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968026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解决脱氮除磷与污泥减量之间矛盾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各国学者已经开始了对污水处理中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国内外存在的污泥减量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类:一类是隐性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主要有臭氧溶胞技术和超声波减量技术等;第二类是解偶联生长的减量技术,主要包括投加解耦联剂和促进污泥非稳态生长的0SA工艺技术;第三类是微型动物污泥减量工艺,包括在常规污水处理系统中培养微型动物和两段法工艺。这些污泥减量技术都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减量效果,但都因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和运用。其中,前两类减量技术的共性问题主要是在实现较好污泥减量效果的同时不能保证较好的出水水质,尤其是氮磷去除效果较差。
[0003]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加剧,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去除已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重要任务,如何确保在具有较好脱氮除磷效果的前提下实现污泥减量,是污泥减量化技术有待发展的方向。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能达到较好污泥减量效果同时又不影响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废水处理技术。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较好污泥减量效果、又同时能较好地脱氮除磷而不降低污水处理效果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污泥减量效果、又同时能较好地脱氮除磷而不降低污水处理效果的污水处理方法。
[0005]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经预处理后的污水经A2/0工艺厌氧池进水口进入厌氧池,混合液在厌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2h,进行厌氧释磷后的混合液约有10%流入中沉池,剩余混合液经缺氧池进水口流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及有机物去除处理;
2)厌氧池中10%的混合液流入中沉池后进行沉淀,沉淀时间约为lh,沉淀下来的污泥经厌氧池中搅拌器搅拌产生的水力作用从中沉池底部的中沉池污泥回流口回流到厌氧池,将中沉池分离出的富磷上清液弓I到化学除磷池;
3)向化学除磷池中加入适量浓度为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左右,将富磷上清液搅拌均匀,使其经化学反应产生多羟基磷灰石沉淀,静止稳定后从化学除磷池池底回收多羟基磷灰石;
4)将化学除磷池静止稳定后的上清液排至好氧池,随缺氧池流至好氧池的混合液一并进行硝化及有机物去除处理;
5)将好氧池中部硝化液以150%的硝化液回流比回流至缺氧池,经搅拌器搅拌与来自厌氧池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行反硝化脱氮,混合液在缺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2h ; 6)缺氧池反硝化处理后的混合液经好氧池进水口流入好氧池,对好氧池进行曝气,保持DO约为3mg/L,在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下使溶解氧与混合液充分混合,进行硝化反应及有机物进一步去除处理,混合液在好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9.5h ;
7)好氧池处理后的混合液经二沉池进水口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分离出的高浓度污泥排至污泥减量装置,并同时排出二沉池上清液;
8)高浓度污泥依次流经污泥减量装置缺氧区、厌/好氧交替区和预厌氧区,停留时间依次为lh、6h和0.5h,厌/好氧交替区通过时控开关对曝气器进行曝气时间控制,使厌/好氧交替间隔时间为lh,并控制厌/好氧交替区好氧时段DO为2mg/L ;
9)将经污泥减量装置减量后的污泥以100%的污泥回流比经厌氧池污泥回流口回流至A2/0工艺厌氧池,同时排除污泥减量装置中剩余污泥。
[0006]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通过改良A2/0工艺与污泥减量装置的结合,解决了隐性生长和解耦联生长的污泥减量技术中存在的污泥减量与脱氮除磷之间的矛盾,在实现较好污泥减量效果的同时达到了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污水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是改良A2/0工艺平面图图3是改良A2/0工艺立面图图4是改良A2/0工艺侧面图图5是污泥减量装置平面图图6是污泥减量装置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
参见图1,本污水处理方法流程的处理系统由A2/0工艺装置(由厌氧池、缺氧池及好氧池组成)、中沉池、化学除磷池、二沉池及污泥减量装置串联组成;参见图2至图4,中沉池与A2/0工艺连接为一体,中沉池与厌氧池之间一墙相隔;污泥减量装置构造如图5和图6所示,由缺氧区、厌/好氧交替区及预厌氧区组成。
[0008]本工艺流程具体污水处理过程如下:
1)经预处理后的污水经A2/0工艺厌氧池进水口进入厌氧池,混合液在厌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2h,进行厌氧释磷后的混合液约有10%流入中沉池,剩余混合液经缺氧池进水口流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及有机物去除处理;
2)厌氧池中10%的混合液流入中沉池后进行沉淀,沉淀时间约为lh,沉淀下来的污泥经厌氧池中搅拌器搅拌产生的水力作用从中沉池底部回流到厌氧池(中沉池污泥回流口见图4所示),将中沉池分离出的富磷上清液引到化学除磷池;
3)向化学除磷池中加入适量浓度为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左右,将富磷上清液搅拌均匀,使其经化学反应产生多羟基磷灰石沉淀,静止稳定后从化学除磷池池底回收多羟基磷灰石;
4)将化学除磷池静止稳定后的上清液排至好氧池,随缺氧池流至好氧池的混合液一并进行硝化及有机物去除处理;
5)将好氧池中部硝化液以150%的硝化液回流比回流至缺氧池,经搅拌器搅拌与来自厌氧池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行反硝化脱氮,混合液在缺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2h
?
