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0002]【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活污水一般都是通过微生物进行处理,此种技术,需要成本较高的生物膜床,而且,需要污水水流量及污水的质地稳定,否则,会破坏微生物菌落而导致不能有效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因此,这种技术需要有能稳定水流量及水质的设施,这样,就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且,当发生突发情况时,如因为大雨污水中注入大量的雨水时,即使设置了稳定水流量及水质的设施,也不能有效地适应水流急水质极端变化的情况的。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的、能有效适应水流和水质变化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
[000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水槽、种植在水槽内的稗草或者水稻,水槽的一端是进水口、水槽的另一端是出水口,稗草或者水稻的根交织布满水槽的容腔,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交织的稗草或者水稻的根,然后从出水口流出,污水中的固体物及营养物质被稗草或者水稻的根吸收,从而完成生活污水的处理。
[0005]由于稗草或者水稻都是水生植物,根系发达,根系布满水槽后既形成物理过滤层,以便将生活污水中的固体物过滤下来,同时,大量地吸收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来维持其生长所需,这样,既有效地处理了生活污水,同时,又能维持处理系统的有效性,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即使污水水流量及污水的质地不稳定,也不会影响稗草或者水稻的根系的物理处理能力及吸取生活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的能力。
[0006]这里,生活污水流经水槽的时间为20分钟以上。
[0007]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的、能有效适应水流和水质变化的、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0008]【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9]【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长度为12米,宽度为0.8的水槽1、种植在水槽I内的稗草或者水稻2,水槽I的一端是进水口 3、水槽I的另一端是出水口 4,稗草或者水稻2的根5交织布满水槽I的容腔,生活污水从进水口 3进入交织的稗草或者水稻2的根5,经过20分钟,最好是40分钟后,从出水口 4流出,污水中的固体物及营养物质被稗草或者水稻2的根5吸收,从而完成生活污水的处理。
[0010]这里,水槽I可以布设沉浮在河道上,水槽I的进水口 3迎着河道水流的流向,水槽I与水流流向平行。水槽I由中空的底浮板、两侧中空的侧浮板连接而成,这样,水槽I就能沉浮在河道上并通过往底浮板、侧浮板内灌注水的方式来调节水槽在河道内沉浮的位置。
[0011]水槽I是弯折布设,以便充分利用空间。
[0012]水槽I的进水口 3的高度高于出水口 4的高度,且出水口 4位于稗草或者水稻2的根部5位置或者低于稗草或者水稻2的根部5位置。
【主权项】
1.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种植在水槽内的稗草或者水稻,水槽的一端是进水口、水槽的另一端是出水口,稗草或者水稻的根交织布满水槽的容腔,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交织的稗草或者水稻的根,然后从出水口流出,污水中的固体物及营养物质被稗草或者水稻的根吸收,从而完成生活污水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活污水流经水槽的时间为20分钟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活污水流经水槽的时间为40分钟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槽I是弯折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槽长度大于12米,宽度为0.8 — 1.2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槽的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且出水口位于稗草或者水稻的根部位置或者低于稗草或者水稻的根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槽的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且出水口位于稗草或者水稻的根部位置或者低于稗草或者水稻的根部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槽的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且出水口位于稗草或者水稻的根部位置或者低于稗草或者水稻的根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槽布设并沉浮在河道上,水槽的进水口迎着河道水流的流向,水槽与水流流向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水槽由中空的底浮板、两侧中空的侧浮板连接而成。
【专利摘要】一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种植在水槽内的稗草或者水稻,水槽的一端是进水口、水槽的另一端是出水口,稗草或者水稻的根交织布满水槽的容腔,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交织的稗草或者水稻的根,然后从出水口流出,污水中的固体物及营养物质被稗草或者水稻的根吸收,从而完成生活污水的处理。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的、能有效适应水流和水质变化的优点。
【IPC分类】C02F3-32
【公开号】CN104828950
【申请号】CN201510231637
【发明人】黄伟强
【申请人】黄伟强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