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
[0002]太阳能热水是人们洗浴用水,按照原有技术,早就有定论,是不能直接饮用的。但是在特殊地区,特殊的环境下又有所需。这就需要对太阳能热水进行净化处理,使之能够直接饮用。
[0003]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过滤是采用活性碳纤维(ACF)达到净化作用的,这种过滤材料早年是用在空气净化上的,国内水质的净化绝大多数是采用颗粒活性炭,而我们使用活性碳纤维(ACF)要经过深加工再复合的特殊处理后,其过滤功效比颗粒活性炭要高很多。
【背景技术】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采用一种新型过滤材料净化太阳能冷水与热水。
[0005]原有的技术是采用换热器的方式将太阳能的热能转换到自来水中加热,达到直接饮用的目的。但是,该技术一是增加的成本很高。二是解决不了水垢的问题,三是看似节能实际上没有节能,四是作为洗浴的用水仍然没有达到净化的效果。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就是利用活性碳纤维,采用深加工再复合的特殊处理成超细纤维絮状物作为填充过滤材料,并且设计成填充不同密度值的高纤维絮状物滤芯。前置级过滤器过滤进入太阳能热水器的自来水原水,去除杂质和余氯;中置两级过滤器过滤太阳能加热后出来的热水,去除热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毒理;最后一级是最新研发的耐高温的超滤膜,能够截留太阳能热水中所有细菌,达到直接饮用的水质标准。
[0007]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颗粒活性炭是一种经过活化处理的多孔炭,为颗粒状;而活性碳纤维则为纤维状,纤维上布满纳米级微孔,比颗粒活性炭在水溶液中吸附能力高几十倍,吸附速率快100?1000倍。活性碳纤维是继广泛使用的颗粒活性炭之后的第三代新型吸附材料,它是由纤维为原料制成,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适中、分布均匀、吸附速度快等优点。
[0008]活性碳纤维与颗粒活性炭,两个tan字不一样,前者带有石字旁,表示含碳元素的一类纤维;而后者不带有石字旁,表示具体的物质,如煤炭、焦炭等。活性碳纤维应理解成“活性+碳纤维”,而不是“活性炭+纤维”。
[0009]由于国内已经有几家活性碳纤维的生产厂,生产工艺已经比较稳定,但是技术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还不认识它的性能和它的工艺应用,加之价格较贵,很多净化水厂家不敢用;又因为应用工艺技术不熟悉而使用效果不佳,就更用不起了。
[0010]净化水行业的个别企业也曾经使用活性碳纤维作为过滤材料,不过,因为价格昂贵,只是象征性的使用几片,过滤的路程太短了,什么效果也没有。
[0011]本实用新型技术在于在应用技术上加以改进,大大提高了活性碳纤维的性价比,从而降低成本将其应用在净化水的产品上,达到极佳的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0013]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是由活性碳纤维(ACF)经过深加工再复合的特殊处理成超细纤维絮状物作为填充过滤材料,并且设计成填充不同密度值的高纤维絮状物滤芯,分别装入三个刚性容器内;三个刚性容器内所填充的超细纤维絮状物密度各不一样,其过滤功能也不一样。三个刚性容器之一为前置过滤,安装在太阳能热水器的自来水的进水管线上净化进水的水质,另外两个刚性容器相互串联连接为中置过滤,安装在太阳能热水器升温后进入室内的管线上净化热水。为了达到能够直接饮用的标准,需要在中置过滤后端安装一套耐高温材质的超滤膜,净化细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可以直接饮用。
[001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应该标准配置的至少是一个以上前置过滤器,至少两个以上中置过滤器,和一套耐高温材质的超滤膜,组合成完整的一套净化过滤系统。
[0015]因为三个刚性容器所填充的活性碳纤维密度各不一样,第一级刚性容器内为低密度、第二级刚性容器内为中密度,第三级刚性容器内为高密度,三个刚性容器内分别具备不同的过滤功能。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挣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
[0019]三个刚性容器101,102,103均为竖立放置,三个刚性容器相互之间用自来水连接管104串联连接成净化过滤系统。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中,三个刚性容器101,102,103内分别具备不同的过滤功能:
[0021]第一级刚性容器101内所填充的低密度活性碳纤维的超细纤维絮状物,其密度值是每立方厘米0.20-0.35克,过滤水质中的粗杂质和所有异味,安装在太阳能热水器200的自来水进水口 201管线上。
[0022]第二级刚性容器102内所填充的中密度活性碳纤维的超细纤维絮状物,其密度值是每立方厘米0.35-0.75克,刚性容器102与太阳能热水器200的热水出水口 202连接,吸附热水水质中的所有的毒理物质,铁锈红水和咸涩水。
