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890024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使液体与微粒分离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
目前,用于去除工业和城市污水中的油脂、胶状物以及固体悬浮物的设备很多,但它们在操作上存在严重问题,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比较理想的一种是美国专利技术---涡凹气浮系统。其工作原理是未经处理的污水首先进入装有涡凹曝气机的小型充气段,污水在上升的过程中通过充气段,在那里与曝气机产生的微气泡充分混合,并螺旋型地上升到水面,空气中的氧气也随着进入了水中。由于气水混合物和液体之间密度的不平衡,产生了一个垂直向上的浮力,将固体悬浮物带到水面。上浮过程中,微气泡会附着到悬浮物上,到达水面后固体悬浮物便依靠这些气泡支撑和维持在水面上,浮在水面上的固体悬浮物间断地被链条刮泥机清除。刮泥机沿着整个液面运动,并将悬浮物从气浮槽的进水口端推到出水口端的倾斜的金属板上,再将其推入污泥排放管道,污泥排放管道里有水平的螺旋推进器,将所收集的污泥送入污泥收集器。在气浮槽底部布有回流管,回流管从曝气段沿着气浮槽的底部伸展,在产生微气泡的同时,涡凹曝气机会在有回流管的池底形成一个负压区,这种负压区作用会使废水从池子的底部回流至曝气区,然后又返回气浮段,确保了在没有进流量的情况下,气浮仍不断进行。净化后的污水在排放前会先经过由金属板下方的出水口进入溢流槽,然后排放,完成污水净化过程。这种设备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很好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SS),因废水中的悬浮物(SS)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为大部分可气浮的悬浮物,此类悬浮物一遇到气泡即可气浮;第二为少部分尺寸太小的悬浮物,因尺寸太小,气泡难以捕捉到该种悬浮物第三为比重远超过1的悬浮物,即使有气泡附着在它上面,也难以克服重力作用而上浮。因此,上述设备只能去除第一种悬浮物,而对第二、三种悬浮物则无能为力。并且比重大的下沉的悬浮物(SS)被回流管又吸引至曝气区,造成药品和电能的消耗,降低设备处理能力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首先在于将不可气浮的小尺寸悬浮物(SS)变成可气浮的大尺寸悬浮物(SS),其次将不可气浮的比重大的悬浮物利用“V”型集渣室除去,防止再回流,增大设备的处理负荷。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在上述涡凹气浮设备的基础上,在箱体内设置一块或多块斜板,斜板的倾斜方向同水流方向相同。在斜板的下方设置了一个或多个带有出渣口的“V”型集渣室。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曝气段的污水进入箱体内,在经过斜板时,斜面积提供了小颗粒相互聚集的机会,使不可气浮的小颗粒在斜面上形成可气浮的大颗粒而上浮至水面。同时,因比重大而使不可气浮的重颗粒下沉至“V”型集渣室,然后通过排渣口掉,防止再回流,不但造成的消耗药品和电能,降低设备处理能力,同时由于重颗粒比重大,再气浮效果不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是可保证对各种废水中的悬浮物保持最高的去除率;二是结构简单,改进成本低。
现结合附图,详叙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所示将液体与悬浮物分离的设备。污水通过进水口(1)进入曝气室(2),与曝气机(3)产生的微气泡混合后溢流到箱体(4)中,可气浮的悬浮物形成液面(5),尺寸太小的悬浮物因斜板(6)提供了小颗粒相互聚集的机会而形成可气浮的大颗粒上浮至液面(5),被刮渣机(7)上的刮板(8)沿着堰板(9)刮进污泥输送器(10)内排出。而污水中的比重较大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到集渣室(11)中,通过出渣口(12)排掉,净化后的污水经过溢流板(13)进入溢流槽(14),最后由出水口(15)排放,不需再回流即完成净化过程。
权利要求1.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包括带有进水口(1)的曝气室(2)、曝气机(3),带有出水口(15)的箱体(4)、刮渣机(7)、污泥输送机(10),其特征在于箱体(4)内设有至少一块的斜板(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6)的倾斜方向同水流方向相同。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带有出渣口(12)的“V”型集渣室(11)。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6)的倾斜角度为10~6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浮式废水处理设备,属液体与微粒分离的设备,其主要特点是在箱体(4)上设有一个至多个倾斜方向同水流方向相同的斜板(6),在箱体(4)的底部设有一个至多个带有出渣口(12)“V”型集渣室(11)。具有结构简单,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的优点。
文档编号C02F1/24GK2437664SQ0023302
公开日2001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30日
发明者李风宁 申请人:李风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