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478150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寒冷季节运行的过程中,室外侧换热器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如果室外环境温度低于TC以下,室外侧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可能低于0°C。如果同时室外环境的湿度足够大,会导致室外侧换热器结霜,甚至结冰,从而严重阻碍室外侧换热器的换热,使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制热性能迅速大幅度衰减,显著影响制热效果,甚至导致空调压缩机出现故障。为此需要及时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处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除霜方式如下为使室外侧换热器除霜,四通换向阀切换到制冷循环流程,让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四通换向阀排入到室外侧换热器中,以 融化室外侧换热器上的霜层或冰层。然而传统的除霜方式存在较多弊端除霜时室内蒸发器吸收房间热量,影响房间的舒适性。采用传统的除霜模式进行除霜时,四通换向阀换向,室内侧换热器的温度快速降低到-20°C以下,大量的低温液态冷媒积聚在室内侧换热器,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吸收室内机大量热量,造成房间温度下降。尤其在寒冷的冬季,室外机除霜时间较长,而房间通过墙壁散热又比较剧烈,室内温度波动会更大。依据舒适性模拟实验,房间温度最大可以下降8 10°C,严重影响了房间舒适性。重新得到热风需要较长的时间。采用传统除霜模式,首先需要压缩机停机,室内侧换热风机经过一段时间吹余热后,四通换向阀才换向进行除霜。除霜完成后,压缩机再停滞一段时间,然后四通换向阀再次换向,进行制热。压缩机开启一段时间后,内管温升高至一定温度才能得到热风。这一个过程大约需要12 15min甚至更长,对房间的舒适性极为不利。传统的除霜模式不利于压缩机可靠运行。采用传统除霜模式,主要利用压缩机对冷媒所做的功进行除霜。进入除霜时,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维持在_25°C以下甚至更低,吸气表压力维持在I 2bar,大量的液态冷媒积聚在压缩机入口处,极容易造成液压缩,对压缩机的可靠运行不利,影响压缩机的实际寿命。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不间断制热除霜的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实现一边持续制暖一边除霜,例如公开号CN 1916538A、CN 1916538A、CN101476801A的中国专利文件均提出了各自的不间断制热除霜的空气调节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不间断制热除霜的空气调节装置,采用至少两条支路,且需要增设多个阀门或电子膨胀阀等装置配合实现一边持续制暖一边除霜的功能,因此管路和零部件多,连接结构和控制装置也非常复杂,导致制作成本均大幅提闻。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该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采用简单的结构具有了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空气调节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顺次连接的压缩机、四通换向阀、室外侧换热器、膨胀装置和室内侧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端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侧换热器连通、第三接口与室内侧换热器连通、第四接口与压缩机的入口端连通,四通换向阀具有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以及将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以使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进行制冷运行的第一状态和将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以及将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以使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进行制热运行的第二状态;除霜装置,用于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操作;除霜装置为串联在空气调节主回路上的冷媒加热装置。进一步地,冷媒加热装置设置于室外侧换热器和膨胀装置之间。进一步地,冷媒加热装置设置于压缩机入口端和四通换向阀之间。 进一步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不同的除霜控制模式之间切换以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操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四通换向阀、冷媒加热装置和压缩机连接,除霜控制模式包括第一除霜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下,四通换向阀处于第二状态,冷媒加热装置开启;第二除霜模式,在第二除霜模式下,四通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冷媒加热装置关闭。进一步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室外侧换热风机和驱动室外侧换热风机的室外侧换热风机电机,控制装置与室外侧换热风机电机连接;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以在第一除霜模式下根据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室外侧换热风机开启或关闭。进一步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室内侧换热风机和驱动室内侧换热风机的室内侧换热风机电机,控制装置与室内侧换热风机电机连接;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内侧换热器的盘管温度的第二测温装置,以在第一除霜模式下根据第二测温装置检测到的室内侧换热器的盘管温度控制室内侧换热风机开启或关闭。进一步地,压缩机持续运行。进一步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在第一除霜模式下压缩机在60至12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运行。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一除霜模式下的运行时长的时间检测装置,以根据时间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运行时长控制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从第一除霜模式切换至第二除霜模式。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侧换热器的盘管温度的第三测温装置,以在在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中根据第三测温装置检测到的室外侧换热器的盘管温度控制冷媒加热装置开启。