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调节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加药反应池、沉淀池、综合生态池及排放渠。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溢流槽,其底部设有污泥出口。综合生态池内设有植物湿地以及污泥处理槽,溢流槽接入植物湿地,污泥出口接入污泥处理槽。污泥处理槽的底部和/或四周下端开设有若干微孔,微孔与植物湿地连通。植物可以同时吸收污水与污泥中的水和营养,且植物湿地中的微生物也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污泥则在自然条件下干化定期人工清理即可。本实用新型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吸收污泥干化过程散发的气味,解决了传统污泥干化池臭味严重的缺点。
【专利说明】
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对污水处理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最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对城镇污水的排放有了更加严格的限制。为了满足新标准的排放要求,目前国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用A0/A20的处理工艺居多,该技术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质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相当于改进后的活性污泥法。A0/A20处理工艺出水一般可达到一级B标准,如果加上过滤和化学除磷等污水的深度处理和污泥同时处理工艺,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
[0003]另外,A0/A20法除磷的机理主要是聚磷菌先在A段处于无氧状态,此状态下,聚磷菌吸收污水中含有的乙醇、甲酸、丙酸等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贮存于细胞内作为营养源,同时将细胞内已有的聚合磷酸盐以Ρ04—3-Ρ的形式释放于水中。而在有氧状态下,聚磷菌将细胞内存在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这时能将污水中的Ρ04—3-Ρ超量吸收于细胞内,又以聚磷酸盐的形式贮存在细胞内,这些磷最终以排除剩余污泥的形式达到去除污水中磷的目的。然而影响除磷效果的因素也不少,实际操作中既要保持A段、O段中DO处于适当的范围内;还要特别注意对“吃饱了磷”的摄磷菌的保护,避免这些磷在A0/A20以后的流程中因为缺氧而释放出来;其次还需保持较高的BOD负荷,尽快将含磷的污泥排出,即泥龄要短,但是要兼顾除氮所需的泥龄。因此,A0/A20处理工艺普遍存在运行不稳定,受温度影响大,冬季不达标,以及污泥处理困难等突出问题。
[0004]目前,A0/A20工艺中沉淀池出来的污泥主要采用压滤和污泥干化两种后续处理方法,采用压滤机处理时设备投资费用高;而采用污泥干化池处理时又存在着景观效果差、环境有臭味等问题。这两种方法产生的污水都不能直接排放需回流生化系统再次处理,同时沉淀池出来的污水还需要经过砂滤机和消毒设备的后续处理。可见,沉淀池出来后,污水、污泥的后续处理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
[0005]针对此,并考虑到A0/A20系统出来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以及丰富的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为了充分实现污泥的有效利用,我们发明了一种稳定的处理系统。即在原有的A0/A20基础上,增加综合生态池,通过综合生态池中植物根系的吸附以及沙石的过滤作用下,使出水稳定达标,即使在冬季也是如此。同时提供污水、污泥同时处理的功能,降低了系统的处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压滤法处理污泥时,设备投入成本高,而采用污泥干化处理时有臭味、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同时能实现污水、污泥同时达标处理。
[000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用于初步沉降分离调节水质水量、事故缓冲的调节池、用于给污水缺氧处理的厌氧池、用于给污水增氧处理的接触氧化池、用于使污水中的杂质形成絮凝沉淀物的加药反应池、沉淀池、综合生态池以及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的排放渠;
[0008]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溢流槽,其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综合生态池内设置有用于处理污水的植物湿地以及用于处理污泥的污泥处理槽,所述溢流槽接入所述植物湿地,所述污泥出口接入所述污泥处理槽;所述植物湿地上具有植物以及与所述排放渠连通的出口,所述污泥处理槽的底部和/或四周下端开设有漏出污水的若干微孔,所述若干微孔与植物湿地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槽嵌置于所述植物湿地中,并且通过污泥处理槽的槽体与植物湿地相隔尚。
[0010]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湿地内部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的卵石、砾石以及粗砂,其上设有污水分布管道,所述污水分布管道与溢流槽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槽内部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的砾石以及粗砂,其上设有污泥分布管道,所述污泥分布管道与沉淀池污泥出口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污泥处理槽中填料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植物湿地中填料的水平高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湿地的底面为V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V形底面的两面斜坡倾斜角度为5?10°,所述V形底面的底端铺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所述植物湿地的出口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植物湿地的侧面采用砖混合结构,相对的两侧墙壁上端对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凹形槽,相邻的两个凹形槽间隔设置,所述凹形槽中嵌置有支撑条,所述污泥处理槽架设于所述支撑条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建设的所述植物湿地以及污泥处理槽,所述的多个植物湿地以及多个污泥处理槽均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接,并通过阀门控制输送流量。