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组件(10),包括多个第一翅片(11)和设置在多个第一翅片(11)上的冷媒第一管路(12),各第一翅片(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第二换热组件(20),包括多个第二翅片(21)和设置在多个第二翅片(21)上的冷媒第二管路(22),相邻两个第一翅片(11)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翅片(21)之间的距离均为1mm至1.6mm,冷媒第一管路(12)和冷媒第二管路(22)的直径均为5mm,第一换热组件(10)与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的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更低。
【专利说明】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翅片式换热器主要包括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为直板状结构,换热组件主要包括翅片和固定在翅片上的冷媒流通管,为了提高功率,可以采用两个换热组件,并且该两个换热组件叠放在一起。冷媒流通管主要采用铜材,为了降低铜材的消耗量,将冷媒流通管的直径设计的比较小,普遍采用Φ5铜管,该铜管的壁厚为0.12_,该铜管主要应用于流通R22冷媒。随着冷媒的发展,R410a冷媒具有比R22冷媒更好的性能,R410a冷媒具有蒸发压力高并且冷凝压力高的特点,但是,R410a冷媒应用在直径为7mm的冷媒流通管上,由于冷媒流通管的直径越大,其制造成本越高,这无疑会增加翅片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的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多个第一翅片和设置在多个第一翅片上的冷媒第一管路,各第一翅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多个第二翅片和设置在多个第二翅片上的冷媒第二管路,相邻两个第一翅片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翅片之间的距离均为Imm至1.6mm,冷媒第一管路和冷媒第二管路的直径均为5mm,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05]进一步地,冷媒第一管路具有多个彼此平行且垂直于第一翅片的第一平行段,多个第一翅片在各第一平行段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0006]进一步地,第一翅片具有位于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的且朝向对应的第二翅片的第三边缘,第二翅片具有与第三边缘相对应的且朝向对应的第一翅片的第四边缘,第三边缘的延伸线和第四边缘的延伸线相交并形成夹角,夹角的角度不小于73°。
[0007]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位置处设置有垂直于第一翅片延伸的密封条。
[0008]进一步地,各第一翅片上设置有导流通孔。
[0009]进一步地,冷媒第一管路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0010]进一步地,冷媒第一管路的管壁厚度以及冷媒第二管路的管壁厚度均为0.12_。
[00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还包括:辅助电加热设备,设置在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位置处。
[0012]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互为分体结构。
[0013]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相邻两个第一翅片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翅片之间的距离均为Imm至1.6mm,因此上述结构增强了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的强度,提高了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的稳定性,使得在采用R410a冷媒时,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式换热器中冷媒第一管路和冷媒第二管路的直径均为5mm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承受R410a冷媒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由于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变得更密集,因此空气的过流面积会减小,在此情况下,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也可以说,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组合并形成V型结构,即两个【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直板状的换热组件形成V型,因此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的组合结构增大了空气的过流面积。采用了直径均为5mm的冷媒第一管路和冷媒第二管路的成本比较低,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更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实施例的局部主视不意图。
[0016]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17]10、第一换热组件;11、第一翅片;12、冷媒第一管路;13、第一边缘;14、第二边缘;15、第三边缘;20、第二换热组件;21、第二翅片;22、冷媒第二管路;23、第四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第一换热组件10包括多个第一翅片11和设置在多个第一翅片11上的冷媒第一管路12,各第一翅片11具有相对设置的且彼此间隔的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优选地,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在第一翅片1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分布。第二换热组件20包括多个第二翅片21和设置在多个第二翅片21上的冷媒第二管路22,相邻两个第一翅片11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翅片21之间的距离均为Imm至1.6mm,冷媒第一管路12的直径和冷媒第二管路22的直径均为5mm,第一换热组件10与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优选地,在第一边缘13到第二边缘14的方向上,第一翅片11与第二翅片2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均为直板状。优选地,第一翅片11和对应的第二翅片21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21为矩形板或类似矩形的板,第一边缘13与第二边缘14相平行。优选的,相邻两个第一翅片11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翅片21之间的距离均为1.4_。
[0020]应用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由于相邻两个第一翅片11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翅片21之间的距离均为Imm至1.6mm,因此上述结构增强了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的强度,提高了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的稳定性,使得在采用R410a冷媒时,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中冷媒第一管路12和冷媒第二管路22的直径均为5mm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承受R410a冷媒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由于第一翅片11和第二翅片21变得更密集,因此空气的过流面积会减小,在此情况下,第一换热组件10与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也可以说,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组合并形成V型结构,即两个【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直板状的换热组件形成V型,因此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的组合结构增大了空气的过流面积。采用了直径均为5mm的冷媒第一管路12和冷媒第二管路22的成本比较低,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更低。