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和用于检测室外侧换热器的盘管温度的第三测温装置,以在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中根据第三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外侧换热器盘管温度和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控制冷媒加热装置开启。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以在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中根据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控制冷媒加热装置开启。[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由于仅在空气调节主回路中串联冷媒加热装置即可以实现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的功能,因而具有除霜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冷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一除霜模式下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二除霜模式下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冷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一除霜模式下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以及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二除霜模式下运行的冷媒流向示意图。图中各标记代表101、2OI 压缩机102、202 四通换向阀103,203 室外侧换热器104、204 室外侧换热风机105,205 室外侧换热风机电机106、206 冷媒加热装置107、207 电子膨胀阀108、208 室内侧换热风机电机109、209 室内侧换热风机110,210 室内侧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第一实施例如图I至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空气调节主回路和用于对室外侧换热器103进行除霜操作的除霜装置。空气调节主回路通过制冷管路顺次连接压缩机101、四通换向阀102、室外侧换热器103、电子膨胀阀107和室内侧换热器110形成。电子膨胀阀107在全关和全开的开度范围内自由调节开度。四通换向阀102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01的出口端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侧换热器103连通、第三接口与室内侧换热器110连通、第四接口与压缩机101的入口端连通。四通换向阀102具有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连通以及将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以使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进行制冷运行的第一状态和将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连通以及将第二接口和第四接口连通以使热泵式空气调 节装置进行制热运行的第二状态。除霜装置为串联在室外侧换热器103和电子膨胀阀107之间的冷媒加热装置106。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由于仅在空气调节主回路中串联冷媒加热装置106即可以实现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的功能,因而具有除霜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利用冷媒的显热对室外侧换热器除霜,性能更加优越。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制冷运行时四通换向阀102处于第一状态。如图2所示,在制冷运行时,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101 —四通换向阀102 —室外侧换热器103 —冷媒加热装置106 —电子膨胀阀107 —室内侧换热器110 —四通换向阀102 —压缩机101。在制冷运行时,冷媒加热装置106关闭。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制热运行时四通换向阀102处于第二状态。如图3所示,在制热运行时,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101 —四通换向阀102 —室内侧换热器110 —电子膨胀阀107 —冷媒加热装置106 —室外侧换热器103 —四通换向阀102 —压缩机101。在制热运行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开启冷媒加热装置106用于给电子膨胀阀107出口也即室外侧换热器103入口的冷媒加热,以抑制室外侧换热器103结霜,并且提升压缩机101吸入冷媒的焓值和质量密度,提升制热效果和制热量,提升制热舒适度。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了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四通换向阀102、冷媒加热装置106和压缩机101连接。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不同的除霜控制模式之间切换以对室外侧换热器103进行除霜操作。具体地,除霜控制模式可以包括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以下对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分别进行说明。第一除霜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下,四通换向阀102处于第二状态,冷媒加热装置106开启。冷媒加热装置106开启,能给系统循环冷媒加热,提升能量状态,并且避免压缩机湿压缩的风险,提升压缩机在除霜运转过程中的可靠性,并且实现室内机不间断制热运行,避免室内环境温度波动而舒适度降低。如图4所示,在第一除霜模式下,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101 —四通换向阀102 —室内侧换热器110 —电子膨胀阀107 —冷媒加热装置106 —室外侧换热器103 —四通换向阀102 —压缩机101。如果控制装置判定空气调节装置需要进入第一除霜模式运行,则按照以下策略控制I)压缩机101持续运行。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101优选地为变频压缩机,在第一除霜模式下优选地采用高频运行,例如使压缩机101在60至12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运行。2)四通换向阀102维持在使空气调节主回路处于制热运行的第二状态,不用换向。3)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室外侧换热风机104。室外侧换热风机电机105用于驱动室外侧换热风机104。控制装置与室外侧换热风机电机105连接以控制室外侧换热风机104开启或关闭。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当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室外侧换热风机104可以选择持续开启,以充分利用环境中较高温度的空气对流传热进行融霜。当室外侧换热器103的盘管温度大于一个温度定值,例如大于5°C,可以选择关闭室外侧换热风机104。当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时,室外侧换热风机104可以选择为立即关闭,以避免室外侧换热器103内部的除霜热量损失。该第一预定温度例如可以是在4至10°C之间的一个值,优选地为5°C。4)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宜确保适当的制冷剂流量通过,进入室外侧换热器103
