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变流澄清中水处理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水处理装置,用于工业企业级水处理中对巿政中水采用石灰法 快速物化处理降低水硬度含量和脱除磷类有机物的设备,尤其是涉及用于使工业循环水和 市政生化出水深度处理中需分离降低的Ca离子硬度和磷有机物类杂质的去除,同时能使 水中溶解性半溶解性极性分子类杂质和胶溶物等得到去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工业企业在循环水、废水零排放及中水回用的工程项目中,由于水循环使用产生 固体物质富集,尤其是硬度盐分的累积,直接影响了这部分水资源的利用范围。目前工业 水处理工艺中解决固体物富集(主要指硬度盐)的主要方式是采用累积倍数外排法,即按 生产工艺所能承受的最大固体物累积量设计定期外排部分循环回用水和补充部分新鲜水 源的方法解决。此方法外排水量大,水资源的水利用率低。
在现代水处理技术中己有各种脱盐方法(尤其是膜技术)的广泛使用,在水回用系统 中常有采用反渗透工艺进行部分脱盐达到降硬度的技术,但由于反渗透工艺对进膜元件前 的水预处理要求极高,处理出水水质指标高,对于仅需要符合一般软化水质指标的生产回 用水用途存在很大的不经济性。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电渗析的方法和设备进行水处理,但 此类装置的结构较复杂,产品性能不稳定,且单位造价太高,不适用大流量的回用水的降 硬度处理。同时,在采用石灰法降硬度和除磷有机物的技术中,常规采用的澄清池类技术 装置普遍存在药剂用量大,去硬度效率低,池易于结垢堵塞或污泥翻池现象。
因此,针对目前工业企业采用市政中水和循环回用水的水处理系统技术中解决硬度盐 分累积和脱磷去胶溶杂质的处理问题,急需要有一种新型的适合于大流量的降硬脱磷去杂 质,且具有高效去除效果和易于操控的中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现有的中水处理装置水回用率较低、不能有效降低硬度和去除水中 磷类有机物、胶溶类杂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充分有效地去除工业中水回用中含磷类有 机物和硬度盐,并稳定回用水中杂质含量不使其因循环利用次数的增加而导致水中固体硬 度盐分杂质的累积的中水处理器,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稳定生产工艺用水水质, 尤其适合于大流量初级中水回用的降硬度和除磷处理。
该变流澄清中水处理器,包括池体,与池体上部相通的出水管,与设置在池体底部的 出泥口相通的出泥管,进水管,在池体内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直筒体;在直筒体上部外罩有倒置的钟罩形状的下端开口的钟罩形筒体;钟罩形筒体与直筒体之间有间隙;该两种筒体 组合成剖面成Ji型的复合筒体结构。
直筒体和钟罩形筒体组合成了 n型复合筒体结构。原水通过进水管进入n型复合筒体 结构内直筒体内(第一反应室),在该筒体内进水点上部附近加入复合铁盐混凝剂,水流 进入筒体后旋转混合。水流经第一反应室混合絮凝反应后,升流到第一反应室上部时加入 消石灰液进行降硬度反应和提升混凝反应的降低PH值,随后进入钟罩式筒体与直筒体间 隙的第二反应室内,水流转为下向流,同时水流速减慢延长加药反应停留时间,在第二反 应室内絮凝污泥结聚反应并吸附降除盐份、磷类和各类杂质。结大加重后的污泥沉降入中 水处理器下部污泥积聚区并进行压缩沉降到池底部,通过出泥管排出。去除各类杂质后的 清水通过第二反应室后转向升流,同时由于此时升流断面的扩大流速减缓,有利于清水流 中所含的部份污泥杂质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沉脱离出清水流;升流清水通过池上部的出水 管,产出合格出水。
作为对上述中水处理器的一种改进,在出泥口下方设置锥形集泥斗,出泥管与集泥斗 底部相通;在集泥斗中设置与第三转动机构连接的污泥搅拌板;池体底部设置与第二转动 机构连接的刮泥板;转动机构中的第一转轴、第二转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第三转动机构 中的第三转轴三轴同心相套且独立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下端分别与水流 搅拌提升板、刮泥板、污泥搅拌板连接;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均 设置在一承重平台上。
上述的任一种中水处理器,钟罩形筒体的下边缘连接有向外折的变流扩散板,钟罩形 筒体的顶部与侧部之间连接有向外折的变流转向板。
上述的任一种中水处理器,池体上部设置辐流式集水槽,出水管与辐流式集水槽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采用进行钢结构定型焊制或采 用复合材料(如玻纤钢)批量压模成型制造;(2)可有效地提高工业水回收利用率,节约 水资源;(3)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可有效地稳定工业水系统的含硬度盐累积量和去除磷 类、胶溶类杂质,降低药剂用量,提高工业生产用水工艺系统整体运行的稳定性;(4)进 水水质条件要求低,可有效地用于各种再生水和循环水系统以及含硬度盐水源的除硬处 理,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切向进水接口 19与直筒体11联接处截面图(放大)。
