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换热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封闭换热器的集流管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换 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制冷系统中常用的装置,例如在制冷系统中可以用作蒸发器或冷凝器。 传统换热器通常包括大体平行设置的两个集流管,连接在两个集流管之间的换热管和设置 在相邻换热管之间的翅片。集流管的端部通常用端盖密封,传统端盖通常为圆形板的形式 且在圆形板一侧面的外周沿形成有凸缘。换热器的压力爆破强度是影响换热器寿命和衡量换热器性能的一个主要指标,因 此提高换热器的爆破强度是换热器研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下面事实的发现在对换热器进行压力爆破试验时发明人 意外地发现大部分换热器的破坏点都是在最外侧的第一根换热管上,且换热器的破坏压力 远远低于单根换热管的破坏压力。发明人通过研究和分析得知在单根换热管做破坏压力测 试时,换热管所受的力仅仅是换热管孔内的压力,而在换热器中,由于换热器的端盖也受内 部压力作用,使换热管除了受换热管孔内的压力作用外,同时还受到与换热管接触的那部 分集流管的拉力作用。离端盖越近,拉力作用越强,因此第一根换热管最容易产生破坏,因 此端盖对换热器的爆破强度存在影响。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提高换热器的爆破强度从而提高换热器寿 命的用于封闭换热器的集流管的端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具有上述端盖的换热器。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端盖,用于封闭换热器的集流管,该端盖在其长 度方向上限定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端盖为台阶状以便所述端盖具有至少两个长度且包 括具有最小长度的上阶部和具有最大长度的下阶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可以减小换热器的最外侧的换热管的受力,提高最外 侧换热管的爆破强度,从而提高了整个换热器的爆破强度。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端盖为截圆锥体或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的柱状体。优选地,所述端盖为圆柱体。所述端盖为由上阶部和下阶部构成的单级台阶状。所述端盖形成有在其第二端敞开的中空腔。所述下阶部的第一端壁上设有通孔。在中空腔内在下阶部的第一端壁上形成有凸台,且所述通孔贯通凸台。所述端盖的第二端周沿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且所述凸缘的外周沿一体 地设有朝向第一端延伸的翻边。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换热管, 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内以连接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翅片,所述翅 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端盖,所述端盖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端盖,其 中所述端盖设置在至少一个集流管的一端内用于封闭所述一端,所述端盖的上阶部邻近换 热管与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连接处且所述下阶部远离所述连接处。优选地,所述端盖的下阶部沿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轴向延伸超过与所述一端相 邻的最外侧换热管或与该最外侧换热管平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爆破强度提高,提高了寿命。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端盖的右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端盖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矩形横截面的端盖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端盖的右视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端盖的轴向剖视图;图16是图15所示端盖的右视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受力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端盖的受力示意图;图22是具有传统端盖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3是传统端盖的剖视图;图24是具有传统端盖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的受力示意图;和图25是传统端盖的受力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 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以下发现在对换热器进行压力爆破试验时发现大部分换 热器的破 坏点都是在最外侧的第一根换热管上,且换热器的破坏压力远远低于单根换热管 的破坏压力。发明人通过研究和分析得知在单根换热管做破坏压力测试时,换热管所受的力仅 仅是换热管孔内的压力,而在换热器中,由于换热器的端盖也受内部压力作用,从而使得换 热管除了受换热管孔内的压力作用外,同时还受到与换热管接触的那部分集流管的拉力作 用。离端盖越近,拉力作用越强,因此第一根换热管最容易产生破坏。图22示出了具有传统端盖5’的传统换热器100’的示意图,图23示出了传统端 盖5’,图24示出了是具有端盖5’的换热器100’的集流管3’的受力示意图;和图25示出 了端盖5’的受力示意图。如图22-25所示,传统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换热管3’, 翅片4’,和端盖5’。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连通,翅片4’ 分别设置在相邻换热管3’之间,端盖5’用于封闭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端部。 在图22中示出了封闭第一集流管1’右端的一个端盖5’。如图23所示,端盖5’为圆形板 且右侧面的外周缘设有凸沿,端盖5’的直径为D’,长度为L’。如图22所示,当端盖5’安 装到第一集流管1’内时,端盖5’位于右边的最外侧换热管3’的外侧,例如端盖5’的右端 面与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面平齐时,L’小于最外侧换热管3’距离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 面的距离M’。下面参考图24和25分析传统换热器100’的集流管(以第一集流管1’为例)和 端盖5’的受力。截取第一集流管1’与右边最外侧的换热管3’的接触面(截面)到第一集流管1’ 的右端部的这一段集流管以及端盖5’进行分析。如图24和25所示,σ 1,集流管1,在截面处所受的拉应力;Si,为在截面处集流 管1’与换热管3’的接触面积;S2’为上述截面面积减去Si,的面积;τ 1’为端盖5’对集 流管1’的剪应力;S3’为端盖5’与集流管1’的接触面积(等于端盖5’的外圆周面积); S4’为端盖5底部的受力面积;P’为集流管5的内部压力;由此,换热管3,在截面处所受的拉力为σ 1,XSl';其中σ 1,XS1,+σ 1,XS2,= τ 1XS3,= P,XS4,因此,组装到换热器100’上的最外侧的换热管3’所受的拉力大,最外侧的换热管 3’的爆破强度降低,由此降低了整个换热器100’的爆破强度。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封闭换热器的集流管的端盖。
