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化水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钠离子交换器,主要是采用松床、进盐、小清洗、大清洗和产水工序组成的交换器,这种交换器的中心执行机构采用旋转阀,因盐液中含有大量的泥沙类杂质,旋转阀运行中阀壳与阀芯之间会很快形成磨损,而且由于盐液的腐蚀作用,也会使磨损加快。中国专利98241442.0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软水器,但这种软水器也存在阀壳和阀芯磨损严重和故障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以净水推动盐液的形式,使盐液直接进入管道,进入交换柱,盐中所含杂质不需再经旋转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旋转阀的磨损以及由于旋转阀的磨损而产生的故障,降低设备的维修频率,节约设备的运行费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涉及有交换柱、行程开关、自控箱、旋转阀、流量计、止回阀、底座支架、排污口和盐罐组成。所说的底座支架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的支撑件,其他各部件都是安装在底座支架上。在底座支架的后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交替工作的交换柱;在底座支架的前侧,两边设置有盐罐。为了美观对称,所设置的两个盐罐的外观基本相同。所说的行程开关和自控箱,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形式。清水进水管直接接通旋转阀和流量计,由旋转阀对软水进行分配,并由流量计对软水进行计量。软水直接进入盐罐进行溶盐,经过过滤沉淀净化,根据分配程序,把饱和盐液通过止回阀进入管道,与清水混合稀释,然后进入交换柱进行交换。交换完成后,废液从排污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以旋转阀分配软水,先经过计量,进入盐罐制取饱和盐液。这种计量更精确,无污染,无腐蚀。饱和盐液经过稀释混合后直接进入交换柱,避免了以前的盐液进入旋转阀后,容易对旋转阀造成磨损和腐蚀的问题。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交换柱 2-行程开关 3-自控箱 4-旋转阀 5-流量计 6-止回阀7-底座支架 8-排污口 9-盐罐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涉及有交换柱1、行程开关2、自控箱3、旋转阀4、流量计5、止回阀6、底座支架7、排污口8和盐罐9组成。所说的底座支架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的支撑件,其他各部件都是安装在底座支架7上。在底座支架7的后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交替工作的交换柱1;在底座支架7的前侧,两边设置有盐罐9。为了美观对称,所设置的两个盐罐9的外观基本相同。所说的行程开关2和自控箱3,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形式。清水进水管直接接通旋转阀4和流量计5,由旋转阀4对软水进行分配,并由流量计5对软水进行计量。软水直接进入盐罐9进行溶盐,经过过滤沉淀净化,根据分配程序,把饱和盐液通过止回阀6进入管道,与清水混合稀释,然后进入交换柱1进行交换。交换完成后,废液从排污口8排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以旋转阀4分配软水,先经过计量,进入盐罐9制取饱和盐液。这种计量更精确,无污染,无腐蚀。饱和盐液经过稀释混合后直接进入交换柱1,避免了以前的盐液进入旋转阀后,容易对旋转阀造成磨损和腐蚀的问题。
权利要求1.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涉及有行程开关(2)、自控箱(3)、旋转阀(4)、流量计(5)、止回阀(6)、底座支架(7)、排污口(8)和盐罐(9)组成,所说的底座支架(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的支撑件,其他各部件都是安装在底座支架上,其特征在于在底座支架(7)的后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交替工作的交换柱(1),在底座支架(7)的前侧,两边设置有盐罐(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清水进水管直接接通旋转阀(4)和流量计(5)。
专利摘要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涉及有交换柱、行程开关、自控箱、旋转阀、流量计、止回阀、底座支架、排污口和盐罐组成。所说的底座支架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钠离子交换器的阀外进盐再生系统的支撑件,其他各部件都是安装在底座支架上。在底座支架的后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交替工作的交换柱;在底座支架的前侧,两边设置有盐罐。行程开关和自控箱,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形式。清水进水管直接接通旋转阀和流量计,由旋转阀对软水进行分配,并由流量计对软水进行计量。软水直接进入盐罐进行溶盐,经过过滤沉淀净化,根据分配程序,把饱和盐液通过止回阀进入管道,与清水混合稀释,然后进入交换柱进行交换,较好地降低了污染和腐蚀的问题。
文档编号C02F1/42GK2635654SQ03269420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1日
发明者李秀昆, 于强, 张新泉 申请人:济宁齐鲁工矿设备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