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7667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冷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冷冻装置,具备冷媒回路、及流路切换部,冷媒回路具有:第一冷媒流路,包括将气态冷媒导入第一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第一配管路径、将来自第一库内热交换器的液态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二配管路径、及将来自库外热交换器的过冷却冷媒导入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第三配管路径;第二冷媒流路,包括将气态冷媒向第一和第二库内热交换器分支并导入的第四配管路径、及将来自第一和第二库内热交换器的液态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五配管路径;第三冷媒流路,包括将气态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六配管路径、及将来自库外热交换器的液态冷媒向第一和第二库内热交换器分支并导入的第七配管路径;流路切换部,选择性地切换第一至第三流路。
【专利说明】
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及冷冻库,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对二个以上库室分别选择性地执行冷却与升温的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作为具备冷冻库且用于向便利商店等配送商品的冷冻车,已知一种冷冻车,所述冷冻车为了不受外部空气温度影响地以最合适的温度来运输库内存放的货物,而配备有一种冷冻装置,不仅能够对库内进行冷却也能够对库内进行升温。
[0003]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一种冷冻车,所述冷冻车配备有:冷冻库,其具有二个以上(例如,两个)库室;及,热栗式冷冻装置,以能够将两个库室维持在彼此不同的设定温度的方式,进行冷却或升温。这种冷冻车由于能够在同一批次中运输保存温度不同的货物,因此,运输效率提尚。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3-2347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冷冻装置,在对两个库室内部升温时,为了防止循环的冷媒量下降而使升温能力不足,对于两个库室的冷媒流路,使冷媒交互循环而并非同时循环。
[0009]因此,具有以下应改善的问题点:伴随着流路的切换,库室内部温度上下变化,对设定温度,难以高精度且稳定地维持。
[0010]所以,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冷冻装置,其能够在冷却或升温二个以上库室内部时,按照设定温度,高精度且稳定地维持各个库室内部温度。
[0011]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具有以下构造。
[0013]I)—种冷冻装置,其具备被配设于第一库室内的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及被配设于第二库室内的第二库内热交换器,所述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
[0014]具备冷媒回路、及流路切换部;
[0015]其中,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被配设于前述第一和第二库室的外面的库外热交换器、及将冷媒压缩并以气相冷媒的形態吐出的压缩机;
[0016]并且,所述冷媒回路具有:第一冷媒流路,其包括将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第一配管路径、将利用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二配管路径、及将利用前述库外热交换器被过冷却后的液相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第三配管路径;
[0017]第二冷媒流路,其包括将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前述冷媒向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分支并导入的第四配管路径、及将利用前述第一和第二库内热交换器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五配管路径;及,
[0018]第三冷媒流路,其包括将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气相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六配管路径、及将利用前述库外热交换器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向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分支并导入的第七配管路径;
[0019]并且,所述流路切换部,作为流通前述冷媒的流路,选择性地切换前述第一冷媒流路、前述第二冷媒流路、及前述第三冷媒流路。
[0020]2)如I)中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根据前述流路切换部而被选择切换的使前述冷媒流通的流路,当是前述第一冷媒流路时,前述第一库室内部利用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升温,前述第二库室内部利用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冷却。
[0021 ] 3)如I)中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第一至第三冷媒流路,以使流通于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前述冷媒的流通方向彼此成为相同的方式来构成。
[0022]4)如2)中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第一至第三冷媒流路,以使流通于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前述冷媒的流通方向彼此成为相同的方式来构成。
[0023]5)如I)?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第四配管路径与前述第七配管路径,各自有一部分为共通路径,在前述共通路径中,配设有受液器。
[0024]6)如I)?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库外热交换器具有:将外部空气送向特定方向的风扇、位于前述特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热交换器、及与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并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热交换器;
[0025]并且,当选择了前述第一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其将所导入的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导出;
[0026]当选择了前述第二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使所导入的液相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且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使利用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过冷却后的前述冷媒蒸发并以气相冷媒的形态导出;
[0027]当选择了前述第三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与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一体地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使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气相的前述冷媒冷凝并作为液相冷媒加以导出。
[0028]7)如5)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库外热交换器具有:将外部空气送向特定方向的风扇、位于前述特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热交换器、及与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并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热交换器;
[0029]并且,当选择了前述第一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其将所导入的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导出;
[0030]当选择了前述第二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使所导入的液相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且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使利用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过冷却后的前述冷媒蒸发并以气相冷媒的形态导出;
[0031]当选择了前述第三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与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一体地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使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气相的前述冷媒冷凝并作为液相冷媒加以导出。
[0032]发明的效果
[0033]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冷却或升温二个以上库室内部时,按照设定温度高精度且稳定地维持各个库室内部温度。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冷冻装置的实施例1也就是冷冻装置51的冷媒回路52的冷媒回路图。
[0035]图2是用于说明冷冻装置51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0036]图3是用于说明被配设于冷媒回路52上的库外热交换器3的示意剖面图。
[0037]图4是用于说明库外热交换器3的第一斜视图。
[0038]图5是用于说明库外热交换器3的第二斜视图。
[0039]图6是用于说明库外热交换器3的通路的示意图。
[0040]图7是用于说明配备有冷冻装置51的冷冻车C的示意图。
[0041]图8是用于说明冷冻装置51的动作模式的表格。
[0042]图9是用于说明被配设于冷媒回路52上的四通阀2的模式的图。
[0043 ]图1O是用于说明冷冻装置51的动作模式中的电磁阀组IIG的型态的表格。
[0044]图11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I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45]图12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46]图13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3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47]图14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4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48]图15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5、6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49]图16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7、8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50]图1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151的冷媒回路152的冷媒回路图。
[0051]图18是用于说明冷冻装置151的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0052]图19是用于说明冷冻装置151的动作模式的表格。
