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是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
【背景技术】
[000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河道、湖泊水污染的主要类型,也是重点治理对象。理论上,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是最有效最廉价的治理手段,但是结果并不像所预期的那样显著,其一,水生植物只能种植在浅水区;其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最有效的水生植物同时是草食性鱼类喜爱的食物种类,植物根部易被鱼类啃食,严重影响其生长。CN204400695U提供了一种采用水草种植进行水体生态修复的系统,对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浮岛系统防鱼效果不明显,单一的生态系统又使其易受环境和病虫害影响,此外其造价颇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与现有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水域广、防鱼效果良好、造价低廉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优势。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包括浮床主体,浮床主体外围设有浮力件;浮力件上穿插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一部分位于浮力件之上;浮床主体与支撑柱相连。
[0005]水生植物的生长会大量的消耗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有效减缓藻类快速繁殖,对于改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自然条件下浅水区域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而深水区环境并不适宜水生植物,但是仅仅在浅水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对于改善水质效果并不明显。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浮床或浮岛系统在深水区域种植水生植物以改善水质,但是浮床或浮岛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易受环境及病虫害的影响,且易被鱼类啃食。因此,在深水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就必需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决水生植物易被鱼类啃食等问题。这就需要一种一部分位于水中而另一部分位于水面之上的装置,位于水中的部分可以放养鱼虾贝螺等水生生物,增加该修复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而位于水面之上的则可以防止鱼类跃入其中啃食植物。发明人所发明的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通过浮力件为浮床提供浮力,同时将浮床主体与支撑件相连接,而支撑件有一部分始终位于水面之上,这使得浮床一部分位于水面之下,而另外一部分位于水面之上。水面及水面之下的部分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增强了生态稳定性;水面之上的部分则能够有效的防止鱼类跃入浮床中啃食水生植物。
[0006]作为优选,所述浮床主体为一无顶面的网箱,网箱长3.6-4.2m,宽1.7-2.2m,高I.1-1.7m;所述浮力件长为3.7-4.3m,宽为I.8-2.3m。网箱位于浮力件以下的部分处于水体中,而其他部位位于水面之上,这既保证了水生动植物所需的生活环境又能够保证草食性鱼类无法越过网箱啃食水生植物。浮力件略大于网箱主体,这使得支撑件与网箱捆绑在一起时会拉紧网箱。
[0007]作为优选,所述浮力件包括多根宽度为8-12cm,厚度为2-4cm的木板,相邻的木板之间有铆钉连接。浮力件主要功能是为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提供浮力,为了使网箱的一部分始终位于水面之上,发明人设计时将位于木板之上的支撑件宽度宽于穿插孔的宽度,不论水位如何变化网箱始终有一部分位于水面之上。从而阻碍了鱼类对水生植物的啃食。
[0008]作为优选,所述浮力件上设有穿孔,穿孔内穿插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为长1.2-1.Sm的竹片。竹片韧性强,当把网箱捆绑在竹片上时,竹片能够为浮床提供充足的支撑力。
[0009]作为优选,所述竹片位于浮力件木板上方的部分宽度大于木板上的穿孔宽度,而位于穿孔内及穿孔以下部分宽度小于穿孔宽度。这主要是为了让网箱有一部分始终位于水面之上。
[0010]作为优选,所述竹片位于浮力件木板上方的部分长度为0.3-0.Sm。高度过低将无法拦截鱼类跃入其中啃食水生植物,而高度太高不方便操作且浮床不稳定。
[0011]作为优选,所述竹片与网箱连接处有V型缺口。为了使网箱绑在竹片上的绳索不随意滑动,发明人在捆绑处设计了 V型缺口。
[0012]作为优选,所述浮力件上附有生物基或者养殖装置。生物基能附着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加速水中氨氮物质的硝化速度;养殖装置是指珍珠蚌养殖袋,能够提高生态修复浮床的经济效益。
[0013]作为优选,所述浮床内底层为滤食性贝类,滤食性贝类之上为藻食性鱼类和食用腐殖质和有机物碎肩的鱼类,鱼类之上为水生植物层。不同食性的动物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了应对环境及病虫害影响的能力,而所放养的水生动物并不会影响水生植物。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生态修复浮床使用的水域范围广,浅水和深水区域都适用;
