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生化处理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化脱氮技术为了解决总氮问题、对工艺段进行了厌氧、缺氧、好氧段的划分,并通过泵的循环来实现厌氧、缺氧、好氧段的联系,消耗了大量的电能。
现有生化的曝气技术为急速曝气系统,导致所用的橡胶及pvc材质曝气器所用材料厚度大,材料厚度大,曝气阻力损失大;通气量大,曝气阻力损失大。
现有生化内置沉淀池,一般深度较大,浪费池容较多,且现有生化出水ss及tp很难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需要增加混凝沉淀及过滤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为长方形的水池,在池的底部具有曝气软管,曝气软管上开有小孔,硬管和软管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池外,在池内具有l型廊道,池的短边做为l型廊道的短边,l型廊道的下部为曝气区,l型廊道的上部为澄清区或者厌缺氧区,在l区短边上口开一个长条孔,长条孔上顶与池顶持平,下底位于液下1米位置,在澄清区内置沉淀池且该沉淀池分双层,在一层进行生化泥水分离后进入下层的生化沉淀池泥水分离区,生化污泥通过污泥循环系统回流到曝气区,清液自流进入二层,通过投加混凝药剂进行二级混凝除磷沉淀,在二层混凝沉淀池,内置纤维转盘滤池,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曝气装置采用dn65pu薄壁软管,壁厚0.5mm,单位通气量0.7m3/h.m,曝气装置通过双主管供气。
内置沉淀池与曝气区共壁合建沉淀池内生化污泥回流方式,采用曝气势能回流方式。
曝气区域之前设置隔板,隔板的顶端高于水面,隔板的底端距离池底0.5m左右,在曝气区域之后设置隔板,隔板的顶端低于水面1.0m左右。
长条孔长度根据需要的循环量确定其长度,曝气区的泥水混合物,通过l区长边长条孔溢流进入澄清区或者缺氧区,澄清区或者缺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向l区短边区外侧汇集,l区短边区外侧汇集的泥水混合物通过l区短边底部孔,自动补充进入曝气区,形成大比例循环。
曝气装置运行一段时间会出现曝气软管堵塞,通过关闭一路曝气主管,打开关闭的曝气主管的放空阀,关闭曝气孔,使曝气管的堵塞物产生松动。另一路曝气装置瞬间通过双倍气量,冲出曝气孔的堵塞物,实现曝气管自清洗维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装置通过池型结构的布局,利用曝气系统产生的势能,实现无额外动能大比例内循环。
该技术可以通过薄壁pu管实现,壁厚0.5mm,通气量0.7m3/m.h,压力损失<2000pa,实现动力效率>9kgo2/kwh。
在不改变现有池容的停留时间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泥水分离,物化除磷,ss过滤三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生物污水处理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生物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为长方形的水池,在池的底部具有曝气软管,曝气软管上开有小孔,硬管和软管的一端连接并延伸至池外,在池内具有l型廊道,池的短边做为l型廊道的短边,l型廊道的下部为曝气区,l型廊道的上部为澄清区或者厌缺氧区,在l区短边上口开一个长条孔,长条孔上顶与池顶持平,下底位于液下1米位置,在澄清区内置沉淀池且该沉淀池分双层,在一层进行生化泥水分离后进入下层的生化沉淀池泥水分离区,生化污泥通过污泥循环系统回流到曝气区,清液自流进入二层,通过投加混凝药剂进行二级混凝除磷沉淀,在二层混凝沉淀池,内置纤维转盘滤池,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曝气装置采用dn65pu薄壁软管,壁厚0.5mm,单位通气量0.7m3/h.m,曝气装置通过双主管供气。
内置沉淀池与曝气区共壁合建沉淀池内生化污泥回流方式,采用曝气势能回流方式。
曝气区域之前设置隔板,隔板的顶端高于水面,隔板的底端距离池底0.5m左右,在曝气区域之后设置隔板,隔板的顶端低于水面1.0m左右。
长条孔长度根据需要的循环量确定其长度,曝气区的泥水混合物,通过l区长边长条孔溢流进入澄清区或者缺氧区,澄清区或者缺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向l区短边区外侧汇集,l区短边区外侧汇集的泥水混合物通过l区短边底部孔,自动补充进入曝气区,形成大比例循环。
曝气装置运行一段时间会出现曝气软管堵塞,通过关闭一路曝气主管,打开关闭的曝气主管的放空阀,关闭曝气孔,使曝气管的堵塞物产生松动。另一路曝气装置瞬间通过双倍气量,冲出曝气孔的堵塞物,实现曝气管自清洗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