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套管式排污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80794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套管式排污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净化池排污设备,是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底 部套管式排除污物的装置。
技术背景二十世纪初,在英国伦敦最早投入使用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设施,是人类首次应 用生物法处理污水。七十年代,随着工业水处理成本的上升,许多水处理专家设想将生物法 推广至小容量的工业水处理场合,提出了采用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 reactor)处理水的 设想,自此以后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广泛应用。并在实验室开展了规模实验。二十一世纪,我国海水鱼类特别是鲆鲽类工厂化养殖迅猛发展,其中节水型的 循环水养殖也逐步推广。鲆鲽类养殖循环水的处理工艺逐步建立起来,即鱼池排放水经 过-筛滤(微滤机或弧形筛)-泡沫分离-多级生物净化-杀菌-增氧-回到养鱼池。生物净化池是整个循环水净化的核心。通常是长方形水泥池,池中敷设大量的填 料,在填料上由生长活性生物膜(有益菌和有机物的混合体)来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 例如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可溶性有机物等。但由于生物膜老化的原因或在充气动力的 作用下,生物膜经常脱落于生物净化池底部,造成池底污物积累和发臭,使净化效果大有影 响。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清污是不现实的,因为排干水会导致净化生物膜的干置乃至死亡。 通常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池底部建成‘V’字沟型,方便积污,然后虹吸出池外。然而,在 现实操作中,由于生物净化池敷设大量的填料,从上方进行虹吸却十分困难。目前,设计一 个能够避免上方虹吸,并可容易清污操作的底部装置,国内外尚未见有报道。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套可供养殖鱼类循环水系统生物净化池进行高效除 污的虹吸装置,取代上方虹吸排污或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方便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它的结构系一套管结构,是由内管螺旋盖、弹簧管、外管、 外管螺旋盖、内管、梭头和牵引钢丝线构成;外管位于生物净化池‘V’型槽池底内;弹簧管 和梭头连接在一起组成内管,内管一端为弹簧管,弹簧管通出生物滤池池外,其端头设有内 管螺旋盖;另一端为梭头,位于生物净化池内的外管内,其端部封闭并连接牵引钢丝线,再 通过滑轮接向固定于池边的牵引机;外管通出位于生物滤池外,外管池外端部设有外管螺 旋盖。所述的外管材质为PVC塑料管,与生物净化池同等长度,外管直径为53mm,表面 均布5mm小圆孔。所述内管的梭头和弹簧管梭头材质为PVC塑料管,直径为50mm,长度为50cm, 管壁均布直径为5mm的圆孔;弹簧管直径为50mm,长度比外管4长60cm。本实用新型其特点是[0011]1、本实用新型具有简便操作、高效清污、可持续使用等优点;2、生物净化池池底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底部污物基本清理干净,大大提高了生 物滤池的净化作用和生物膜寿命;3、本实用新型是利用虹吸原理、可供养殖鱼类循环水系统生物净化池进行高效除 污的一种虹吸装置,取代上方虹吸排污或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 效率。