[002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媒第一管路12具有多个彼此平行且垂直于第一翅片11的第一平行段,多个第一翅片11在各第一平行段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上述结构增加了第一换热组件10的换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行段为12个,相邻两个第一平行段之间具有折弯段,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到6个折弯段。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冷媒第一管路12可以具有多个延伸方向大致相同且不平行的延伸段以替代多个第一平行段。冷媒第二管路22具有多个彼此平行且垂直于第二翅片21的第二平行段,多个第二翅片21在各第二平行段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同理,上述结构增加了第二换热组件20的换热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翅片11对应的多个第二翅片21不一定是两两位于同一平面内。
[0022]考虑到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的冷凝水排除能力,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1具有位于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之间的且朝向对应的第二翅片21的第三边缘15,第二翅片21具有与第三边缘15相对应的且朝向对应的第一翅片11的第四边缘23,第三边缘15的延伸线和第四边缘23的延伸线相交并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不小于73°,第四边缘23和第三边缘15均是沿直线延伸。第三边缘15与第四边缘23之间的距离即是第一翅片11与第二翅片21之间的距离,夹角α的角度已经过冷凝水排除的实验,小于该角度,冷凝水排除困难,并且容易使空调送风“吹水”。优选地,夹角α的角度为73。至 75。。
[0023]由于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的结合处有一条缝隙,该处缝隙是固然存在的,并且导致漏风,影响换热,因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10与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最小间距位置处设置有垂直于第一翅片11延伸的密封条(图中未示出)。设置密封条能够防止漏风,提高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翅片11上设置有导流通孔。该导流通孔能够允许空气通过,提高了第一换热组件10的换热效率。第二翅片21上同样设置有导流通孔。
[0025]在本实施例中,冷媒第一管路1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具有内螺纹的结构增大了冷媒第一管路12的内壁与冷媒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一换热组件10的换热效率。冷媒第二管路22的内壁上同样设置有内螺纹。
[0026]在本实施例中,冷媒第一管路12的管壁厚度为0.12mm,因此仍可使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Φ5铜管,无需改造对【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换热组件。冷媒第二管路22的管壁厚度为0.12mm0
[0027]本实施例的翅片式换热器还包括辅助电加热设备,辅助电加热设备设置在第一换热组件10与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最小间距位置处也就是第一换热组件10和第二换热组件20的结合处,采用PTC电加热,电加热功率可自动调节。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组件10与第二换热组件20互为分体结构。上述结构方便更换任一换热组件,而无需同时更换两个换热组件。[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R410a冷媒的翅片式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组件(10),包括多个第一翅片(11)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翅片(11)上的冷媒第一管路(12),各所述第一翅片(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 第二换热组件(20),包括多个第二翅片(21)和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翅片(21)上的冷媒第二管路(22),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翅片(11)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翅片(21)之间的距离均为Imm至1.6mm,所述冷媒第一管路(12)和所述冷媒第二管路(22)的直径均为5_,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第一管路(12)具有多个彼此平行且垂直于所述第一翅片(11)的第一平行段,所述多个第一翅片(11)在各所述第一平行段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11)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边缘(13)和第二边缘(14)之间的且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二翅片(21)的第三边缘(15),所述第二翅片(21)具有与所述第三边缘(15)相对应的且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翅片(11)的第四边缘(23),所述第三边缘(15)的延伸线和所述第四边缘(23)的延伸线相交并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不小于7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最小间距位置处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翅片(11)延伸的密封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翅片(11)上设置有导流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第一管路(1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第一管路(12)的管壁厚度以及所述冷媒第二管路(22)的管壁厚度均为0.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电加热设备,设置在所述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0)之间的最小间距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翅片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0)互为分体结构。
【文档编号】F25B39/00GK203824172SQ201420247955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4日
【发明者】杨建良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