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综合生态池设置有用于污水处理的植物湿地以及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处理槽。污泥处理槽底部和/或四周下端开设有微孔与植物湿地连通,污泥中的水分通过污泥处理槽下端的微孔流入植物湿地区。湿地区的植物可以同时吸收污水与污泥中存在的水分以及营养元素(如氮和磷等),且植物湿地中的微生物也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最后污水通过砂石截留、吸附、过滤实现达标排放。本系统中污泥处理槽中填料的水平高度高于植物湿地中填料的水平高度,污泥中的水分在垂直流作用下流入植物湿地,存在的高度差能保证污泥在自然条件下干化,只需定期人工清理即可。本实用新型不仅减少了传统工艺中污水处理所需要的砂滤和消毒设备以及污泥处理所需要的污泥沉淀池、压滤机(污泥干化池)等设备,还精简了处理工艺流程,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同时还解决了传统污泥处理后污水不能直排需回流生化系统进行再次处理的弊端。
[0017]此外,综合生态池中种植的植物,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吸收污泥干化过程散发的气味,解决了传统污泥干化池臭味严重的缺点,是一种简单、实用、对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的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特别适合小城镇、村镇等小型有机废水处理。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的综合生态池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的综合生态池的主视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1中的综合生态池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中的污泥处理槽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1、用于初步沉降分离调节水质水量、事故缓冲的调节池2、用于给污水缺氧处理的厌氧池3、用于给污水增氧处理的接触氧化池4、用于使污水中的杂质形成絮凝沉淀物的加药反应池5、沉淀池6、综合生态池7以及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的排放渠8。
[0025]格栅池I内设置有用于截留杂物的格栅板11,格栅板1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其上具有若干间隔分布的栅条,相邻两条栅条之间的间隙宽度为5-10_,可对树叶、毛发等杂物进行截留。
[0026]截留后的污水通过格栅池I的出水口流入调节池2,调节池2中的污水通过栗91输送至厌氧池3中。
[0027]厌氧池3中设有若干挂料31,挂料31内承载有生物,接触氧化池4中亦设有若干挂料41,挂料41内承载有生物,接触氧化池4还配置有曝气装置42。接触氧化池4设置有栗92以及打回流至厌氧池3的管路43,从而污水可以在厌氧池3与接触氧化池4中多次循环。
[0028]接触氧化池4通过连通口与加药反应池5连通,加药反应池5包括三个串联设置,并依次连通的加药槽51,加药槽51内配置有搅拌电机511,加药槽51中依次加入的药品分别为PAC(聚合氯化铝)、PAM(聚丙烯酰胺)、次氯酸钙。
[0029]沉淀池6构筑成锥形底,内置导流管61,上述加药反应池5中的污水通过管道接至沉淀池6,与其中的导流管61连通。沉淀池6顶部设置有溢流槽62,溢流槽62中设置有上清液出水口 621。沉淀池6锥形的底部设置有污泥出口 63。
[0030]请一同参见图2至图4,综合生态池7内设置有用于处理污水的植物湿地71以及用于处理污泥的污泥处理槽72。溢流槽62的上清液出水口 621接入植物湿地71的污水分布管道75,污水通过污水分布管道75均匀地排放到植物湿地71的各个位置。沉淀池6的污泥出口63与污泥分布管道74连通,污泥通过污泥分布管道74均匀地排放到污泥处理槽72的各个位置。植物湿地71上具有植物711以及与排放渠8连通的出口 712。
[0031]污泥处理槽72嵌置于植物湿地71中,并且通过污泥处理槽72的槽体与植物湿地71相隔离。请参见图5,污泥处理槽72优选不锈钢或塑料制造,污泥处理槽72的底部和四周下端开设有漏出污水的若干个3-5mm孔径的微孔721,若干微孔721与植物湿地71连通。
[0032]植物湿地71内部填充有填料710,填料71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的20-40mm粒径卵石、8-20mm砾石以及粗砂,所种植物711为风车草,其上排布有与溢流槽62连通的污水分布管道75。污泥处理槽72内部填充有填料720,填料72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的砾石以及粗砂。污泥处理槽72中的填料720的水平高度高于植物湿地71中填料710的水平高度。
[0033]植物湿地71的底面为V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V形底面的两面斜坡倾斜角度为5?10° J形底面的底端铺设有处理水排放的排水管道713,排水管道713与植物湿地71的出口712连通,采用阀门控制开闭。为了便于管道的拆洗更换以及维修,上述的排水管道713与出口 712,污泥分布管道74与污泥出口 63均是活动连接。
[0034]植物湿地71的侧面采用砖混合结构,相对的两侧墙壁上端对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凹形槽714,相邻的两个凹形槽714间隔设置,凹形槽714中嵌置有支撑条715,污泥处理槽72架设于支撑条715上。
[0035]本实施例的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建设的植物湿地71以及污泥处理槽72。多个植物湿地71以及多个污泥处理槽72通过管道与沉淀池6连接,并通过阀门控制输送流量。
[0036]本实施例的综合生态池设置有用于污水处理的植物湿地71以及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处理槽72。污泥处理槽72底部和/或四周下端开设有微孔721与植物湿地71连通,污泥中的水分通过污泥处理槽72下端的微孔721流入植物湿地71。植物湿地71的植物711可以同时吸收污水与污泥中存在的水分以及营养元素(如氮和磷等),且植物湿地71中的微生物也可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最后污水通过砂石截留、吸附、过滤实现达标排放。污泥则在自然条件下干化定期人工清理即可。
