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3500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较多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装置在升级改造时采用的接触填料主要有蜂窝填料、软性纤维填料、半软性填料以及球形轻质陶粒。蜂窝填料一般由玻璃钢或塑料材质制得,填料表面光滑,生物膜附着力差,易老化,并且填料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堵塞;软性纤维填料、半软性填料在水中的水流流态不理想,易被生物膜粘结在一起,产生结球现象,使其表面积大为减小,进而在结球的内部产生厌氧作用,影响处理效果;球形轻质陶粒不仅生物膜附着能力强,而且强度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大、密度适宜、化学稳定性好。虽然球形轻质陶粒从不同程度上解决了蜂窝填料以及软性纤维填料、半软性填料存在的技术问题,但其与蜂窝填料以及软性纤维填料、半软性填料类似,仅起到提高微生物浓度的作用,进一步脱氮除磷仍需投加碳源,而构成生物膜的微生物菌群的内部菌碳源利用率低,导致了脱氮除磷效率难以提升,并且未被菌利用的多余碳源将导致污泥量的增加以及污泥后续处置成本的增加;另外,现有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接触填料在发生反应后多是采用人工捞取的方式将接触填料从反应池内取出,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污水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接触填料存在的因碳源利用率低而导致的脱氮除磷效率难以提升、污泥量大、污泥后续处理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其还能解决现有采用人工捞取的方式来取出反应后接触填料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其技术方案为;
[0005]—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进水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内投放有用于污水处理的陶粒填料,所述陶粒填料包括陶粒基体,所述陶粒基体中分布有与陶粒基体外部联通的微孔,所述微孔内填充有碳源,所述陶粒基体的外周包覆有包衣,所述包衣将所述碳源密封于所述微孔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碳源为玉米淀粉,所述包衣为薄膜包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上部设有溢流出口和刮除器,所述反应池内的水自溢流出口溢出,悬浮于水体表面的陶粒填料在刮除器的带动下自溢流出口排除。
[0008]进一步的,所述刮除器包括刮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刮板位于所述反应池内的水体表面,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溢流出口一侧运动、并带动水体表面的陶粒填料自溢流出口排除。
[0009]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储存池和陶粒储存池,所述反应池的溢流出口处设有向出水储存池延伸的引导板,所述出水储存池上部设有过滤筛网、其下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筛网自溢流出口一侧向陶粒储存池一侧倾斜设置,使得经回收的陶粒填料能够沿过滤筛网表面滚落至陶粒储存池内。
[0010]采用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后,由于陶粒基体的微孔内填充碳源、并且陶粒基体外周包覆的包衣将碳源密封于微孔内,因而陶粒填料间、以及陶粒填料与污水兼氧池的池壁间的碰撞摩擦致使包衣逐步脱落,微生物附着于陶粒表面及其微孔内部,形成菌群,内部菌直接与微孔内的碳源接触,避免了内部菌与碳源接触的随机性,提高了碳源的利用率;碳源利用率的提高可以进一步提升脱氮除磷效率,并且大幅降低污泥量、降低污泥后续处理成本;此外,由于碳源的释放,陶粒的微孔结构打开,吸附氮磷,能够进一步提高反应速率以及碳源的利用效率;另外,其通过刮除器排除陶粒填料,较传统的手工捞出,更为方便,从而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中陶粒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反应池11,反应池11内设有曝气装置13、搅拌装置15和进水布水装置14,搅拌装置15为内置于水体内的搅拌器,反应池11内投放有的用于污水处理的陶粒填料12,反应池11上部设有溢流出口和刮除器,反应池11内的水自溢流出口溢出,刮除器包括刮板18