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漩涡流冲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漩涡流冲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冲洗针种类繁多,且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工作人员对特定的冲洗针使用后,通常需采用特定的清洗液对其进行清洗,以便重复利用。然而,常规的清洗方式操作步骤繁琐,耗时耗力,一旦未对其清洗干净,后果不堪想象。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便捷高效,可对冲洗针进行快速冲洗的漩涡流冲洗装置。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漩涡流冲洗装置,包括冲洗座,所述冲洗座内开设有漩涡腔,所述漩涡腔的顶部连通有缓冲通道的一端,所述缓冲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顶端面,所述漩涡腔的底部连通有出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底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一侧连通有左入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左入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外部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另一侧连通有右入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右入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外部端面。
[0005]优选的,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还包括置于所述缓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处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开设有针孔。
[0006]优选的,所述缓冲通道、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均呈圆管状,且所述缓冲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的直径相等,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直径相等。
[0007]优选的,所述漩涡腔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漩涡腔的中心轴与所述缓冲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的中心轴均同轴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相对所述漩涡腔的中心轴相互对称设置,且所述左入水通道的中心轴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中心轴与所述漩涡腔中心轴的夹角均为β,所述β的角度范围为0?180°。
[0009]优选的,所述左入水通道另一端的中心点和所述右入水通道另一端的中心点相接形成有水平连接线,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中心轴分别投影于水平面形成有左投影线和右投影线,所述左投影线和右投影线与所述水平连接线的夹角均为α,所述α的角度范围为0?90°。
[0010]优选的,所述出水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截面积之和。
[0011]优选的,所述漩涡腔的上部呈圆弧状,所述漩涡腔的中部呈直筒状,所述漩涡腔的下部呈锥形状。
[0012]优选的,所述左入水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漩涡腔的中部一侧的正中心处,所述右入水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漩涡腔的中部另一侧的正中心处。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漩涡流冲洗装置,通过将清洗液分别由相互对称设置的左入水通道和右入水通道灌入漩涡腔的中部两侧的正中心处,且由于角度α和β的存在致使漩涡腔中形成漩涡流,以对冲洗针进行充分的冲洗;通过设置与出水通道同轴等径的缓冲通道,可防止因漩涡流过大而对冲洗针造成损坏;通过将漩涡腔的上部设置呈圆弧状,漩涡腔的中部设置呈直筒状,漩涡腔的下部设置呈锥形状,以构成流线型的漩涡腔结构,有效限制了漩涡腔内部与外部的水流对流,使得冲洗水流更加顺畅,提高了冲洗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所述漩涡流冲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发明所述漩涡流冲洗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3是本发明所述漩涡流冲洗装置的投影视图;
[0017]图4是本发明所述漩涡流冲洗装置的投影视图;
[0018]图5是图4中Α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01冲洗座;011缓冲通道;012漩涡腔;0121漩涡腔的上部;0122漩涡腔的中部;0123漩涡腔的下部;013出水通道;014左入水通道;015右入水通道;02密封圈;03冲洗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1]如图1一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漩涡流冲洗装置,用于对冲洗针03进行快速冲洗,所述漩涡流冲洗装置包括冲洗座01和密封圈02,所述冲洗座01由耐腐蚀性材料制成,优选亚克力材料。
[0022]所述冲洗座01内开设有漩涡腔012,所述漩涡腔012的顶部连通有缓冲通道011的一端,所述缓冲通道01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01的顶端面,所述密封圈02置于所述缓冲通道011的另一端开口处,所述密封圈02上开设有针孔(未图示);所述漩涡腔012的底部连通有出水通道013的一端,所述出水通道01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01的底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0122—侧的正中心处连通有左入水通道014的一端,所述左入水通道014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01的外部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0122另一侧的正中心处连通有右入水通道015的一端,所述右入水通道015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01的外部端面,所述出水通道013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左入水通道014和所述右入水通道015的截面积之和。
[0023]所述缓冲通道011、所述出水通道013、所述左入水通道014和所述右入水通道015均呈圆管状,且所述缓冲通道011和所述出水通道013的直径相等,所述左入水通道014和所述右入水通道015的直径相等;所述漩涡腔012呈圆柱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漩涡腔的上部0121呈圆弧状,所述漩涡腔的中部0122呈直筒状,所述漩涡腔的下部0123呈锥形状,且所述漩涡腔012的中心轴与所述缓冲通道011和所述出水通道013的中心轴均同轴设置;所述左入水通道014和所述右入水通道015相对所述漩涡腔012的中心轴相互对称设置,且所述左入水通道014的中心轴和所述右入水通道015的中心轴与所述漩涡腔012中心轴的夹角均为β,所述β的角度范围为0?180° ;所述左入水通道014另一端的中心点和所述右入水通道015另一端的中心点相接形成有水平连接线,所述左入水通道014和所述右入水通道015的中心轴分别投影于水平面形成有左投影线和右投影线,所述左投影线和右投影线与所述水平连接线的夹角均为α,所述α的角度范围为0?90°。
[0024]本发明提供的漩涡流冲洗装置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将冲洗针03置于密封圈02的针孔中,使得冲洗针03与密封圈02的针孔构成密封,从而使得密封圈02对缓冲通道011的另一端开口处进行密封,以防止冲洗废液溢出;将清洗液分别由相互对称设置的左入水通道014和右入水通道015灌入漩涡腔的中部0122两侧的正中心处,由于角度α和β的存在,漩涡腔012中会形成漩涡流,从而对冲洗针03进行充分的冲洗,冲洗废液通过出水通道013不断排出。
[0025]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主权项】
1.一种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洗座,所述冲洗座内开设有漩涡腔,所述漩涡腔的顶部连通有缓冲通道的一端,所述缓冲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顶端面,所述漩涡腔的底部连通有出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底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一侧连通有左入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左入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外部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另一侧连通有右入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右入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外部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缓冲通道的另一端开口处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开设有针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通道、所述出水通道、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均呈圆管状,且所述缓冲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的直径相等,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直径相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漩涡腔呈圆柱形结构,且所述漩涡腔的中心轴与所述缓冲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的中心轴均同轴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相对所述漩涡腔的中心轴相互对称设置,且所述左入水通道的中心轴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中心轴与所述漩涡腔中心轴的夹角均为β,所述β的角度范围为0?18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入水通道另一端的中心点和所述右入水通道另一端的中心点相接形成有水平连接线,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中心轴分别投影于水平面形成有左投影线和右投影线,所述左投影线和右投影线与所述水平连接线的夹角均为α,所述α的角度范围为0?9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左入水通道和所述右入水通道的截面积之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漩涡腔的上部呈圆弧状,所述漩涡腔的中部呈直筒状,所述漩涡腔的下部呈锥形状。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漩涡流冲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入水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漩涡腔的中部一侧的正中心处,所述右入水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漩涡腔的中部另一侧的正中心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漩涡流冲洗装置,包括冲洗座,所述冲洗座内开设有漩涡腔,所述漩涡腔的顶部连通有缓冲通道的一端,所述缓冲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顶端面,所述漩涡腔的底部连通有出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出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底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一侧连通有左入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左入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外部端面,所述漩涡腔的中部另一侧连通有右入水通道的一端,所述右入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冲洗座的外部端面。该漩涡流冲洗装置安全可靠、便捷高效,可对冲洗针进行快速冲洗。
【IPC分类】B08B13/00, B08B3/10
【公开号】CN105457945
【申请号】CN201511018256
【发明人】王鹏, 王弼陡, 黎海文, 张运平, 程文播, 孙海旋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