图1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1-内管螺旋盖、2-弹簧管、3-外管螺旋盖、4-外管、5-梭头、6-钢丝牵引线、12-内管。图2 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7-生物净化池、8- ‘V’型槽池底、9-滑轮、10-牵引机、12-内管。图3 生物净化池A-A向池底截面示意图11-水处理生物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和使用方法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附图1所示它的结构系一套管结构,是由内管螺旋盖1、弹簧管2、外管螺旋盖3、 外管4、内管12、梭头5和牵引钢丝线6构成;外管4位于生物净化池‘V’型槽池底8内;弹 簧管2和梭头5连接在一起组成内管12,内管12 —端(从图1看为左端)为弹簧管2,弹 簧管2通出生物滤池池7外,其端头设有内管螺旋盖1 ;另一端(从图1看为右端)为梭头 5,位于生物净化池7内的外管4内,其端部封闭并连接牵引钢丝线6,再通过滑轮9接向固 定于池边的牵引机10 ;外管4通出位于生物滤池7外,外管4池外端部(从图1看为左端) 设有外管螺旋盖3 ;所述的外管4:材质为PVC塑料管,与生物净化池同等长度,外管直径为53mm,表面 均布5mm小圆孔。所述内管12的梭头5和弹簧管2 梭头5 材质为PVC塑料管,直径为50mm,长度 为50cm,管壁均布直径为5mm的圆孔;弹簧管2直径为50mm,长度比外管4长60cm。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生物净化池7的长宽来设计其长度和数量的布局。生物净化池7为长方形水泥池,池中敷设大量的填料,池底设有多个波浪状水泥 结构‘V’型槽8,内管12套于外管4内,沿着池底的‘V’型槽8布设。在钢丝牵引线6的拉 动作用下,露在生物净化池7池外的弹簧管2,可向内管12的端部(从图1看为右端)的方 向移动。工作使用方法是拉动钢丝牵引线6牵引露在生物净化池7池外的弹簧管2,可 使梭头5和外管4形成相对移动状态。梭头5移动到那里,梭头5管壁上流水孔与外管4对 应的流水孔形成水流。生物净化池水深度约60cm以上,当打开生物滤池池外内管的螺旋盖3和1时,利用位差形成虹吸状态。也就是说,池水从外管4流水孔进入梭头5管壁上流水 孔,经内管一端(从图1看为左端)塑料弹簧管2流到池外;只有梭头5上有流水孔,所以 梭头5移动到哪里,哪里就形成水流。在其水流的作用下,拉动沉积在外管4管壁上和‘V’ 型槽池底8周围的污物,由此将污物排出池外。排污处理流程首先拧紧外管螺旋盖3,打开内管的螺旋盖1,并用手抽动弹簧管 2 (从图2看,向左拉动弹簧管),弹簧管2拉动梭头5运动,梭头5内水的压强变小,水从外 管4与梭头5相对应区域表面的圆孔中进入梭头5,并沿着弹簧管2流出池外,带走池底的 污物;当梭头5被牵拉到生物净化池一端时(从图2看为左端),通过滑轮6由牵引机10可 将其原路拉回(从图2看,向右拉动),来回1-2遍,即可将池底污物清除。处理完毕后,拧 上螺旋盖1。清除工作一般每月1-2次。生产实践表明本实用新型具有简便操作、高效清污、可持续使用等优点。生物净 化池池底经本实用新型处理后,底部污物基本清理干净,大大提高了生物滤池的净化作用 和生物膜寿命。该装置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权利要求1.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套管式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系一套管结 构,是由内管螺旋盖(1)、弹簧管(2)、外管螺旋盖(3)、外管(4)、内管(12)、梭头(5)和牵引 钢丝线(6)构成;外管(4)位于生物净化池‘V’型槽池底(8)内;弹簧管(2)和梭头(5)连 接在一起组成内管(12),内管(1 一端为弹簧管0),弹簧管( 通出生物滤池池(7)夕卜, 其端头设有内管螺旋盖(1);另一端为梭头(5),位于生物净化池(7)内的外管内,其端 部封闭并连接牵引钢丝线(6),再通过滑轮(9)接向固定于池边的牵引机(10);外管(4)通 出位于生物滤池(7)外,外管(4)池外端部设有外管螺旋盖(3);所述的外管⑷材质为PVC塑料管,与生物净化池同等长度,外管直径为53mm,表面均 布5mm小圆孑L ;所述内管(12)的梭头(5)和弹簧管(2)梭头(5)材质为PVC塑料管,直径为50mm,长 度为50cm,管壁均布直径为5mm的圆孔;弹簧管O)直径为50mm,长度比外管(4)长60cm。
专利摘要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净化池套管式排污装置,是由外管、外管螺旋盖、内管、内管螺旋盖、滑轮、牵引机、钢丝线构成;内管套在外管内,内管为弹簧管和梭头对接组成;内管一端的梭头其端部封闭并连接牵引钢丝线,接向牵引机;内管另一端的弹簧管与外管均伸出位于生物滤池池外,其端部均设有螺旋盖,外管和内管梭头表面均布设有小圆孔。该设备是利用虹吸原理,即打开生物滤池池外内管的螺旋盖,水位差使得池水从外管流水孔进入梭头管壁上流水孔,经内管弹簧管流到池外;其特点在于本装置可高效排除循环水生物滤池池底的污物,取代上方虹吸排污或排干池水清污的方式,操作简易,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C02F3/00GK201890800SQ20102052575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3日
发明者张正, 曲江波, 梁友, 王印庚, 管敏, 葛岩, 高淳仁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