[0053]图20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1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54]图21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2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55]图22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3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56]图23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4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57]图24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5、26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58]图25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7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59]图26是用于说明模式编号28的动作模式的冷媒回路图。
[0060 ]图27是用于说明变化例I的冷媒回路图。
[0061 ]图28是用于说明将变化例2应用于实施例1的示例的图。
[0062]图29是用于说明将变化例2应用于实施例2的示例的图。
[0063]附图标记说明
[0064]I压缩机
[0065]2、2A、2B 四通阀
[0066]2a?2d、2Aa?2Ad、2Ba?2Bd (四通阀的)端口
[0067]2G四通阀组
[0068]3库外热交换器
[0069]3A第一库外热交换器(上游侧热交换器)
[0070]3Aa、3Ab 端口
[0071]3B第二库外热交换器(下游侧热交换器)
[0072]3Ba、3Bb 端口
[0073]3c 管
[0074]3LA、3LB冷媒配管路径
[0075]4受液器
[0076]5A、5B、5C库内热交换器
[0077]5Aa、5Ab、5Ba、5Bb 端口
[0078]5AU、5BU、5CU、55AU、55BU、55CU 库内热交换器单元
[0079]6储液器
[0080]11、12、13、14A、14B、15A、15B、16A、16B 电磁阀
[0081]11G、11G2 电磁阀组
[0082]21、22A、22B 膨胀阀
[0083]31a、31b、32A、32B、33、34、35A、35B、36A、36B、37A、37B、38A、38B、39 止回阀
[0084]31G止回阀组
[0085]41控制部
[0086]42输入部
[0087]43A、43B气液热交换器
[0088]51、151冷冻装置
[0089]52、152冷媒回路
[0090]C冷冻车
[0091]CH车辆本体部
[0092]CT冷冻库
[0093]CA、CB、CC 库室
[0094]CVAXVB内部空间
[0095]D1、D2、D3、D4、D5、D6A、D6B、D7、D8、D9A、D9B、D55、D77、D10A、D10B 分支部
[0096]G、GA、GB、GA1 ?GA3、GB1 ?GB9 配管列组
[0097]F1、F2A、F2B 风扇(送风机)
[0098]FG风扇组
[0099]LHl?LH7、LHl I?LHl7第一配管路径?第七配管路径
[0100]LK共通配管
[0101]LPl并联回路
[0102]Ll、L2、L3、L4a、L4b、L5、L6、L7A、L7B、L8A、L8B、L9、L10、Lll、L12、L12A、L12B、L13、L13A、L13B、L14、L15、L16、L17A、L17B、L18、L18A、L18B、L19A、L19B 配管路径
[0103]MUMll源流区块
[0104]M2、M12库外热交换区块
[0105]M3、M13、M23、M33库内热交换区块
[0106]M3a、M3b、M3c、M3d 区块端口
[0107]Pl?P9 通路
[0108]RKURK2流路切换部
[0109]Rl?R3、R11?R13冷媒流路
[0110]s收纳体
[0111]WD通风外部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0112]根据实施例1的冷冻装置51及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151等,参照图1?图29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
[0113](实施例1)
[0114]首先,参照图1与图2来说明实施例1的冷冻装置51的构造,所述图1绘示冷冻装置51的冷媒回路52,所述图2绘示控制系统。
[0115]首先,说明冷冻装置51的概略构造。
[0116]冷冻装置51具有热栗式的冷媒回路52。
[0117]冷媒回路52是具有下述构件而构成:压缩机1、四通阀2、包括风扇Fl的库外热交换器3、受液器4、包括风扇F2A的库内热交换器5A、包括风扇F2B的库内热交换器5B、储液器(aCCUmUlator)6、包括二个以上电磁阀的电磁阀组11G(参照图2,详情如下所述)、膨胀阀21、22A、22B、及包括二个以上止回阀的止回阀组31G(未图示,详情如下所述)。
[0118]风扇F1、F2A、F2B是利用马达驱动的送风机,这些统称为风扇组FG(参照图2)。
[0119]电磁阀组IlG 是汇总了电磁阀11、12、13、14A、14B、15A、15B、16A、16B 的总称。
[0120]止回阀组31G是汇总了止回阀31a、31b、32A、32B、33、34的总称。
[0121]如图2所示,冷冻装置51具备控制部41。来自使用者的有关运转的指示,经由输入部42而传达至控制部41。控制部41基于所传达的指示等,对冷媒回路52中的压缩机1、四通阀2、风扇组FG及电磁阀组IlG的动作进行控制。
[0122]库外热交换器3、库内热交换器5A及库内热交换器5B,具有所谓的翅管式(finandtube type)的结构。
[0123]如图1所示,库外热交换器3具有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和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
[0124]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与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经由具有并联回路的并联回路LPl而串联地连接。
[0125]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具有冷媒配管路径3LA,所述冷媒配管路径3LA连接端口3Aa与端口 3Ab(参照图3和图6)。
[0126]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具有冷媒配管路径3LB,所述冷媒配管路径3LB连接端口3Ba与端口 3Bb(参照图3和图6)。此库外热交换器3的结构的详情如下所述。
[0127]接着,详细描述冷媒回路52。
[0128]为了使图1容易理解,将冷媒回路52分为以下三个区块来进行说明:源流区块Ml,其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及储液器6;库外热交换区块M2,其包括库外热交换器3与并联回路LPl;及,库内热交换区块M3,其包括受液器4、库内热交换器5A及库内热交换器5B。
[0129]在图1的右下处,压缩机I与四通阀2的端口2a,以配管路径LI连接。
[0130]四通阀2的端口2b与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的端口3Ba,以配管路径L2连接。
[0131 ]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的端口 3Bb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的端口 3Ab,如上所述地经由并联回路LPl连接。
[0132]并联回路LPl的一端侧与端口 3Bb,以配管路径L3连接,另一端侧与端口 3Ab,以配管路径L5连接。在配管路径L5上,配设有电磁阀11。
[0133]并联回路LPl具有并联的配管路径L4a和配管路径L4b。
[0134]在配管路径L4a上,配设有膨胀阀21与止回阀31a,所述止回阀31a相对于膨胀阀21串联连接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侧,只允许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流向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
[0135]在配管路径L4b上,配设有止回阀31b,所述止回阀31b只允许从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流向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
[0136]在配管路径L5中的电磁阀11与端口 3Ab之间,设置有分支部Dl。
[0137]在分支部Dl上,连接有配管路径L6的一端侧。配管路径L6的另一端侧通过库内热交换区块M3的区块端口 M3a而连接于分支部D2。在配管路径L6上,配设有电磁阀12。
[0138]分支部D2与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a,以配管路径L7A连接。在配管路径L7A上,从分支部D2侧串联地配设有电磁阀14A、膨胀阀22A。
[0139]分支部D2与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5Ba,以配管路径L7B连接。在配管路径L7B上,从分支部D2侧串联地配设有电磁阀14B、膨胀阀22B。
[0140]在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b上,连接有配管路径L8A的一端侧。在配管路径L8A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分支部D3。在配管路径L8A上,配设有电磁阀15A。
[0141]在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5Bb上,连接有配管路径L8B的一端侧。配管路径L8B的另一侧连接于分支部D3。在配管路径L8B上,配设有电磁阀15B。
[0142]分支部D3与四通阀2的端口2c,通过库内热交换区块M3的区块端口M3c,以配管路径L9连接。
[0143]在图1的左上部处,于分支部D2上,连接有配设了电磁阀13的配管路径LlO的一端侧。在配管路径LI O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分支部D4。
[0144]分支部D4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的端口3Aa,通过库内热交换区块M3的区块端口M3b,以配管路径LI I连接。
[0145]在配管路径LI I上,从分支部D4侧,配设有受液器4与分支部D5。在分支部D5上,连接有从配管路径Lll分支出来的配管路径L12的一端侧。
[0146]在配管路径L12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分支部D55。在分支部D55上,分支连接有配管路径L12A和配管路径L12B的一端侧。
[0147]在配管路径L7A中,在膨胀阀22A与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a之间设置有分支部D6A。
[0148]分支部D6A与分支部D55以配管路径L12A连接。在配管路径L12A上,配设有电磁阀16A。
[0149]在配管路径L7B中,在膨胀阀22B与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5Ba之间,设置有分支部D6B。
[0150]分支部D6B与分支部D55以配管路径L12B连接。在配管路径L12B上,配设有电磁阀16B。
[0151]在配管路径LII中的分支部D5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的端口 3Aa之间,设置有分支部D7 ο在分支部D7上,连接有配管路径LI 3的一端侧。
[0152]在配管路径L13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分支部D77。
[0153]在分支部D77上,分支连接有配管路径L13A与配管路径L13B。
[0154]配管路径L13A,将分支部D77、及配管路径L8A中的电磁阀15A与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 5Ab之间连接。
[0155]配管路径L13B,将分支部D77、及配管路径L8B中的电磁阀15B与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 5?之间连接。
[0156]在配管路径L13A和配管路径L13B上,分别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77流通的止回阀32A和止回阀32B。
[0157]在配管路径Lll中的分支部D5与分支部D7之间,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5流通的止回阀33。
[0158]图1的左上所示的分支部D4与四通阀2的端口2d之间,通过库内热交换区块M3的区块端口M3d,以配管路径L14连接。在配管路径L14上,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4流通的止回阀34。
[0159]在配管路径L9上(在分支部D3与四通阀2的端口 2c之间),设置有分支部D8。
[0160]分支部D8与储液器6的入口之间,以配管路径L15连接。另外,储液器6的出口与压缩机I的吸入口之间,以配管路径L16连接。