图3是图1中直筒体11与钟罩形筒体10组成的n型复合筒体结构剖面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中,圆形池体2内设置有由钟罩形筒体10和直筒体11组成的n型复合筒体结构。 在兀型复合筒体结构中,钟罩形筒体IO套置于直筒体11夕卜,钟罩形筒体10下边缘连接 有向外折的变流扩散板18,钟罩形筒体的顶部与侧部之间连接有向外折的变流转向板17。 M型复合筒体结构中内直筒体和钟罩形筒体间隙内以及直筒体内容积空间为原水进水与 药剂及回流絮凝污泥反应主要场所位置。在直筒体11下部设有切向进水接口 19,进水管 1穿插过池体2池壁和切向进水接口相联。ir型复合筒体结构中钟罩形筒体10下边缘应短 于直筒体11下边缘,直筒体11内设有水流搅拌提升板9,水流搅拌提升板9应设置于切 向进水接口 19下方且不低于直筒体11下边缘。
池体2内上部设有辐流式集水槽12。出水管3穿插过池体2池壁与辐流式集水槽12 相联。池体2内底部成倒锥形,倒锥形中心部的出泥口连接倒锥形集泥斗6,倒锥形底部 表面上有刮泥板8。在倒锥形集泥斗6内设有污泥搅拌板5,出泥管4与倒锥形集泥斗6 底部相联。
在池体2内上部和n型复合筒体结构正上方设置有机械承重平台13。机械承重平台 13上布设有刮泥机(第二转动机构)14、污泥搅拌机(第三转动机构)15、水流搅拌提升机 (转动机构)16。所有机械装置及n型复合筒体结构由机械承重平台13承重,同时机械 承重平台13架设于池体2上,最终传递由池体2承重。
转动机构中的转轴、第二转动机构中的第二转轴、第三转动机构中的第三转轴三者同 轴转动连接形成机械轴(套)7。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下端分别与水流搅拌提升板、 刮泥板、污泥搅拌板连接,以带动它们分别转动。H型复合筒体结构中钟罩形筒体10和 直筒体11通过安装架相互固定且应保持与池体2和机械轴(套)7的中心轴线重合(符合 规范偏差),机械轴(套)7设置于直筒体11中心轴线位置。
池体2为简单圆形上部开口池形结构体(可钢制或钢混结构现浇);内部n型复合筒 体结构设置在外圆池体内。本实施例核心为^型复合筒体结构及其相关设备的独特结构。 在n型复合筒体结构中内圆筒为两端开口的直筒体;外圆筒体为倒置的钟罩形状的下端开
口的钟罩形筒体;直筒体半插入钟罩形筒体内。水流从内直筒体下端进入直圆筒后从上端
进入钟罩形筒体内,然后折向从两圆筒体间隙下向流出钟罩形筒体。两只圆筒之间的间隙 为过流断面,水流随在相应部位断面变化从而使水流断面流速发生改变。筒体均采用钢材 料(防腐)或复合材料。
机械轴(套)7采用三轴同体结构,即三轴采用同心轴承和互套形式相互联接且各自独立传动,并采用润滑密封材料以隔断水溶液浸入。其中,最外部轴筒连接水流搅拌提升 板,中间轴筒连接刮泥板,内部轴连接污泥搅拌板。
倒锥形集泥斗更有利于污泥的积聚,同时在该泥斗中配置上述的污泥搅拌板以利于保 持适当的出泥含水率,使出泥顺畅和防止污泥的板结堵塞。
进水管与K型复合筒体结构中内直筒体采用圆边切向联接,该切向与水流搅拌提升板 转动方向一致。
池体2、直筒体11和钟罩形筒体10的直径尺寸按不同流量及水质设计确定,本中水 处理器内池体2内表面和池内所有筒体及配置设备与水或污泥接触面均需防腐处理。就本 实施例而言,内部直筒体的直径占整个n型复合筒体结构直径的40-45%,钟罩形筒体的直 径占整个池体直径的30-40%。不同直径的筒体构成了不同处理量的中水处理器。三个传动 装置及相应的转轴无特别要求,须满足相关部位传动功能要求和下部承重部件强度以及机 械传动扭矩。
本实用新型中,辐流式集水槽12、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三者同轴转动连接属于 现有技术,不再描述。
本实用新型(n型变流澄清中水处理器)降低硬度、去杂质、胶溶物和脱磷的工艺过程
如下原水通过进水管切向进入^型复合筒体结构内直筒体内(第一反应室),在该直筒 体内进水点上部附近加入复合铁盐混凝剂,水流切向进入筒体后顺流旋转混合,同时在水 流搅拌提升板的顺流旋动提升作用下回流池内絮凝污泥与原水混合,通过回流絮凝污泥的 加强絮凝作用可减少加药量,且充分利用污泥絮凝活性提高絮凝去除磷、胶溶物及其它杂 质效果。水流经第一反应室混合絮凝反应后,升流到第一反应室上部时加入消石灰液进行 降硬度反应和提升混凝反应的降低的PH值,随后进入钟罩式筒体与直筒体的间隙(第二 反应室内),在第二反应室中变流转向板的作用下水流转为下向流,同时水流速减慢延长 加药反应停留时间,且转向产生涡旋作用提高加药后的混合效果。在第二反应室内絮凝污 泥结聚反应并吸附降除硬度、磷类和各类杂质;结大加重后的污泥沉降入中水处理器下部 污泥积聚区并进行压縮沉降到池底部,在刮泥板的作用下浓縮污泥积聚滑入倒锥形集泥斗 部通过出泥管排出。去除各类杂质后的清水通过第二反应室变流扩散板后转向升流,同时 由于此时升流断面的扩大,流速减缓,有利于清水流中所含的部份污泥杂质在重力作用下 继续下沉脱离出清水流。升流清水通过池上部辐流式集水槽溢流孔汇流后进入出水管,产 出合格出水。在本中水处理器中利用辐流式集水槽集水形式有利于稳定升流层,并加大出 水能力。
