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力自动搅拌混凝反应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的混凝沉定法处理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水力自动搅拌混凝反应器。
污水的混凝沉定法处理对象,主要是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处理过程为混合、反应、分离、沉淀。传统的方法多是将混凝剂投加到废水池中,利用机械搅拌,反应后沉定分离。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混凝反应的机理要求投加混凝剂的瞬间必须剧烈搅拌,使混凝剂与水充分混合,而在反应、分离阶段必须缓慢搅拌,使形成的矾花逐渐互相碰撞变大后沉淀分离。机械搅拌需要消耗动力,而且工作过程中较难按反应需要调节转速,反应不能在最佳条件下进行。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动力消耗、沉淀污泥含水率低的水力自动搅拌混凝反应器。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水力自动搅拌混凝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5、反应筒6、分离沉淀筒7、集水槽2和蜂窝斜管3组成,混合筒5的底部封闭,其下部分别设有进水管8和加药管10;反应筒6套设在混合筒5外,其底部为开口,其顶部、与混合筒5之间设有螺旋导流板4;沉淀筒7套设在反应筒6外,其底部为封闭的锥筒,且锥筒一侧设有排泥管9,其顶部为开口,其中部、与反应筒6之间均布着蜂窝斜管3;集水槽2套设在沉淀筒7的顶部,且大于沉淀筒7,其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是靠水力自动搅拌完成的,没有机械或电力消耗,节约能源。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为满足反应区水的流动要求,在进水处设计了螺旋导流板,使水流呈缓慢旋流状态。由于采用了沉淀分离法,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减轻了脱水工序的负荷。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由
图1、图2可见,该装置包括混合筒5、反应筒6、分离沉淀筒7、集水槽2和蜂窝斜管3组成。
混合筒5的底部封闭,其下部分别安装着进水管8和加药管10。反应筒6套设安装在混合筒5外,其底部为开口,其顶部、与混合筒5之间安装着螺旋导流板4。沉淀筒7套设安装在反应筒6外,其底部为封闭的锥筒,且锥筒一侧安装有排泥管9,其顶部为开口,其中部、与反应筒6之间均布安装着蜂窝斜管3。集水槽2套设安装在沉淀筒7的顶部,且大于沉淀筒7的直径,其一侧底部安装着出水口1。
上述结结构使该装置从内到外分为三个区,即混合区、反应区和分离沉淀区。废水和混凝剂同时多混合区下的进水管8、加药管10进入混合筒5,在该区内利用水力剧烈搅拌,使带电聚合物迅速均匀地与全部胶体杂质接触,使胶粒脱稳,混合后从混合筒5上端溢泫至反应筒6;在反应区内脱稳胶粒在相互凝聚的同时,靠聚合度不断增大的高聚物的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粗大絮凝体,反应过程应在缓慢搅动中完成。为满足反应条件要求,在反应筒6进水处设计了螺旋导流板4,其作用保证了反应区内的水在旋流条件下缓慢流动,达到最佳效果。反应完成后从反应筒6下端进入分离沉淀筒7,污泥沉入泥斗,由排泥管9定期排出,上清液经蜂窝斜管3,隔离剩余悬浮物后,溢流进入集水槽2,然后经出水口1排出。
权利要求1.水力自动搅拌混凝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5、反应筒6、分离沉淀筒7、集水槽2和蜂窝斜管3组成,混合筒5的底部封闭,其下部分别设有进水管8和加药管10;反应筒6套设在混合筒5外,其底部为开口,其顶部、与混合筒5之间设有螺旋导流板4;沉淀筒7套设在反应筒6外,其底部为封闭的锥筒,且锥筒一侧设有排泥管9,其顶部为开口,其中部、与反应筒6之间均布着蜂窝斜管3;集水槽2套设在沉淀筒7的顶部,且大于沉淀筒7,其一侧底部设有出水口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的混凝沉淀法处理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水力自动搅拌混凝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反应筒、分离沉淀筒、集水槽和蜂窝斜管组成,且混合筒、反应筒和沉淀筒从内向外依次安装,形成混合区、反应区和沉淀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是靠水力自动搅拌完成的,没有机械或电力消耗,节约能源。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为满足反应区水的流动要求,在进水处设计了螺旋导流板,使水流呈缓慢旋流状态。由于采用了沉淀分离法,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减轻了脱水工序的负荷。
文档编号B01D21/01GK2502769SQ0126265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7日
发明者李长春, 李键, 蹇兴超 申请人: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