[0037]本实施例的处理系统不仅减少了传统工艺中污水处理所需要的砂滤和消毒设备以及污泥处理所需要的污泥沉淀池、压滤机(污泥干化池)等设备,还精简了处理工艺流程,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同时还解决了传统污泥处理后污水不能直排需回流生化系统进行再次处理的弊端。
[0038]此外,综合生态池7中种植的植物711,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吸收污泥干化过程散发的气味,解决了传统污泥干化池臭味严重的缺点。
[0039]可见,该系统是一种简单、实用、对环境友好、投资成本低的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特别适合小城镇、村镇等小型有机废水处理。
[0040]为了更加清楚地展现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简单,管理方便,设备投入少,绿色生态的优势,下面以一小城镇污水的处理对本实施例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具体运行过程如下:
[0041]小城镇污水先送至格栅池I,经过格栅板11的过滤去除污水中5mm以上的树叶、毛发、杂物等,格栅板11上截留的杂物会定期清理。
[0042]初步处理后的污水流入连通的调节池2,调节池2中的污水停留时间为4h,之后污水通过栗91输送至厌氧池3。
[0043]厌氧池3中的污水停留时间为2.5h,接触氧化池4的污水停留时间为5h,经接触氧化池4打回流的管路与调节池2输送至厌氧池3的管路通过三通阀93连接。因此厌氧和接触氧化在系统中是一个既交替又融合进行的过程。接触氧化池4在曝气装置42的作用下形成一个充氧的状态,有机物在好氧细菌的作用下降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氨氮则氧化成氧化氮。而在不停的回流循环过程中,当污水在厌氧池中则处于缺氧状态,有机物在厌氧细菌的作用下水解,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好氧处理时形成的氧化氮在缺氧条件下还原为氮气,从而被除掉。
[0044]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污水流入加药反应池,停留时间24min,加药反应池5的三个加药槽51进一步去除COD和用于除磷,能将胶体、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颗粒絮凝沉淀。
[0045]絮凝沉淀后的污水通过管道接至沉淀池6中的导流管61,使比重大的污泥沉到池底,比重小的清液则在上方。上清液通过溢流槽62收集,再通过上清液出水口 621输出,底部的污泥则从污泥出口63输出,并通过栗94及管道输送至各个污泥处理槽72中。
[0046]沉淀池6处理后的污水接至综合生态池7,污水在其中繁殖的微生物的作用以及所种植植物711根系的吸附作用下,在砂、石子的过滤作用下完成⑶D(Chemical 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进一步去除,使出水最终达标排放。
[0047]污泥则排入综合生态池7的污泥处理槽72中,由于污泥处理槽72与植物湿地71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并且污泥处理槽72下端开设的微孔721使与植物湿地71连通,使得污泥中的污水在沙、石的过滤作用下垂直流入湿地区,植物711可以同时吸收污水与污泥中的水分和营养元素(如氨氮、磷)。同时污泥还在自然吹风、日照的作用下干化,干化后的污泥只需定期清理即可。优化地,上述污泥处理槽72是可拆卸的设计,在传统人工湿地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改造,实用性非常好。且污水分布管道75、污泥分布管道74均采用活接连接,方便拆卸、更换、维护。
[00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用于初步沉降分离调节水质水量、事故缓冲的调节池、用于给污水缺氧处理的厌氧池、用于给污水增氧处理的接触氧化池、用于使污水中的杂质形成絮凝沉淀物的加药反应池、沉淀池、综合生态池以及将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的排放渠; 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溢流槽,其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综合生态池内设置有用于处理污水的植物湿地以及用于处理污泥的污泥处理槽,所述溢流槽接入所述植物湿地,所述污泥出口接入所述污泥处理槽;所述植物湿地上具有植物以及与所述排放渠连通的出口,所述污泥处理槽的底部和/或四周下端开设有漏出污水的若干微孔,所述若干微孔与植物湿地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槽嵌置于所述植物湿地中,并且通过污泥处理槽的槽体与植物湿地相隔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湿地内部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的卵石、砾石以及粗砂,其上设有污水分布管道,所述污水分布管道与溢流槽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槽内部填充有填料,所述填料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填充的砾石以及粗砂,其上设有污泥分布管道,所述污泥分布管道与沉淀池污泥出口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槽中填料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植物湿地中填料的水平高度。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湿地的底面为V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V形底面的两面斜坡倾斜角度为5?10°,所述V形底面的底端铺设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所述植物湿地的出口连通。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湿地的侧面采用砖混合结构,相对的两侧墙壁上端对应地开设有至少两个凹形槽,相邻的两个凹形槽间隔设置,所述凹形槽中嵌置有支撑条,所述污泥处理槽架设于所述支撑条上。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生态池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建设的所述植物湿地以及污泥处理槽,所述的多个植物湿地以及多个污泥处理槽均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接,并通过阀门控制输送流量。
【文档编号】C02F9/14GK205501068SQ201620280473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6日
【发明人】陈龙英, 崔锋, 周亮, 胡华, 杨权
【申请人】深圳盖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