在此中水处理过程中关键部分是采用n型复合筒体结构使得中水在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反应室断面过流形成水流的变速流动,从而使得脱磷反应、除胶体杂质以及降硬度反应 在各自最佳的水质环境条件下进行,从而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在整个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中,所有进出水端口、集水端口、排泥端口均为常规管径尺寸,降硬度和脱磷、去除胶溶 类及其它杂质分离过程中加药剂和回流污泥及排泥、进出水均不存在堵塞孔现象,因此本 中水处理器对进水水质要求极低。不需对原水进行预处理。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有效保证降硬度和脱磷、去除胶溶类及其它杂质分离,能长期连 续运行、能自适应水质波动,并免维护的中水处理集成装置。装置整体及内部结构简单, 设备易于制造安装,降硬度和脱磷效率可达到95%以上。该装置不仅可有效用于工业水循 环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亦能适用于各种工业企业及巿政原水预处理场合,应用范围极为 广泛,且性能优异。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工业企业中市政再生用水和循环水处理工艺中存在的Ca离子杂质 在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中持续累积导致水中硬度盐无法低成本高效地降低从而影响水回 用率和去除水中磷类有机物、胶溶类杂质的技术难题,提供了一种能充分有效地去除工业 中水回用中含磷类有机物和硬度盐,并稳定回用水中杂质含量不使其因循环利用次数的增 加而导致水中固体硬度盐分杂质的累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稳定生产工艺用水水 质,尤其是在大流量水处理项目中使用将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权利要求1. 变流澄清中水处理器,包括池体,与池体上部相通的出水管,与设置在池体底部的出泥口相通的出泥管,进水管,其特征是在池体内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直筒体;在直筒体上部外罩有倒置的钟罩形状的下端开口的钟罩形筒体;钟罩形筒体与直筒体之间有间隙;该两种筒体组合成剖面成π型的复合筒体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澄清中水处理器,其特征是进水管通过开在直筒体 上的进水口与直筒体相通;在直筒体内下部设置与转动机构第一转轴连接的水流搅拌提升 板,水流搅拌提升板在进水口下方且不低于直筒体下边缘。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澄清中水处理器,其特征是进水管与直筒体切向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澄清中水处理器,其特征是在出泥口下方设置锥形 集泥斗,出泥管与集泥斗底部相通;在集泥斗中设置与第三转动机构连接的污泥搅拌板; 池体底部设置与第二转动机构连接的刮泥板;转动机构中的第一转轴、第二转动机构中的 第二转轴、第三转动机构中的第三转轴三轴同心相套且独立转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 第三转轴下端分别与水流搅拌提升板、刮泥板、污泥搅拌板连接;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 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均设置在一承重平台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器,其特征是钟罩形筒体的下边缘连接有向外 折的变流扩散板,钟罩形筒体的顶部与侧部之间连接有向外折的变流转向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处理器,其特征是池体上部设置辐流式集水槽,出 水管与辐流式集水槽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现有的中水处理装置水回用率较低、不能有效降低硬度和去除水中磷类有机物、胶溶类杂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充分有效地去除工业中水回用中含磷类有机物和硬度盐,并稳定回用水中杂质含量不使其因循环利用次数的增加而导致水中固体硬度盐分杂质的累积的中水处理器,尤其适合于大流量初级中水回用的降硬度和除磷处理。其包括池体,与池体上部相通的出水管,与设置在池体底部的出泥口相通的出泥管,进水管,在池体内设置有两端开口的直筒体;在直筒体上部外罩有倒置的钟罩形状的下端开口的钟罩形筒体;钟罩形筒体与直筒体之间有间隙;该两种筒体组合成剖面成π型的复合筒体结构。
文档编号C02F1/52GK201224692SQ200820035380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0日
发明者宦国平, 王政福, 葛能强 申请人:南京中电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