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5770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麦饭石矿泉水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麦饭石里能够溶解析出铁、锌、锰、钠、砸、铜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且麦饭石还能吸收铝、铅、汞等有害重金属物质,使水由酸性变成弱碱性,因此用麦饭石处理后的水具有保健作用。
[0003]在现有技术中,只能单纯地通过将麦饭石静置在纯净水中来制备麦饭石矿泉水,但是,这种方法的矿物溶解析出速率较慢,麦饭石矿泉水制备周期较长,且随时时间的退移,麦饭石表明会被生物膜包裹,矿物溶解析出速率越来越慢。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能够加速麦饭石在纯净水中的溶解析出速率,缩短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周期。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包括:纯净水储水箱1、净水泵2、超声波发生设备3、接触池4、矿泉水储水箱5和麦饭石6 ;
[0007]纯净水储水箱I的下部通过纯净水输水管路7与接触池4的底部连通,而净水泵2设于该纯净水输水管路7上;
[0008]麦饭石6设于接触池4内;接触池4的上部设有矿泉水出水口,该矿泉水出水口通过矿泉水输水管路8与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连通,而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所在高度低于矿泉水出水口所在高度;
[0009]超声波发生设备3设于接触池4的底部、接触池4的内壁、纯净水输水管路7的内壁或者矿泉水输水管路8的内壁上。
[0010]优选地,所述的超声波发生设备3设于接触池4的底部,并且超声波发生设备3位于接触池4与纯净水输水管路7连通处的下方。
[0011]优选地,所述的超声波发生设备3的超声频率在25k?50K赫兹之间,其功率在50?1000瓦特之间。
[0012]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在接触池4内设置了超声波发生设备3,而超声波发生设备3所发出低频超声波可以产生稳态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在接触池4内,气泡在液体中的振动以及气泡的上升过程会使接触池4内的液体产生搅拌效果,而且低频超声波可以使麦饭石6产生超声振动,附着在麦饭石6表面的气膜会在振动过程中被破坏,因此麦饭石不会产生生物膜的问题,这增加了纯净水和麦饭石的接触面积,加速了矿物质在纯净水中溶解析出,缩短了麦饭石矿泉水制备周期。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所示,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其具体结构可以包括:纯净水储水箱
1、净水泵2、超声波发生设备3、接触池4、矿泉水储水箱5和麦饭石6 ;
[0019]纯净水储水箱I的下部通过纯净水输水管路7与接触池4的底部连通,而净水泵2设于该纯净水输水管路7上;麦饭石6设于接触池4内;接触池4的上部设有矿泉水出水口,该矿泉水出水口通过矿泉水输水管路8与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连通,而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所在高度低于矿泉水出水口所在高度;超声波发生设备3设于接触池4的底部、接触池4的内壁、纯净水输水管路7的内壁或者矿泉水输水管路8的内壁上。
[0020]具体地,利用上述制备装置制备麦饭石矿泉水的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A、纯净水储水箱I内的纯净水在净水泵2的作用下通过纯净水输水管路7输送到接触池4内。
[0022]步骤B、在接触池4内,超声波发生设备3发出低频超声波,而麦饭石6在该低频超声波的作用下与纯净水接触。
[0023]步骤C、在接触池4内,当麦饭石6与纯净水接触2天后,接触池4内的纯净水变为矿泉水,并且接触池4上部的矿泉水通过矿泉水输水管路8流入矿泉水储水箱5内,即完成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
[0024]其中,该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包括:
[0025](I)超声波发生设备3最好设于接触池4的底部,并且超声波发生设备3位于接触池4与纯净水输水管路7连通处的下方,麦饭石6也设于超声波发生设备3的上方,这样超声波发生设备3可以使所有进入接触池4内的纯净水产生超声振动,并传递给麦饭石6。
[0026](2)超声波发生设备3所发出的最好是低频超声波,其超声频率最好在25k?50K赫兹之间,这些低频超声波可以使麦饭石产生振动,在超声振动过程中,附着在麦饭石表面的气膜被破坏,因此增加了纯净水和麦饭石的接触面积,加速了矿物质在纯净水中溶解析出,缩短了麦饭石矿泉水制备周期。该超声波发生设备3的功率最好在50?1000瓦特之间,这可以在保证振动频率的情况下节约能源损耗。