6)缺氧池反硝化处理后的混合液经好氧池进水口流入好氧池,对好氧池进行曝气,保持DO约为3mg/L,在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下使溶解氧与混合液充分混合,进行硝化反应及有机物进一步去除处理,混合液在好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9.5h ;
7)好氧池处理后的混合液经二沉池进水口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分离出的高浓度污泥排至污泥减量装置,并同时排出二沉池上清液;
8)高浓度污泥依次流经污泥减量装置缺氧区、厌/好氧交替区和预厌氧区,停留时间依次为lh、6h和0.5h,厌/好氧交替区通过时控开关对曝气器进行曝气时间控制,使厌/好氧交替间隔时间为lh,并控制厌/好氧交替区好氧时段DO为2mg/L ;
9)将经污泥减量装置减量后的污泥以100%的污泥回流比经厌氧池污泥回流口回流至A2/0工艺厌氧池,同时排除污泥减量装置中剩余污泥。
[0009]实施例:
以某大学校园排放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装置进水流量为6L/h,进水主要水质指标为:C0Dcr = 347 ?490mg/L、NH4+-N = 32 ?40mg/L、TN = 36 ?51mg/L、TP = 4?9mg/L、PH = 7?8。将上述原水利用本发明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
[0010]经过上述处理工艺处理后,二沉池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可以达到:CODcr ( 55mg/L, TN ( 13.9mg/L, TP ( 0.7mg/L,系统对CODcr、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1.25%,70.87%和90.57%,可见系统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同时,经测量,系统的污泥产率为0.276gMLSS/gCOD,与相同运行参数的常规A2/0工艺相比,该系统达到了 38.3%的污泥减量效果。
【主权项】
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经预处理后的污水经A2/0工艺厌氧池进水口进入厌氧池,混合液在厌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2h,进行厌氧释磷后的混合液约有10%流入中沉池,剩余混合液经缺氧池进水口流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及有机物去除处理; 2)厌氧池中10%的混合液流入中沉池后进行沉淀,沉淀时间约为lh,沉淀下来的污泥经厌氧池中搅拌器搅拌产生的水力作用从中沉池底部的中沉池污泥回流口回流到厌氧池,将中沉池分离出的富磷上清液弓I到化学除磷池; 3)向化学除磷池中加入适量浓度为l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9左右,将富磷上清液搅拌均匀,使其经化学反应产生多羟基磷灰石沉淀,静止稳定后从化学除磷池池底回收多羟基磷灰石; 4)将化学除磷池静止稳定后的上清液排至好氧池,随缺氧池流至好氧池的混合液一并进行硝化及有机物去除处理; 5)将好氧池中部硝化液以150%的硝化液回流比回流至缺氧池,经搅拌器搅拌与来自厌氧池的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行反硝化脱氮,混合液在缺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2h ; 6)缺氧池反硝化处理后的混合液经好氧池进水口流入好氧池,对好氧池进行曝气,保持DO约为3mg/L,在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下使溶解氧与混合液充分混合,进行硝化反应及有机物进一步去除处理,混合液在好氧池中停留时间约为9.5h ; 7)好氧池处理后的混合液经二沉池进水口流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分离出的高浓度污泥排至污泥减量装置,并同时排出二沉池上清液; 8)高浓度污泥依次流经污泥减量装置缺氧区、厌/好氧交替区和预厌氧区,停留时间依次为lh、6h和0.5h,厌/好氧交替区通过时控开关对曝气器进行曝气时间控制,使厌/好氧交替间隔时间为lh,并控制厌/好氧交替区好氧时段DO为2mg/L ; 9)将经污泥减量装置减量后的污泥以100%的污泥回流比经厌氧池污泥回流口回流至A2/0工艺厌氧池,同时排除污泥减量装置中剩余污泥。
【专利摘要】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解决脱氮除磷与污泥减量之间矛盾的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对常规A2/O工艺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良,并设计了一种污泥减量装置。将改良A2/O工艺与污泥减量装置联合运行,使系统实行旁路化学除磷与生物除磷相结合的除磷方式,并通过污泥减量装置的特殊运行方式对二沉池高浓度污泥进行减量。整个系统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污泥减量效果,同时也使脱氮除磷达到了较好效果,解决了目前污泥减量方法中脱氮除磷与污泥减量之间的矛盾。
【IPC分类】C02F3/30, C02F9/14
【公开号】CN105439373
【申请号】CN201410506837
【发明人】徐聪
【申请人】青岛诚一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