进行融霜。5)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室内侧换热风机109,室内侧换热风机电机108用于驱动室内侧换热风机109。控制装置与室内侧换热风机电机108连接以控制室内侧换热风机109开启或关闭。室内侧换热风机109可以根据室内侧换热器110的盘管温度关闭运行,或维持一定的风速运行,确保适当的出风温度,确保室内温度的舒适性,并确保一部分热量能够进入室外侧换热器进行融霜。具体地控制方式可以为,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内侧换热器110的盘管温度的第二测温装置,当第二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内侧换热器110的盘管温度大于第二预定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室内侧换热风机109开启。该第二预定温度例如可以是在40至60°C之间的一个值,优选地为50°C。当第二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内侧换热器110的盘管温度小于第三预定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室内侧换热风机109关闭。其中,第三预定温度宜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温度。该第三预定温度可以是在例如20至40°C之间的一个值,优选地为30°C。6)冷媒加热装置106开启。第二除霜模式在第二除霜模式下,四通换向阀102处于第一状态,冷媒加热装置106可选择地开启或关闭。如图5所示,在第二除霜模式下,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101 —四通换向阀102 —室外侧换热器103 —冷媒加热装置106 —电子膨胀阀107 —室内侧换热器110 —四通换向阀102 —压缩机101。在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侧换热器103需要除霜时,优选地在第一除霜模式下运行。在环境温度过低,比如室内环境温度在20°C以下,室外环境温度在_20°C以下时,或者在第一除霜模式下经历一段时间后室外侧换热器103的盘管温度不能达到预定的温度值,例如在第一除霜模式下运行经历8分钟后室外侧换热器103的盘管温度仍不能达到IO0C以上,则按照第二除霜模式运行。为了控制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从第一除霜模式到第二除霜模式的切换,控制装置还可以包括检测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一除霜模式下的运行时长的时间检测装置,当时间检测装置检测到运行时长大于预定时间段时,控制装置控制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切换至第二除霜模式。当然,此处预定时间段并不限于例举的8分钟,例如也可以是6至10分钟之间的一个值。如果控制装置判定空气调节装置需要进入第二除霜模式运行,则按照以下策略控制I)在压缩机101为变频压缩机的情况下,进入第二除霜模式时,压缩机101需经过初次停机、初次启动、升频并高频运行(例如在60至12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运行)、除霜完 成后再次停机、系统高低压压力平衡后再次启动的过程。2)进入第二除霜模式时,四通换向阀102在压缩机101初次停机后一段时间内换向为使空气调节主回路制冷运行的第一状态,除霜完成后在压缩机101再次停机一段时间后切换为使空气调节主回路进行制热运行的第二状态。3)室外侧换热风机104在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进入第二除霜模式后停机,以防止将室外侧换热器103内的除霜用热量带走。在第二除霜模式结束后再根据运行条件决定是否开启运行。4)电子膨胀阀107的开度宜确保适当的制冷剂流量通过,确保迅速除霜。5)为了防止在第二除霜模式中快速减低室温,室内侧换热风机109在第二除霜模式中关闭运行。6)冷媒加热装置106关闭。为了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制热运行过程中控制冷媒加热装置106,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侧换热器103的盘管温度的第三测温装置,当第三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外侧换热器103的盘管温度小于或等于一个预定的第四预定温度时,除霜控制装置控制冷媒加热装置106开启。该第四预定温度例如可以是在-10至_3°C之间的一个值,优选地为-5。。。另外,在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时,当第三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外侧换热器103的盘管温度小于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超过预定温度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冷媒加热装置106开启。该预定温度差值例如可以是在5至15°C之间的一个值,优选地为IO0C0另外,在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时,当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预定的第五预定温度时,控制装置控制冷媒加热装置106开启。该第五预定温度例如可以是在-5至5°C之间的一个值,优选地为5°C。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除霜模式是对第一除霜模式的有益补充,其作用是在恶劣的室外环境条件下或霜冻情况较严重的情况下加强除霜能力。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到,以上空气调节装置即使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可以只采用第一除霜模式进行除霜操作,只要除霜过程的时间足够长即可。根据以上的描述,第一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通常条件下,都可以采用在制热的同时除霜的第一除霜模式,从而,在部件较少、系统和控制方式简单、节约成本的前提条件下,基本实现如下效果I)由于通常的室外环境条件下可以在第一除霜模式下运行,即可以在制热的同时利用冷媒的显热进行除霜,具有如下优势四通换向阀不换向,压缩机不停机,直接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通入室外侧换热器,因而能及时快速地实现除霜,可以在8 IOmin内完成除霜,由于除霜时内管温度较高,除霜完成后可以马上得到热风。