[0161 ] 在冷媒回路52中,将在分支部D2和分支部D55、与分支部D3和分支部D77之间的配管路径(包括库内热交换器5A),称为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AU。
[0162]将在分支部D2和分支部D55、与分支部D3和分支部D77之间的配管路径(包括库内热交换器5B),称为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BU。
[0163]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AU与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BU是实质相同的配管路径。也就是说,在冷媒回路52中,两个库内热交换器单元并联连接。
[0164]上述的各配管的一部分,按照流通的冷媒的相态,被分类为以下所示的管。此分类与后述的实施例2的冷媒回路152为共通。
[0165]另外,以下记载中的低压,是指相对于利用压缩机I升压后的冷媒的压力(设为高压),为相对较低的压力。
[0166]配管路径L1、L14是利用压缩机I升压后的高压气态冷媒流通的高压气体管。
[0167]配管路径L2是高压或低压的气态冷媒流通的气体管。
[0168]配管路径L6、L11是高压的液态冷媒流通的高压液管。
[0169]配管路径L14是高压的气态冷媒流通的高压气体管。
[0170]配管路径L15、L16是低压的气态冷媒流通的低压气体管。
[0171]接着,参照图3?图6来说明库外热交换器3的详情。
[0172]图3是与库外热交换器3的剖面相对应的示意性构造图。图4是从左前斜上方观察库外热交换器3而得的外观斜视图,图5是从右后斜上方观察而得的外观斜视图。图6是说明库外热交换器3的内部通路(冷媒配管路径3LA、3LB)的图。
[0173]图3?图6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各方向,是为了让人容易理解而简便设定的方向,并非用以限定库外热交换器3的设置姿势等。
[0174]库外热交换器3,如上所述地以翅管式构成。
[0175]如图3所示,在被配管于库外热交换器3内部的管道形式的管3c的剖面中,前后方向为4列,上下方向为各列18段。也就是说,设为M列N段的翅管式时,为4列18段。
[0176]各列和各段的管3c,为了如图3的粗线所示地连接,在左右两端部折回地配设(参照图4和图5)。
[0177]在前后4列中,最前方侧的I列包含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后方侧的3列包含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中。
[0178]也就是说,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是I列18段,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是3列18段。
[0179]这里,串联地连接的I列或二列以上称为配管列组G。这里,S卩便是I列的情况下,为了方便,也称为“配管列组”。
[0180]根据此称呼,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具有M=I的I列配管列组GA,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具有M=3的3列配管列组GB。
[0181]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上下邻接的6段的管3c被当作I个冷媒配管路径,并从上方侧依序构成3个通路也就是通路Pl?通路P3。
[0182]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中,各列中邻接的3段的管3c被当作相对向以3列串联连接的I个冷媒配管路径,并从上方侧构成6个通路也就是通路P4?P9。
[0183]因此,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通路Pl?通路P3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配管列组GAl?配管列组GA3。另外,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中,通路P4?P9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配管列组GB4?GB9。
[0184]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的通路数,小于等于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的通路数。
[0185]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内部中,端口3Aa分支成3个并分别连接于通路Pl?通路P3的一端侧。端口 3Ab分支成3个并分别连接于通路Pl?通路P3的另一端侧。
[0186]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在端口 3Aa与端口 3Ab之间,并联地连接有通路Pl?通路P3。
[0187]另外,如图3所示,通路Pl?通路P3被配置成:在送风方向(前后方向)上并非彼此重叠,而是在吸入侧的一面(以下,也称作吸入面)中实际地形成独立的区域。
[0188]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中,端口3Ba分支成6个并分别连接于通路P4?P9的一端侧。端口 3Bb分支成6个并分别连接于通路P4?P9的另一端侧。
[0189]也就是说,如图6所示,在端口 3Ba与端口 3Bb之间,并联地连接有通路P4?P9。
[0190]如图3所示,通路P4?P9被配置成:在送风方向(前后方向)上并非彼此大致重叠,而是在吸入面中实际地形成独立的区域。
[0191]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与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于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详细来说,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被配置成:处于受风扇Fl驱动而向特定方向流通的通风外部空气WD的上风侧(前侧)ο也就是说,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是上游侧热交换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是下游侧热交换器。
[0192]冷冻装置51可以应用于各种设备和装置等。例如,可以用于冷冻库、及具备冷冻库且可移动的冷冻车。图7是绘示使用并配备于具备冷冻库CT的冷冻车C中的示例的侧视图,一部分为剖面。
[0193]冷冻车C,具备:冷冻库CT和冷冻装置51、及具有用于行驶的动力源和行驶机构的车辆本体部CH。冷冻库CT具有库室CA和库室CB来作为独立的两个绝热保温库。
[0194]库内热交换器5A被配置于库室CA的内部空间CVA内,其与内部空间CV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0195]库内热交换器5B被配置于库室CB的内部空间CVB内,其与内部空间CV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0196]在冷冻库CT的外部(例如,驾驶座的上方),配置有库外热交换器3,其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0197]冷冻装置51的其他构件被设置于冷冻库CT的外侧。设置位置并未限定。
[0198]例如,压缩机I和储液器6等,被容纳于收纳体S中并被设置于车体的下方。控制部41和输入部42被设置于驾驶座周围。尤其是输入部42被配设于驾驶者容易操作的位置。
[0199 ]压缩机I是电动压缩机,根据例如作为电源的蓄电池、与变频电路而被驱动。另外,压缩机I并不限定于此电动压缩机,也可以是将冷冻车C的行驶动力源(引擎和马达等)作为驱动源的类型。
[0200]接着,以配备于冷冻车C的情况为例,主要参照图8?图16来说明冷冻装置51的动作。
[0201 ]冷冻车C,根据冷冻装置51的动作,可以使两个库室CA(作为第一室)与库室CB (作为第二室),分别独立地维持在冷却、升温、除霜、停止(既不冷却也不升温)的4个运转状态。除霜是库内热交换器5A、5B的除霜。
[0202]也就是说,冷冻装置51,根据控制部41的控制,可以分别对库内热交换器5A、5B选择性地执行冷却、升温、除霜、及停止这4个动作模式。因此,作为各动作模式的组合,能够对两个库室CA、CB执行包含全停止的16种动作模式。
[0203]图8是绘示包含全停止的16种动作模式(模式编号I?16)的控制状态的表格。如此表格所示,控制部41控制四通阀2、电磁阀组IIG、及风扇组FG(风扇F1、F2A、F2B),并选择性地执行各动作模式。
[0204]也就是说,四通阀2和电磁阀组IIG构成流路切换部RKl,在控制部41的控制下,按照动作模式,选择性地切换冷媒在冷媒回路52中流通的流路。
[0205]16种动作模式如以下分类。
[0206]二室冷却运转(模式编号I)、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冷却/升温同时运转(模式编号3、4)、一室冷却运转(模式编号5、6)、一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7、8)、除霜运转(模式编号9?15)、全停止(模式编号16)。
[0207]关于四通阀2的模式,控制部41切换如图9所示的模式#A与模式#B。
[0208]此切换中,控制部41将库室CA和库室CB的至少一者设为升温或除霜的动作模式时为模式??Β,其他情况为模式#A。
[0209]全停止(动作模式16)中的四通阀2的模式并不限定。也就是说,保持在刚刚停止前的动作模式中的模式也无妨。
[0210]关于电磁阀组IIG的型态,控制部41将各阀的开状态、闭状态的组合以A?H这8种型态来控制。
[0211]详情如图1O所示,库室CA和库室CB的各4个动作模式的组合所形成的共计16种动作模式,分别对应并控制A?H型态中的一种。
[0212]全停止(动作模式16)中的型态并不限定。也就是说,保持在刚刚停止前的动作模式中的型态也无妨。
[0213]关于风扇组FG,控制部41将风扇Fl在全停止(动作模式16)以外的所有动作模式I?15中设为0N,风扇F2A、F2B当分别被配设的库室CA、CB冷却或升温时,设为0N,当除霜或停止时设为OFF。
[0214]接着,关于不包含除霜的动作模式(模式编号I?8),参照图11?图16来进行说明。在图11?图16中,动作的风扇附有影线(hatching)。另外,当被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温度低于被吸入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时,吹出的空气用白色箭头表示;当被风扇吹出的空气的温度高于被吸入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时,用黑色箭头表示。另外,冷媒流通的路径用粗线来表不。
[0215][1-1] 二室冷却运转
[0216]〈模式编号1:参照图11>
[0217]将库室CA和库室CB—起冷却的模式。
[0218]由压缩机I的吐出口吐出至配管路径LI中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被设为模式#A的四通阀2的端口 2a,通过端口 2b而流入配管路径L2。在模式#六中,端口 2c与端口 2d相连接,但这些端口不发挥作用。
[0219]流入配管路径L2中的冷媒,相对于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从端口 3Ba流入并从端口 3Bb流出。
[0220]冷媒从端口3Bb流出,通过止回阀31b和开状态的电磁阀11,相对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从端口 3Ab流入。
[0221 ]从端口 3Ab流入的冷媒,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的端口 3Aa流出后,流入配管路径LU。
[0222]在库外热交换器3中,风扇Fl处于运转状态,外部空气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向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流动。
[0223]处于运转状态的风扇带有影线,停止状态的风扇涂成白色,可以由此来区别两个状态。以下的说明也如此。
[0224]在外部空气流动状态下,于库外热交换器3中,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体地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由压缩机I吐出的气态冷媒对外部空气散热而冷凝,以高压的液态冷媒的形式从端口 3Aa流入配管路径LI I。
[0225]详细来说,冷媒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的入口也就是端口3Ba中,全部是气相的气态冷媒。此气态冷媒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内流通,随之与外部空气作热交换,一部分发生冷凝(液化),于是液态冷媒相对于气态冷媒的比率增加。
[0226]据此,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的出口也就是端口3Bb中,大部分冷媒成为液态冷媒的气液混合冷媒。这里,液态冷媒的比率是根据运转条件而有所不同。
[0227]接着,从端口3Bb流出的气液混合冷媒,从端口 3Ab流入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继续进行冷媒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在出口也就是端口3Aa中,冷媒在高压下几乎全部成为液相。
