于上述的污泥泥渣层具有很强的絮凝与吸附能力, 以及回流污泥的吸附能力,所以本发明有明显的节药功能。
4、 污泥泥渣层滤池定期排泥所用水量与普通沉淀池消耗水量 基本相当,节省了普通砂滤池反冲洗水量,两者相比节省水量占 处理水量的5%。
5、 工作稳定,适用各种难处理水质,如低温低浊、低浊高藻、高浊等各类恶劣水质的处理。 实施方法
收泥5&泥柱面管1、进水贮泥柱面管2、锥形管3、封堵5、 倾斜板封堵13、漏斗12都用钢板制成。漏斗12顶端接一个由钢 板制成的柱面短管11。收泥贮泥柱面管1与进水贮泥柱面管2是 一体的,用隔板8分开(隔板8是两者的共用壁面)。隔板8下端 到底部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收泥贮泥柱面管1与进水贮泥柱面管 2是联通的。进水贮泥柱面管的底面4是倾斜的。收泥贮泥贮面 管1下接多个漏斗12,即收泥贮泥柱面管1下端与漏斗12上面柱 面短管11的顶端相连接,相邻漏斗12其顶端的柱面短管11相连 接、进水贮泥柱面管2的倾斜底面4与漏斗12上面的柱面短管 ll顶部相连接。这样收泥贮泥柱面管1、进水贮泥柱面管2的底 部封闭了。每个漏斗12下接锥形管3,其下端用封堵5封死。封 堵5下端接通排泥管6,再接通污泥回流管7。污泥回流管7上设 置污泥回流阀14、污泥回流泵15,并与混凝池18接通。排泥管6、 7由钢管制成,回流污泥阀14是电动蝶阀,是选用件。穿孔排泥 管9、排泥干管IO都是由钢管制成。在每个收泥贮泥柱面管1内 均匀布设多根穿孔排泥管9.它们一端与排泥干管IO接通, 一端 封死,并与收泥贮泥柱面管1壁面相接,另一端穿过收泥贮泥柱 面管l壁面,其末端接通选用件电动蝶阀22。为了防止由穿孔花 墙24流入的絮凝反应后的水不从上述设备漏入沉淀污泥泥渣层 滤池池体中,在进水!^泥柱面管2入口端接水平导流^反16。水平 导流板16与穿孔花墙24相接。进水贮泥管2入水端两侧均与铅垂挡板17相接,挡板17其余边与倾斜板封堵13、水平导流板16、 穿孔花墙24相接。这样由倾斜板封堵13、水平导流板16、两侧 的铅垂挡板16就构成一个不泄漏的水流通道。水平导流板16、 铅垂挡板17均为钢;ll。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的处理装置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上部是由斜板(斜管)模块(20)组成的沉淀装置,与普通斜板(斜管)沉淀装置相同,其下部是污泥泥渣层滤池装置,它的主要部件是由连通的收泥贮泥柱面管(或称箱)(1)、进水贮泥柱面管(或称箱)(2)构成的。
2、 根据权要求l,进水贮泥柱面管(2)的底面(4) 是倾斜的,收泥贮泥柱面管(1 )上端四周接倾斜板封 堵(13),把其上、下水流动通道切断,收泥贮泥柱面 管(1)的下端接多个漏斗(12),每个漏斗(12)下 端接锥形管(3),锥形管(3)下端用封堵(5 )封死, 其下端接通排泥管(6),排泥管(6)与污泥回流管(7) 接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收泥贮泥柱面管(1)设置多 根穿孔排泥管(9),它们都与排泥干管(10)接通, 排泥干管(10)设置电动蝶阀(22)。
4、根据权利要求2,污泥回流管(7)设置污泥回流阀 (14)、污泥回流泵(15),并与混凝池18接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由池体、穿孔花墙、斜板(斜管)沉淀装置、排泥管、污泥泥渣层滤池、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泵等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本池体既具有沉淀功能又具有过滤功能,回流污泥能有效提高絮凝效果。污泥泥渣层滤池装置的主要部件是由收泥贮泥柱面管与进水贮泥柱面管连通构成。在其中形成污泥泥渣层滤池。滤池出水优于传统滤池出水。其工作稳定,污泥泥渣层污泥能定时更新,不腐败。具有节药、节水、节省造价、节省占在面积及适用各种难处理水质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D36/00GK101462016SQ200710144840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7日
发明者王绍文 申请人:王绍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