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112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通过将性能达到极限的废弃反渗透膜元件重新利用充当第三段反渗透系统来对浓水进行回收,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用于对浓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清洗进水阀以及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导率仪、流量计以及原水箱。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浓水回收装置中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是回流至原水箱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再生废弃反渗透膜元件的工程利用,采用一定的进水条件,可以实现在不增加动力资源的情况下,能节约传统除盐水处理系统20%的浓水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浓水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反渗透技术由于能耗低、占地小、环境污染小、除盐功能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石油、市政等各个行业,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0003]随着反渗透膜元件的广泛应用,性能达到极限的反渗透膜元件就被替换,随之丢弃。每年丢弃的反渗透膜元件达数十万只,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废弃膜元件的处置也增加了固体废物处理的经济费用。
[0004]目前,针对水质一般的水源条件,国内常规的除盐水系统设计大多采用预处理+反渗透系统的设计。同时,反渗透系统的设计常用回收率定为50?75%的两段系统,意味着整个系统有25%?50%的浓水将被外排,外排的浓水一般用作前处理设备的反洗用水或继续处理后再利用。用作反洗用水,由于浓水池或反洗水池的容积一定,存储量有限,致使大部分反渗透系统的浓水利用率较低;浓水继续处理后再利用,增加了相应的处理设备,增大了整个工程的投资成本。
[000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浓水利用率低且回回收装置复杂,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包括产水均流入反渗透产水箱的一段反渗透系统和二段反渗透系统,其中,还包括设置有管道、并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段反渗透系统连接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流入原水箱中;
[0009]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用于对浓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清洗进水阀以及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导率仪、流量计以及原水箱;
[0010]所述反渗透膜元件还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三段化学清洗回流口、清洗回流阀、并形成回路,所述电导率仪与流量计位于回路中。
[0011]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与所述原水箱之间还依次设置用于防止回流的止回阀和控制流量的第一蝶阀。
[0012]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包括第二气动阀和控制流量的第二蝶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蝶阀和第二气动阀连接冲洗水外排
□ O
[0013]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包括用于控制流量的截止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通过所述截止阀连接浓水外排口。
[0014]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包括第三气动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通过所述第三气动阀连接不合格水外排口。
[0015]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管道上还设置若干个用于显示管路压力的压力计。
[0016]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在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进水的水质要求为:水电导率< 2000us/cm,SS < 15mg/L,C0D < 30 mg/L。
[0017]—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包括产水均流入反渗透产水箱的第一段反渗透系统和第二段反渗透系统,其中,还包括设置有管道、并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段反渗透系统连接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流入原水箱中;
[0018]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用于对浓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清洗进水阀以及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导率仪、流量计以及原水箱;
[0019]所述反渗透膜元件还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三段化学清洗回流口、清洗回流阀、并形成回路,所述电导率仪与流量计位于回路中。
[0020]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与所述原水箱之间还依次设置用于防止回流的止回阀和控制流量的第一蝶阀。
[0021]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包括均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二蝶阀和第二气动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蝶阀和第二气动阀连接冲洗水外排口。
[0022]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包括用于截流的截止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通过所述截止阀连接浓水外排口。
[0023]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包括用于控制流量的第三气动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通过所述第三气动阀连接不合格水外排口。
[0024]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管道上还设置若干个用于显示管路压力的压力计。
[0025]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中,在三段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进水的水质要求为:水电导率< 2000us/cm,SS < 15mg/L,C0D < 30 mg/L。
[0026]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通过将性能达到极限的废弃反渗透膜元件重新利用充当第三段反渗透系统来对浓水进行回收,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用于对浓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清洗进水阀以及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导率仪、流量计以及原水箱。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浓水回收装置中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不是作为反渗透产水,而是回流至原水箱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再生废弃反渗透膜元件的工程利用,采用一定的进水条件,可以实现在不增加动力资源的情况下,能节约传统除盐水处理系统20%的浓水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包括常规的第一段反渗透系统和第二段反渗透系统,这两个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均是流入反渗透产水箱(即图中的RO产水箱),并且这两个反渗透系统的常用回收率一般为50?75%,意味着整个系统有25%?50%的浓水将被外排,而本实用新型中在二段反渗透系统后还通过管道(此处的管道为第二段反渗透浓水出水管道)连接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在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中采用废弃的反渗透膜元件来进行浓水回收,使得在无需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将浓水转化为原水,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0030]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用于对浓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反渗透膜元件12,即采用反渗透膜元件12作为浓水回收装置中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其可以将第二段反渗透系统中产生的浓水再次回收利用,提高废水回收率。具体地,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清洗进水阀11以及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而其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导率仪13、流量计14以及原水箱;换言之,通过管道,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依次连接有清洗进水阀11、反渗透膜元件12、电导率仪13、流量计14以及原水箱。另外,所述反渗透膜元件12还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三段化学清洗回流口、清洗回流阀15、并形成回路,所述电导率仪13与流量计14位于回路中。