采用传统的除霜模式时因压缩机停机,四通换向阀换向而导致的除霜总时间过长,一个完整的除霜过程需要大概12 15min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重新得到热风,对房间舒适性影响较大。室内侧换热器的内管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不仅不会吸收房间的热量,在室内侧换热风机停机时,可以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向房间散热,在除霜的过程中,室内温度波动较小,对房间的舒适性贡献较大;也可以在除霜的过程中开启室内侧换热风机,持续对室内房间供热。可以避免传统除霜过程中因室内侧换热器的温度在_20°C以下而吸收房间热量 所造成的室内温度较大的波动。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吸气压力在进入除霜后获得较快提升,不容易造成压缩机液压缩,压缩机运行更可靠。可以避免传统除霜过程中,因大量的液态冷媒积聚在压缩机入口处而造成的压缩机液压缩。2)进一步地,在室外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可以切换至第二除霜模式(与传统除霜模式相对应)进行除霜操作,可以增加除霜能力;同时,由于采用第二除霜模式可以有第一除霜模式的配合,因而不必在除霜全过程中全程采用第二除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第二除霜模式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冷媒加热装置可以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在第二除霜模式下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除霜能力。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与控制方式如图6至图10所示,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描述中,对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再具体描述,仅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中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冷媒加热装置206的设置位置不同,第二实施例中,冷媒加热装置206串联于空气调节主回路中压缩机201的入口端和室内侧换热器210之间的制冷管路上。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制冷运行时,四通换向阀202处于第一状态。如图7所示,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201 —四通换向阀202 —室外侧换热器203 —电子膨胀阀207 —室内侧换热器210 —四通换向阀202 —冷媒加热装置206 —压缩机201。冷媒加热装置206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制热运行时,四通换向阀202处于第二状态。如图8所示,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201 —四通换向阀202 —室内侧换热器210 —电子膨胀阀207 —室外侧换热器203 —四通换向阀202 —冷媒加热装置206 —压缩机201。另外在制热运行时,可以选择性地开启冷媒加热装置206用于给压缩机201入口端的冷媒加热,提升压缩机201吸入冷媒的质量密度,提升进入室内侧换热器210内的冷媒温度和制热效果,并且抑制室外侧换热器203结霜。开启冷媒加热装置206的条件与控制方式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同第一实施例一样,也包括了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不同的除霜控制模式之间切换以对室外侧换热器203进行除霜操作。具体地,除霜控制模式包括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在第一除霜模式下,四通换向阀202处于第二状态。如图9所示,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201 —四通换向阀202 —室内侧换热器210 —电子膨胀阀207 —室外侧换热器203 —四通换向阀202 —冷媒加热装置206 —压缩机201。在第一除霜模式中,开启冷媒加热装置206用于给压缩机201入口的冷媒加热,提升压缩机201吸入冷媒的质量密度,提升进入室外侧换热器203的冷媒温度,从而加速融霜,并且实现室内机不间断制热运行,避免室内环境温度波动而舒适度降低。在第二除霜模式下,四通换向阀202处于第一状态。如图10所示,在第二除霜模式下,冷媒按照以下的流动方向循环流动压缩机201 —四通换向阀202 —室外侧换热器203 —电子膨胀阀207 —室内侧换热器210 —四通换向阀202 —冷媒加热装置206 —压缩机 201。第二实施例的其它未具体描述的内容,例如在第一除霜模式下和第二除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以及第一除霜模式与第二除霜模式的切换条件等等,均可以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重复。第二实施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大致相同。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仅在空气调节主回路中串联冷媒加热装置即可以实现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的功能,因而具有除霜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通常的室外环境条件下,可以在第一除霜模式下运行,而在第一除霜模式下,可以在制热的同时利用冷媒的显热进行除霜,具有如下优势四通换向阀不换向,压缩机不停机,直接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通入室外侧换热器,因而能及时快速地实现除霜。室内侧换热器的内管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不仅不会吸收房间的热量,在室内侧换热风机停机时,可以通过自然对流的方式向房间散热,在除霜的过程中,室内温度波动较小,对房间的舒适性贡献较大;也可以在除霜的过程中开启室内侧换热风机,持续对室内房间供热。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吸气压力在进入除霜后获得较快提升,不容易造成压缩机液压缩,压缩机运行更可靠。