[0027](3)纯净水输水管路7内的纯净水从接触池4的底部进入接触池4,而接触池4上部的矿泉水通过设于接触池4上部的矿泉水出水口进入矿泉水输水管路8,即接触池4内的水最好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这是由于先进入接触池4内的水与麦饭石6的接触时间较长会先变成矿泉水,接触池4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接触池4内的水先进先出,从而使接触池4内的矿泉水能够及时排出,缩短了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周期。
[0028](4)通常情况下,在接触池4内,麦饭石6在低频超声波的作用下与纯净水接触2天就可使接触池4内的纯净水达到了麦饭石矿泉水的标准,如果经过检测没有达到麦饭石矿泉水的标准,可以适当延长I?2天麦饭石6与纯净水的接触时间。在实际应用中,麦饭石6与纯净水最好接触2天,这可以在保证麦饭石矿泉水质量的情况下,大幅缩短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周期。
[0029]进一步地,该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的原理如下:超声波发生设备3所发出低频超声波会生产机械效应、热效应、空化效应等生物效应,低频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以使液体中微小气泡产生一系列的动力学过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利用了低频超声波稳态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原理。在现有技术中,麦饭石在纯净水中的静态溶解过程中会产生气膜和生物膜;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泡在液体中的振动以及气泡的上升过程会使接触池4内的液体产生搅拌的效果,而且低频超声波可以使麦饭石6产生超声振动,附着在麦饭石6表面的气膜会在振动过程中被破坏,因此麦饭石不会产生生物膜的问题,这增加了纯净水和麦饭石的接触面积,加速了矿物质在纯净水中溶解析出,缩短了麦饭石矿泉水制备周期。通常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可以在2天内使麦饭石中矿物质在纯净水中溶解析出量达到现有技术中5天时间才能达到的溶解析出效果。
[0030]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加速麦饭石在纯净水中的溶解析出速率,大幅缩短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周期。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纯净水储水箱(I)、净水泵(2)、超声波发生设备(3)、接触池(4)、矿泉水储水箱(5)和麦饭石(6); 纯净水储水箱(I)的下部通过纯净水输水管路(7)与接触池(4)的底部连通,而净水泵(2)设于该纯净水输水管路(7)上; 麦饭石(6)设于接触池(4)内;接触池(4)的上部设有矿泉水出水口,该矿泉水出水口通过矿泉水输水管路(8)与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连通,而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所在高度低于矿泉水出水口所在高度; 超声波发生设备(3)设于接触池(4)的底部、接触池(4)的内壁、纯净水输水管路(7)的内壁或者矿泉水输水管路(8)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发生设备(3)设于接触池(4)的底部,并且超声波发生设备(3)位于接触池(4)与纯净水输水管路(7)连通处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波发生设备(3)的超声频率在25k?50K赫兹之间,其功率在50?1000瓦特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装置,其具体结构包括:纯净水储水箱(1)的下部通过纯净水输水管路(7)与接触池(4)的底部连通,而净水泵(2)设于该纯净水输水管路(7)上;麦饭石(6)设于接触池(4)内;接触池(4)的上部设有矿泉水出水口,该矿泉水出水口通过矿泉水输水管路(8)与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连通,而矿泉水储水箱(5)的顶部所在高度低于矿泉水出水口所在高度;超声波发生设备(3)设于接触池(4)的底部、接触池(4)的内壁、纯净水输水管路(7)的内壁或者矿泉水输水管路(8)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加速麦饭石在纯净水中的溶解析出速率,缩短麦饭石矿泉水的制备周期。
【IPC分类】C02F1-36, C02F1-68
【公开号】CN204265511
【申请号】CN201420748082
【发明人】冯萃敏, 郭栋, 王俊岭, 孙丽华, 韩芳, 杨举, 王晓彤
【申请人】北京建筑大学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