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尤其适合进入湖泊、河道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的原位控制,达到削减入湖或进入河道水体营养负荷的目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剧增,城市化加重,环境严重污染,我国许多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造成严重水质恶化,直接影响了水体的质量和可利用度,并危害着牲畜和人类的健康。同许多湖泊、湖湾、河道污染严重,水体发黑、产生难闻异味,严重影响环境、生态景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人们都在寻求一种既能削减水体富营养化负荷,又不影响生态景观或又能达到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解决办法。环境污染可分为"面源污染"与"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 口集中排放。目前对于点源污染主要通过建设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但是,有些地方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并没有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后就直接排放或处理不彻底就排放到河道或湖泊,尤其在城郊较为突出。本发明是针对此种情况,在排污口采用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通过本发明处理后,可以使污染物得到处理或大大降低后进入湖泊、河道,达到处理或削减入湖或入河道水体营养负荷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尤其适合进入湖泊、河道排污口污水的原位控制,达到了削减入湖或入河道水体营养负荷的目的,本发明施工简便,不需要占用土地,成本低,效果好,同时可以美化环境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其步骤是:1、在沿堤岸的污排污口下端3-5cm处建立下行过滤池和上行过滤池(二个过滤池),下行过滤池和上行过滤池的大小根据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多少而定。2、在下行过滤池和上行过滤池中放入填料层和陶粒层,通过一段时间(2-3天)后填料上可以自然生长出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消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去除氨氮、磷实现治污的目标。污水进入下行过滤池,由上至下流经填料(填料为碎石)层,经过填料(碎石)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污水到达下行过滤池底部通过透水孔进入上行过滤池,水再由下至上流经陶粒层,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3、在下行过滤池和上行过滤池表面栽种水生植物,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吸收部分水体中的营养物,达到净化作用,另一方面,滤池表明栽种景观水生植物可以遮盖排污口和滤池,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所述的表面栽种水生植物为再力花、鸢尾、美人蕉、梭鱼草、香蒲、菖蒲和千屈菜等;景观水生植物与表面栽种水生植物相同。4、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在下行过滤池和上行过滤池滞留10-12小时后SS ( 20mg/l、COD消减60-75%、氨氮消减80-90%。处理后清水从上行过滤池顶部溢出,进入河道或湖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由排污口进入湖泊或河道的污染物得到原位控制,避免了大量污染物直接进入湖泊或河道,造成污染物扩散或溶于湖泊水体,难以处理。2本发明在过滤池表明栽种水生植物,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根系吸收部分水体中的营养物,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另一方面,滤池表明栽种景观水生植物可以遮盖排污口和滤池,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3本发明简单易行,系统造价成本低廉,适宜在湖泊、河道等水体推广应用。
图1为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的构筑物剖面图;图3为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平面示意图。I 一堤岸、2 —排污口、3 —污水、4 一下行过滤池、5 —上行过滤池、6 —水生植物、7 —填料(碎石)、8 —填料·(陶粒)、9 一透水孔、10 —清水、11 一隔墙。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描述: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其步骤是:I在广东省惠州市的西湖实施本发明,惠州西湖沿堤岸I有多处污排污管(口),排污口 2污水排出量约为10-20m3/天,在排污口 3下端3-5cm处建立二个过滤池,即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下行过滤池4长1.5m,宽1.5m,高1.5m,上行过滤池5长2m,宽2m,高1.25m。池体和隔墙均用混凝土制作,隔墙11位于池体中,将池体分隔为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 (两个过滤池)之间的隔墙11底部开四个长20cm高5cm的透水孔9联通,形成水流通道。下行过滤池4填料为粒径3-5cm碎石7层,上行过滤池5填料为粒径l_3cm陶粒8层,通过2-3天后填料上生长出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微生物可以吸收大量的污染物。2污水经排污口进入下行过滤池4,由上至下流经填料(碎石)7层,经过填料(碎石)7层上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污水到达下行过滤池4底部通过透水孔9进入上行过滤池5,水再由下至上流经填料(陶粒)8层,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悬浮物得到过滤为清水。3水生植物栽种:在下行过滤池4表面下行池水生植物6为再力花和美人蕉种植密度为:9株/m2 ;上行池表面水生植物6为多色鸢尾和梭鱼草5-8株/m2。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6吸收部分水体中的营养物,达到净化作用,另一方面,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表明栽种景观水生植物6可以遮盖排污口 2,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所述的表面栽种水生植物为再力花、鸢尾、美人蕉、梭鱼草、香蒲、菖蒲和千屈菜其中的一种或2 — 7种的任意组合;景观水生植物与表面栽种水生植物相同。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在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滞留10-12小时后SS ( 20mg/
1、C0D消减60-75%、氨氮消减80-90%。处理后清水10从上行过滤池5顶部溢出,进入河道或湖泊。尤其适用于入河道 湖泊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的原位控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其步骤是: 在沿堤岸(I)的污排污口(3)下端3-5cm处建立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 在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中放入填料(7)层和陶粒(8)层,通过2-3天后填料上自然生长出微生物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消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并去除氨氮、磷,污水进入下行过滤池(4),由上至下流经填料(7)层,经过填料(7)层的过滤和吸附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污水到达下行过滤池(4)底部通过透水孔(9)进入上行过滤池(5),水再由下至上流经陶粒(8)层,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在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表面栽种水生植物,一方面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达到净化;另一方面,滤池表明栽种景观水生植物遮盖排污口和滤池,达到美化环境; 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在下行过滤池(4)和上行过滤池(5)滞留10-12小时后SS ( 20mg/1、COD消减60-75%、氨氮消减80-90%,处理后清水从上行过滤池(5)顶部溢出,进入河道或湖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7)为碎石;所述的填料(8)为陶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栽种水生植物为再力花、鸢尾、美人蕉、梭鱼草、香蒲、菖蒲和千屈菜其中的一种或2 — 7种的任意组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原位消减或控制方法,其步骤A、在河道湖泊沿堤岸的污排污口下端建立下行过滤池和上行过滤池;B、在过滤池中放入填料,2-3天后填料上自然生长出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进入下行过滤池,由上至下流经填料,到达下行过滤池底部通过透水孔进入过滤池,水再由下至上流经填料,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过滤和吸附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C、在过滤池表面栽种水生植物,达到净化和景观效果;D、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在过滤池滞留10-12小时后,氮、磷及COD得到消减,处理后清水从过滤池顶部溢入河内。本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成本低,效果好;适用于入河道湖泊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的原位控制。
文档编号C02F9/14GK103241899SQ20131016804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6日
发明者刘浩, 张聪, 沈银武, 刘永定 申请人:武汉昌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