[0023]第三级刚性容器103内所填充的高密度活性碳纤维的超细纤维絮状物,其密度值是每立方厘米0.75-2.50克,刚性容器103与刚性容器102串联连接,截留水质中70%左右的钙镁离子等,防止水质在加热后生成水垢,并保留30%左右的钙镁离子使水质在不结垢的条件下,维持自来水原生态的矿物质水。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中,耐高温超滤膜300进水口与刚性容器103串联连接,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来的热水通过102、103进入耐高温超滤膜300中,耐高温超滤膜300可对细菌过滤,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0025]耐高温超滤膜300上设置一个排污口 301,间隔半年或一年可手动开启阀门301冲洗一次;耐高温超滤膜300上还设置一个净化水出水口 302,净化水出水口 302流出来的水是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质。
[0026]在刚性容器103与耐高温超滤膜300之间的自来水连接管104上设置一个阀门出水口 303,从这个阀门出水口 303出来的热水是提供洗浴的净化水,使之达到净化水洗浴,避免了因为太阳能热水器200在加热过程中所导致的水质污染,而影响人体肌肤的被感染,为此,在太阳能热水器洗浴用水上达到无污染洗浴而独树一帜。
[0027]三个刚性容器的下端各设置一个反冲洗阀门105。
[0028]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在使用2-3年后,三个刚性容器内积存的杂质过多时,水流量会逐渐变小,此时,可用高压水流注入反冲洗阀门105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时要先拆掉自来水连接管104,让污水从自来水连接管的端口流出,清理后可重复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有如下优点:
[0030]1.就当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的净化技术基本上没有,其一是常规超滤膜不能过滤高温水质,其二是反渗透膜也不能使用在高温水质上,而且出水量很小,也不能使用,其三是太阳能热水器200出来的热水含有一些超标的有害毒物,如铅、镉、锰、砷等,长期用来煮饭和饮用,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对人体健康是极为有害。
[0031]利用三个刚性容器里面的不同密度的活性碳纤维和技术处理后的机能可以将以上的杂质去掉,并且能吸附所有的毒理元素,还包括太阳能热水器200反复加热时新增加的亚硝酸盐和余氯,对水质二次污染物和突发性的甲醛甲苯等污染同样能够截留住。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节能环保,在国内为唯一。
[0032]2.活性炭纤维(ACF)用于过滤水质的普及率很低,正确的使用方法就更少了。把昂贵价格的活性炭纤维(ACF)深加工再复合的特殊处理成超细纤维絮状物作为填充过滤材料的使用是本实用新型的首创。
[0033]3.按照高密度截留住水中的钙镁离子是最新发现,即使是活性炭纤维(ACF)的生产厂家也不知道在特定的密度条件下具有这样使用功能。
[0034]4.活性碳纤维(ACF)其结构为超细纤维絮状物,具备高效吸附的功能,通过反冲洗可迅速脱污,并且常年反复使用不必更换滤料。
【主权项】
1.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是由活性碳纤维(ACF)经过深加工再复合的特殊处理成超细纤维絮状物作为填充材料,分别装入刚性容器内,三个刚性容器相互之间用自来水连接管分别串联连接在太阳能热水器前后进出水口上,通过三级过滤达到净化和截留钙镁离子以及软化水质的作用,最后安装一套耐高温的超滤膜去除细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刚性容器相互之间用自来水连接管分别串联连接在太阳能热水器前后进出水口上,安装时三个刚性容器必须竖立安装使用,水流自上而下分别进入三个刚性容器才能达到截留钙镁离子以及软化水质的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刚性容器作为过滤系统,具备高效吸附的功能,通过反冲洗可迅速脱污,并且常年反复使用不必更换滤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耐高温的超滤膜可以在高温水质的条件下去除细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从而直接饮用。
【专利摘要】一种太阳能热水可直接饮用的净化装置,是由活性碳纤维(ACF)作为填充材料,活性碳纤维(ACF)要经过深加工再复合的特殊处理的过滤材料,分别装入三个刚性容器内;三个刚性容器内所填充的活性碳纤维(ACF)密度各不一样,三个刚性容器相互之间用自来水连接管分别串联连接在太阳能热水器前后进出水口上,通过三级过滤达到净化和截留钙镁离子以及软化水质的作用,最后安装一套耐高温的超滤膜去除热水中二次滋生的细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IPC分类】C02F9-02
【公开号】CN204400718
【申请号】CN201420853470
【发明人】王亮
【申请人】王亮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