在室外环境温度恶劣的条件下,可以采用第二除霜模式(与传统除霜模式对应)进行除霜处理,因为可以有第一除霜模式的配合,而不必在除霜过程中全程采用第二除霜模式,也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第二除霜模式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地,由于在空气调节主回路中串联冷媒加热装置,还可加快制热过程和第二除霜模式下的除霜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空气调节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顺次连接的压缩机(101、201)、四通换向阀(102、202)、室外侧换热器(103、203)、膨胀装置(107,207)和室内侧换热器(110、210),所述四通换向阀(102、20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1、201)的出口端连通、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3、203)连通、第三接口与所述室内侧换热器(110、210)连通、第四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01、201)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四通换向阀(102、202)具有将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连通以及将所述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以使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进行制冷运行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连通以及将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四接口连通以使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进行制热运行的第二状态; 除霜装置,用于对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3、203)进行除霜操作;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装置为串联在所述空气调节主回路上的冷媒加热装置(106、20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加热装置(106)设置于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3)和所述膨胀装置(10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加热装置(206)设置于所述压缩机(201)入口端和所述四通换向阀(20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不同的除霜控制模式之间切换以对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3、203)进行除霜操作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四通换向阀(102、202)、所述冷媒加热装置(106、206)和所述压缩机(101、201)连接,所述除霜控制模式包括 第一除霜模式,在所述第一除霜模式下,所述四通换向阀(102、20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冷媒加热装置(106、206)开启; 第二除霜模式,在所述第二除霜模式下,所述四通换向阀(102、20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冷媒加热装置(106、206)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室外侧换热风机(104、204)和驱动所述室外侧换热风机(104、204)的室外侧换热风机电机(105、205),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风机电机(105,205)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以在所述第一除霜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室外侧换热风机(104、204)开启或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室内侧换热风机(109、209)和驱动所述室内侧换热风机(109、209)的室内侧换热风机电机(108、208),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室内侧换热风机电机(108,208)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室内侧换热器(110、210)的盘管温度的第二测温装置,以在所述第一除霜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二测温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室内侧换热器(110、210)的盘管温度控制所述室内侧换热风机(109、209)开启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1、201)持续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1、201)为变频压缩机,在所述第一除霜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01、201)在60至120赫兹的频率范围内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在所述第一除霜模式下的运行时长的时间检测装置,以根据所述时间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运行时长控制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从所述第一除霜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除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3、203)的盘管温度的第三测温装置,以在在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中根据所述第三测温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3、203)的盘 管温度控制所述冷媒加热装置(106、206)开启。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和用于检测所述室外侧换热器(103、203)的盘管温度的第三测温装置,以在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中根据所述第三测温装置检测到所述室外侧换热器盘管温度和所述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冷媒加热装置(106、206)开启。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的第一测温装置,以在所述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制热运行中根据所述第一测温装置检测到所述室外环境温度控制所述冷媒加热装置(106、206)开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包括空气调节主回路和用于对室外侧换热器(103、203)进行除霜操作的除霜装置,空气调节主回路包括通过制冷管路顺次连接的压缩机(101、201)、四通换向阀(102、202)、室外侧换热器(103、203)、膨胀装置(107、207)和室内侧换热器(110、210),除霜装置为串联在空气调节主回路上的冷媒加热装置(106、2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式空气调节装置,由于仅在空气调节主回路中串联冷媒加热装置即可以实现在制热的同时对室外侧换热器进行除霜的功能,因而具有除霜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F25B47/00GK202511517SQ20122014688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张辉, 段亮, 熊军, 陈绍林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