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841297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水解池,特别是一种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主要用于
污水处理厂进行厌氧水解。
背景技术
厌氧水解工艺是针对难生化废水所采用的一种预处理方法,利用兼性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的生物作用,把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得难生化废水可通过生化处理而达标。 现有水解工艺多为分建设计,由水解池和沉淀池、并有污泥回流泵房组成,构筑物多、工艺管线多、污泥回流系统复杂、占地大、能耗高。而现有的一体化厌氧水解池主要为升流式,为了保证进水与微生物充分混合,需要配置复杂的布水装置。由于水解和沉淀在同一个池子里进行,布水设施构造复杂,池容利用率低,总体造价高,且水流状态为推流式,对水质水量的抗冲击能力较差,难以达到分建式水解池的运行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节约占地面积,能耗、造价和运行成本低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保证池容利用率高的同时,能够达到分建式水解池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具有反应池、沉淀池,其中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泥装置,中部均匀设置一组斜管,顶部设置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为环形,并通过中间墙分隔成内外两层,沉淀池布置在反应池正中央,且两者之间通过隔墙隔开,隔墙上对称开设一组连通反应池和沉淀池的布水孔。 所述排泥装置包括布置在沉淀池底部且表面均匀开设一组穿孔的穿孔排泥管,该穿孔排泥管一端与布置在沉淀池中央的污泥回流泵池连通,污泥回流泵池内靠近隔墙侧设置隔板,潜污回流泵安装在隔板上,相应的隔墙顶端设置堰板,污泥回流泵池底部设置连通至外部的排泥管。 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一组均匀布置在沉淀池顶端的穿孔集水管,穿孔集水管的出水端连通至与出水管连接的集水渠。 所述穿孔排泥管另一端开口并在靠近隔墙处向上折弯,伸至沉淀池顶端。 所述斜管底部与布水孔之间的高度差为0. 6 1. 2m,以减小污水从布水孔进入沉
淀池时,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所述反应池内设潜水推进器,增加反应池内污水的流动性,保持污水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反应池的中心岛部分设计为沉淀池,且两者之间通过公用的隔墙隔开,不仅结构紧凑、节约了占地面积,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此外,由于水解和沉淀分别在反应池和沉淀池两个不同的区域内完成,相互不干扰,在处理效
3率相同的情况下所需池容小于传统一体化厌氧水解池,且处理效果与分体式水解工艺完全相同;反应池采用抗冲击能力强、搅拌能耗低的完全混合式环流池形,增大环流廊道的转弯半径,进一步优化了水力条件,降低了能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0013]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0014]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0015] 图4是图1的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反应池1采用抗冲击能力强、搅拌能耗低的完全混合式环流池形,并扩大了中心岛的面积,增大环流廊道的转弯半径,并通过中间墙5将反应池1分隔成内外两层,进一步优化水力条件,降低能耗。利用反应池1中心岛的空间设置斜管沉淀池2,且两者之间通过隔墙3隔开,隔墙3形状与反应池1外形相同,隔墙3上对称开设一组连通反应池1和沉淀池2的布水孔4,本例中布水孔4共有二十六个,对称分布在隔墙3的两端,每端各布置十三个,直径为300mm,实际施工时在布水孔4上埋设DN300PVC管。[0017] 所述沉淀池2底部布置两根穿孔排泥管6,本例中穿孔排泥管6规格为DN300,材料为ABS。每根穿孔排泥管6表面均匀开设一组穿孔,用于收集沉淀下来的污泥,而现有技术中的排泥管则主要是利用排泥管的一个端口来收集污泥,收集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动静,影响沉淀效果,采用本例中穿孔排泥管6后,由于收集污泥的孔增加,且均匀布置,对沉淀池2底部扰动较小,不会影响沉淀效果。