为了便于描述,首先参考图17简单描述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的换热器 100。如图17所述,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换热管3,换热管3例如为 扁管,翅片4和端盖5。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内以连接第一集流管1和 第二集流管2。4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3之间。端盖5设置在至少一个集流管的一 端内用于封闭所述一端。在图17所示的示例中,仅示出了封闭第一集流管1的第二端(图 17中的右端)的一个端盖5。在下面的描述中,也以封闭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的端盖5为 例进行描述。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封闭换热器100的集流管的端盖5在其 长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限定有第一端(图2中的左端)和第二端(图2中的右 端),端盖5为台阶状,从而端盖5具有至少两个长度且包括具有最小长度的上阶部51和具 有最大长度的下阶部52。
在图1-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端盖5由圆柱体制成且具有单个台阶,圆柱体具有 直径D,所述单个台阶由上阶部51和下阶部52构成,其中上阶部51具有第一长度Li,下阶 部52具有第二长度L2,下阶部52的长度L2可以认为是端盖5的长度。上阶部51具有第 一端面511,下阶部52具有第一端面521和上表面522,其中上阶部51和下阶部52的第二 端面也就是端盖5的第二端面53。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端盖5可以由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 的柱状体构成,并且可以具有多个台阶,以适应具有矩形或方形横截面的集流管,如图11 和12所示。此外,端盖5也可以具有截锥体,例如截圆锥体,由此便于端盖5安装到换热器 的集流管内,需要说明的是,当端盖为截锥体时,端盖5的下部与集流管之间的间隙可以在 焊接时用焊料填充,也就是说,截锥体形式的端盖5与焊料一起构成柱状体,例如,当端盖5 为截圆锥体时,端盖5与焊料一起构成圆柱体。下面参考图17以及图20和21分析端盖5的受力情况。与分析传统换热器100’ 和端盖5’的受力类似,截取右边最外侧换热管3与第一集流管1的接触面(截面)到第一 集流管1的右端的这一段第一集流管1和端盖5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0和21所示,σ 2为第一集流管1在截面处所受的拉应力,Sl为第一集流 管1在截面处与换热管3的接触面积,S2为截面面积减去Sl的面积,τ 2为端盖5对第一 集流管1的剪应力,S5为端盖5的上阶部51与第一集流管1的接触面积和下阶部52与上 阶部51对应的部分与第一集流管1的接触面积之和(换言之,S5为端盖5与第一集流管1 的接触面积减去下阶部52比上阶部长出的部分(L2-L1)与第一集流管1的接触面积);S4 为端盖5的底部沿轴向的受力面积(即端盖5的第一端面面积,包括上阶部51的左端面面 积和下阶部52的左端面面积),S6为端盖5与第一集流管1的接触面积(即端盖5的外圆 周面积,等于上阶部51的外圆周面积与下阶部52的外圆周面积之和),P为第一集流管1 内的内部压力,其中换热管3所受的拉力为σ 2XS1 ;其中,o2XSl+o2XS2=τ 2XS5PXS4 = τ 2XS6由于端盖5的下阶部52的长度L2大于或等于右边最外侧换热管3的中心到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面的距离M,因此S5 < S6,(σ 2XS1+0 2XS2) < PXS4由此可得 (σ 2XS1+Q 2XS2) < ( σ 1 X Sl+σ 1 X S2),因此,换热管3在截面处所受拉力o2XSl < olXSl。与具有传统端盖的换热 器相比,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端盖5的换热器100,换热管3所受的拉力减小,因此最外 侧的换热管3的爆破强度得到有效提高,提高了整个换热器100的爆破强度,延长了寿命。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阶部51的第一端面511 (左端面)与下 阶部52的上表面522之间的夹角α彡90°,从而便于加工。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端盖5的轴向剖视图,如图4所示,端盖5为 中空的,即端盖5内形成有中空腔54,中空腔54在端盖5的第二端面53 (图4中的右端面) 敞开,从而端盖5的重量减小,使用材料减少,节约了成本。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端盖5的轴向剖视图,图6所示的实施例是 对图5所示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端盖5的下阶部52的第一端壁(左端壁)上设有通 孔523,以便当端盖5安装到换热器100的集流管内时,集流管内的制冷剂分配管6可以 穿 过端盖5 (参考图18)。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端盖5的轴向剖视图,图6所示的实施例是 对图5所示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在中空腔54内在下阶部52的左端壁上形成有凸台 524,且通孔523贯通凸台524。由此,可以增加端盖5支撑制冷剂分配管6的部分的强度。图7-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端盖5,其中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 的端盖5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端盖5的轴向剖视图。如图7-8所示,端盖5内形 成有中空腔54,其中下阶部52的上表面为下凹的弧形面。图9-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端盖5,其中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 例的端盖5的立体示意图。如图9-10所示,端盖5内形成有中空腔54,其中下阶部52的上 表面为上凸的弧形面。图13和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端盖5,其中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七 实施例的端盖5的轴向剖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端盖5的右视图。