[0228]在以下说明中,外部空气或内部空气利用热交换器而从冷媒夺取热量并被吹出时,用黑色箭头来表示气流。反之,被冷媒夺取热量并被吹出时,用白色箭头来表示气流。
[0229]因为冷媒在库外热交换器3中从气相向液相进行相变,冷媒的体积减少。
[0230]在库外热交换器3中,使液相的比率因体积减少而升高的冷媒流通的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的通路数Na(此例中Na = 3),少于使气相比率较高的冷媒流通的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的通路数Nb(此例中Nb = 6)。据此,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内流通的冷媒,相比于当冷媒以液态冷媒的形态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内流通时,流速变大,冷媒的过冷度也变大。
[0231]从端口 3Aa流出并流入配管路径Lll中的高压的液态冷媒,通过止回阀33而进入受液器4。
[0232]在受液器4中,按照运转环境的不同,滞留的液态冷媒的剩余量也不同。
[0233]例如,当库室CA内和库室CB内的热负荷较小时,循环的冷媒量可以较少,在受液器4内滞留多余的液态冷媒。另一方面,当库室CA内和库室CB内的热负荷较大时,由于需要较多的冷媒循环量,因此,在受液器4内滞留的液态冷媒量变少。因此,冷媒回路52中始终循环着最适量的冷媒,可高度地维持稳定的冷却能力。
[0234]从受液器4放出的液态冷媒,经过开状态的电磁阀13而到达分支部D2,并分支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AU侧的配管路径L7A与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BU侧的配管路径L7B。
[0235]首先,流入配管路径L7A中的冷媒,经由电磁阀14A而进入膨胀阀22A。冷媒在膨胀阀22A中减压膨胀,成为低温的气液混合冷媒,并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A从端口 5Aa流入。
[0236]库内热交换器5A的风扇F2A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A内,可在冷媒、通风的库内空气(以下称为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0237]利用此热交换,冷媒夺取热量并气化,通风内部空气降温后被送出(吹出)至库室CA内(白色箭头)ο据此,库室CA被冷却。
[0238]另一方面,流入配管路径L7B中的冷媒,经由电磁阀14B而进入膨胀阀22B。冷媒在膨胀阀22B中减压膨胀,成为低温的气液混合冷媒后,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B从端口 5Ba流入。
[0239]库内热交换器5B的风扇F2B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B内,在冷媒、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热交换。
[0240]利用此热交换,冷媒夺取热量而气化,通风内部空气降温后被送出至库室CB内(白色箭头)。据此,库室CB被冷却。
[0241 ] 在库内热交换器5A和5B*,气化后的冷媒分别从端口 5Ab和5Bb,经过电磁阀15A和15B,在分支部D3合流,并通过配管路径L15和配管路径L16且经由储液器6而返回压缩机I的吸入口。
[0242][1-2] 二室升温运转
[0243]〈模式编号2:参照图12>
[0244]将库室CA和库室CB—起升温的模式。
[0245]由压缩机I的吐出口吐出至配管路径LI中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被设为模式#B的四通阀2的端口 2a,通过端口 2d而流入配管路径L14。
[0246]流入配管路径LI4中的冷媒,经过止回阀34和分支部D4,由于电磁阀13为闭状态,因此进入受液器4。即便由于之前的动作模式,在受液器4中蓄留有液态冷媒的情况,该液态冷媒会被气态冷媒挤出,于是受液器4内会立即变成仅存在气态冷媒。
[0247]通过受液器4的气态冷媒,经过分支部D5和配管路径L12,在分支部D55中分支并流入配管路径LI 2A与配管路径LI 2B。
[0248]首先,流入配管路径LI2A中的气态冷媒,经过电磁阀16A,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A从端口 5Aa流入。
[0249]库内热交换器5A的风扇F2A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A内,于冷媒与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媒被夺取热量并大部分冷凝液化而大致成为液态冷媒,于是通风内部空气升温并被送出至库室CA内(黑色箭头)。据此,库室CA被升温。
[0250]另一方面,流入配管路径LI2B中的气态冷媒,经过电磁阀16B,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B从端口 5Ba流入。
[0251 ]库内热交换器5B的风扇F2B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B内,于冷媒与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媒被夺取热量并大部分冷凝液化而大致成为液态冷媒,于是通风内部空气升温并被送出至库室CB内(黑色箭头)。据此,库室CB被升温。
[0252]从库内热交换器5A和5B流出的冷媒,是高压的大致液化的冷媒,但包含与库室CA内和库室CB内的热负荷等的运转环境相对应的量的气态冷媒。
[0253]此大致液化的高压的冷媒,从端口 5Ab和5Bb流入配管路径L13A和L13B,经过止回阀32A和32B而在分支部D77合流。并且,在分支部D77中的合流后,经过配管路径L13和分支部D7并通过配管路径Lll,然后相对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从端口3Aa流入。
[0254]库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Fl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内进行液态冷媒与通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于是液态冷媒降温且过冷度增加。也就是说,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对于液态冷媒,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
[0255]向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与液态冷媒一起流入的未冷凝的气态冷媒,也因与通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并完全液化。
[0256]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的热交换后,从端口3Ab流出的液态冷媒,经过配管路径L5的电磁阀11及配管路径L4a的止回阀31a,进入膨胀阀21。
[0257]液态冷媒,在膨胀阀21中,减压膨胀而成为低温的气液混合冷媒。然后,通过配管路径L3,相对于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从端口 3Bb流入。
[0258]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中,冷媒利用与通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低温的液态冷媒从外部空气夺取热量并气化,而成为完全的气态冷媒。此时,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
[0259]此气态冷媒,从端口 3Ba流出至配管路径L2,经过储液器6而返回压缩机I的吸入
□ O
[0260][1-3]冷却/升温同时运转
[0261 ]模式编号3和模式编号4是同时执行升温两个库室的一者并冷却另一者的升温运转与冷却运转的动作模式。
[0262]〈模式编号3(库室CA升温、库室CB冷却):参照图13>
[0263]此动作模式中,升温运转对应于库室CA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AU,冷却运转对应于库室CB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BU。
[0264]由压缩机I至分支部D55的冷媒的流通,与模式编号2相同。
[0265]关于分支部D55以后的流通,此模式编号3中,由于将电磁阀16B设为闭状态,因此,冷媒(气态冷媒)不在分支部D55分支,仅流入配管路径L12A。
[0266]流入配管路径L12A中的气态冷媒,经过电磁阀16A,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A从端口5Aa流入。
[0267]库内热交换器5A的风扇F2A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A内,于冷媒与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0268]此热交换中,冷媒被夺取热量,大部分冷凝液化而大致成为液态冷媒,于是通风内部空气升温并被送出至库室CA内。据此,库室CA被升温。
[0269]从库内热交换器5A流出的冷媒,是高压的大致液化的冷媒,但包含与库室CA内的热负荷等的运转环境相对应的量的气态冷媒。
[0270]此大致液化的高压的冷媒,从端口 5Ab流入配管路径L13A,经过止回阀32A,通过分支部D77和配管路径L13,并从分支部D7进入配管路径LI I。然后,相对于库外热交换器3的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从端口 3Aa流入。
[0271]库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Fl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内进行液态冷媒与通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液态冷媒被夺取热量而降温,使得过冷度增加。也就是说,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对于液态冷媒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
[0272]向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与液态冷媒一起流入的未冷凝的气态冷媒,也因与通风外部空气作热交换而被夺取热量并冷却而完全液化。
[0273]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的热交换后,液态冷媒从端口3Ab流出并流入配管路径L6,经过电磁阀12而到达分支部D2。
[0274]在此模式下,电磁阀13、14A处于闭状态,因此,液态冷媒流入已配设有设为开状态的电磁阀14B的配管路径L7B中并进入膨胀阀22B。
[0275]液态冷媒,在膨胀阀22B中,减压膨胀而成为低温的气液混合冷媒,然后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B从端口 5Ba流入。
[0276]库内热交换器5B的风扇F2B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B内,气液混合冷媒根据与通风内部空气作热交换而夺取热量并蒸发,于是成为完全的气态冷媒。库内热交换器5B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
[0277]另一方面,通风内部空气降温后被送出至库室CB内。据此,库室CB被冷却。
[0278]气化后的冷媒,从端口 5Bb流入配管路径L8B,经过电磁阀15B和储液器6而返回压缩机I的吸入口。
[0279]〈模式编号4(库室CA冷却、库室CB升温):参照图14>
[0280]模式编号4相对于模式编号3,调换了升温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与冷却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
[0281]也就是说,将电磁阀16A和电磁阀16B的开闭状态倒置,电磁阀16A设为闭状态,电磁阀16B设为开状态后,使来自压缩机I的高压的气态冷媒流入库内热交换器5B。
[0282]另外,将电磁阀14A和电磁阀14 B的开闭状态倒置,电磁阀14 A设为开状态,电磁阀14B设为闭状态后,使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被冷却后的液态冷媒,流入库内热交换器5A。
[0283]据此,库室CA被冷却,库室CB被升温。
[0284]在同时执行此升温与冷却的动作模式3和动作模式4中,如上所述,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液态冷媒的过冷度增加。因此,其过冷度增加的份量,会使变成冷却运转的库内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增加。
[0285][1-4] 一室冷却运转
[0286]〈模式编号5、6:参照图15>
[0287]—室冷却运转,是将两个库室CA、CB中的一者冷却,另一者设为停止运转。这里,所谓运转停止是包含停止继续运转的情况、及在二室冷却运转中因库室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而暂时停止的情况。
[0288]模式编号5是冷却库室CA并将库室CB设为运转停止的动作模式,其冷媒流路以图15的粗实线表示。
