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048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缺氧单元、好氧单元、泥水分离单元、隔板组件和悬浮填料,所述缺氧单元、所述好氧单元和所述泥水分离单元通过所述隔板组件依次连通,所述隔板组件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好氧单元内填装有所述悬浮填料;所述缺氧单元内部设有配水装置、普通填料和集水器;所述好氧单元底部设有曝气器和污水循环口;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上部设有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底部设有排泥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间歇式污水处理工艺,增大了混合液的回流比,提高了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减少了污泥产量,提升了脱氮效率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分散污水的处理装置大多采用A/0工艺(即厌氧/好氧工艺),将初沉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污泥池组合为一体的设备。好氧池多采用接触氧化工艺,二沉池多采用竖流或斜管沉淀工艺。由于现有技术中缺氧池的搅拌动力低,填料需要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好氧池,好氧池体内结构复杂,二沉池出水的沉淀效果受生化池污泥性状的制约等原因,造成了缺氧池水解、反硝化反应不充分;好氧池填料易堵塞,曝气头更换困难;二沉池出水水质不稳定等。
[000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污水处理装置,采用填装新型悬浮填料、改变泥水分离单元污水深层净化方式,增大了缺氧单元的泥水接触率,提高了水解、反硝化反应的速率,提高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缺氧单元、好氧单元、泥水分离单元、隔板组件和悬浮填料,所述缺氧单元、所述好氧单元和所述泥水分离单元通过所述隔板组件依次连通,所述隔板组件上开设有过水孔,所述悬浮填料填装在所述好氧单元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所述过水孔,所述第三隔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三所述过水孔;
[0008]所述缺氧单元与所述好氧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隔板相连,所述好氧单元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通过所述第三隔板相连。
[0009]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单元包括第一好氧区和第二好氧区,所述第一好氧区与所述第二好氧区通过所述好氧单元内设的第二隔板相连,所述第二好氧区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通过所述第三隔板相连,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开设有第二所述过水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悬浮填料包括一号悬浮填料和二号悬浮填料,所述一号悬浮填料填装在所述第一好氧区内,所述一号悬浮填料的填装量为所述第一好氧区容积的30?40%;
[0011 ]所述二号悬浮填料填装在所述第二好氧区内,所述二号悬浮填料(12.2)的填装量为所述第二好氧区容积的30?40%。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悬浮填料为硬质悬浮填料,所述二号悬浮填料为聚氨酯生物海绵悬浮填料。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单元内部设有配水装置、普通填料和集水器,所述配水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缺氧单元上部设有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器与所述第一过水孔相连。
[0014]进一步的,所述配水装置包括配水器和布水管,所述配水器安装在所述集水器的下方,所述配水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缺氧单元上部设有的所述进水口相连,所述布水管安装在所述配水器的下方,所述配水器和所述布水管配套使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好氧单元底部设有曝气器、污水循环口和回流管,所述污水循环口通过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缺氧单元连通。
[0016]进一步的,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上部设有的出水口相连,所述泥水分离单元底部设有排泥管。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滤筒和滤材,所述滤筒通过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上部设有的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滤材安装在所述滤筒的外壁上。