穿孔排泥管6 —端与布置在沉淀池2中央的污泥回流泵池7连通,污泥回流泵池7内靠近隔墙3侧设置隔板13,潜污回流泵9安装在隔板13上,同时在相应的隔墙3顶端设置堰板14,利用潜污回流泵9将污泥回流泵池7内的大部分污泥抽到隔板13与隔墙3之间的井内,由于该空间较小,污泥很快上升并通过堰板14溢流至反应池1内,以减小水头损失。污泥回流泵池7底部设置与外部储泥池连通的排泥管8,剩余污泥则通过排泥管8排出。沉淀池2中部均匀设置一组斜管17,沉淀池2顶端均匀布置一组穿孔集水管IO,穿孔集水管10的出水端连通至与出水管11连接的集水渠12。经沉淀后的表面清液通过穿孔集水管10收集并汇集至集水渠12,然后通过出水管11排出,本例中穿孔集水管10采用规格为DN150的镀锌钢管。所述穿孔排泥管6另一端开口并在靠近隔墙3处向上折弯,伸至沉淀池2顶端。由于使用时间较长等原因引起穿孔排泥管6被堵住时,可以在穿孔排泥管6伸出水面的一端接上高压气体或高压水将被堵住的部分冲开,保证沉淀池2的正常运行。[0019]所述斜管17底部与布水孔4之间的高度差为0. 6m 1. 2m,设计通常取lm,以减小污水从布水孔4进入沉淀池2时,对沉淀效果的影响。 所述反应池1内设潜水推进器15,增加反应池1内污水的流动性,保持污水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污水通过进水管16进入反应池1内,在潜水推进器15的推动下,污水在反应池1内以一条闭合式渠道进行连续循环,对污水进行水解,水解后
4的废水通过布水孔4进入沉淀池2内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通过穿孔集水管10收集并汇集至集水渠12,然后通过出水管11排出;沉淀下来的污泥则通过穿孔排泥管6收集起来,输送至污泥回流泵池7内,大部分污泥通过潜污回流泵9抽至隔板13与隔墙3之间的井内,污泥很快上升并通过堰板14溢流至反应池1内,剩余污泥则通过排泥管8排出。
权利要求一种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具有反应池(1)、沉淀池(2),其中沉淀池(2)底部设置排泥装置,中部均匀设置一组斜管(17),顶部设置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为环形,并通过中间墙(5)分隔成内外两层,沉淀池(2)布置在反应池(1)正中央,且两者之间通过隔墙(3)隔开,隔墙(3)上对称开设一组连通反应池(1)和沉淀池(2)的布水孔(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装置包括布 置在沉淀池(2)底部且表面均匀开设一组穿孔的穿孔排泥管(6),该穿孔排泥管一端与布 置在沉淀池(2)中央的污泥回流泵池(7)连通,污泥回流泵池(7)内靠近隔墙(3)侧设置 隔板(13),潜污回流泵(9)安装在隔板(13)上,相应的隔墙(3)顶端设置堰板(14),污泥 回流泵池(7)底部设置连通至外部的排泥管(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一 组均匀布置在沉淀池(2)顶端的穿孔集水管(10),穿孔集水管(10)的出水端连通至与出水 管(11)连接的集水渠(12)。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排泥管(6) 另一端开口并在靠近隔墙(3)处向上折弯,伸至沉淀池(2)顶端。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17) 底部与布水孔(4)之间的高度差为0. 6m 1. 2m。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 (1)内设潜水推进器(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节约占地面积,能耗、造价和运行成本低的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保证池容利用率高的同时,能够达到分建式水解池的处理效果。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环流厌氧水解池,具有反应池、沉淀池,其中沉淀池底部设置排泥装置,中部均匀设置一组斜管,顶部设置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为环形,并通过中间墙分隔成内外两层,沉淀池布置在反应池正中央,且两者之间通过隔墙隔开,隔墙上对称开设一组连通反应池和沉淀池的布水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进行厌氧水解。
文档编号C02F9/14GK201512457SQ20092019699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吴文波, 毛加, 赵立佳, 陶如钧, 项立新 申请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