[0289]也就是说,模式编号5是一种动作模式,所述动作模式相对于二室冷却运转的模式编号1(参照图11),将电磁阀14B设为闭状态,并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BU,同时使风扇F2B停止。
[0290]另外,电磁阀15B设为开状态,将不运转的库内热交换器5B内的冷媒,经过配管路径L8B向配管路径L15解放。电磁阀15B,如果从模式编号5的运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库内热交换器5B内的冷媒被解放,那么电磁阀15B可以设为闭状态。
[0291]与模式编号I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热交换作用等,与模式编号I的情况相同。
[0292]模式编号6是冷却库室CB并将库室CA设为运转停止的运转模式。其冷媒流路仅在分支部D2与分支部D3之间不同,它们之间形成以图15的粗虚线所示的流路。
[0293]也就是说,模式编号6相对于二室冷却运转的模式编号1(参照图11),将电磁阀14A设为闭状态,并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AU,同时使风扇F2A停止(图15的风扇F2A、F2B表不模式编号5中的动作状态。在模式编号6中形成相反的动作状态)。
[0294]另外,将电磁阀15A设为开状态,并将不运转的库内热交换器5A内的冷媒,经过配管路径L8A向配管路径L15解放。电磁阀15A,如果从模式编号6的运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库内热交换器5A内的冷媒被解放,那么电磁阀15A可以设为闭状态。
[0295]与模式编号I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B中的热交换作用等,与模式编号I的情况相同。
[0296][1-5]—室升温运转
[0297]〈模式编号7、8:参照图16>
[0298]—室升温运转,升温两个库室CA、CB中的一者,将另一者设为运转停止。这里,所谓运转停止包含停止继续运转的情况、及在二室升温运转中因库室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而暂时停止的情况。
[0299]模式编号7是升温库室CA并将库室CB设为运转停止的动作模式,其冷媒流路以图16的粗实线表示。
[0300]也就是说,模式编号7是一种动作模式,所述动作模式相对于二室升温运转的模式编号2(参照图12),将电磁阀16B设为闭状态,以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BU,并使风扇F2B停止。
[0301]另外,将电磁阀15B设为开状态,并将不运转的库内热交换器5B内的冷媒,经过配管路径L8B向配管路径L9解放。电磁阀15B,如果从模式编号7的运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库内热交换器5B内的冷媒被解放,也可以将电磁阀15B设为闭状态。
[0302]与模式编号2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热交换作用等,与模式编号2的情况相同。
[0303]模式编号8是升温库室CB并将库室CA设为运转停止的运转模式,其冷媒流路仅在分支部D55与分支部D77之间不同,它们之间形成以图16的粗虚线表示的流路。
[0304]也就是说,模式编号8相对于二室升温运转的模式编号2(参照图12),将电磁阀16A设为闭状态,以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AU,并使风扇F2A停止(图16的风扇F2A、F2B表不模式编号7中的动作状态。模式编号8中形成相反的动作状态)。
[0305]另外,将电磁阀15A设为开状态,并将不运转的库内热交换器5A内的冷媒,经过配管路径L8A向配管路径L9解放。电磁阀15A,如果从模式编号8的运转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库内热交换器5A内的冷媒被解放,那么可以将电磁阀15A设为闭状态。
[0306]与模式编号2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B中的热交换作用等,与模式编号2的情况相同。
[0307][1-6]除霜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5B的除霜)
[0308]例如,如果将库室CA以动作模式1、4、5的任一者进行长时间冷却,则在库内热交换器5A的翅片上,有时会有包含在库室CA内的空气中的水分冻结并以霜的形式附着。翅片上附着霜后,会阻碍热交换,因此,执行库内热交换器5A的化霜运转来除霜。对热交换器5B同样进行化霜运转。
[0309]冷媒回路52是热栗式,由此对除霜进行所谓逆循环的化霜。
[0310]具体来说,对要除霜的热交换器进行升温运转,并使对应于其热交换器的风扇停止。以下,参照图8等来说明各运转模式的详情。
[0311]〈模式编号9>
[0312]是仅进行库内热交换器5A的除霜的化霜运转的动作模式,针对仅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的模式编号7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停止(OFF)。
[0313]〈模式编号10>
[0314]是仅进行库内热交换器5B的除霜的化霜运转的动作模式,针对仅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B的模式编号8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B停止(OFF)。
[0315]〈模式编号11>
[0316]是将库内热交换器5A与库内热交换器5B两者除霜的化霜运转的动作模式,针对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与风扇F2B两者停止(OFF)。
[0317]另外,冷冻装置51可以一边对冷冻库CT的两个库室CA、CB其中之一的库室进行除霜,一边对另一库室进行冷却或升温。
[0318]〈模式编号12>
[0319]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除霜,并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B的动作模式,针对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停止(OFF)。
[0320]〈模式编号13>
[0321 ]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B进行除霜,并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的动作模式,针对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B停止(OFF)。
[0322]〈模式编号14>
[0323]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除霜,并冷却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B的动作模式,针对冷却/升温同时运转中的模式编号3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停止(OFF)。
[0324]〈模式编号15>
[0325]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B进行除霜,并冷却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的动作模式,针对冷却/升温同时运转中的模式编号4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B停止(OFF)。
[0326]上述的冷冻装置51具备冷媒回路52、及流路切换部RKl,其中,所述冷媒回路52具有:第一冷媒流路Rl,其包括将由压缩机I吐出的冷媒导入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第一配管路径(配管路径11、1^14、1^11、1^12、1^124)1^1、将在库内热交换器54中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二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13A、L11)LH2、及将在库外热交换器3中过冷却后的液相的冷媒导入库内热交换器5B中的第三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6、L7B)LH3(参照图 13);
[0327]第二冷媒流路R2,其包括将由压缩机I吐出的冷媒向库内热交换器5A和库内热交换器58分支并导入的第四配管路径(配管路径1^丄14丄11丄12、1^24丄128)1^4、及将在库内热交换器5A、5B中液相化后的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五配管路径(配管路径1^13厶、1^138、1^13、1^11)1^5(参照图12);及,
[0328]第三冷媒流路R3,其包括将由压缩机I吐出的气相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六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1、L2)LH6、及将在库外热交换器3中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冷媒向库内热交换器5A和库内热交换器5B分支并导入的第七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11、L10,L7A、L7B)LH7(参照图11);
[0329]所述流路切换部RKl,作为流通冷媒的流路,选择性地切换第一冷媒流路Rl、第二冷媒流路R2、及第三冷媒流路R3(四通阀2、电磁阀组11G)(参照图8)。
[0330]另外,第二冷媒流路R2中的第四配管路径的一部分与第三冷媒流路R3中的第七配管路径的一部分,是共通的部分也就是共通配管LK。具体来说,是配管路径LU中的分支部D4与分支部D5之间。并且,在此共通配管LK上,配设有受液器4。
[0331](实施例2)
[0332 ]对实施例2的冷冻装置151的构造,参照绘示其冷媒回路152的图17、及绘示控制系统的图18来进行说明。
[0333]冷媒回路152,作为构成区块,具有源流区块M11、库外热交换区块M12、及库内热交换区块M13。各区块与实施例1中的冷媒回路52的各区块的比较,如下所述。
[0334][与源流区块Ml的比较]
[0335]冷媒回路152的源流区块Mll,与冷媒回路52的源流区块Ml相同。
[0336][与库外热交换区块M2的比较]
[0337]不同点在于:冷媒回路152的库外热交换区块M12,相对于冷媒回路52的库外热交换区块M2,与电磁阀11并联地,追加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l流通的止回阀39。
[0338]根据止回阀39的追加配设,电磁阀11为开状态时的流量特性提高。
[0339][与库内热交换区块M3的比较]
[0340]冷媒回路152的库内热交换区块Ml3,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区块M3,有以下方面的不同。
[0341]在配管路径L7A(其连接分支部D2与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a)中,于电磁阀14A与膨胀阀22A之间,追加配设有只允许向膨胀阀22A流通的止回阀35A。
[0342]在配管路径L7B(其连接分支部D2与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5Ba)中,于电磁阀14B与膨胀阀22B之间,追加配设有只允许向膨胀阀22B流通的止回阀35B。
[0343]根据此止回阀35A、35B的追加配设,电磁阀14A、14B的动作特性被强化。详细来说,能够更切实地防止当电磁阀14A、14B为闭状态时的冷媒泄漏。
[0344]在配管路径L12A(其连接分支部D55与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a)中,电磁阀16A被除去,并且从分支部D55侧,串联地追加连接有四通阀2A与止回阀36A。
[0345]四通阀2A,其端口 2Ac与分支部D55连接,其端口 2Ab与止回阀36A连接。止回阀36A被配设为只允许向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 5Aa流通。
[0346]在配管路径L12B(其连接分支部D55与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5Ba)中,电磁阀16B被除去,并且从分支部D55侧,串联地追加连接有四通阀2B与止回阀36B。
[0347]四通阀2B,其端口 2Bc与分支部D55连接,其端口 2Bb与止回阀36B连接。止回阀36B被配设为只允许向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 5Ba流通。
[0348]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 5Ab、及设于配管路径L12A中的四通阀2A与止回阀36A之间的分支部D9A,以配管路径L17A连接。
[0349 ] 在配管路径LI 7A上,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9A流通的止回阀37A。
[0350]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 5Bb、及设于配管路径LI 2B中的四通阀2B与止回阀36B之间的分支部D9B,以配管路径L17B连接。
[0351]在配管路径L17B上,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9B流通的止回阀37B。