[00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1、所述好氧单元采用混合悬浮填料,将生物附着量大和不易堵塞的特点有机结合,提高了好氧单元容积负荷,减小了好氧停留时间,降低了池体容积,节约了设备成本。
[0020]2、所述隔板组件上开设的孔构成了凹形污水流线路径,延长了污水与悬浮填料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污水的吸附处理效果。
[0021]3、所述泥水分离单元采用沉淀加过滤的复合工艺,保证了出水的水质,出水悬浮物可小于10mg/L。
[0022]4、采用间歇式污水处理工艺,增大了混合液的回流比,提高了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减少了污泥产量,提升了脱氮效率的稳定性。
[0023]5、所述缺氧区提高了水力搅拌强度,加快了缺氧单元污水上升的流速,增强了缺氧单元的泥水混合率。
[0024]6、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可设于地面上,也可埋于地下;埋于地下时,上部覆上可用于绿化,厂区占地面积少,地面构筑物少;具有投资低,管理简单,运行可靠的优点;通过调整设备的构造,能够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等各种有机废水。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配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配水器的俯视图;
[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其中:1.缺氧单元、2.好氧单元、2.1.第一好氧区、2.2.第二好氧区、3.泥水分离单元、4.隔板组件、4.1.第一隔板、4.2.第二隔板、4.3.第三隔板、5.过水孔、5.1第一过水孔、5.2第二过水孔、5.3第三过水孔、6.配水装置、6.1.配水器、6.2.布水管、7.普通填料、8.集水器、9.进水口、10.曝气器、11.污水循环口、12.悬浮填料、12.1.一号悬浮填料、12.2.二号悬浮填料、13.过滤装置、13.1滤筒、13.2滤材、14.出水口、15.排泥管、16.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定。
[0033]参见图1?图6,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缺氧单元1、好氧单元2、泥水分离单元3、隔板组件4和悬浮填料12,缺氧单元1、好氧单元2和泥水分离单元3通过隔板组件4依次连通,隔板组件4上开设有过水孔5,悬浮填料12填装在好氧单元2内。
[0034]进一步的,隔板组件4包括第一隔板4.1和第三隔板4.3,第一隔板4.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过水孔5.1,第三隔板4.3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过水孔5.3;
[0035]缺氧单元I与好氧单元2通过第一隔板4.1相连,好氧单元2与泥水分离单元3通过第三隔板4.3相连。
[0036]进一步的,好氧单元2包括第一好氧区2.1和第二好氧区2.2,第一好氧区2.1与第二好氧区2.2通过好氧单元内设的第二隔板4.2相连,第二隔板4.2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过水孔5.2。
[0037]进一步的,悬浮填料12包括一号悬浮填料12.1和二号悬浮填料12.2,一号悬浮填料12.1填装在第一好氧区2.1内,一号悬浮填料12.1的填装量为第一好氧区2.1容积的30?40%;
[0038]二号悬浮填料12.2填装在第二好氧区2.2内,二号悬浮填料12.2的填装量为第二好氧区2.2容积的30?40%,不需安装填料支架,简化池体内部结构,易于曝气器10的维修。
[0039]进一步的,一号悬浮填料12.1为硬质悬浮填料,硬质悬浮填料采用特殊配方及加工工艺,填料挂膜速度快;有效比表面积大,生物附着量多;高效脱碳除氮,提高出水水质;低能耗节省占地,缩短工艺流程;
[0040]二号悬浮填料12.2为聚氨酯生物海绵悬浮填料,聚氨酯生物海绵悬浮填料不仅亲水性好、生物活性高、比表面积大、生物膜易生易落、处理效果好,而且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耐负荷冲击、不易堵塞。
[0041]好氧单元2采用两种悬浮填料12搭配使用,将生物附着量大和不易堵塞的特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提高了好氧单元2容积负荷,减小了好氧停留时间,降低了池体容积,节约了设备成本。
[0042]进一步的,缺氧单元I内部设有配水装置6、普通填料7和集水器8,配水装置6通过管道与缺氧单元I上部的进水口9相连,集水器8与过水孔5.1相连,集水器上开设有集水口,缺氧单元I的水力搅拌强度提高一倍以上,污水上升流速大于1.5m/s,C0D去除率较常规工艺提高70%以上。
[0043]进一步的,好氧单元2底部设有曝气器10、污水循环口 11和回流管16,污水循环口11通过回流管16与缺氧单元I连通,曝气器10进行鼓风曝气,使悬浮填料12形成流化运动模式,提高空气转移率。
[0044]进一步的,泥水分离单元3内设有过滤装置13,过滤装置13通过管道与泥水分离单元3上部的出水口 14相连,泥水分离单元3底部设有排泥管15。
[0045]进一步的,过滤装置13包括滤筒13.1和滤材13.2,滤筒13.1通过管道与泥水分离单元3上部的出水口 14相连,滤材13.2安装在滤筒13.1的外壁上。
[0046]具体而言,泥水分离单元3采用沉淀加过滤的复合工艺,保证了出水的水质,出水悬浮物可小于I Omg/L。
[0047]采用间歇式污水处理工艺,当污水处理装置不排水时,好氧单元2污水混合液通过污水循环口 11回流至缺氧区,形成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封闭循环,回流比达到300?400,提高了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减少了污泥产量,提升了脱氮效率的稳定性。