[00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废弃反渗透膜元件作为反渗透系统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不增加动力设备,利用原有系统的余压回收原系统中20%的浓水,不仅利用了废弃的反渗透膜元件,同时节约了水资源,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市场应用前景。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反渗透膜元件是经过特殊处理达到可再生利用的废弃反渗透膜元件。
[0032]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元件12与所述原水箱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用于防止产水回流的止回阀16和控制流量的第一蝶阀17。换言之,所述反渗透膜元件12与所述原水箱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电导率仪13、流量计14、止回阀I以及第一蝶阀17。
[0033]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气动阀19和控制流量的第二蝶阀18,所述反渗透膜元件12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蝶阀18和第二气动阀19连接冲洗水外排口 20,其可以将使用后化学清洗水排出。另外,还包括用于控制流量的截止阀21,所述反渗透膜元件12通过所述截止阀21连接浓水外排口 22,可以将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中所产生的浓水排出;还包括所述第三气动阀23,所述反渗透膜元件12通过所述第三气动阀23连接不合格水外排口 24,可以将不符合浓水回收条件的水排出。在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中设置蝶阀(第一蝶阀和第二蝶阀)和止回阀,其中蝶阀的作用是控制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产水的流量;止回阀的作用是防止产水回流破坏反渗透膜元件。而设置流量计、电导率仪等装置,是为了方便指示系统的运行状态,便于操作。
[00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管道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显示管路压力的压力计。例如,在清洗进水阀和反渗透膜元件之间的管路上设置压力计,这条管道同时也是与反渗透进水管道相连的,通过压力计可以有效判断在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处水压状况,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另外,在第二蝶阀与反渗透膜元件之间、以及截止阀与反渗透膜元件之间也均设置有压力计,分别可以快速判断出冲洗水外排口和浓水外排口所连接的管道水压状况。
[0035]在本实用新型三段反渗透系统的反渗透进水管道内,其反渗透进水的水质达到水电导率< 2000us/cm,SS < 15mg/L,C0D < 30 mg/L要求时,即可采用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进行浓水回收。
[0036]另外,采用常规二段反渗透系统与本发明三段反渗透系统时,具体水量分配如下(原水量=产水量+浓水量):
[0037]采用常规的二段反渗透系统时,其第一、第二段的浓水回收量为:原水量X50%-75%;浪费的浓水量为:原水量X 25?50%。
[0038]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将废弃的反渗透膜元件作为第三段反渗透系统时,其第一、第二段的浓水回收量为:原水量X 50%?75%;第三段的产水量为:20%的浓水量;外排的浓水量为:5%?30%。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浓水回收装置可以多处理20%的浓水量并作为原水,有效节约水资源,并且是废物利用,符合可再生环保要求。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浓水回收装置中采用废弃的反渗透膜元件作为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其与常规的三段反渗透系统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与第一段、第二段反渗透系统中的产水是分开处置,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中产水设置独立的产水管道,同时配套流量计、压力表,每一段均分开分别进行化学清洗;并且产水的流向是不同的,第一段、第二段反渗透系统中的产水流向反渗透产水箱,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回流至原水箱,可以作为原水重复利用,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
[00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通过将性能达到极限的废弃反渗透膜元件重新利用充当三第段反渗透系统来对浓水进行回收,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用于对浓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清洗进水阀以及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导率仪、流量计以及原水箱。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浓水回收装置中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不是作为反渗透产水,而是回流至原水箱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再生废弃反渗透膜元件的工程利用,采用一定的进水条件,可以实现在不增加动力资源的情况下,能节约传统除盐水处理系统20%的浓水量,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0041]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包括产水均流入反渗透产水箱的一段反渗透系统和二段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有管道、并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段反渗透系统连接的第三段反渗透系统,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产水流入原水箱中; 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用于对浓水进行再次过滤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清洗进水阀以及第三段化学清洗进口,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电导率仪、流量计以及原水箱; 所述反渗透膜元件还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第三段化学清洗回流口、清洗回流阀、并形成回路,所述电导率仪与流量计位于回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与所述原水箱之间还依次设置用于防止回流的止回阀和控制流量的第一蝶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气动阀和控制流量的第二蝶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蝶阀和第二气动阀连接冲洗水外排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控制流量的截止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通过所述截止阀连接浓水外排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气动阀,所述反渗透膜元件通过所述第三气动阀连接不合格水外排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段反渗透系统的管道上还设置若干个用于显示管路压力的压力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再生废弃反渗透元件的浓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段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进水的水质要求为:水电导率< 2000us/cm,SS < 15mg/L,C0D < 30mg/L0
【文档编号】C02F1/44GK205556172SQ201620255958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辛永光, 张平, 严丹燕
【申请人】佛山市新泰隆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