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19、从动轮20、传送带21和电机,传送带21通过主动轮19和从动轮20连接,主动轮19连接电机,传动带21的外周面上设有沿长度方向平行布置的刮板18,在电机的驱动下,传送带21下侧的刮板18始终板位于反应池内的水体表面16、并向溢流出口一侧运动,从而带动水体表面的陶粒填料12自溢流出口排除;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储存池23和陶粒储存池24,反应池11的溢流出口处设有向出水储存池23延伸的引导板17,出水储存池23上部设有过滤筛网22、其下部设有出水管25,过滤筛网22自溢流出口一侧向陶粒储存池24—侧倾斜设置,使得经回收的陶粒填料能够沿过滤筛网22表面滚落至陶粒储存池内,陶粒储存池内的陶粒填料刮除微生物后,重新填充碳源、再包衣固化后实现循环利用。
[0014]见图2,陶粒填料12包括陶粒基体I,陶粒基体I中分布有与陶粒基体外部联通的微孔2,图1中5为封闭于陶粒基体I内部的微孔,微孔2内填充有碳源3,陶粒基体I的外周包覆有薄膜包衣4,薄膜包衣4将缓释3碳源密封于微孔2内。薄膜包衣4能够避免因填料相互碰撞导致的碳源3的脱离,不仅能够在生产、运输过程中保证填料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进一步碳源的作用;由于菌对陶粒的附着有一定的时间过程,在没有包衣的情况下,碳源容易在菌附着之前因填料间或者填料与反应池内壁间的相互碰撞导致脱落,碳源利用率低;而在包衣存在的情况下,包衣因碰撞逐步脱落,菌从包衣开始脱落的地方逐步向陶粒整体繁殖、覆盖,避免大部分碳源的直接脱离,实现碳源的缓释目的。
[0015]其中,碳源3为淀粉;淀粉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一般情况下直链淀粉的糊化温度较支链淀粉的糊化温度高,因而支链淀粉更加易于糊化处理,故本实用新型中的碳源3优选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玉米淀粉。
[0016]另外,陶粒基体I是由粘土、煤矸石、干化污泥和竹粉通过烧胀锻烧的方式加工而成,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为30%?40%,而干化污泥由城市污泥经脱水干化处理而成。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进水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内投放有用于污水处理的陶粒填料,所述陶粒填料包括陶粒基体,所述陶粒基体中分布有与陶粒基体外部联通的微孔,所述微孔内填充有碳源,所述陶粒基体的外周包覆有包衣,所述包衣将所述碳源密封于所述微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为玉米淀粉,所述包衣为薄膜包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上部设有溢流出口和刮除器,所述反应池内的水自溢流出口溢出,悬浮于水体表面的陶粒填料在刮除器的带动下自溢流出口排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器包括刮板和驱动装置,所述刮板位于所述反应池内的水体表面,其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溢流出口一侧运动、并带动水体表面的陶粒填料自溢流出口排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储存池和陶粒储存池,所述反应池的溢流出口处设有向出水储存池延伸的引导板,所述出水储存池上部设有过滤筛网、其下部设有出水管,所述过滤筛网自溢流出口一侧向陶粒储存池一侧倾斜设置,使得经回收的陶粒填料能够沿过滤筛网表面滚落至陶粒储存池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接触填料存在的因碳源利用率低而导致的脱氮除磷效率难以提升、污泥量大、污泥后续处理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其还能解决现有采用人工捞取的方式来取出反应后接触填料存在的费时费力的问题。其包括反应池,反应池内设有曝气装置、搅拌装置和进水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池内投放有用于污水处理的陶粒填料,陶粒填料包括陶粒基体,陶粒基体中分布有与陶粒基体外部联通的微孔,微孔内填充有碳源,陶粒基体的外周包覆有包衣,包衣将所述碳源密封于微孔内;反应池上部设有溢流出口和刮除器,反应池内的水自溢流出口溢出,悬浮于水体表面的陶粒填料在刮除器的带动下自溢流出口排除。
【IPC分类】C02F3/10
【公开号】CN205346944
【申请号】CN201620052958
【发明人】王红军, 李雄伟, 薛一帆, 李冲, 张蕾
【申请人】无锡国联环保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