[0016]2、该生态修复浮床具有良好的避鱼效果;
[0017]3、该生态浮床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有益效果。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0]实施例1
[0021 ] 浮床主体I为一长3.6m,宽1.7m,高1.1m的长方体网箱,浮力件2为长方形,长3.7m,宽1.8m,制成浮力件的木板宽8cm,厚2cm。浮力件2的四个边角及较长边的中部各有一6cm的穿孔。竹片长1.2m,从一顶端开始到长0.3m段竹片宽度为8cm,剩余部分宽度为5.5cm,竹片两端距顶端4cm处两边各有一小的V型缺口。网箱各个角及长边的中部通过绳索捆绑在竹片的V型缺口上。浮力件2长边木板上绑有完成生物膜培养的生物基4,相邻两个生物基4间距为0.5m。浮力件2短边木板上绑有珍珠蚌养殖袋,相邻两个珍珠蚌养殖袋间距为0.4m。浮床内底层为滤食性贝类层,滤食性贝类层上方为藻食性鱼类层和食用腐殖质和有机物碎肩的鱼类层,鱼类层之上为水生植物层。
[0022]实施例2
[0023]浮床主体I为一长4m,宽2m,高1.5m的长方体网箱,浮力件2为长方形,长4.1m,宽2.1m,制成浮力件2的木板宽10cm,厚3cm。浮力件2的四个边角及较长边的中部各有一 6cm的穿孔。竹片长I.6m,从一顶端开始到长0.5m段竹片宽度为8cm,剩余部分宽度为5.5cm,竹片两端距顶端4cm处两边各有一小的V型缺口。网箱各个角及长边的中部通过绳索捆绑在竹片的V型缺口上。浮力件2长边木板上绑有完成生物膜培养的生物基4,相邻两个生物基4间距为0.5m。浮力件2短边木板上绑有珍珠蚌养殖袋,相邻两个珍珠蚌养殖袋间距为0.4m。浮床内底层为滤食性贝类层,滤食性贝类层上方为藻食性鱼类层和食用腐殖质和有机物碎肩的鱼类层,鱼类层之上为水生植物层。
[0024]实施例3
[0025]浮床主体I为一长4.2m,宽2.2m,高1.7m的长方体网箱,浮力件2为长4.3m,宽2.3m的长方形。制成浮力件2的木板宽12cm,厚4cm。浮力件2的四个边角及较长边的中部各有一6cm的穿孔。竹片长1.8m,从一顶端开始到长0.3-0.8m段竹片宽度为8cm,剩余部分宽度为5.5cm,竹片两端距顶端4cm处两边各有一小的V型缺口。网箱各个角及长边的中部通过绳索捆绑在竹片的V型缺口上。浮力件2长边木板上绑有完成生物膜培养的生物基,相邻两个生物基间距为0.5m。浮力件2短边木板上绑有珍珠蚌养殖袋,相邻两个珍珠蚌养殖袋间距为
0.4m。浮床内底层为滤食性贝类层,滤食性贝类层上方为藻食性鱼类层和食用腐殖质和有机物碎肩的鱼类层,鱼类层之上为水生植物层。
【主权项】
1.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包括浮床主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主体(I)外围设有浮力件(2);浮力件(2)上穿插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一部分位于浮力件(2)之上;浮床主体(I)与支撑柱(3)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主体(I)为一无顶面的网箱,网箱长3.6-4.2m,宽1.7-2.2m,高1.1-1.7m;所述浮力件(2)长为3.7-4.3m,宽为1.8-2.3m。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件(2)包括多根宽度为8_12cm,厚度为2-4cm的木板,相邻的木板之间有铆钉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件(2)上设有穿孔,穿孔内穿插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为长1.2-1.Sm的竹片。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片位于浮力件(2)木板上方的宽度大于木板上的穿孔宽度,而位于穿孔内及穿孔以下部分宽度小于穿孔宽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片位于浮力件木板上方的部分长度为0.3-0.8m。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片与网箱连接处有V型缺口。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件上附有生物基层(4)或者养殖装置(5)。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内底层为滤食性贝类层,滤食性贝类层上方为藻食性鱼类层和食用腐殖质和有机物碎肩的鱼类层,鱼类层之上为水生植物层,实现了立体化多功能生物群修复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该浮床主体外围设有浮力件;浮力件上穿插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一部分始终位于浮力件之上;浮床主体与支撑柱相连。浮床内部底层为滤食性贝类层,滤食性贝类层之上为藻食性鱼类和食用腐殖质和有机物碎屑的鱼类层,鱼类层之上为水生植物层。与现有生态修复设施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鱼效果良好、适用水域广、造价低廉、生态系统稳定性高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优势。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205313194
【申请号】CN201520885075
【发明人】原居林, 储忝江, 杨元杰, 孙涛
【申请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