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焦炉煤气净化系统剩余氨水蒸氨工艺,属于焦化工程技术,且特别涉及一种无蒸汽蒸氨装置,是一种焦炉煤气加热导热油间接无蒸汽蒸氨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采用广泛的蒸氨工艺主要采用直接蒸汽蒸馏的方法,其工艺是向蒸氨塔中通入直接蒸汽,将氨水中的氨蒸馏出来,该工艺成熟稳定,但是在蒸馏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量的蒸氨废水,蒸汽消耗量比较大。国内技术人员对直接蒸汽法蒸氨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进,如:管式炉蒸氨工艺、利用真空装置的负压蒸氨工艺,这些工艺在老厂改造中有几个问题:1、占地大,改造难度高,无法满足生产操作要求和安全防火规范。2、投资大,运行成本高,只是间接的把蒸汽热源用煤气来代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创新工艺在老厂改造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品适应性强、操作稳定灵活、能耗低,无蒸汽蒸氨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无蒸汽蒸氨装置,该装置由导热油炉、再沸器、油气分离器、膨胀槽、储油槽、导热油循环泵、原料油泵、蒸氨塔、废水循环泵组成,其中所述原料油泵连接于储油槽和膨胀槽,所述储油槽通过导热油循环泵连接于所述导热油炉,所述导热油炉连接于再沸器,所述再沸器连接于蒸氨塔,所述蒸氨塔通过废水循环泵连接于再沸器,所述膨胀槽连接于储油槽和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连接于储油槽和导热油循环泵之间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油炉的导热油温度控制范围为290~320℃。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油炉的导热油压力控制范围为0.3mpa~1.0mpa。
进一步的,所述蒸氨塔采用高效增强型多溢流斜孔塔盘。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油泵将导热油送至储油槽,储油槽里导热油经过导热油循环泵送至导热油炉经过焦炉煤气加热后至再沸器内与蒸氨废水换热,之后送至油气分离器,气相至膨胀槽,导热油从油气分离器底部回到导热油循环泵入口形成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蒸氨塔塔底蒸氨废水通过废水循环泵送至再沸器与导热油间接换热后返回蒸氨塔蒸馏。
本发明提出的无蒸汽蒸氨装置,相对于现有蒸氨工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减排、增效、占地小等各个方面。其中:减排:减少废水外排量10%;增效:每吨蒸氨废水可节省运行费用6元人民币;投资与占地:因增加的设备,投资与占地均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无蒸汽蒸氨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无蒸汽蒸氨装置,采用无蒸汽蒸氨工艺,其创新点在于:在原有蒸氨塔基础上增加一套导热油炉系统和蒸汽再沸器,利用导热油低压高温的特点通过再沸器间接加热剩余氨水,相对传统直接法蒸氨工艺,不使用直接蒸汽,蒸氨废水不增加。
请参考图1,图1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无蒸汽蒸氨装置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出一种无蒸汽蒸氨装置,该装置由导热油炉100、再沸器200、油气分离器300、膨胀槽400、储油槽500、导热油循环泵600、原料油泵700、蒸氨塔800、废水循环泵900组成,其中所述原料油泵700连接于储油槽500和膨胀槽400,所述储油槽500通过导热油循环泵600连接于所述导热油炉100,所述导热油炉100连接于再沸器200,所述再沸器200连接于蒸氨塔800,所述蒸氨塔800通过废水循环泵900连接于再沸器200,所述膨胀槽400连接于储油槽500和油气分离器300,所述油气分离器300连接于储油槽500和导热油循环泵600之间管路。
根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导热油炉100的导热油温度控制范围为290~320℃。所述导热油炉100的导热油压力控制范围为0.3mpa(绝对压力)~1.0mpa(绝对压力)。
所述蒸氨塔800采用高效增强型多溢流斜孔塔盘,特有的斜孔塔盘结构型式,提高了蒸馏效率,材质相应修改,设备维护率大大降低。
所述原料油泵700将导热油送至储油槽500,储油槽500里导热油经过导热油循环泵600送至导热油炉100经过焦炉煤气加热后至再沸器200内与蒸氨废水换热,之后送至油气分离器300,气相至膨胀槽400,导热油从油气分离器300底部回到导热油循环泵600入口形成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蒸氨塔800塔底蒸氨废水通过废水循环泵900送至再沸器200与导热油间接换热后返回蒸氨塔800蒸馏,导热油与蒸氨废水间接换热不造成系统内废水的总量增加,减少了废水外排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无蒸汽蒸氨装置,相对于现有蒸氨工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减排、增效、占地小等各个方面。其中:减排:减少废水外排量10%;增效:每吨蒸氨废水可节省运行费用6元人民币;投资与占地:因增加的设备,投资与占地均较低。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