[0352]在分支部D7上,分支连接有配管路径L18的一端侧。在配管路径L18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分支部D77。
[0353]在分支部D77上,分支连接有配管路径L18A与配管路径L18B。
[0354]配管路径L18A,连接已被设于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b与止回阀37A之间的分支部D10A、及分支部D77。
[0355]在配管路径L18A上,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77流通的止回阀38A。
[0356]配管路径L18B,连接已被设于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5Bb与止回阀37B之间的分支部D10B、及分支部D77。
[0357]在配管路径L18B上,配设有只允许向分支部D77流通的止回阀38B。
[0358]配管路径L9的一端侧也就是分支部D3、四通阀2A的端口 2Aa及四通阀2B的端口2Ba,分别以配管路径L19A和配管路径L19B连接。
[0359 ] 四通阀2A、2B的端口 2Ad、2Bd,被施以配管塞住处理。
[0360]在以上方面,与冷媒回路52不同的冷媒回路152具有多个四通阀2、2A、及2B。将这些汇总称为四通阀组2G。
[0361]另外,将电磁阀11?13、14 A、及14 B汇总称为电磁阀组11G 2。电磁阀组11G 2相对于实施例1的电磁阀组11G,是除去电磁阀15A、15B、16A、及16B后而成的组。
[0362]另外,风扇F1、F2A、F2B与实施例1相同,汇总称为风扇组FG。
[0363]将在分支部D2和分支部D55、与分支部D3和分支部D77之间的配管路径(包括库内热交换器5A),称为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AU。
[0364]将在分支部D2和分支部D55、与分支部D3和分支部D77之间的配管路径(包括库内热交换器5B),称为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BU。
[0365]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AU与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BU是实际上相同的配管路径。也就是说,在冷媒回路152中,两个库内热交换器单元并联连接。
[0366]冷冻装置151与冷冻装置51相同,可以配备于具备冷冻库CT的冷冻车C中。
[0367]接着,关于冷冻装置151的动作,以配备于冷冻车C中的情况为例,主要参照图19?图26来进行说明。
[0368]冷冻车C,根据冷冻装置151的动作,能够使两个库室CA(第一室)与库室CB(第二室),分别独立地以冷却、升温、除霜、停止(既不冷却也不升温)的4个运转状态维持。除霜是库内热交换器5A、5B的除霜。
[0369]也就是说,冷冻装置151,根据控制部41的控制,能够分别对库内热交换器5A、5B选择性地执行冷却、升温、除霜、及停止的4个动作模式。因此,作为各动作模式的组合,能够对两个库室CA、CB执行包含全停止的16种动作模式。
[0370]图19是绘不包含16种动作模式(模式编号21?36)的表格。控制部41,如此表所不,控制四通阀组2G、电磁阀组11G2、及风扇组FG(风扇F1、F2A、F2B)并选择性地执行各动作模式
[0371 ] 也就是说,四通阀组2G和电磁阀组11G2,在控制部41的控制下,将在冷媒回路152中冷媒流通的流路,作成可对应于动作模式而选择性地切换的流路切换部RK2。
[0372]16种动作模式,例如以下所述般分类。
[0373]二室冷却运转(模式编号21)、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2)、冷却/升温同时运转(模式编号23、24)、一室冷却运转(模式编号25、26)、一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7、28)、除霜运转(模式编号29?35),全停止(模式编号36)。
[0374]关于四通阀组2G中的四通阀2、2A、2B的切换模式,控制部41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是分别独立地切换为如图9所示的模式#A与模式#B。
[0375]此切换中,控制部41将库室CA和库室CB的至少一者设为升温或除霜的动作模式时,为模式,其他情况为模式#A。
[0376]另外,四通阀2A与四通阀2B的模式切换中,分别配设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AU与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BU,为升温或除霜的动作模式时,设为模,为冷却或停止的动作模式时,设为模式#A。
[0377]电磁阀组11G2的开闭型态,与包含在冷媒回路52中的电磁阀组IIG中的电磁阀11?13、14A、14B的开闭型态相同。也就是说,图10所示的对应将维持原样应用。
[0378]风扇组FG也与实施例1相同,控制部41将风扇Fl在全停止(动作模式36)以外的所有动作模式21?35设为0N,风扇F2A、F2B在分别配设的库室CA、CB冷却或升温时设为0N,除霜或停止时设为OFF。
[0379]接着,对不包含除霜的动作模式(模式编号21?28),参照图20?图26来进行说明。在图20?图26中,动作的风扇附有影线。另外,当比起通过风扇吸入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的空气的温度更低时,吹出的空气用白色箭头表示,温度高时,用黑色箭头表示。另外,冷媒流通的路径用粗线表示。
[0380][2-1] 二室冷却运转
[0381]〈模式编号21:参照图20>
[0382]将库室CA和库室CB—起冷却的模式。
[0383]此模式编号21相对于实施例1的模式编号I,仅在以下方面不同:由压缩机I至成为库内热交换器5A、5B的出口的各端口5Ab、5Bb的冷媒流路,在配管L7A、L7B中分别通过止回阀35A、35B。
[0384]也就是说,从端口5Aa、5Ba流入库内热交换器5A、5B中的气液混合的冷媒,在与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媒夺取热量并气化,于是通风内部空气被夺取热量并降温后,被送出至库室CA、CB内。据此,库室CA、CB被冷却。
[0385]另外,从端口5Ab、5Bb至分支部D3的冷媒流路,与模式编号I不同,从分支部D3至压缩机I的返回流路,与模式编号I相同。
[0386]所以,以下,对于从与模式编号I不同的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b和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 5Bb至分支部D3的冷媒流路,按照通过库内热交换器5A的流路、通过库内热交换器5B的流路,依序说明。
[0387]首先,在库内热交换器5A中气化后从端口5Ab流出的冷媒,在配管路径L17A中流通,并通过止回阀37A,由于四通阀2A被设为模式#A,于是冷媒从端口 2Ab通过端口 2Aa流入配管路径L19A,到达分支部D3。
[0388]另一方面,在库内热交换器5B中气化后从端口5Bb流出的冷媒,在配管路径L17B中流通,并通过止回阀37B,由于四通阀2B被设为模式#A,于是冷媒从端口 2Bb通过端口 2Ba流入配管路径L19B,到达分支部D3。
[0389][2-2] 二室升温运转
[0390]〈模式编号22:参照图21>
[0391]将库室CA和库室CB—起升温的模式。
[0392]此模式编号22相对于实施例1的模式编号2,由压缩机I至分支部D55的冷媒流路相同。
[0393]从分支部D55经过库内热交换器5A、5B至分支部D77的冷媒流路与模式编号2不同,从分支部D77至压缩机I的返回流路与模式编号2相同。
[0394]所以,以下,关于从分支部D55至分支部D77的冷媒流路,按照通过库内热交换器5A的流路、通过库内热交换器5B的流路,依序说明。
[0395]首先,四通阀2A被设为模式#B,由此,通过分支部D55,以气体的形式分支并流入配管路径L12A中的冷媒,从四通阀2A的端口 2Ac通过端口 2Ab并经过止回阀36A,然后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A从端口 5Aa流入。
[0396]库内热交换器5A的风扇F2A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A内,在冷媒与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媒被夺取热量并大部分冷凝液化而大致成为液态冷媒,于是通风内部空气升温并被送出至库室CA内。据此,库室CA被升温。
[0397]大致液化的冷媒,从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5Ab流出,经过止回阀38A,并通过分支部D77和配管路径L18而到达分支部D7。
[0398]另一方面,四通阀2B被设为模式#B,由此,通过分支部D55且分支流入配管路径L12B中的冷媒(气态冷媒),从四通阀2B的端口 2Bc通过端口 2Bb并经过止回阀36B,然后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B从端口 5Ba流入。
[0399]库内热交换器5B的风扇F2B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B内,在冷媒与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媒被夺取热量并大部分冷凝液化而大致成为液态冷媒,于是通风内部空气升温并被送出至库室CB内。据此,库室CB被升温。
[0400]大致液化的冷媒,从库内热交换器5B的端口5Bb流出,经过止回阀38B,并通过分支部D77和配管路径L18而到达分支部D7。
[0401 ] [2-3]冷却/升温同时运转
[0402]模式编号23和模式编号24,是同时执行升温两个库室的一者并冷却另一者的升温运转与冷却运转的动作模式。
[0403]〈模式编号23(库室CA升温、库室CB冷却):参照图22>
[0404]此模式中,升温运转对应于库室CA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AU,冷却运转对应于库室CB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BU。
[0405]由压缩机I至分支部D55的冷媒的流通与模式编号22相同。
[0406]关于分支部D55之后的流通,在模式编号23中,由于将四通阀2B设为模式#六,从端口 2Bc的流入被停止,因此,冷媒(气态冷媒)仅流入配管路径L12A。
[0407]四通阀2A被设为模式#B,由此,流入配管路径L12A的冷媒,从四通阀2A的端口2Ac通过端口 2Ab,并经过止回阀36A,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A从端口 5Aa流入。
[0408]库内热交换器5A的风扇F2A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A内,在冷媒与通风内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媒被夺取热量并大部分冷凝液化而大致成为液态冷媒,于是通风内部空气升温并被送出至库室CA内。据此,库室CA被升温。
[0409]从库内热交换器5A流出的冷媒,是高压的大致液化的冷媒,但包含与库室CA内的热负荷等的运转环境相对应的量的气态冷媒。
[0410]此大致液化的高压的冷媒,从端口 5Ab流出并流入配管路径L18A,经过止回阀38A,并通过分支部D77和配管路径L18而从分支部D7进入配管路径LI I。然后,相对于库外热交换器3的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从端口 3Aa流入。
[0411]库外热交换器3的风扇Fl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内进行液态冷媒与通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液态冷媒被夺取热量而降温,于是过冷度增加。也就是说,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对于液态冷媒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
[0412]向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与液态冷媒一起流入的未冷凝的气态冷媒,也因与通风外部空气作热交换而被夺取热量并被冷却而完全液化。
[0413]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的热交换后,液态冷媒从端口3Ab流入配管路径L6,经过电磁阀12而到达分支部D2。
[0414]在此模式下,电磁阀14A为闭状态,电磁阀14B处于开状态,因此,液态冷媒仅流入配管路径L7B,经过电磁阀14B和止回阀35B而进入膨胀阀22B。
[0415]液态冷媒,在膨胀阀22B中,减压膨胀而成为低温的气液混合冷媒,然后相对于库内热交换器5B从端口 5Ba流入。
[0416]库内热交换器5B的风扇F2B处于动作状态。因此,在库内热交换器5B内气液混合冷媒通过与通风内部空气作热交换夺取热量并气化,成为完全的气态冷媒。另一方面,通风内部空气降温并被送出至库室CB内。据此,库室CB被冷却。
[0417]气化后的冷媒,从端口5Bb流入配管路径L17B。并且,经过止回阀37B及设为模式#A的四通阀2B的端口 2Bb、2Ba,在配管路径L19B、L15中流通,然后经过储液器6而返回压缩机I的吸入口。
[0418]〈模式编号24(库室CA冷却、库室CB升温):参照图23>
[0419]此模式编号24相对于模式编号23,调换了升温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与冷却的库内热交换器单元。
