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回路低氧供风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和改进,对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节省投资、降低运行成本及便于维护成为人们努力的方向。
各种污水处理工艺,一般都有好氧段,通过充氧曝气实现对codcr和氨氮的去除,同时完成对磷的吸收,因此好氧段对污水处理工艺极为重要。而一般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工艺中,为了确保好氧段的处理效果,使供氧充分,好氧段的溶解氧浓度一般不小于2mg/l,而且认为溶解氧浓度越高处理效果越好,在如此高溶解氧浓度的条件下运行,造成需氧量的增高,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电耗,同时在高溶解氧浓度的条件下,氨氮大部分转化为硝态氮,增加了反硝化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回路低氧供风控制系统及方法,不仅降低电耗,而且提高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和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
为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回路低氧供风控制系统及方法,主要包括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氨氮在线监测设备、plc控制柜和鼓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的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用来实时监测生化池溶解氧浓度,安装在生化池出水端附近。
进一步地,所述的氨氮在线监测设备,用来实时监测生化池氨氮浓度,安装在生化池出水端附近。
进一步地,所述的plc控制柜,包括控制模块和变频器。
进一步地,所述的鼓风机,可采用罗茨鼓风机、空气悬浮鼓风机或磁悬浮鼓风机。
进一步地,通过氨氮在线监测设备监测到的数据,上传至plc控制柜,通过运算得出生化池需要控制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与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上传的生化池内实时溶解氧浓度值进行比对,如果实时测定值高于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那么plc控制柜的控制模块发出指令给变频器,通过变频器降低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直到溶解氧实时测定值进入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内,如果实时测定值低于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那么plc控制柜的控制模块发出指令给变频器,通过变频器提高鼓风机的运行频率,直到溶解氧实时测定值进入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内。同时,氨氮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氨氮浓度值,在水温高于12℃时,氨氮浓度超过5mg/l,在水温低于12℃时,氨氮浓度超过8mg/l,信号传递给plc控制模块后,控制模块将发出指令调整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当水温高于12℃时,溶解氧浓度上限值不高于1.0mg/l,当水温低于12℃时,溶解氧浓度上限值不高于1.5mg/l。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回路低氧供风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氨氮和溶解氧值两项控制要素互相控制,提高了控制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将生化系统合理的控制在低氧状态下运行,不仅节省能耗,还提高了生化处理效果和系统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双回路低氧供风控制系统及方法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的含义:1、氨氮在线监测设备,2、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3、plc控制柜,4、鼓风机,5、生化池,6、出水端,7、充氧曝气供风支管,8、空气推流供风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提供一种双回路低氧供风控制系统及方法,主要包括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1、氨氮在线监测设备2、plc控制柜3和鼓风机4。
所述的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1,用来实时监测生化池5内的溶解氧浓度,安装在生化池5的出水端6附近。
所述的氨氮在线监测设备2,用来实时监测生化池5内的氨氮浓度,安装在生化池5的出水端6附近。
所述的plc控制柜3,包括控制模块和变频器。
所述的鼓风机4,可采用罗茨鼓风机、空气悬浮鼓风机或磁悬浮鼓风机。
通过氨氮在线监测设备1监测到生化池5的数据,上传至plc控制柜3,通过运算得出生化池5需要控制的溶解氧浓度范围,与溶解氧在线监测设备2上传的生化池5内实时溶解氧浓度值进行比对,如果实时测定值高于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那么plc控制柜3的控制模块发出指令给变频器,通过变频器降低鼓风机4的运行频率,直到溶解氧实时测定值进入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内,如果实时测定值低于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那么plc控制柜3的控制模块发出指令给变频器,通过变频器提高鼓风机4的运行频率,直到溶解氧实时测定值进入运算得出的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内。同时,氨氮在线监测设备1实时监测氨氮浓度值,在水温高于12℃时,氨氮浓度超过5mg/l,在水温低于12℃时,氨氮浓度超过8mg/l,信号传递给plc控制柜3后,控制模块将发出指令调整溶解氧浓度控制范围,当水温高于12℃时,溶解氧浓度上限值不高于1.0mg/l,当水温低于12℃时,溶解氧浓度上限值不高于1.5mg/l。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