[0048]污水处理装置采用自动控制系统,保证了运行的可靠性。
[004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50]污水通过栗打入缺氧区,在缺氧单元I内通过配水器6.1和布水管6.2将污水均匀分布在缺氧单元I内,同时,将缺氧单元I的水力搅拌强度提高一倍以上,保证污水上升的流速大于1.5m/s,增强了缺氧单元I的普通填料7和污水得到混合率,COD去除率较常规工艺提高70%以上。
[0051 ]缺氧单元I内的污水匀速上升,当污水的高度达到集水器8的高度时,被处理过的污水通过集水器8上开设的集水口进入集水器8,再通过与集水器8相连接的第一过水孔5.1进入到第一好氧区2.1,污水在第一好氧区2.1内从上至下流动,经过了硬质悬浮填料的逐层吸附;当污水到达第一好氧区2.1的底部时,通过第二过水孔5.2进入第二好氧区2.2,污水在第二好氧区2.2内从下至上流动,经过了聚氨酯生物海绵悬浮填料的逐层吸附,当污水到达第二好氧区2.2的顶部时,通过第三过水孔5.3进入泥水分离区。同时,好养单元采用曝气器10进行鼓风曝气,使悬浮填料12形成流化运动模式,提高空气转移率。
[0052]当污水处理装置处在非排水状态时,好氧区污水通过污水循环口11经回流管16回流至装置前端,泥水分离区不进水,泥水分离区水在没有进水扰动的情况下,进入静置沉淀状态。泥水分离区的表面负荷趋于无限小,极大地提高了沉淀效果。静沉I?1.5小时之后,打开出水阀门,在自有水头压力作用下,上清液通过滤材13.2过滤后出水。通过自然沉降,使比重较大的颗粒和性状较好的污泥沉降下来;通过滤材13.2过滤,拦截下不易沉降的污泥。当水压减小到不能排水时,关闭出水阀门,装置又重新进入回流状态。
[0053]本实用新型通过间歇排水的运行方式,实现了缺氧/好氧/缺氧/好氧的交替运行模式,极大提高了脱氮除碳的效率;同时,实现了静沉排水,提高了沉淀效果,过滤出水,更是起到了为最终出水把关的作用。
[0054]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缺氧单元(I)、好氧单元(2)、泥水分离单元(3)、隔板组件(4)和悬浮填料(12),所述缺氧单元(1)、所述好氧单元(2)和所述泥水分离单元(3)通过所述隔板组件(4)依次连通,所述隔板组件(4)上开设有过水孔(5),所述悬浮填料填装在所述好氧单元(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4)包括第一隔板(4.1)和第三隔板(4.3),所述第一隔板(4.1)的上部开设有第一过水孔(5.1),所述第三隔板(4.3)的上部开设有第三过水孔(5.3); 所述缺氧单元(I)与所述好氧单元(2)通过所述第一隔板(4.1)相连,所述好氧单元(2)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3)通过所述第三隔板(4.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单元(2)包括第一好氧区(2.1)和第二好氧区(2.2),所述第一好氧区(2.1)与所述第二好氧区(2.2)通过所述好氧单元(2)内设的第二隔板(4.2)相连,所述第二隔板(4.2)的下部开设有第二过水孔(5.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12)包括一号悬浮填料(12.1)和二号悬浮填料(12.2),所述一号悬浮填料(12.1)填装在所述第一好氧区(2.1)内,所述一号悬浮填料(12.1)的填装量为所述第一好氧区(2.1)容积的30?40%; 所述二号悬浮填料(12.2)填装在所述第二好氧区(2.2)内,所述二号悬浮填料(12.2)的填装量为所述第二好氧区(2.2)容积的30?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悬浮填料(12.1)为硬质悬浮填料,所述二号悬浮填料(12.2)为聚氨酯生物海绵悬浮填料。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单元(I)内部设有配水装置(6)、普通填料(7)和集水器(8),所述配水装置(6)通过管道与所述缺氧单元(I)上部的进水口( 9)相连,所述集水器(8)与所述第一过水孔(5.1)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装置(6)包括配水器(6.1)和布水管(6.2),所述配水器(6.1)安装在所述集水器(8)的下方,所述配水器(6.1)通过管道与所述缺氧单元(I)上部设有的所述进水口(9)相连,所述布水管(6.2)安装在所述配水器(6.1)的下方,所述配水器(6.1)和所述布水管(6.2)配套使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单元(2)底部设有曝气器(10)、污水循环口(11)和回流管(16),所述污水循环口(11)通过所述回流管(16)与所述缺氧单元(I)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3)内设有过滤装置(13),所述过滤装置(13)通过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3)上部的出水口(14)相连,所述泥水分离单元(3)底部设有排泥管(15)。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3)包括滤筒(13.1)和滤材(13.2),所述滤筒(13.1)通过管道与所述泥水分离单元(3)上部的所述出水口(14)相连,所述滤材(13.2)安装在所述滤筒(13.1)的外壁上。
【文档编号】C02F9/14GK205473218SQ20162004412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8日
【发明人】李红军
【申请人】李红军, 葛慧敏, 马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