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粘度毛细管的清洗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533144阅读:1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脂运动粘度检测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油脂运动粘度毛细管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种表示,对各种油脂、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途等有决定意义。运动粘度从标准规定检测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对于试验完成后运动粘度毛细管的清洗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大家广泛使用的方法是将运动粘度毛细管倒置在烘箱内加热,让油脂自然流出,然后正置加入汽油,依靠汽油受热挥发将运动粘度毛细管壁上的油脂带出,再依次用重铬酸和石油醚清洗干净,该方法一方面将汽油加入热的运动粘度毛细管有一定的危险性,挥发的汽油对环境有污染;另一方面运动粘度毛细管需要用重铬酸多次长时间清洗才能洗净,且重铬酸有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安全清洗运动粘度毛细管的清洗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清洗装置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现有运动粘度毛细管在试验后清洗危险且时间长、难洗干净的难题,并可实现运动粘度快速、准确、安全检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粘度毛细管的清洗装置包括恒温浴容器和封盖有密封塞的溶液收集器、以及竖直放置在恒温浴容器内被清洗的U形结构的运动粘度毛细管;所述运动粘度毛细管一端用于灌入清洗溶剂,另一端通过贯穿密封塞的连通导管与溶液收集器内腔相连通;所述溶液收集器内腔通过贯穿密封塞的玻璃导管与洗耳球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运动粘度试验完成后在恒温浴容器内保温状态下先向运动粘度毛细管中注入适量的煤油将试验油脂稀释(煤油沸点高,不易挥发),然后用连通导管(即橡胶软管)将运动粘度毛细管与溶液收集器相连通,再用玻璃导管将溶液收集器和洗耳球相连通,装置连接完成后,利用洗耳球使溶液收集器内交替出现“正压”和“负压”,进而对运动粘度毛细管的管壁实现反复冲刷清洗,然后在室温下用无水乙醇和石油醚依次清洗。使运动粘度毛细管管内的清洗液反复的沿着运动粘度毛细管下降和上升,以此来实现对运动粘度毛细管管壁的清洗。溶液收集器的顶端用密封塞密封,在清洗过程中可以将溶液收集器内的溶液倒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清洗速度快、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等特点。为进行完运动粘度试验后运动粘度毛细管的清洗提供了新的清洗装置,解决了运动粘度毛细管长期以来的清洗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恒温浴容器,2、运动粘度毛细管,3、溶液收集器,4、连通导管(橡胶软管),5、玻璃导管,6、洗耳球(大号洗耳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粘度毛细管的清洗装置包括恒温浴容器1和封盖有密封塞的溶液收集器3、以及竖直放置在恒温浴容器1内被清洗的U形结构的运动粘度毛细管2;所述运动粘度毛细管2一端用于灌入清洗溶剂,另一端通过贯穿密封塞的连通导管4与溶液收集器3内腔相连通;所述溶液收集器3内腔通过贯穿密封塞的玻璃导管5与洗耳球6相连通。

本实施例所述运动粘度试验完成后,运动粘度毛细管仍在恒温浴容器1内,如图1所示,用连通导管4(即橡胶软管)将图1中所示运动粘度毛细管2的右上端与插装在溶液收集器3上端的密封塞内的玻璃直管相连接,再用玻璃导管5将溶液收集器3和洗耳球6相连通,整个清洗装置连接完成后,用玻璃漏斗从图1中所示运动粘度毛细管2的左端(用于灌入清洗溶剂的连通管)向管内注入适量的煤油,等待约2min使煤油与油脂的温度相同,然后用手缓慢挤压洗耳球6或松手释放,使溶液收集器内形成“正压”或“负压”,从而使运动粘度毛细管2内的液面下降或上升,这样反复操作3~5次,即可将运动粘度毛细管2内的油脂稀释,然后将洗耳球6从玻璃导管5处移开,用手将洗耳球6压扁再与玻璃导管5相连,快速松开洗耳球6使其在溶液收集器3内形成较大的“负压”,从而将运动粘度毛细管2内的煤油和油脂的混合液吸入溶液收集器3内,再用漏斗向运动粘度毛细管2内注入适量的煤油重复上面的操作反复清洗,如此2~3次即可将运动粘度毛细管2内的油脂清洗干净。去除清洗装置,将运动粘度毛细管2从恒温浴容器1内拿出,在室温状态下依次用无水乙醇和石油醚清洗后烘干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