[0420]也就是说,将四通阀2A和四通阀2B的模式倒置,四通阀2A设为模式#六,四通阀2B设为模式#B,使来自压缩机I的高压的气态冷媒仅流入库内热交换器5B。
[0421]另外,将电磁阀14A和电磁阀14B的开闭状态倒置,电磁阀14A设为开状态,电磁阀14B设为闭状态,使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冷却的液态冷媒,仅流入库内热交换器5A。
[0422]据此,库室CA被冷却,库室CB被升温。
[0423]在同时执行此升温与冷却的动作模式23和动作模式24中,如上所述,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液态冷媒的过冷度增加。因此,其过冷度增加的份量,会使变成冷却运转的库内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增加。
[0424][2-4]—室冷却运转
[0425]〈模式编号25、26:参照图24>
[0426]—室冷却运转,是将两个库室CA、CB中的一者冷却,另一者设为运转停止。这里,所谓运转停止是包含停止继续运转的情况、及在二室冷却运转中因库室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而暂时停止的情况。
[0427]模式编号25是冷却库室CA并将库室CB设为运转停止的运转模式,其冷媒流路以图24的粗实线表示。
[0428]也就是说,模式编号25是一种动作模式,所述动作模式相对于二室冷却运转的模式编号21(参照图20),将电磁阀14B设为闭状态,以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BU,并使风扇F2B停止。与模式编号21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热交换作用等模式,与编号21的情况相同。
[0429]模式编号26是冷却库室CB并将库室CA设为运转停止的运转模式,其冷媒流路仅在分支部D2与分支部D3之间不同,形成以图24的粗虚线表示的流路。
[0430]也就是说,模式编号26是相对于二室冷却运转的模式编号21(参照图20),将电磁阀14A设为闭状态,以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AU,并使风扇F2A停止的动作模式。与模式编号21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B中的热交换作用等,与模式编号21的情况相同。
[0431][2-5]—室升温运转
[0432]〈模式编号27:参照图25>
[0433]—室升温运转,是升温两个库室CA、CB中的一者,并将另一者设为运转停止。这里,所谓运转停止包含停止继续运转的情况、及在二室升温运转中因库室内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而暂时停止的情况。
[0434]模式编号27是升温库室CA,将库室CB设为运转停止的动作模式,其冷媒流路以图25的粗实线表示。
[0435]也就是说,模式编号27是一种动作模式,所述动作模式相对于二室升温运转的模式编号22(参照图21),将四通阀2B设为模式#六,以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BU,并使风扇F2B停止。与模式编号22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热交换作用等,与模式编号22的情况相同。
[0436]〈模式编号28:参照图26>
[0437]模式编号28,是升温库室CB并将库室CA设为运转停止的运转模式,其冷媒流路以图26的粗虚线表示。
[0438]也就是说,模式编号28,相对于二室升温运转的模式编号22(参照图21),将四通阀2A设为模式#六,以使冷媒不流入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AU,并使风扇F2A停止。与模式编号22共通的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的相态、及库外热交换器3和库内热交换器5B中的热交换作用等模式,与编号22的情况相同。
[0439][2-6]除霜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5B的除霜)
[0440]例如,如果将库室CA以动作模式21、24、25的任一者进行长时间冷却,则在库内热交换器5A的翅片上,有时会有包含在库室CA内的空气的水分冻结并以霜的形式附着。翅片上附着霜后,会阻碍热交换,因此,执行库内热交换器5A的化霜运转来除霜。对热交换器5B同样进行化霜运转。
[0441]由于冷媒回路152是热栗式,由此对除霜进行所谓逆循环的化霜。
[0442]具体来说,对所冷却运转的热交换器进行升温运转,并使对应的风扇停止。以下,参照图19来说明各运转模式的详情。
[0443]〈模式编号29>
[0444]是仅进行库内热交换器5A的除霜的化霜运转的动作模式,针对仅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的模式编号27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停止(OFF)。
[0445]〈模式编号30>
[0446]是仅进行库内热交换器5B的除霜的化霜运转的动作模式,针对仅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B的模式编号28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B停止(OFF)。
[0447]〈模式编号31>
[0448]是将库内热交换器5A与库内热交换器5B两者除霜的化霜运转的动作模式,针对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2)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与风扇2B两者停止(OFF)。
[0449]另外,冷冻装置151能够对冷冻库CT的两个库室CA、CB其中之一的库室进行除霜,同时对另一库室升温或冷却。
[0450]〈模式编号32>
[0451 ]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除霜,并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B的动作模式,针对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2)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停止(OFF)。
[0452]〈模式编号33>
[0453]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B进行除霜,并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的动作模式,针对二室升温运转(模式编号22)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B停止(OFF)。
[0454]〈模式编号34>
[0455]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除霜,并冷却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B的动作模式,针对冷却/升温同时运转中的模式编号23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A停止(OFF)。
[0456]〈模式编号35>
[0457]是对库内热交换器5B进行除霜,并冷却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的动作模式,针对冷却/升温同时运转中的模式编号24的动作模式,使风扇F2B停止(OFF)。
[0458]上述的冷冻装置151具备冷媒回路152、及流路切换部RK2,其中,所述冷媒回路152具有:第一冷媒流路Rl I,其包括将由压缩机I吐出的冷媒导入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第一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1、L14、L11、L12、L12A)LH11、将在库内热交换器5A中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二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18A、L11)LH12、及将在库外热交换器3中过冷却后的液相的冷媒导入第二库内热交换器5B中的第三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6、L7B)LH13(参照图 22);
[0459]第二冷媒流路R12,其包括将由压缩机I吐出的冷媒向库内热交换器5A和库内热交换器58分支并导入的第四配管路径(配管路径1^丄14丄11丄12丄124丄128)1^14、及将在库内热交换器5A、5B中液相化后的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五配管路径(配管路径1^18厶、1^188、1^18、1^11)1^15(参照图21);及,
[0460]第三冷媒流路R13,其包括将由压缩机I吐出的气相冷媒导入库外热交换器3中的第六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1、L2)LH16、及将在库外热交换器3中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冷媒向库内热交换器5A和库内热交换器5B分支并导入的第七配管路径(配管路径L11、L10,L7A、L7B)LHl 7 (参照图20);
[0461 ]所述流路切换部RK2,作为流通冷媒的流路,选择性地切换第一冷媒流路Rll、第二冷媒流路R12、及第三冷媒流路R13(四通阀组2G、电磁阀组11G2)(参照图19)。
[0462]另外,在第二冷媒流路R2中的第四配管路径LH14的一部分、与第三冷媒流路R3中的第七配管路径LH17的一部分,是共通的部分也就是共通配管LK。具体来说,是配管路径LI I中的分支部D4与分支部D5之间。并且,在此共通配管LK上,配设有受液器4。
[0463]在以上详述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能够如下所述地进行库外热交换器3的除霜。
[0464]长时间进行模式编号2、7、8、22、27、28的将库外热交换器3的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二室同时升温或一室升温运转后,在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的翅片上,有时会有包含在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冻结并以霜的形式附着。
[0465]此时,冷冻装置51、151未被分类为图8、图19的动作模式,但可以执行库外热交换器3的化霜运转。
[0466]此化霜运转是在二库室冷却运转的模式编号1、21的动作模式中,使所有风扇Fl、F2A、F2B停止(OFF)的动作。
[0467]以上详述的冷冻装置51和冷冻装置151、及具备其任意一者的冷冻库CT和冷冻车C,具有热栗式的冷媒回路52、152。
[0468]因此,不仅使用因压缩机I的动作所获得的热能,还使用了在升温运转库内热交换器5A、5B中任意一者的动作模式中,根据库外热交换器3而从外部空气获得的热能,另外,进一步加上在同时运转升温与冷却的动作模式中从进行冷却的库室的内部空气中获得的热能,来对应该加温的库室进行升温。据此,能够获得更优异的升温能力。
[0469]冷媒回路52和冷媒回路152,在全停止以外的动作模式中,向受液器4流通冷媒。
[0470]在对二个以上库内热交换器5A、5B中的至少一者进行升温或除霜运转的动作模式(模式编号2?4、7?15、22?24、27?35)中,受液器4充满气态冷媒。
[0471]据此,在这些动作模式中,没有滞留于受液器4的液态冷媒,因此可以利用冷媒回路52、152内的全部冷媒,即便连续进行升温或除霜运转,也难以导致冷媒不足。
[0472]在不包含升温和除霜运转的动作模式(模式编号1、5、6、21、25、26)中,冷媒回路52和冷媒回路152能够向受液器4中蓄留液态冷媒。
[0473]详细来说,发生在冷却运转中产生剩余冷媒的状况时,可以将其剩余冷媒确保地维持在受液器4中。
[0474]另一方面,发生在升温和除霜运转中产生剩余的冷媒的运转状况时,在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中,以液态冷媒的形式,相应于在冷媒回路52、152内循环的合适的冷媒量,能够确保剩余部分的冷媒。
[0475]据此,即便连续进行冷却运转、及升温和除霜运转,仍可以将回路内压力高度维持在最佳水平,维持高度运转能力。因此,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维持库室内部的设定温度。
[0476]冷媒回路52和冷媒回路152的库外热交换器3,以不包含升温和除霜的动作模式(模式编号1、5、6、21、25、26)来运转二个以上所有的库内热交换器5A、5B时,第二库外热交换器3B与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体地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
[0477]据此,冷冻装置51、151具有高度的冷却能力。
[0478]另外,以对二个以上库内热交换器5A、5B中至少一者进行升温或除霜运转的动作模式(模式编号2?4、7?15、22?24、27?35)来运转时,第一库外热交换器3A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
[0479]据此,冷冻装置51、151中,冷却能力提高相当于过冷度增加的份量。
[0480]进一步,从成为升温或除霜运转的库内热交换器5A、5B的端口 5Ab、5Bb,流出气液混合冷媒。也就是说,在从端口 5Aa、5Ba至端口 5Ab、5Bb的热交换器内,会发生冷媒的冷凝,因此热交换器整体散热,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提高。