如图13和14所示,端 盖5的第二端(右端)周沿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55。图15和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端盖5,其中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八 实施例的端盖5的轴向剖视图,图16是图15所示端盖5的右视图,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 的端盖5是对第七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在端盖5的凸缘55的外周沿一体地设有朝向 第一端(左端)延伸的翻边56。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端盖5,由于设有凸缘55和翻边 56,因此端盖5在径向上具有弹性,从而便于安装。下面参考图17-1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图17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 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换热管3,换热管3例如为扁管,翅片4和端盖 5。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内以连接第一集流管1和 第二集流管2。4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3之间。端盖5可以为上面所述的任一个 端盖,端盖5设置在至少一个集流管的一端内用于封闭所述一端,且端盖5的上阶部51邻 近换热管3与至少一个集流管的连接处且下阶部52远离所述连接处。
图17仅示出了封闭第一集流管1的第二端(图17中的右端)的一个端盖5。如 图17所示,当端盖5安装到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内时,端盖5的下阶部52向左延伸超过与 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相邻的最外侧换热管3或与最外侧换热管3平齐。端盖5的第二端 (右端)与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平齐,换言之,下阶部52的长度L2 >最外侧换热管3距离 第一集流管1的右端的距离M。当然,为了安装端盖5,端盖5的下阶部52的高度H应小于 换热管3插入到第一集流管1内的端部与和该端部相对的第一集流管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B0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由于具有台阶状的端盖5,可以减小 最外侧换热管的受力,提高最外侧换热管的爆破强度,由此提高整个换热器的爆破强度,提 高了使用寿命,上面已经进行了详细分析,这里不再重复描述。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其中端盖5为中空的且下阶部 52的第一端壁上设有通孔523,因此第一集流管1内可以插设有制冷剂分配管6,并且端盖 5还可以对制冷剂分配管6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换热器100,与图18所示第二实施例相比, 在中空腔54内在通孔523周围设有凸台524,从而能够提高端盖5支撑制冷剂导管6的部 分的强度。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端盖,可以提高具有它的换热器爆破强度,从而提高了使 用寿命。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 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 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 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端盖,用于封闭换热器的集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在其长度方向上限定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端盖为台阶状以便所述端盖具有至少两个长度且包括具有最小长度的上阶部和具有最大长度的下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为截圆锥体或具有矩形或正方 形横截面的柱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为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为由上阶部和下阶部构成的单 级台阶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形成有在其第二端敞开的中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阶部的第一端壁上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腔内在下阶部的第一端壁上 形成有凸台,且所述通孔贯通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第二端周沿形成有沿径向向 外延伸的凸缘,且所述凸缘的外周沿一体地设有朝向第一端延伸的翻边。
9.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内以连接第一和第二集流管; 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端盖,所述端盖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其中所述端盖设置在至少 一个集流管的一端内用于封闭所述一端,所述端盖的上阶部邻近换热管与所述至少一个集 流管的连接处且所述下阶部远离所述连接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下阶部沿所述至少一个集 流管的轴向延伸超过与所述一端相邻的最外侧换热管或与该最外侧换热管平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端盖,用于封闭换热器的集流管,所述端盖在其长度方向上限定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端盖为台阶状以便所述端盖具有至少两个长度且包括具有最小长度的上阶部和具有最大长度的下阶部。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端盖的换热器。根据本发明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换热器,可以减小换热器的最外侧的换热管的受力,提高最外侧换热管的爆破强度,从而提高了整个换热器的爆破强度。
文档编号F25B39/00GK101963473SQ20101052901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汪峰, 黄宁杰 申请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