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

文档序号:4806134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属于含六价铬废水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镀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加工业以及电 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各类生产废水未达到排 放标准就直接进入水体,对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水源水质也因此急居 下降。由于电镀行业中大量使用到铬酸盐,例如镀铬,镀锌的钝化等,因此含六价铬废水 成为电镀行业中的主要废水来源之一。水溶性的六价铬是强致癌金属物,被列为对人体危 害最大的8种化学物质之一,同时也是美国EPA (环境保护署)公认的129种重点污染物 之一。因此,研究含六价铬废水的治理以及再利用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针对含铬废水采用的处理方法有还原法,反渗透法,电解法,生物法,离子 交换法等。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为还原法,即通过加入还原剂使六价铬转变为三价铬再沉 淀出来,该方法由于产生大量含铬污泥,故"二次污染"严重;同时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三价铬可以转变成六价铬,因此未能实现从根本上断绝污染源。相比而言,离子交换法不 仅可避免"二次污染",从根本上断绝污染源,而且可以实现重金属的回收利用,也一定程度 上降低了成本(S. Rengaraj, Kyeong-Ho Yeon, Seung-Hyeon Moon,Removal of chromium from water and wastewater by ion exchange resin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B87 (2001) ,273 - 287. S. Rengaraj, Kyeong-Ho Yeon, Seung-Hyeon Mo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1, B87: 273-287. Francisco Jose'Alguacil,Manuel Alonso,Luis Javier Lozano,Chemosphere, 2004, 57: 789 —793. S.Rengaraj,Cheol Kyun Joo,Younghun Kim,Jongheop Yi,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3, B102:257-275)
传统的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多以苯乙烯一二乙烯苯共聚体为骨架,通过氯甲基化制得氯 甲基聚苯乙烯树脂(PS-CH2-C1),继而再通过胺化反应引入功能基团。但在合成PS-CH2-C1 的反应中通常要用到强致癌的氯甲醚或二氯甲醚等原料(Roland L.D.,Millar J.R.,Chemistry& Industry, 1993,4(1): 10);另外,氯甲基化反应中还伴随有氯甲基的多取代和二次交联,会 影响树脂的离子交换性能(Barrett J.,Heights C.,et al.,Method of Preparing Anion Exchange Resins w池SulfUrylChloride[P], US 3,812,061, 1974)。相比而言,用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 (PS-Acyl-Cl)代替传统的PS-CH2-C1不光可以避免在树脂制备过程中使用致癌物质氯甲醚或 二氯甲醚,且酰基基团对苯环有钝化作用,在苯环的亲电取代中不易发生多取代,结构清楚, 因此是一种用料安全、步骤简单、产物结构清楚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结果 还表明,氯乙酰基较之氯甲基与胺基(如二甲胺或二乙胺)的反应有更高地活性,在低温或 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特别是结果表明,对铬的吸附量前者大于后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一种制备过程环保、有效,离子交换性能优良的树脂叔胺型乙 酰化聚苯乙烯(PS-Acyl-NR2)来有效的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使废水得到治理的同时 可回收废水中的六价铬。
本发明所选的PS-Acyl-NR2,具有如下结构,其中R为CH3-,或CH3CH2-: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该PS-Acyl-NR2树脂可由以下路线合成: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formula>
该路线的优点是在制备PS-AcyI-Cl的过程中避免了使用致癌物质氯甲醚,且较之传统 的PS-CH2-C1,因酰基基团对苯环有钝化作用,在苯环的亲电取代中不易发生多取代,结构清 楚,因此是一种用料安全、步骤简单、产物结构清楚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结果还表明,氯乙酰基较之氯甲基与胺基(如二甲胺或二乙胺)的反应有更高地活性,在低 温或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特别是结果表明,对铬的吸附量前者大于后者。
由该PS-Acyl-NR2处理含铬废水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含六价铬废水经过滤后,以3~6BV/h的流速通过装填了 PS-Acyl-NR2的吸附柱。