[0481]在冷媒回路52和冷媒回路152中,二个以上库内热交换器5A、5B分别具有用于输入输出冷媒的一对端口,一对端口分别具有双系统的输入输出配管路径。
[0482]例如,参照图1来说明冷媒回路52的库内热交换器5A,库内热交换器5A具有用于输入输出的一对端口 5Aa、5Ab。
[0483]端口 5Aa,具有:连接于分支部D2上的配管路径L7A、及连接于分支部D55上的配管路径LI 2A的双系统的路径。
[0484]端口 5Ab,具有:连接于分支部D3上的配管路径L8A、及连接于分支部D77上的配管路径LI 3A的双系统的路径。
[0485]这里,将配管路径L7A、配管路径L8A的组合设为第一路径,将配管路径LI 2A、配管路径L13A的组合设为第二路径,于是冷媒回路52在对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冷却运转的动作模式中,在冷媒流通于第一路径中并进行升温或除霜运转的动作模式中,冷媒会流通于第二路径中。库内热交换器5B也相同。
[0486]另一方面,如果就冷媒回路152的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说明,端口5Aa,具有:连接于分支部D2上的配管路径L7A、及连接于分支部D55上的配管路径L12A的双系统的路径。
[0487]端口 5Ab,具有:连接于分支部D3上的配管路径L17A和配管路径L19A、及连接于分支部D77上的配管路径L18A的双系统的路径。
[0488]这里,将配管路径L7A、与配管路径L17A和配管路径L19A的组合设为第一路径,将配管路径L12A与配管路径L18A的组合设为第二路径,于是冷媒回路在对152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冷却运转的动作模式中,冷媒流通于第一路径,在进行升温或除霜运转的动作模式中,冷媒流通于第二路径。库内热交换器5B也相同。
[0489]也就是说,即便是在具有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库内热交换器5A、5B中任意一者的动作模式中,冷媒都流通于相同方向。具体来说,是从端口 5Aa、5Ba向端口 5Ab、端口 5Bb流通。
[0490]对于动作模式,当从库内热交换器5A、5B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的动作模式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的动作模式时,从库内热交换器5A、5B内部向压缩机I返回的冷媒是气液混合冷媒。
[0491]因此,根据此动作模式的切换,大量的液态冷媒不会返回至压缩机I,不用担心压缩机I因液压缩而损坏。
[0492]进一步,此切换动作能够在暂时停止冷冻装置15、151后不对冷媒回路内的压力进行平衡就执行。因此,冷冻装置51、151的运转效率提高。
[0493]冷冻装置51、151具有热栗式的冷媒回路52、152,相对于二个以上库内热交换器5A、5B,可以不交互循环流通冷媒,始终使冷媒循环并执行冷却运转与升温运转的任意一者。
[0494]据此,分别配设有库内热交换器5A、5B的库室CA、CB内部温度,相对于设定温度,不易上下变化,相对于设定温度,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维持。
[0495]实施例的冷冻装置51、151不限定于上述构成,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也可以作成变化例。
[0496]〈变化例1:参照图27>
[0497]变化例I是在冷冻装置51,151的冷媒回路52、152中,配设了气液热交换器43A的示例,所述气液热交换器43A,将在流入库内热交换器5A的端口 5Aa之前的配管路径L7A中的分支部D2与膨胀阀22A之间流通的冷媒、及从端口 5Ab流出的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图27绘示在冷媒回路52上配设了气液热交换器43A的示例。
[0498]冷媒流通至配管路径L7A,可能会进行使库内热交换器5A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的冷却运转。
[0499]此时,高压的液态冷媒流入膨胀阀22A,而从端口5Ab流出比液态冷媒更低温的气态冷媒。因此,在气液热交换器43A中,流向膨胀阀22A的液态冷媒会被冷却,于是过冷度增加。
[0500]据此,配备了此变化例I的冷冻装置的冷冻库CT和冷冻车C,利用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热交换,从库室CA内的空气夺取的热量增加,因此,冷却库室CA内的能力提高。
[0501]另外,库内热交换器5A中的液态冷媒的蒸发得到促进,因此,能够防止对于压缩机I的所谓液体返回(倒流)现象。
[0502]使库内热交换器5A进行升温或除霜运转时,冷媒不流通至配管路径L7A,因此,气液热交换器43A不发挥作用。
[0503]也可以同样地在库内热交换器5B上配设气液热交换器43B。图27中绘示了对冷媒回路52中的库内热交换器5B,配设与气液热交换器43A发挥相同作用的气液热交换器43B的示例。虽然未图示出来,但在冷媒回路152中,也可以同样地配设气液热交换器43A、43B。
[0504]〈变化例2:参照图28、图29>
[0505]冷冻装置51、151也可以具备3个以上的库内热交换器。
[0506]图28中例示了对冷冻装置51中的库内热交换区块M3并联追加了第三个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⑶而成的库内热交换区块M23。
[0507]图29中例示了对冷冻装置151中的库内热交换区块Ml3并联追加了第三个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5⑶而成的库内热交换器区块M33。
[0508]配备了具有3个库内热交换器单元的冷冻装置51、151的冷冻库CT和冷冻车C,具有库室CC(未图示),所述库室CC配设有包含在第三个库内热交换器单元5CU、55CU中的库内热交换器5C。
[0509]例如,根据使用变化例2中的设为三个库内热交换器的冷冻装置,能够将3个库室CA?库室CC分别独立地设为冷却/升温/除霜/停止的四组运转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执行包含全停止在内的64组动作模式。
[0510]〈其他变化例〉
[0511 ]库外热交换器3及多个库内热交换器5A?5C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翅管式结构。可以是例如盘旋式或平行流动式的结构,此时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0512]根据冷冻装置51、151,可以设定的库室内部的温度区域并不限定。至少包含对应于冷冻和冷藏的温度区域。
【主权项】
1.一种冷冻装置,其具备被配设于第一库室内的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及被配设于第二库室内的第二库内热交换器,所述冷冻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冷媒回路、及流路切换部; 其中,所述冷媒回路包括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被配设于前述第一和第二库室的外面的库外热交换器、及将冷媒压缩并以气相冷媒的形态吐出的压缩机; 并且,所述冷媒回路具有:第一冷媒流路,其包括将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第一配管路径、将利用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二配管路径、及将利用前述库外热交换器被过冷却后的液相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第三配管路径; 第二冷媒流路,其包括将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前述冷媒向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分支并导入的第四配管路径、及将利用前述第一和第二库内热交换器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五配管路径;及, 第三冷媒流路,其包括将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气相的前述冷媒导入前述库外热交换器中的第六配管路径、及将利用前述库外热交换器冷凝而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向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分支并导入的第七配管路径; 并且,所述流路切换部,作为流通前述冷媒的流路,选择性地切换前述第一冷媒流路、前述第二冷媒流路、及前述第三冷媒流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根据前述流路切换部而被选择切换的使前述冷媒流通的流路,当是前述第一冷媒流路时,前述第一库室内部利用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升温,前述第二库室内部利用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而被冷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第一至第三冷媒流路,以使流通于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前述冷媒的流通方向彼此成为相同的方式来构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第一至第三冷媒流路,以使流通于前述第一库内热交换器和前述第二库内热交换器中的前述冷媒的流通方向彼此成为相同的方式来构成。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第四配管路径与前述第七配管路径,各自有一部分为共通路径,在前述共通路径中,配设有受液器。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库外热交换器具有:将外部空气送向特定方向的风扇、位于前述特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热交换器、及与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并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热交换器; 并且,当选择了前述第一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其将所导入的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导出; 当选择了前述第二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使所导入的液相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且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使利用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过冷却后的前述冷媒蒸发并以气相冷媒的形态导出; 当选择了前述第三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与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一体地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使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气相的前述冷媒冷凝并作为液相冷媒加以导出。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冻装置,其中,前述库外热交换器具有:将外部空气送向特定方向的风扇、位于前述特定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热交换器、及与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串联连接并位于下游侧的下游侧热交换器; 并且,当选择了前述第一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其将所导入的液相化后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导出; 当选择了前述第二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过冷却热交换器而发挥作用,使所导入的液相的前述冷媒过冷却,并且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发挥作用,使利用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过冷却后的前述冷媒蒸发并以气相冷媒的形态导出; 当选择了前述第三冷媒流路时,前述上游侧热交换器与前述下游侧热交换器一体地作为冷凝器而发挥作用,使由前述压缩机吐出的气相的前述冷媒冷凝并作为液相冷媒加以导出。
【文档编号】F25B13/00GK105937811SQ201610118427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日
【发明人】藤野博之, 増野谦
【申请人】东普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