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水池,以及与水池隔开的生物填料池,所述水池池底设置有生物砾石层,所述生物砾石层底部设置将水引向生物填料池底部的池底排水管,所述生物填料池中设置有作为水体净化专属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载体的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池上部设置有将水输送回水池的潜水泵。利用生物生态组合技术,高效净化水体水质;低成本、低能耗原位修复水体,节省了造价,减少水处理占地面积;全自动化工艺流程控制,无需人工看管;无需增氧机,利用形成的喷泉自增氧;整个处理过程无任何臭味产生;一次投入,永久免换水。
【专利说明】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质循环自净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城市景观水、喷泉、农村池塘、家用水池等人工水景应用广泛,但是水质容易被污染。传统的微污染水体处理技术有人工换水、机械过滤、化学药剂混凝处理、外循环净化处理等,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人工换水需要对水池进行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且浪费大量的新鲜水资源。机械过滤处理是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介质对微污染水体进行过滤,以达到除去水中悬浮物、提高浊度目的,但是机械过滤无法分离水中溶解性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尤其是水中C0D、氨氮、磷、藻类等污染物质,因此机械过滤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微污染水体水质。化学药剂混凝处理不仅需要建造成本高昂的混凝反应沉淀池及混凝搅拌设备,还会产生大量化学混凝剂形成的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外循环净化处理需要在水池外构建各种污水处理设施,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运行过程能耗高,运行管理复杂,难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微污染水体处理过程中浪费严重,容易二次污染,能耗高,管理复杂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成本、低能耗、高效自动的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水池,以及与水池隔开的生物填料池,所述水池池底设置有生物砾石层,所述生物砾石层底部设置将水引向生物填料池底部的池底排水管,所述生物填料池中设置有作为水体净化专属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载体的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池上部设置有将水输送回水池的潜水泵。
[0006]生物填料作为水体净化专属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的载体,在生物填料池中形成了复杂的好氧、缺氧微生物新陈代谢环境,提高了水与微生物接触的面积,加强了对水体中COD、氨氮、磷、藻类等的除去效果。
[0007]为了更好的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所述生物填料池设置在水池中央。
[0008]所述的生物砾石层的砾石表面附着有净化水体的微生物菌种。生物砾石具有机械阻留作用,能够过滤水体中悬浮物,降低了水质浊度,提高水质透明度。砾石上附着的微生物菌种能够降解水中C0D、氨氮、磷、藻类等。
[0009]所述的生物砾石层上种植有生态水草形成水下森林。生态水草本身不仅能够吸附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水中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质,生态水草的根系还提供了微生物最适宜栖息的生态环境及特种生物酶,生物酶的不断分泌能够有效抑制水中藻类的繁殖及生长。
[0010]所述生物填料为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由纤维丝束编织固定在中心绳上,纤维丝束呈螺旋放射状立体均匀排列。[0011]进一步,所述纤维丝束为具有良好刚度、柔性和回弹性能的亲水纤维丝束。
[0012]进一步,所述中心绳为耐腐、耐磨、高强度的疏水绳。
[0013]所述池底排水管均匀安装在水池底部,所述池底排水管上设置有集水孔。已经污染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池底排水管输送至生物填料池。
[0014]所述潜水泵管道出口末端装有喷泉喷头。水从喷泉喷头以水雾状喷出,提高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量,有利于生物砾石、生物填料上好氧微生物的繁殖。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生物生态组合技术,高效净化水体水质;2、低成本、低能耗原位修复水体,节省了造价,减少水处理占地面积;3、全自动化工艺流程控制,无需人工看管;4、无需增氧机,利用形成的喷泉自增氧;5、整个处理过程无任何臭味产生;6、一次投入,永久免换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体流动顺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水池1,以及与水池I隔开的生物填料池2,生物填料池2又称为填料生化池。所述水池I池底设置有一定高度的生物砾石层3,所述生物砾石层3底部设置将水引向生物填料池2底部的池底排水管4,所述生物填料池2中设置有作为水体净化专属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载体的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填料5,所述生物填料池2上部设置有将经过处理的洁净的水输送回水池I的潜水泵6。
[0021]生物填料5作为水体净化专属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的载体,在生物填料池2中形成了复杂的好氧、缺氧微生物新陈代谢环境,提高了水与微生物接触的面积,加强了对水体中C0D、氨氮、磷、藻类等的除去效果。
[0022]利用原有水池1,在水池I中央或者周边某位置隔离一部分位置用于建造生物填料池2。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所述生物填料池2设置在水池I中央。
[0023]所述的生物砾石层3的砾石表面附着有净化水体的微生物菌种。生物砾石具有机械阻留作用,能够过滤水体中悬浮物,降低了水质浊度,提高水质透明度。砾石上附着的微生物菌种能够降解水中C0D、氨氮、磷、藻类等。
[0024]所述的生物砾石层3上种植有生态水草7形成水下森林。生态水草7本身不仅能够吸附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水中营养物质含量,改善水质,生态水草7的根系还提供了微生物最适宜栖息的生态环境及特种生物酶,生物酶的不断分泌能够有效抑制水中藻类的繁殖及生长。
[0025]所述生物填料5为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由特殊制作工艺加工而成的纤维丝束编织固定在中心绳上,纤维丝束呈螺旋放射状立体均匀排列。所述纤维丝束为具有良好刚度、柔性和回弹性能的亲水纤维丝束。所述中心绳为耐腐、耐磨、高强度的疏水绳。
[0026]所述池底排水管4均匀安装在水池I底部,根据集水需要,所述池底排水管4上设置有若干个集水孔9。已经污染的水体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池底排水管4输送至生物填料池2。
[0027]所述潜水泵6管道出口末端装有喷泉喷头8。水从喷泉喷头8以水雾状喷出,提高了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水体的溶解氧量,有利于生物砾石层3、生物填料5上好氧微生物的繁殖。
[0028]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结构上的变形,这些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水池(1),以及与水池(I)隔开的生物填料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I)池底设置有生物砾石层(3),所述生物砾石层(3)底部设置将水引向生物填料池(2)底部的池底排水管(4),所述生物填料池(2)中设置有作为水体净化专属微生物菌种生长繁殖载体的高比表面积的生物填料(5),所述生物填料池(2)上部设置有将水输送回水池(I)的潜水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池(2)设置在水池(I)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砾石层(3)的砾石表面附着有净化水体的微生物菌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砾石层(3)上种植有生态水草(7)形成水下森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5)为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由纤维丝束编织固定在中心绳上,纤维丝束呈螺旋放射状立体均匀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束为具有良好刚度、柔性和回弹性能的亲水纤维丝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绳为耐腐、耐磨、高强度的疏水绳。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底排水管(4 )均匀安装在水池(I)底部,所述池底排水管(4 )上设置有集水孔(9 )。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6 )管道出口末端装有喷泉喷头(8 )。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440197SQ201320349939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8日
【发明者】董申伟 申请人:江门市中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