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涡流絮凝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涡流絮凝装置,该装置外层为筒体,筒体内设置有多层筒状的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最内层的导流隔板形成空腔,相邻的导流隔板之间填充有絮凝层,絮凝层由若干多孔管组合而成,絮凝层底部设置有排泥斗。本发明絮凝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专利说明】
微涡流絮凝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涡流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絮凝是给水常规处理及污水深度处理的常用工艺,絮凝过程对后续处理工艺及出水水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絮凝工艺有众多形式,实际应用中主要有两大类: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水力搅拌式,比较常用的有隔板絮凝工艺、折板絮凝工艺、网格絮凝工艺,其中网格絮凝工艺造成水流局部同性紊流,形成的较小的涡流,工艺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也较短,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絮凝过程中形成的涡流越接近絮体尺寸,絮凝效果越显著。
[0003]絮凝是絮体颗粒逐步增大的过程,折板及隔板絮凝工艺速度梯度存在较大的波动,絮凝后期在过流断面很小或者速度梯度较大的地方,容易使较大的絮体破碎,理想的絮凝工艺应该可以实现速度梯度的连续变化,在絮凝后期速度梯度降低可以减少絮体的破碎,提高絮凝效率。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涡流絮凝装置,该装置可以有效提尚絮凝效率。
[0005]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外层为筒体,筒体内设置有多层筒状的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最内层的导流隔板形成空腔,相邻的导流隔板之间填充有絮凝层,絮凝层由若干多孔管组合而成,絮凝层底部设置有排泥斗。由于絮凝层内设置的多孔管填料,在絮凝前期,水流在流经多孔管时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细流,使较大的涡流持续性破碎形成微涡流,大幅度提高了水体中微涡流的比例,增加了颗粒碰撞的几率或次数,使水中的颗粒充分聚集,有效提高絮凝效果。
[0006]进一步的,相邻导流隔板之间的间距由内层向外层逐渐增大,使后期的涡流逐渐变大,已经形成的絮体颗粒不易破碎。
[0007]进一步的,相邻导流隔板的导流孔交错开设,可以不断改变水流的方向,增加了水流在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加强了絮凝的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管的管径及孔径自内层向外层逐渐增大,多孔管的孔数目逐渐减少。从而保证絮凝过程G值逐渐降低,减少后期絮凝体的破碎。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管具体为柱状塑料管,孔设置在塑料管管壁上。多孔管竖直放置,相同管径的多孔管围绕一圈形成一层管层。多管层之间紧密排列安装或者固定在在筒体底部。如此排列可以增加装置的使用期限和寿命。
[0010]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围绕在所述筒体上部,所述溢流堰底部设有出水口。
[0011]进一步的,所述最内层的导流隔板形成的空腔底部设有进水口,可以使液体直接进入空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为圆筒体,所述导流隔板为圆筒状。圆筒的筒体和圆筒状的导流隔板更方便絮凝。
[0013]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I)由于絮凝腔内设置的多孔管填料,在絮凝前期,水流在流经多孔管填料时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细流,使较大的涡流持续性破碎形成微涡流,增加了颗粒碰撞的几率或次数,有效提高絮凝效果;(2)在絮凝后期,多孔管填料的管径逐渐变大,形成的涡流也逐渐变大,已经形成的絮体颗粒不易破碎;(3)本发明装置可以有效缩短絮凝时间,絮凝时间可缩短至Smin左右,减少絮凝装置的占地;(4)相邻导流板间隔左右交错开孔,不断改变水流的方向,增加了水流在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加强了絮凝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6]图3是本实施例工作时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外层为筒体11,具体为圆筒体I,溢流堰11围绕在筒体I上部,溢流堰11底部设有出水口 12。筒体I内设置有多层筒状的导流隔板2,具体为圆筒状,材料为不锈钢、铝合金或者塑料。相邻导流隔板2之间的间距由内层向外层逐渐增大。导流隔板2上开设有导流孔,相邻导流隔板2的导流孔交错开设。最内层的导流隔板2形成空腔,空腔底部设有进水口4。相邻的导流隔板2之间填充有絮凝层3,絮凝层3由若干多孔管31组合而成,多孔管31具体为柱状塑料管,孔设置在塑料管管壁上,多孔管31的管径31b及孔径31a自内层向外层逐渐增大,多孔管31的孔数目逐渐减少。多孔管31竖直放置,相同管径的多孔管31围绕一圈形成一层管层,多管层之间紧密排列安装或者固定在在筒体I底部。絮凝层3底部设置有排泥斗5。
[0018]整个絮凝装置设置5-8层导流隔板,絮凝停留时间8min。本装置的絮凝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絮凝前期主要作用是保证药剂和原水充分混合接触,形成较小的絮核,前期可以设置1-2层导流板,每层间距300-500mm,开孔管管径为100-200mm,开孔孔径20-30mm,平均流速0.2-0.23m/s,停留时间约为2min。絮凝中期主要是进一步形成更大更密实的絮体,中期设置3-4层导流隔板,每层间500-800mm,开孔管管径200-400,开孔孔径30-50mm,平均流速0.15-0.18m/s,停留时间为4min。絮凝后期主要作用是使絮体进一步密实、成熟,后期设置1-2层导流隔板,每层间距800-1000mm,平均流速0.12-0.15m/s,停留时间2min。絮凝装置中间的进水层直径可以根据进水流量确定。
[0019]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水流由装置中间底部的进水管进入空腔内,在装置中部的圆筒状导流板间不断上升,由一侧的导流孔流入装有多孔管填料的絮凝层内,在第一絮凝层中左右分流流经多孔管填料,增加颗粒的碰撞几率,提高微涡旋数量,水流经过右侧的导流孔流入第二絮凝层,然后水流以相同方式依次流入后续的絮凝层,水流方向参见图3。由于多孔管管径和开孔孔径的增大,水流速度由快变缓,降低了絮体的破碎,最后由圆筒体的端口流入溢流堰内,由排水口流出装置。
[002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层为筒体,筒体内设置有多层筒状的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最内层的导流隔板形成空腔,相邻的导流隔板之间填充有絮凝层,絮凝层由若干多孔管组合而成,絮凝层底部设置有排泥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导流隔板之间的间距由内层向外层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导流隔板的导流孔交错开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的管径及孔径自内层向外层逐渐增大,多孔管的孔数目逐渐减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具体为柱状塑料管,塑料管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管竖直放置,相同管径的多孔管围绕一圈形成一层管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管层之间紧密排列安装或者固定在在筒体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围绕在所述筒体上部,所述溢流堰底部设有出水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内层的导流隔板形成的空腔底部设有进水口。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涡流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圆筒体,所述导流隔板为圆筒状。
【文档编号】C02F1/52GK106006892SQ20161052103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日
【发明人】朱亮, 陈琳, 赵尚, 邱云鹏, 谈悦
【申请人】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