(2) 用质量百分数为2%~10%的碱溶液,控制流速在3BV/h 12BV/h下对离子交换树脂 再生,并回收六价铬。
本发明显著优点是所使用的该型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由PS-Acyl-Cl胺化反应制的, 制备过程克服了己有技术中使用致癌物质等问题,是一种制备过程环保,产物结构清楚的 方法;采用PS-Acyl-NR2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经吸附后,废水中六价铬浓度由3500mg/L降 低至0.5mg/L以下,可以达标排放,经脱附剂脱附后,六价铬回收率达90%,实现了废水 的治理和资源化回收。
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l
将10mLPS-Acyl-NR2装于玻璃柱中(<D10 X 200mm )。
取650mL预处理后的废水,pH为5,六价铬浓度为3500mg/L,以流速为6BV/h通过树脂 床层,出水前85mL六价铬浓度小于0.5mg/L,可达标排放或工业回用,出水后565mL需进 一步处理。
用500mL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脱附剂,在25。C下以3BV/h的流速再 生并回收六价铬,回收率达96%。
实施例2
将10mLPS-Acyl-NR2装于玻璃柱中(O10 X 200mm )。
取650mL废水,pH为5,六价铬浓度为3500mg/L,以流速为3BV/h通过树脂床层,出水 前90mL六价铬浓度小于0.5mg/L,可达标排放或工业回用,出水后565mL需进一步处理。
用500mL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作为脱附剂,在25'C下以3BV/h的流速再 生并回收六价铬,回收率达90%。
实施例3
将10mLPS-Acyl-NR2装于玻璃柱中(<D10 X 200mm )。
取650mL废水,pH为5,六价铬浓度为3500mg/L,以流速为3BV/h通过树脂床层,出水 前90mL六价铬浓度小于0.5mg/L,可达标排放或工业回用,出水后565mL需进一步处理。
用700mL质量浓度为10%的氨水溶液作为脱附剂,在25'C下以12BV/h的流速再生并 回收六价铬,回收率达89%。
实施例4
将10mLPS-Acyl-NR2装于玻璃柱中(<D10 X 200mm )。
取650mL废水,pH为5,六价铬浓度为3500mg/L,以流速为6BV/h通过树脂床层,出水 前85mL六价铬浓度小于0.5mg/L,可达标排放或工业回用,出水后565mL需进一步处理。
用1600mL质量浓度为2%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作为脱附剂,在25'C下以12BV/h的流速再生 并回收六价铬,回收率达95%。
权利要求
1.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离子交换树脂为聚苯乙烯酰基化胺基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PS-Acyl-NR2);(2)含六价铬废水经过滤后,控制废水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装填有PS-Acyl-NR2的吸附柱,出水可达排放标准;(3)控制脱附剂以一定流速对吸附了六价铬的PS-Acyl-NR2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并回收六价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PS-Acyl-NR2具有如下结构,其中R为-CH3和-CH2CH3:<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2</formula>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其特征在于PS-Acyl-NR2由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PS-Acyl-Cl) 经二甲胺或二乙胺胺化制备得到。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含六价铬废水流速为3BV/h 6BV/h 。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附剂为碱的水溶液。
6. 根据权利要求1和5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氨水。
7. 根据权利要求l 、 5和6所述,其特征在于脱附剂水溶液中碱的质量分数为2%~10%。
8. 根据权利要求l 、 5和6所述,其特征在于脱附剂的流速为3BV/h 12BV/h。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属于含铬污水处理技术。该方法使用的树脂为聚苯乙烯酰基化胺基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运用该树脂处理含铬废水包括以下步骤将含铬废水经过预处理,去除不溶性的杂质,在室温下以3BV/h~6BV/h的流速通过装填了该类型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柱;吸附后的树脂用质量分数为2%~10%的碱溶液再生,并回收六价铬。经本发明处理后,废水中六价铬浓度从3500mg/L降至0.5mg/L,可达标排放;经再生后,六价铬的回收率达90%~95%,从而在治理废水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文档编号C02F1/42GK101172676SQ20071013336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8日
发明者刘晓宁, 响 李, 魏荣卿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